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道大略之相
外道大略之相
外道之法,秘而不傳,欲說而恐污我口,欲書而恐污我手,但以至誠念佛念觀世音,為轉彼之法,即不能轉,豈為彼所轉乎?外道之得以遍行全世界者,以秘密及發(fā)惡咒二種,使去此二種則冰消瓦散矣。光本欲略說,恐忌者降禍,姑說其大略而已,魔徒熾甚,無法可設。(復龔宗元居士書二)
今人多多崇尚外道,以外道皆有秘傳,實則外道百千萬種,但止煉丹運氣一道而已。此系保養(yǎng)色身之法,非了生脫死之道。況其名詞,多與欲事相似。妄人遂從此造無間業(yè),可痛傷哉。(復金慧暢居士書)
外道均假借佛法之名, 然皆鄙劣不堪。若真遇佛法能了大意者, 彼豈能引誘哉?所引誘者, 皆無知無識之流也。汝父用心于經學多年,惜未遇佛法,仍被程朱所關閉。今既不以光言為謬,則已出關而可為儒釋二圣作使者矣。外道通通以煉丹運氣為道,其所立傳道之章程,已將其道之鄙劣完全揭出。惜世人無知,反由此而爭先趨入,如蠅赴膻(shān羊臊氣),如蛾撲火,誠可哀憫(所言揭出鄙劣者,即彼各守秘傳,及六耳[1]不傳道,并欲入彼道,先發(fā)反道遭種種惡報之愿等)。 此等邪教,遍滿世界。(復鄭慧洪居士書三)
[1] 六耳:指有第三者。
彼諸外道,悉事秘密,雖父子、夫婦均不相傳。以此秘密,固結愚人之心,任何善知識開導,均不信從。如狗以屎為美,非吃不可。常與人說:“吾師是某佛某祖師出世,吾是某佛某祖師出世。”瞎造謠言,以期得名聞利養(yǎng)。而不計壞亂佛法,疑誤眾生,生受國法,死墮惡道,從劫至劫,無有出期,其為流弊,可勝言乎?(復某某夫婦書二)
今之各外道,無不以秘傳引動無知者入彼教中。將愿入時,必須發(fā)誓,以后若反其教,則得如何如何之惡報。實則多多都是騙人之法。而以發(fā)誓之故,縱有知其非者,亦不敢或有違背及與表章(明)。甚矣!外道秘傳發(fā)誓之法之惑人深而羈(jī束縛)人固也。吾佛無秘傳之法,一人如是說,萬人亦如是說。(復福州佛學社書)
有私相傳授之秘訣,即非佛法,即是魔王外道。彼魔王外道之徒,動則上千上萬,皆由以私相傳受之秘訣,及欲入其門,先發(fā)惡咒之術,以迷惑愚夫愚婦,同陷于邪知謬見之萬丈深坑,而莫之能出也。(復蔡契誠居士書四)
佛法中絕無秘密不傳,亦非要口傳心授之事。外道邪徒,本無道理,以秘而不傳,誘人入彼道中。若公開不秘,則人皆知其陋劣,便無人依從彼矣。(復唐陶镕居士書)
若真有口傳密授之妙法,其人即是魔王外道,當遠避之不暇,又何可欲向彼求此法乎哉?(復吳滄洲居士書三)
- 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家長應該如何教導孩子?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如何祭祖?祭祖用素
- 念佛法門只要具足信愿持佛名號就可以仗佛慈力
- 生病時除念佛求接引外,不起一念
- 一切法門都是依仗自力
- 文殊菩薩證一真法道,超十地圣德
- 禮拜佛菩薩時心中默念或開口稱念都可以
- 念佛人要能依照凈土三經信愿念佛求生西方
- 每天的功課都應當回向法界眾生
- 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富貴使人迷惑,有權力還不變初心的能有幾人?
- 每日功課都應回向法界眾生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2
- 大般若經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一卷
- 心經的人生智慧—《心經》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6
- 心經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5
- 心經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什么是誹謗正法?
- 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