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

《金剛經(jīng)》是佛教重要經(jīng)典。根據(jù)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jīng)》,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督饎偨(jīng)》傳入中國后,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最為流行..[詳情]

金剛經(jīng)注解 第二十四卷

  金剛經(jīng)注解 第二十四卷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注

  1、若有人言⊙倘若有其他人濫言2、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賴說、佛得作菩提之法3、須菩提⊙呼名解義4、實無有法⊙其實沒有、規(guī)章制度之法門5、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可執(zhí)著如來、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義

  解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真心本性與智慧、非從外來、亦非由某處而來。本自故有、不明曰得、此論正義也者。菩提者1、真心2、本性3、智慧。此三者、人人具足、只因三業(yè)二障。遮於真心本性、故有智慧、為妄識所迷惑、故不能現(xiàn)於目前。是故在凡為三魂、即邪心、頑性與妄識。在圣為真心本性、與智慧。在佛謂無上正等正覺、到彼岸。是故在凡、心性為識所轉(zhuǎn)、九類相不無、故生死不了。在賢心性識、覺而不透、故名為初二三果、亦名為、初地至九地。在圣心性識、覺透而不清凈、故名為道性、亦名為十地、復(fù)名為摩訶薩。在佛為無上正等正覺、亦名到彼岸、復(fù)名為大覺世尊。七魄者1、見2、聞3、思4、覺5、觸6、法7、藏識。法即意。藏識即覆藏是非相也。修菩提者、當轉(zhuǎn)妄想、為真知。當轉(zhuǎn)九類相、為實相。當轉(zhuǎn)分別識、作大智慧。當轉(zhuǎn)色聲香味觸法、藏識作無四相。在無四相、無執(zhí)著性中、能大用。大用時、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知、無所不覺。是故如來、覺十方、覺三世、覺一切故、故名大覺。學(xué)佛兒、當參密宗大懺悔文內(nèi)、五十二字。其文曰。我今發(fā)心、不為自求、人天福報、聲聞緣覺、乃至權(quán)乘、諸位菩薩、唯依最上乘、發(fā)菩提心、愿與法界眾生、一時同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終、略解最后一節(jié)。法界眾生、即本性眾生、同得菩提、當無得相。解此兩句、非禪而外、無有這樣解法。學(xué)佛兒、當參。涅槃經(jīng)中、最后云。當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是也

  偈云

  菩提得與非得義 皆是凡情妄所為

  無相菩提無言說 無言說中當自參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注

  1、 須菩提⊙呼菩提者、前言未盡也2、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來自謂言、我所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3、於是中、無實無虛⊙在此中間、不真亦不假也

  解

  如來復(fù)向菩提言、如來所得菩提者、於菩提中、不可有得相、亦不可無得義。前節(jié)言、實無有法、得菩提者、是斷見取二惑也。若執(zhí)著、實無有法、得菩提者、即是斷滅諸法相也。是故見取二相、不可不斷、然而亦不可斷滅諸法耳。所以不斷見取、不可得菩提。倘若斷滅諸法、亦不可得菩提。當如長河水、流而不息為菩提

  譬喻偈

  今日不可無今日 是故今日不可得

  今日有無皆非非 非非之中有菩提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注

  1、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所以佛說、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有為法、與無為法。以及舉心動念。灑掃除糞。舉手投足。皆是佛法、亦無執(zhí) 無執(zhí)二字、含多義……

  解

  法者治也、治諸邪妄、與諸執(zhí)也。如百藥治百病、如愚來智治、蠢來慧治。六欲無常無我治。淫如毒蛇、能吞慧命、用白骨觀、無相執(zhí)治。若生諸相執(zhí)、當用無法相治。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若凡夫、見一切法、即住一切相、而生一切、執(zhí)著邪見心、即隨相而轉(zhuǎn)、隨邪而住、所以生死、而不停。是故佛見諸法、無情無欲、無諸妄執(zhí)、如如不動。在如如不動之中、轉(zhuǎn)大*輪、雨大法雨、普潤一切、亦無*輪法雨相。諸法如掃帚、妄執(zhí)喻糞穢、既除妄穢已、當放下掃帚。諸法亦如是

