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jīng)大全 > 心經(jīng) >

心經(jīng)

《心經(jīng)》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佛經(jīng)中字數(shù)最少的一部經(jīng)典著作,因其字數(shù)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shù)藝術(shù)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jīng)》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shù)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jīng)》的大智慧(四十一)

第一,要觀我們的一切外境都是緣起的

  是由種種條件聚合而成的,不是單一個條件能成就的。比如前面講的樹木,只有一粒種子,能不能長出一棵樹來?不可以!只有水也不行;只有土,也不行。它需要種種很多的因緣聚合才能生存生長,所以它沒有獨立性,沒有永恒性。為什么沒有永恒性的?因為只要其中的一個條件變了,它就跟著變。土一變,樹就不能立了,就倒了。沒有陽光,或沒有空氣,樹也死定了。所以,小到一棵樹、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星球,乃至整個宇宙,它都沒有永恒性、沒有獨立性、沒有主宰性。

  為什么沒有主宰性?因為它要依賴這些因緣條件才能存在,它自己做不了主。為什么我們自己也作不了主?因為我們也是要受自己過去業(yè)力的影響。

  我們在上面已經(jīng)學(xué)到了“業(yè)”和“業(yè)力”。“業(yè)”有種種的身、口、意三業(yè)。

  業(yè)力就顯現(xiàn)在我們身、口、意的行為造作上,這是主因,還要有“緣”。若沒有父母,沒有現(xiàn)在這些緣,我們的“業(yè)報”在哪里?你要說“我有福報”,那是前世種的善因,但還要靠許多善緣來湊合成就。比如說:你今生能感得的富貴,這確確實實是你前世種了善因、得到的善果。你有錢,是老百姓的錢跑到你手里了。你以為能夠離開這些緣嗎?能離開現(xiàn)在國家的保護、天地、眾生對你的恩德嗎?還是離不開。

  除了要有好的業(yè)因外,還得要有種種好的緣來成就。所以,都沒有主宰的。這個就是緣起性空。“性空”就是沒有這三性——沒有獨立性、永恒性、主宰性。這個性就是“自性”,跟我們講的“心性”是不同的,這是從“相”上來說的:萬法沒有“自性”、沒有這三性,沒有獨立性、主宰性、永恒性。大家常喜歡說“我、我、我”,“我是誰誰誰”,“我能夠干什么就干什么”,“我”是什么?“我”其實是一種“獨立性”的執(zhí)著,是“主宰性”的執(zhí)著,是“永恒性”的執(zhí)著。實際上每個人都是“無我”的。

第二,我們再觀察自身

  我們自身由什么組成的?由四大組成:“地(大)、水(大)、火(大)、風(fēng)(大)”。

  “水(大)”,是我們身體主要成分。沒有“水”行不行?我們的眼淚、血液還有種種的液體都是水,沒有水就會死的,人不喝水也會死。

  “地(大)”,我們堅固的骨頭,包括肌肉,都是屬于“地”的范圍。

  “火(大)”,就是我們身體的溫度。我們每個人活的時候有37℃左右的溫度。沒有溫度了,人就死了。

  “風(fēng)(大)”,我們的呼吸、肢體的運動,還有我們內(nèi)在細胞的運動、腸子的蠕動等等都是屬于“風(fēng)”。實際上“風(fēng)”就是運動的意思。

  “地、水、火、風(fēng)”組成我們身體。看看我們的身體是不是能離開這“四大”?這個“四大”,抽掉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存活:沒有呼吸了,這個身體也不行了;沒有溫度,人也會死;沒有水,不喝水,人也會死;沒有骨頭、沒有肉了,人更要死。人由這四種條件假和合而成的。實際上當(dāng)你看到一個很漂亮的人……無非也就是這幾樣?xùn)|西嘛。就是地、水、火、風(fēng),還有什么漂亮不漂亮?漂亮什么?漂亮也是地、水、火、風(fēng),不漂亮也是地、水、火、風(fēng)。如果再簡單一點說,火燒了這個身體,不外都是一把灰塵。應(yīng)該這樣來觀察我們?nèi)馍恚堑、水、火、風(fēng)的組合。說穿了,人不外是就是一把灰塵而已。

第三,再來觀察我們的六識妄心

  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我們的六識。我們這個妄心是生滅無常的。“根”與“塵”相觸,即生“識”。“眼識”離不開我們的“眼根”,還離不開對境的種種“色塵”。我們的“耳根”對“聲塵”生“耳識”。以此類推,我們六根與六塵的外境相觸,亦如是生起相應(yīng)的識。包括我們的身體接觸外境,感覺這是“軟的”、“硬的”(“身識”分別),離不開“身根”和“觸塵”的結(jié)合。所以我們的六識都是緣起的,也是沒有三性,沒有獨立性、永恒性、主宰性。

  綜上所述,“空觀”,“空”的意思就是沒有這三性:沒有獨立性、沒有永恒性、沒有主宰性。

(二)假觀

  第二個“假觀”,用般若智慧觀一切境,雖然性空,但不廢緣起的假相。

  雖然清楚明了“性空”,一切萬事萬物沒有主宰性、獨立性、永恒性,但不妨礙萬法有緣起的假相。我們說這個凳子是空的、假的,不是說沒有這個凳子,是說它性空,就是沒有三性,沒有主宰性、獨立性、永恒性,是指這個“空”“假”,這個“不可得”。雖然我們?nèi)藳]有這三性,我們也是緣起性空的,但不妨礙我們顯出人身的這個樣子。樹也是一樣,沒有三性,但不妨礙樹顯現(xiàn)有樹枝、樹葉等等,不妨礙有這個樹的假相。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jīng)》的大智慧(四十一)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