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子說
長者子說
宗舜法師
長者子原本就是“長者之子”,亦即“長者的兒子”的意思,這是無可爭議的事實。就像《心經》中的舍利子,子就是兒子,即舍利的兒子,舍利是其母親的名字。唐·法藏《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解釋說:
初中言舍利子者,舉疑人也。舍利是鳥名,此翻為鹙鷺鳥。以其人母聰悟迅疾,如彼鳥眼,因立其名。是彼之子,連母為號,故曰鹙子。是則母因鳥名,子連母號。聰慧第一,標為上首,故對之釋疑也。
但是,自從夏蓮居在其所作《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會集本》中,將后漢譯本和吳譯本中的“阿阇世王太子”和“五百長者迦羅越子”會集成“阿阇王子”和“五百大長者”后,原本不是問題的“問題”也就隨之而生。在我們指出夏會本的種種錯誤,粉碎了夏會本的“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有美皆備,無諦不收”(見梅光羲序)的謊言后,一些人試圖竭力從種種方面進行回護和辯解,以維護夏會本的“權威”和夏蓮居的尊嚴。對“長者子”的解說,成為他們反擊的一項說辭。針對我們所指出的夏會本的錯誤,在海外弘揚夏會本最得力的那位法師,就帶著十分的不屑說:說長者子是長者的兒子,那是他們不懂!子,是古代的尊稱。長者子的“子”,就像老子、孔子的“子”一樣。
那么,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是不是佛經翻譯中,在“子”解釋作“兒子”的這一義項之外,還存在某個所謂“尊稱”的用法?弄清這個問題,不僅可以打破夏會本的疑團,也對正確理解經典有積極作用。
一、《無量壽經》原譯本和夏會本的對比及解說
《無量壽經》后漢譯本卷一涉及此問題的原文是這樣的:
佛說無量清凈,為菩薩求索,得是二十四愿。時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大長者迦羅越子,各持一金華蓋,前上佛已,悉卻坐一面聽經。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無量清凈佛二十四愿,皆大歡喜踴躍。心中俱愿言:令我等后作佛時,皆如無量清凈佛。佛則知之,告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后無央數(shù)劫,皆當作佛,如無量清凈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五百長者子,作菩薩道已來,無央數(shù)劫,皆各供養(yǎng)四百億佛已,今復來供養(yǎng)我。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人等,皆前世迦葉佛時,為我作弟子,今皆復會是共相值也。則諸比丘僧,聞佛言皆心踴躍,莫不歡喜者。
這段文字也見于吳譯本卷上: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索得是二十四愿。時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所,前為作禮佛,以頭面著佛足,皆持金華蓋,前上佛已,悉卻坐一面聽經。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阿彌陀佛二十四愿,皆大歡喜踴躍。心中俱愿言:令我等后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比丘僧: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后無數(shù)劫,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佛言: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住菩薩道已來,無央數(shù)劫,皆各供養(yǎng)四百億佛已,今復來供養(yǎng)我。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皆前世迦葉佛時,為我作弟子,今皆復會是共相值也。則諸比丘僧,聞佛言皆踴躍,莫不代之歡喜者。
從兩譯的文字內容來看,基本沒有差別。不過后漢譯本將阿彌陀佛翻譯作“無量清凈佛”。夏會本根據(jù)后漢譯本和吳譯本,會集成如下文字:
佛說阿彌陀佛為菩薩求得是愿時,阿阇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各持一金華蓋,俱到佛前作禮。以華蓋上佛已,卻坐一面聽經,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時,皆如阿彌陀佛。佛即知之,告諸比丘:是王子等,后當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薩道,無數(shù)劫來,供養(yǎng)四百億佛。迦葉佛時,彼等為我弟子,今供養(yǎng)我,復相值也。時諸比丘聞佛言者,莫不代之歡喜。
夏會本此段文字,有兩個重大疏漏。一是將阿阇世王太子錯誤地簡省作“阿阇王子”、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錯誤地簡省成“大長者”。二是將佛之授記作了刪節(jié)。因阿阇世王太子發(fā)愿,希望將來成佛時,大愿功德與阿彌陀佛完全相同。所以在后漢譯本中,佛說:“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后無央數(shù)劫,皆當作佛,如無量清凈佛。”吳譯本也說:“是阿阇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卻后無數(shù)劫,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這里強調的都是他們將來成佛時,與阿彌陀佛在各個方面都完全一樣(如阿彌陀佛)。但是,夏會本僅僅只有八個字:“是王子等,后當作佛!倍选叭绨浲臃稹钡膬热輨h去,致使佛之授記內容不全,而阿阇世王太子等的心愿(如阿彌陀佛)完全落空。如果“后當作佛”可以等同“皆當作佛,如阿彌陀佛”的話,何以佛陀要不厭其煩地加上“如無量清凈佛”或者“如阿彌陀佛”?難道佛陀真的老了?
