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jīng)
《華嚴經(jīng)》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jīng)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白話華嚴經(jīng) 第十二卷
卷第十二:《如來名號品》導讀
從這一品始,又從世尊在摩竭提國始成正覺說起,開啟另一段的勝會。所以一般稱前六品為第一會,此品起為第二會。就總體而言,是應前面“名號海”之問而答的。
第二會的主要場所在“普光明殿”,此品由文殊菩薩來宣說。首先,與會的菩薩眾心中思惟了三十八個問題。世尊知道菩薩心念,各隨其類為諸菩薩示現(xiàn)神通。東方世界以文殊師利菩薩為首,另外九方世界亦分別由覺首、財首、寶首、功德首、目首、精進首、法首、智首、賢首菩薩為首,各從其世界帶領(lǐng)菩薩眾來拜詣佛陀。這十位帶領(lǐng)的菩薩相當重要,因為此后經(jīng)文中很多法要妙理,都由這些菩薩與文殊交互問答而成。接著,文殊師利菩薩承佛威力,來說此四天下以及東、西、南、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上、下等十方的各種如來名號。娑婆世界就有百億四天下,這當中也有百億萬種種如來名號。除了娑婆世界外,它四周十方世界的如來名號又各各有別。
此品,眾菩薩所思惟的問題分四大類:
一,佛剎、佛住、佛剎莊嚴、佛法性、佛剎清凈、佛所說法、佛剎體性、佛威德、佛剎成就、佛大菩提;
二,菩薩之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愿、十定、十通、十頂;
三,如來地、如來境界、如來神力、如來所行、如來力、如來無畏、如來三昧、如來神通、如來自在、如來無礙;
四,如來眼、如來耳、如來鼻、如來舌、如來身、如來意、如來辯才、如來智慧、如來最勝。
這些問題與第一會所問的是大同小異,特別的是,前會以各種菩薩海來問菩薩之內(nèi)涵,而此會則以菩薩的階次來說明這內(nèi)涵的種種差別相。有關(guān)菩薩的階次,會分別在往后的經(jīng)文中回答,這是相當重要的部分。
如來為什么有這么多不同的名號呢?又代表什么意義呢?這可大略分為五種:
一,以法界自體根本智緣以成佛號。這是要令眾生了知根本無明,而能隨名入真如根本之智,如不動智佛、無礙智佛等等。
二,如來示成正覺,約自德緣以成佛號。這是指十方諸佛成正覺時,共同具備的十種名號,如調(diào)御丈夫、如來、應供等。
三,約如來利生方便緣,約位進修以成佛號。這是為了引導眾生于某一法、某一階次,或自得利之法門而命名,主要是契理契機而立的。如佛名中有“月”者,即指法身本源清涼、調(diào)柔如月。
四,明如來以一切眾生隨根所樂緣,以成佛號。這是以眾生根類而有名號,為佛、為天、為神、為主等等,令眾生不起惡、不作惡。
五,約法界體用平等緣,一切諸法總名佛號。以一切法及名言緣起無性、平等如如,所以一切法及名言皆是佛號。
前一會以如來和普賢為搭配,是顯現(xiàn)已行佛果和已行之果,令眾生生起信心。這一會是以如來和文殊來搭配,便是展示自己入信修行,成妙慧之本母。這是因為文殊代表自心簡擇、無相妙慧、諸佛之母,有創(chuàng)發(fā)啟蒙之義,所以十信法上便以他為引緣。而且以名號的周遍無盡,各隨眾生知見而有,眾生無盡佛名亦無盡,十方世界無有一名非佛名。佛名既是因應而有,所以一切佛名便也無所著了。雖以名號為主,但非單指名號而已,而是指如來的身、語、意業(yè)遍周一切。佛果海的身、語、意業(yè)既然如此廣博無盡,而且皆是應眾生而有,所以眾生與佛三業(yè)應是非異,而同入如來性海,如此方能心生大信大愿!