  偈云

  若見諸法無法體 無舍無取轉(zhuǎn)*輪

  如如不動亦無相 是名為說一切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注

  1、須菩提⊙反復(fù)之義2、所言一切法者⊙如來所說諸法者3、即非一切法⊙所有諸法、皆不真實4、是故名一切法⊙幻夢耳

  解

  佛對須菩提說、如來前言、一切法、皆是佛法、是故且之詞。即非一切法者、不可無法、亦不可執(zhí)著、諸法塵相。是故名一切法者、法喻筏也、既過識河已、法亦是塵勞、即當舍之。是故真心本性、智慧之妙力、悟則見、證則徹、而非凡夫俗子、所能知見之

  所謂偈

  夢中三千界 覺來六尺軀 六尺軀亦夢 再覺即真如

  一切諸佛法 亦是夢所為 當體真如義 而非凡所知

  知者常自覺 不知恒不知 欲知真法味 無識即成智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8如來說人身長大8即為非大身8是名大身8

  注

  1、須菩提⊙佛向須菩提言2、譬如人身長大⊙倘若有人、身高體大3、須菩提言記者見語4、世尊8敬詞5、如來說人身長大8須菩提重復(fù)佛語6、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8須菩提、解義答佛身大身小皆是幻泡影兒。非真實相

  解

  佛向須菩提言、比如人身、高而且大者。須菩提答言、佛耶、世尊說、人身高壯、且大之義。按弟子解、其身大如山王、小若微塵、均為有相有執(zhí)、甚至壽命千劫、終歸於盡、如大地山河、大而且堅、以佛眼觀、若晨星暮日、轉(zhuǎn)瞬則無、是故、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之義

  偈云

  身大如山終有盡 凡屬有為皆假名

  心性無礙智慧足 覺滿一切身徧天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明菩薩⊙

  1、須菩提⊙如來繼續(xù)向須菩提言2、菩薩亦如是⊙如上所說、復(fù)明於下3、若作是言⊙行菩薩行人、若如是言4、我當滅度無量眾生⊙我應(yīng)該見眾生、度眾生5、即不名菩薩⊙見相不無四相齊彰、執(zhí)著諸有、故非菩薩

  解

  佛繼續(xù)向菩提言、修菩薩行者、亦如是。即上章所言、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之意。有符合、修菩薩行者之義。倘修行菩薩行之人、自謂我當滅度、無量眾生者。即不名為菩薩。即不明眾生為妄所造、當息妄。菩薩者、普度有情也。雖然普度有情、亦不作、普度有情相、仍無普度想。雖度盡心中、一切妄想煩惱盡、亦不著度盡相。雖見世間、無量眾生、亦不可生、諸見相、復(fù)不可生、無見相。仍不可生、度相與非度相 行讀恒、行讀形

  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

  注

  1、何以故⊙如來自問自釋意2、須菩提⊙當心聽3、實無有法名為菩薩⊙真心本性、大智慧中、一塵無染。所謂有法、即是塵相。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者、斷諸有也

  解

  法喻晨光旭日、普照一切。凡是眾生之類、生死業(yè)報、均在其中、日至夜中、猶如一劫、是故諸法、無常無我。佛喚菩提、非我是誰。實無有法者、切不可、執(zhí)著法塵、當至寶。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菩薩者、普度有情也、度者滅也。滅一切相、即生一切智慧。故名為菩薩、亦名覺有情。覺有情是苦、是苦集、即當滅道。滅道者、即滅法也、滅法者、無相也。亦名、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菩提薩埵、即摩訶薩、更名補佛之處也。是故、初二三果、為信悟證覺。道性為已覺。如來為大覺世尊、大覺者、真心本性、大智慧中、塵塵世法。亦無塵法之相。是故佛說、實無有法、名為菩薩、世尊者、無有不尊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