夏蓮居之所以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錯誤地會集成“五百大長者”,原因即在沒有弄懂“迦羅越”的意思,所以大筆一揮,將“迦羅越子”刪去。宋·法云《翻譯名義集》二解釋“迦羅越”說:
《大品經》中居士是也!独銍馈吩:愛談名言,清凈自居!镀臻T疏》:以多積財貨,居業(yè)豐盈,謂之居士。鄭康成云:道藝處士。
《佛光大詞典》解釋“居士”時也說:
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譯長者、家主、家長。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種之富豪,或在家有道之士。經、律典籍中,常稱吠舍種之富豪為居士,如《中阿含》卷一《水喻經》、《長阿含》卷二十二《世本緣品》、《大品般若經》卷一、《放光般若經》卷一等所載。而《大智度論》卷九十八等,則稱居家有道之士為居士。
佛教中之居士常與古來所稱之長者混同,如慧遠之《維摩義記》卷一末(大三八·四四一中):“居士有二,一廣積資產,居財之士名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為居士。”后者即為佛教中之居士。如印度之維摩、賢護等常修佛道之在家菩薩,及我國梁代傅大士、北魏劉謙之、唐代李通玄等能通佛道之在家者。今則泛指在家修道之男子為居士,亦有稱女在家修道之女子為居士者。
所以,佛經中的“迦羅越”,即是我們常說的居士。經典之中,提及“迦羅越子”的地方,非常明顯就是“迦羅越之子”。如西晉·支法度譯《佛說逝童子經》中說: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祗耆阇崛山中,平旦從諸比丘,被袈裟持應器入城分衛(wèi)。佛行向富迦羅越門,富迦羅越有子,年十六,名曰逝,時在第三門內,遙見佛來,(后略)佛說是決已,迦羅越子逝、天帝釋,及諸比丘,聞經歡喜,皆前為佛作禮而去。
此經中明確說富迦羅越有一個兒子,年僅十六,叫“逝”。經之最后,稱“逝”為“迦羅越子”,可見“逝”就是迦羅越(居士)的兒子。所以,《無量壽經》后漢譯本和吳譯本的“長者迦羅越子”,就是長者、居士子,即長者和居士的兒子。因居士也有長者之意,故有時候僅稱長者子。
子,據(jù)《漢語大字典》解說,依據(jù)《說文解字》分析,本義即為幼兒。《漢語大字典》“子”字條下,共列舉37個義項,而第一條就是:“古代指兒、女;現(xiàn)在專指兒子!笨梢,子釋作“兒”,乃最常見的用法。老子、孔子等的子,乃是古代對男子的通稱!队衿ぷ硬俊:“子,男子之通稱也!惫湃擞米拥臅r候,有尊敬的意思,如《谷梁傳·宣公十年》:“其曰‘子\’,尊之也!贝肆x項《漢語大字典》列為第11條。表面看來,將長者子理解成對長者的尊稱,舉孔子等例證之,頗為合理。不過,長者原本就是尊稱,《漢語大詞典》列舉長者有5義:1。年紀大或輩分高的人。2。指顯貴的人。3。指德高望重的人。4。指豪俠。5。舊時對男子的尊稱!斗鸸獯笤~典》則稱:“長者,為家主、居士之意。一般則通稱富豪或年高德劭者為長者,如《雜阿含經》卷五所載,那拘羅長者已一二○歲,年耆而根熟。”可見,無論中、印,長者都是指耆年有德之人。但是,既然長者已是尊稱,再加個表示尊敬的“子”,就如頭上安頭,顯得不倫不類,似乎古代譯經的大德,不至于如此弱智。
其實,譏諷別人不學,起碼自己也該下點查證的功夫。當然,如果自己覺得自己已經是“無學”了,則可以例外。要解決夏會本的這個疑點,其實不難。唯一的辦法,就是查考佛經中有沒有將“子”用作“尊稱”的例子。
二、長者、長者子并舉之例證