卷第十二:如來名號品第七【白話】
當時,世尊在摩竭提國的阿蘭若法菩提場中,剛剛成就了正覺,圓滿成佛,安坐于普光明殿中蓮華藏師子寶座上。佛陀微妙的覺悟都已經(jīng)圓滿,煩惱障與所知障二行也已永遠斷絕,達到了無相法的成就,安住于佛所安住的境界。他已得到諸佛所證的平等妙果,到達無障礙之境,證入了不可動搖之法,所行一切都已無障礙。他安立于不可思議、超越一切言說思慮的境界,能普見過去、現(xiàn)在、未來三世。
這時,佛陀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共聚。從他方世界共同前來參加法會的這些菩薩莫不皆是一生補處‘即候補佛位的菩薩。他們普遍善于觀察一切的眾生界、法界、世界與涅槃界等等的諸業(yè)果報及心行次第,也善于觀察一切的文章義理,以及世間、出世間,有為、無為,過去、現(xiàn)在、未來等。
此時,諸菩薩心中生起了如此的思惟:“如果世尊體恤我們,但愿能隨著吾人心所向往,為我們開示佛剎、佛住、佛剎的莊嚴、佛陀的法性、佛剎的清凈、佛所說法、佛剎的體性、佛的威德、佛剎的成就、佛的大菩提等等。就好像十方一切世界中,諸佛世尊為了成就一切菩薩的緣故,為了使如來的種性永不斷絕的緣故,為了救護一切眾生的緣故,為了使一切眾生永離煩惱的緣故,為了通曉一切諸行的緣故,為了演說一切諸法的緣故,為了清除一切雜染的緣故,為了永斷一切疑網(wǎng)的緣故,為了拔除一切希望期待的緣故,也為了銷毀一切愛著之處的緣故,而演說一切菩薩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藏、十地、十愿、十定、十通、十頂?shù)木辰,也演說如來地、如來的境界、如來的神力、如來所行、如來之力、如來的無畏、如來的三昧、如來的神通、如來的自在、如來的無礙、如來的眼、如來的耳、如來的鼻、如來的舌、如來的身、如來的意、如來的辯才、如來的智慧、如來最殊勝之處等等。希望世尊也能為我們?nèi)绱碎_示!”
這時,世尊明白諸菩薩的心念,便依照他們各種不同的心意,示現(xiàn)神通。
示現(xiàn)神通之后,在東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金色世界。金色世界的佛,號為不動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文殊師利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來到了佛陀的處所。他恭敬地向佛陀頂禮,并在東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妙色世界。妙色世界的佛,號為無礙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覺首菩薩,也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來到了佛陀所在之處。到達之后,他們恭敬地向佛陀頂禮,旋即在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西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蓮華色世界。蓮華色世界的佛,號為滅暗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財首菩薩。他也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來同來拜詣佛陀。到達之后作禮致敬,在西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簷卜華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威儀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寶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前來拜詣佛陀。到達之后,作禮致敬一番,就立即在道場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東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優(yōu)缽羅華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明相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功德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共同前來參拜佛陀。他恭敬地向佛陀頂禮之后,立即于道場東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東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金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究竟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目首菩薩。他與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共同前來拜詣佛陀。他到達之后,向佛陀作禮致敬,便立即在道場的東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在西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寶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最勝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精進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共同來參詣佛陀。他到達之后,向佛陀作禮致敬,并立即在道場的西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西北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金剛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自在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法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共同前來參拜佛陀。到達之后,向佛陀作禮致敬,就在道場的西北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下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號為玻璃色世界,這個世界的佛,號為梵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智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共同來參拜佛陀。到達之后,他向佛陀作禮致敬,就在道場的下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在上方過十佛剎微塵數(shù)世界之外,有一個世界,名為平等色世界。其世界的佛,號為觀察智如來。在這個世界中,有一位菩薩,名為賢首菩薩。他與十佛剎微塵數(shù)的諸菩薩一起,來到佛陀之處,參詣佛陀。到達之后,他向佛陀作禮致敬,旋即在道場的上方化現(xiàn)出蓮華藏師子之座,并結(jié)跏趺安坐其上。