經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除了單獨用長者或者長者子之外,佛經中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將長者與長者子并舉。如后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的《長阿含經》卷第十一“善生經”中說:
善生,若長者、長者子解知四結行,不于四處而為惡行,復知六損財業(yè),是為,善生,于四處得離,供養(yǎng)六方。今善后善,今世根基,后世根基。于現(xiàn)法中,智者所譽。獲世一果,身壞命終,生天、善處。善生,當知飲酒有六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斗諍。四者惡名流布。五者恚怒暴生。六者智慧日損。善生,若彼長者、長者子飲酒不已,其家產業(yè)日日損減。善生,博戲有六失。云何為六: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智者所責。四者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善生,是為博戲六失。若長者、長者子博戲不已,其家產業(yè)日日損減。放蕩有六失:一者不自護身。二者不護財貨。三者不護子孫。四者常自驚懼。五者諸苦惡法常自纏身。六者喜生虛妄。是為放蕩六失。若長者、長者子放蕩不已,其家財產日日損減。
在佛經中,有時也作“長者或長者子”。如梁·僧伽婆羅譯《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說:
迦葉,譬如長者或長者子,已失一大寶珠,價直億萬兩金,大生憂惱。今更還得,生大歡喜,憂惱悉滅。如是迦葉,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于未來世聞此最深般若波羅蜜經,與般若相應,聞已生喜,心得安樂,無復憂惱,亦復如是。
有時候還作“長者及長者子”。如西晉·竺法護譯《佛說阿惟越致遮經》卷下“嘆法師品第十六”說:
譬如長者及長者子,財富無數(shù),獨處藏寶,行到他國。
另外,還有“長者若長者子”的例子。若,乃是連詞,就是“和”、“及”的意思。如北涼·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如來性品第四之七”中說:
善男子,譬如長者若長者子,多畜乳牛,有種種色,常令一人守護將養(yǎng)。是人有時為祠祀故,盡構諸牛,著一器中。見其乳色,同一白色,尋便驚怪:牛色各異,其乳云何皆同一色?
從上面所舉的幾個典型例證可以清楚看出,長者與長者子是一個并列的概念,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并不是對長者的尊稱。當然,這些例子都是泛指長者和長者的兒子,在佛經中,也有同時具體稱呼某某長者和某某長者子的情況。如曇無讖譯《大般涅槃經》卷第三十六“迦葉菩薩品”第十二之四,舉出“頻婆娑羅王、郁伽長者、須達多長者、釋摩男、貧須達多、鼠狼長者子、名稱長者、具足長者、師子將軍、優(yōu)波離長者、刀長者”等優(yōu)婆塞,其中須達多長者即是給孤獨長者,他在皈依佛陀后,曾建造祗園精舍供養(yǎng)佛陀,可謂“長者中尊”。如果長者子是對長者的尊稱,他可以說是最有資格了?蛇@些人中,只有一位“鼠狼長者子”被稱為長者子,顯然長者子并無尊稱的意思在內。
三、長者子的年齡問題
前面我們解釋過,中、印所稱長者,都有一個顯著特點,即年高德劭,如那拘羅長者已一二○歲?墒,我們卻發(fā)現(xiàn),佛經中出現(xiàn)長者子的時候,所指多半是年輕人,最小的連嬰兒都可以稱長者子。顯然長者子不是什么尊稱。
(一)是嬰兒的長者子。
在東晉·竺難提譯的《大寶積經》卷第一百八“大乘方便會”第三十八之三中,講到父母慈愛,給還是嬰兒的長者子找來乳母,哺乳他長大的事情:
善男子,譬如長者子、若居士子,父母愛念,與其乳母。時此乳母,無有病痛,為嬰兒故,自服苦藥,欲令乳得清凈。善男子,如來亦復如是,是一切世界之父。為教化不知業(yè)報眾生故,如來無病,而為眾生示現(xiàn)作病:以是業(yè)故,得如是報。以此業(yè)故,得如是報。眾生聞已心生驚畏,除諸惡業(yè)不作惡緣。
(二)是小兒的長者子
在《佛說放缽經》中,講了一個長者子惟摩羅波因吃石蜜餅而親近沙門,最后得供養(yǎng)佛陀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一個小孩子:
有一乳母抱長者子字惟摩羅波休,息沙門持缽便下。乳母抱趣沙門所,沙門以石蜜餅授與小兒,小兒啖之大美,便隨沙門去。
(三)五六歲的長者子
在北魏·吉迦夜共曇曜譯《雜寶藏經》卷第四“長者子見佛求長命緣”中記載,佛為一個僅五六歲的長者子教授以謙忍恭敬得長壽的故事:
昔佛在世,于一長者子,年五六歲。相師占之,福德具足,唯有短壽命。將至外道六師所,望求長壽,嗔彼六師,都無有能與長壽法。將至佛所,白佛言:此子短壽,唯愿世尊,與其長壽。佛言:無有是法,能與長壽。重白佛言:愿示方便。佛時教言:汝到城門下,見人出者,為之作禮,入者亦禮。時有一鬼神,化作婆羅門身,欲來入城。小兒向禮,鬼咒愿言:使汝長壽。此鬼乃是殺小兒鬼,但鬼神之法,不得二語。以許長壽,更不得殺。以其如是謙忍恭敬,得延壽命。
(四)七歲的長者子
在吳·支謙譯《佛說義足經》卷上之“老少俱死經”第六中,記載一個七歲即早夭的長者子:
城中時有一梵志死,壽年百二十死。復有一長者子,年七歲亦死。兩家俱送喪,皆持五彩幡,諸女弱皆被發(fā),親屬啼哭悲淚。
(五)漸漸長大后娶媳婦的長者子:
在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卷第二十三之“增上品”第三十一中記載,有一位天子命終,生于舍衛(wèi)城大長者家:
我爾時,以天眼觀見天子,而命終生舍衛(wèi)城中大長者家。經八、九月,便生男兒,端正無雙,如桃華色。是時,長者子漸漸長大,父母便求婦處。取婦未久,便復命終。生大海中,作龍蛇形。
從前面所舉的五個典型例子來看,這里所說的長者子,最小的尚需要乳母哺乳,大的也不過年至娶妻,可見都是很年輕的人。別的且不論,對一個小嬰兒用所謂的“長者子”這個“尊稱”,是因為他怎么樣的年高德劭?這樣的解釋顯然是不合適的。
四、從經典看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
在佛經中,有很多地方提到長者及長者子的時候,明確指明,某某長者,某某長者之子(長者子),這可以說是對我們論點最為直接的證明。
(一)吳·支謙譯《撰集百緣經》卷第三“化生王子成辟支佛緣”:
乃往過去無量世中,波羅奈國,有佛出世,號曰迦羅迦孫陀。于彼法中,有一長者,財寶無量,不可稱計。其父崩亡,子與其母,各自分居。時長者子,甚好色欲,見一淫女,甚適其惡。以金百兩,方聽一宿。漸經多年,財物蕩盡,更無所與,遮不聽宿。
按:此處長者已經去世,僅留長者子與其母,而長者子沉溺女色,敗壞家財。
(二)姚秦·鳩摩羅什譯《大寶積經》卷第七十七“富樓那會”第十七、“多聞品”第二:
爾時閻浮提中有一大城名為安樂,中有長者名為阇匿,有一子名摩訶耐摩陀。是長者子在空閑處,有一天來,為說偈言:“汝當勤求法,求已正思惟。功德王如來,已記汝作佛!备粯悄,天說偈已,忽然不現(xiàn)。時長者子,即詣父所,頭面禮足,作如是言:我欲出家,于一切功德光明王佛法中,修習梵行。爾時阇匿長者,以偈答曰:我家多財寶,金銀無有量。閻浮提所無,我家悉具有。我所求財寶,為子受欲樂。云何行出家,為世所輕賤。爾時長者子,偈答父言:我樂常求法,求已正思惟。不樂受富樂,當為世作佛。 不須家業(yè)寶,我欲求少欲。所出之法財,今當行出家。諸佛出世難,佛說法亦難。我今值佛法,云何當舍離。