這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承著佛陀威神力的加持,普遍觀察諸菩薩的法會,向大家宣說:“這些從十方世界前來的諸菩薩真是很難得。
“諸佛子!佛陀的國土實在是不可思議,而佛所安住、佛剎的莊嚴、佛的法性、佛剎的清凈、佛所說法、佛的出現(xiàn)、佛剎的成就,乃至佛陀的無上正等正覺,也都是不可思議。為什么呢?諸佛子啊!十方世界的一切諸佛,知道眾生們的喜樂意欲不同,所以能與之相應,為他們說法,來加以調(diào)伏。如此不斷地進行教化,遍及等法界、虛空界的一切眾生。
“諸佛子。》鹜釉谶@個娑婆世界的一切四天下中,有各種的身體、名號、形貌、高矮大小、壽命長短、居住處所、諸種身根,及各種的出生處所、語業(yè)、觀察,使眾生能夠隨自己的因緣來分別了知。
“諸佛子。》鹜釉谶@個四天下中,或是名為一切義成,或是名為圓滿月,或是名為師子吼,或是名為釋迦牟尼,或是名為第七仙,有時名為毗盧遮那,或是名為瞿曇氏,或是名為大沙門,或是名為最勝,或是名為導師。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個,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這個四天下的東方,依次有一個世界,名為善護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金剛,或是名為自在,或是名為有智慧,或是名為難勝,或是名為云王,或是名為無諍,或是名為能為主,或是名為心歡喜,或是名為無與等,或是名為斷言論。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個,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這個四天下的南方,依次有一個世界,名為難忍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帝釋,或是名為寶稱,或是名為離垢,或是名為實語,或是名為能調(diào)伏,或是名為具足喜,或是名為大名稱,或是名為能利益,或是名為無邊,或是名為最勝。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這個四天下的西方,依次有一個世界,名為親慧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水天,或是名為喜見,或是名為最勝王,或是名為調(diào)伏天,或是名為真實慧,或是名為到究竟,或是名為歡喜,或是名為法慧,或是名為所作已辦,或是名為善住。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這個四天下的北方,依次有一個世界,名為有師子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大牟尼,或是名為苦行,或是名為世尊,或是名為最勝田,或是名為一切知,或是名為善意,或是名為清凈,或是名為螌羅跋那或是名為最上施,或是名為苦行得。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這個四天下的東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妙觀察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調(diào)伏魔,或是名為成就,或是名為息滅,或是名為賢天,或是名為離貪,或是名為勝慧,或是名為心平等,或是名為無能勝,或是名為智慧音,或是名為難出現(xiàn)。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這個四天下的東南方,依次又世界,名為喜樂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極威嚴,或是名為光焰聚,或是名為遍知,或是名為秘密,或是名為解脫,或是名為性安住,或是名為如法行,或是名為凈眼王,或是名為大勇健,或是名為精進力。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谶@個四天下的西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甚堅牢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安住,或是名為智王,或是名為圓滿,或是名為不動,或是名為妙眼,或是名為頂王,或是名為自在首,或是名為一切施,或是名為持眾仙,或是名為勝須彌。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這個四天下的西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妙地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普遍,或是名為光焰,或是名為摩尼髻,或是名為可憶念,或是名為無上義,或是名為常喜樂,或是名為性清凈,或是名為圓滿光,或是名為修臂,或是名為住本。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這個四天下的下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焰慧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集善根,或是名為師子相,或是名為猛利慧,或是名為金色焰,或是名為一切知識,或是名為究竟音,或是名為作利益,或是名為到究竟,或是名為真實天,或是名為普遍勝。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這個四天下的上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持地世界。如來在那個世界,或是名為有智慧,或是名為清凈面,或是名為覺慧,或是名為上首,或是名為行莊嚴,或是名為發(fā)歡喜,或是名為意成滿,或是名為如盛火,或是名為持戒,或是名為一道。如此種種的名號,數(shù)量不下萬種,這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娑婆世界共有百億個四天下,如來在當中共有百億萬種不冋的名號,使一’切的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娑婆世界的東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密訓世界。如來在密訓世界中,或是名為平等,或是名為殊勝,或是名為安慰,或是名為開曉意,或是名為聞慧,或是名為真實語,或是名為得自在,或是名為最勝身,或是名為大勇猛,或是名為無等智。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娑婆世界的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豐溢世界。如來在豐溢世界中,或是名為本性,或是名為勤意,或是名為無上尊,或是名為大智炬,或是名為無所依,或是名為光明藏,或是名為智慧藏,或是名為福德藏,或是名為天中天,或是名為大自在。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娑婆世界的西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離垢世界。如來在離垢世界中,或是名為意成,或是名為知道,或是名為安住本,或是名為能解縛,或是名為通達義,或是名為樂分別,或是名為最勝見,或是名為調(diào)伏行,或是名為眾苦行,或是名為具足力。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娑婆世界的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豐樂世界。如來在豐樂世界中,或是名為簷卜華色,或是名為日藏,或是名為善住,或是名為現(xiàn)神通,或是名為性超邁,或是名為慧日,或是名為無礙,或是名為如月現(xiàn),或是名為迅疾風,或是名為清凈身。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娑婆世界的東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攝取世界。如來在攝取世界中,或是名為永離苦,或是名為普解脫,或是名為大伏藏,或是名為解脫智,或是名為過去藏,或是名為寶光明,或是名為離世間,或是名為無礙地,或是名為凈信藏,或是名為心不動。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阪镀攀澜绲臇|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饒益世界。如來在饒益世界中,或是名為現(xiàn)光明,或是名為盡智,或是名為美音,或是名為勝根,或是名為莊嚴蓋,或是名為精進根,或是名為到分別彼岸,或是名為勝定,或是名為簡言辭,或是名為智慧海。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啊!在娑婆世界的西南方,依次又有世界,名為鮮少世界。如來在鮮少世界中,或是名為牟尼王,或是名為具眾寶,或是名為世解脫,或是名為遍知根,或是名為勝言辭,或是名為明了見,或是名為根自在,或是名為大仙師,或是名為開導業(yè),或是名為金剛師子。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阪镀攀澜绲奈鞅狈剑来斡钟惺澜,名為歡喜世界。如來在歡喜世界中,或是名為妙華聚,或是名為栴檀蓋,或是名為蓮華藏,或是名為超越諸法,或是名為法寶,或是名為復出生,或是名為凈妙蓋,或是名為j大眼,或是名為有善法,或是名為專念法,或是名為網(wǎng)藏。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娑婆世界的下方,有一個世界,名為關(guān)鑰世界。如來在關(guān)鑰世界中,或是名為發(fā)起焰,或是名為調(diào)伏毒,或是名為帝釋弓,或是名為無常所,或是名為覺悟本,或是名為斷增長,或是名為大速疾,或是名為常樂施,或是名為分別道,或是名為摧伏幢。如此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在娑婆世界的上方,有一個世界,名為振音世界。如來在振音世界中,或是名為勇猛幢,或是名為無量寶,或是名為樂大施,或是名為天光,或是名為吉興,或是名為超境界,或是名為一切主,或是名為不退輪,或是名為離眾惡,或是名為一切智。如上百億萬種不同的名號,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
“諸佛子!就如娑婆世界一般,在東方百千億無數(shù)、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shù)、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盡法界、虛空界的諸世界中,如來也有各種不同的名號,而南方、西方、北方,以及四維上下,均是如此。
“猶如世尊往昔身為菩薩之時,以各種的談論、各種的語言、各種的音聲、各種的業(yè)行、各種的報得、各種的處所、各種的方便、各種的身根、各種的信解、各種的地位來修行,終得圓滿成熟,同樣的,如此無量的如來名號,是為了使眾生都得以各別認識如來,以接受各種的說法教化,而得圓滿成熟。”
- 上一篇:白話華嚴經(jīng) 第十一卷
- 下一篇:白話華嚴經(jīng) 第十三卷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華嚴經(jīng)》“華”是大乘的因地,“嚴”是果地的功德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yè)”是什么意思?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這七個字有什么含義?
- 十種自在指的是什么?解讀《華嚴經(jīng)》十種自在
-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是什么意思?
- 為什么說《華嚴經(jīng)》是別教一乘?
- 脫去俗服,當愿眾生,勤修善根,舍諸罪軛的意思
- 只在誦《華嚴經(jīng)》的時候口臭,還要繼續(xù)誦嗎?
- 怎么理解“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業(yè),是為魔業(yè)”?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經(jīng)題含義是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什么時候傳入中國?
- 《華嚴經(jīng)》是屬于開智慧嗎?
- 人要精進學習,切莫放縱欲望
- 發(fā)起殊勝的菩提心,讓世界變得更清凈
- 機緣到來時,因果報應是逃不掉的
- 《華嚴經(jīng)》是阿難尊者記錄的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