按:此處長者名阇匿,長者子名名摩訶耐摩陀。長者子因天人勸請而求出家,出家后被稱為摩陀比丘。
(三)北涼·曇無讖譯《大方廣三戒經》卷中:
迦葉,猶如長者多財封祿,是長者子,所見諸物,起父財想。初始見時,此是我物。后持此物,隨所至處,處處藏舉。如是迦葉,爾時比丘聞,是等經作是念言:此是如來軟妙梵音之所演說。復有比丘,聞是法已,而起誹謗。是持法比丘作如是言:此是佛說最為真實,少于伴侶是人劣弱,居處不惡日處藏舉。迦葉,我后世護法城者甚為極少,我持是等委付彌勒,為其伴侶,是等當修行于大舍。
按:此處乃泛指,但是明確指明長者子于財物,作乃是其父所有之想。
(四)宋·施護譯《佛說給孤長者女得度因緣經》卷上說:
復次,去此舍衛(wèi)國一百六十由旬,有一大城名曰福增。彼有長者,名謨尸羅,亦具大福德。妻子奴婢,眷屬熾盛。富饒自在,廣積財寶,其數(shù)無量,與毗沙門天王等無有異。而彼長者有一童子名曰牛授,上色端嚴殊妙無比,人所瞻者無不愛樂。然其長者及長者子俱事外道,于諸外道深生敬信,即不能知有佛世尊最上最勝,世尊所有最上法門亦復不聞,神通變化殊勝事業(yè)昔所未見。
按:此處長者名謨尸羅,長者子名牛授,二人都信奉外道。
從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來看,都是極為明確將長者子理解成長者的兒子的,而絕對沒有任何用長者子作為對長者的尊稱的用法。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地說,在佛經中,長者子就是長者的兒子,而不是什么對長者的尊稱。想用尊稱這樣的曲解,來使錯會的經文蒙混過關,是根本行不通的。
五、阿阇世王太子和五百長者子
在佛經里面,經常有提到五百長者子的。他們顯然是大富人家貴公子的團體,往往游樂、學習甚至生活在一起!斗鹫f菩薩本行》經卷上:
佛告阿難:爾時貧人者,今我身是。五百長者子,今此彌勒五百菩薩是。我以精進勇猛之故,超諸菩薩所作功德,而先成佛。精進勤修,不可不逮也,菩薩布施如是。
而且,同樣作為年輕人,他們也往往和王子在一起游學。如姚秦·竺佛念譯《出曜經》卷第七說:
昔佛在摩竭國界甘梨園石室窟中,是時眾多比丘,到時著衣持缽,入羅閱只城乞食。見諸王子及長者子數(shù)十之眾,共學射御,筈筈相拄,無空漏者。
阿阇世王太子的情況,講習會集本的人,往往語焉不詳,包括號稱詳瞻的黃念祖所著之《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解》。其實,阿阇世王太子,也是佛經中的一位著名人物。據(jù)西晉·法炬譯《阿阇世王授決經》記載:“阿阇世王太子,名旃陀和利”。他的名字,也作“刷護”或者“和休”。當然,擁護會集本的人,也可以將“五百長者迦羅越子”曲解成“五百位長者和迦羅越子”,也就是說,有五百位長者和若干迦羅越子。這樣雖然也有漏洞,因為刪去了迦羅越子,經義不大完整。不過,隨便刪節(jié)佛說,原本就是夏蓮居會集時候的家常便飯,這里也顧不得許多了。這樣一解釋,起碼能使長者坐實了吧?上У氖,《無量壽經》后漢譯本和吳譯本中,阿阇世王太子與五百長者子持金華蓋供養(yǎng)佛,得佛授記的事情,也見于西晉·竺法護譯《佛說太子刷護經》:
佛在羅閱祗耆阇崛山中時,與千二百比丘,菩薩萬二千人,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諸天王梵釋,及無央數(shù)人民鬼神龍皆來俱會。阿阇世王太子,名為刷護,從國中與群臣長者子五百人,各持黃金華蓋,出羅閱國相隨出至佛所。持黃金華蓋上佛已,卻叉手持,頭面著地,為佛作禮訖竟,皆叉手住!鸶鎻浝掌兴_言:聽我說之。太子刷護菩薩及長者子,前世皆供養(yǎng)百八億佛,皆行菩薩道。乃前世提和迦羅佛時,是五百人皆是佛弟子,是我所教,后世悉當共會。六億佛卻后一劫,摩訶波羅會一劫中,五百人前后作佛,皆同一名若那伎頭陀耶。后作佛時,當如阿彌陀佛其國,亦當如阿彌陀時等無異。國中菩薩往來者飛行者,皆如阿彌陀佛國。若有人民聞是經信喜者,皆當生阿彌陀國。佛說是已,太子刷護及五百長者子,諸比丘僧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諸天人民鬼神龍,皆大歡喜,前為佛作禮而去。
可見此經的內容,與《無量壽經》后漢譯本和吳譯本完全一致。明明白白地說明,就是阿阇世王太子和群臣“長者子五百人”,與五百大長者毫無關系,連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不肯給夏蓮居!只是在《無量壽經》中,沒有詳細載明阿阇世王太子向佛所請問的二十七種法之因緣(如端正、三十二相、三業(yè)凈、家中和順、天耳、憶知宿命、預治佛國、光明遍照十方等)。此經之異譯本,有失譯人之《佛說太子和休經》,內容與此經完全一致。從經中我們可以肯定的知道,阿阇世王太子就是太子,不是什么王子。將王太子省略作王子,乃是非常不恰當?shù)淖鞣。要知?在過去,“廢儲”,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弄不好會引起宮廷政變。而現(xiàn)在,憑夏蓮居大筆一揮,就取消了人家繼承王位的資格,不知道有沒有同他父親阿阇世王商量過?!
其次,五百長者子就是五百長者子,不是什么大長者。將兒子的事情胡扯到老子頭上,只能說夏蓮居連最基本的經典的意思都沒有讀懂。這樣的水平,真不知道當年“學儒、學佛”是怎么學的!
綜而言之,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長者子在佛經中,就是“長者的兒子”的意思。夏蓮居將長者子會集成大長者,乃是對經典的篡改。而黃念祖對此問題的回避,某法師對此問題的曲解,暴露的還是依人不依法的心態(tài)。夏蓮居現(xiàn)在已經支離破碎的所謂“權威”的光環(huán),象一面鏡子,映照出的形形色色的臉譜,正好可供我們對照反省。而這么一個連文字都錯掉的會集本,居然還被黃念祖叫嚷乃是最后百年“獨留”之本,而古代譯師并無錯誤、僅僅是翻譯不夠順暢的本子卻要在一派喧囂聲中黯然退場,其中的因緣,是何等的不可思議啊!
2002年11月12日晚于寫于無錫凈慧寺
時正應請開講《普門品》
- 上一篇:魏源輯《凈土四經》校點說明
- 下一篇:《釋氏疑年錄》拾遺
- 宗舜法師:清凈大海眾菩薩中的“滿分二嚴身”怎么理解?
- 宗舜法師:耳熟能詳?shù)摹吧词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a>
- 宗舜法師:墮胎罪業(yè)重,該讀什么佛號,哪個咒,哪部經?
- 宗舜法師:是否可以通過修行改變財運呢?還有如何增長姻緣?
- 宗舜法師:如何正確理解戒律?如何能持好戒律?
- 宗舜法師:如何判斷自己是否真正皈依?
- 宗舜法師:為什么學佛的人互相稱呼“師兄”,不能叫“師姐”嗎?
- 宗舜法師:佛教法器哪個歷害?佛教法器有什么作用?
- 宗舜法師:有相布施比無相布施功德少嗎?有相布施是攀緣嗎?
- 宗舜法師:信佛學佛了以后,不可以化妝,抹香水嗎?
- 宗舜法師:觀音菩薩為什么能夠大慈大悲有求必應?
- 宗舜法師:家里老人身體不好,很多醫(yī)院不愿意積極治療,怎么辦?
- 宗舜法師:學佛學得有點消沉了,該怎么辦?
- 宗舜法師:生氣的時候怎樣控制情緒呢?
- 宗舜法師:不可思議的事物是否存在?
- 宗舜法師:總要抱著讓大家生歡喜心的態(tài)度來做人做事嗎?
- 宗舜法師:身為一名佛子 應當保持正念
- 宗舜法師:什么是愛?佛教中關于“愛”的特殊定義
- 宗舜法師:出家人叫師父還是師傅?
- 宗舜法師:浴佛的八大功德 在家浴佛簡單儀軌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