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傳燈照 風云遠國香——紀念鑒真大和尚東渡1250周年

  萬里傳燈照 風云遠國香——紀念鑒真大和尚東渡1250周年

  圣輝

  今年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的知命之年,也是全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戰(zhàn)勝“非典”的一年。同時,今年也是唐代鑒真大和尚東渡125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的紀念之年。所以今年對于中國佛教界來說特別具有紀念意義。紀念鑒真和尚,宣傳鑒真的非凡事跡,也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人物,是傳播佛教文化的偉人,是東渡日本傳播友誼與和平的杰出使者,是屬于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之一。

  鑒真和尚于公元688年生于揚州,14歲出家,18歲受菩薩戒,20歲受具足戒,游學洛陽、長安,師從高僧大德。他天賦高邁,勇猛精進,40余歲便已成為當時中國佛教律宗的領袖人物,聲望崇高。先后開講戒律130遍,為4萬余人傳戒,造寺造像不計其數,書寫一切經3部,還創(chuàng)立悲田院,舉行無遮大會,救濟貧民等等。其門人、弟子名僧輩出。

  鑒真和尚30歲至50歲之間,恰值唐朝開元盛世,中國在亞洲最為強盛,經濟、文化、外交極為繁榮發(fā)達,佛教各個宗派的教學研究也達到頂峰。當時的日本,正處于奈良時代的天平年間。由于朝廷推行“律令”政治,不少農民為逃避賦稅而流亡或私度出家為僧。按照佛教的規(guī)定,出家為僧,成為正式的比丘,須在具備“三師七證”的條件下受具足戒(至少也須三師二證),但由于日本長期缺乏系統(tǒng)的律學理論和合格的律師,沒有條件依照戒律如法度僧,因而無法有效控制私度,從而導致僧尼素質窳濫、行為墮落的現(xiàn)象嚴重。于是政府為了整頓僧綱,決定從中國邀請能夠正式傳授戒律的高僧。

  日本天平四年(732),榮睿和普照兩個留學僧肩負著這個使命,隨遣唐使來到中國。他們在洛陽、長安等地研習佛法10年,于天寶元年(742)到揚州大明寺拜訪鑒真,說明來意,懇請鑒真到日本傳戒。鑒真深知日本是佛法有緣之地,便問弟子、學生誰愿前往,大家因“彼國太遠,性命難保,滄海渺渺,百無一至”而無人表示愿意前往。于是,鑒真說:“為是法事也,何惜身命!諸人不去,我即去耳!”決心東渡。弟子中表示愿隨行者21人。

  天寶二年(743)初次東渡,一切準備就緒,但由于弟子之間的紛爭而告失敗。同年九月又準備了第二次東渡,此行有僧俗100余人同行,但出海后,在舟山群島遇到風浪,船破,第二次東渡挫折。一個月后,將船修好,再次出海,又遇風浪,觸礁船毀,第三次東渡失敗。他們上岸后被明州(今浙江寧波)太守安置于阿育王寺。但第二年(744)越州(浙江紹興)僧人向官府控告說日本僧榮睿誘騙鑒真去日本,結果榮睿被捕,要押送京師,由于榮睿生病,遂假稱病死,才被救出。榮睿、普照二師為求法故,歷盡千辛萬苦,不改初衷,無退無悔,這使鑒真十分感動,更加發(fā)心要成就他們的心愿,于是準備第四次東渡。但這次因為弟子靈佑憂心師父旅途艱辛、葬身魚腹,向官府告密,從而使這次東渡計劃再次挫折。

  過了3年,于天寶七年(748)六月,鑒真與榮睿、普照等35人再次東渡,從揚州出發(fā),經過了兩個多月的航海,遇到風暴,漂流到海南島(振州,今海南省三亞市),第五次東渡失敗。一行在海南島停留一年后,乘船至廣東,從陸路經廣東、廣西、江西、江蘇,折返揚州。行至端州(今廣東高要縣)龍興寺時,榮睿因病圓寂,鑒真哀慟不已,親自為他送葬。到達韶州(今廣東韶關)開元寺時,普照辭別鑒真,先回嶺北,以免回到揚州被官府追究。鑒真拉著普照的手悲傷落淚道:“為傳戒律,發(fā)愿過海,遂不至日本國,本愿不遂!”他雖然對數次東渡的失敗感到極大悲傷,但東渡傳法的堅強意志沒有絲毫動搖。

  此時鑒真已經63歲了,炎熱的氣候加上內心的憂傷,使他得了眼疾,又得不到充分的治療,遂使雙目失明。行至吉州(今江西吉安)時,追隨他多年的高足祥彥也圓寂了。

  日本天平勝寶二年(750),日本再派遣唐使。他們完成使命后,于歸途中,于天寶十二年(753)大使、副使等特往揚州延光寺拜訪鑒真,請他再次東渡。此時,鑒真已是66歲的高齡了,但他當即答應下來。此第六次東渡,隨行僧俗24人,還有聞訊趕來的日僧普照,攜帶著大量的佛像、經書、文物、工藝品等,乘坐遣唐使的大船,順利到達日本。

  鑒真自最初發(fā)愿東渡,經過了11個年頭。6次計劃,5次失敗。由于他百折不回的堅強意志,終于戰(zhàn)勝困難,克遂初愿。其間改變初衷而退縮者200余人,犧牲生命者36人。堅持到底而最終成功者唯有鑒真、弟子思托和日僧普照。

  夏衍先生曾經贊嘆說:“玄奘法師由于神話小說《西游記》的影響,很多人都知道他在取經的旅途中歷盡劫難,而鑒真東游所經歷的劫難,比起玄奘法師來,怕還要艱苦得多。玄奘岀了西陲的玉門關到達印度,歷時不過兩年,回到長安不到50歲。鑒真5次渡海失敗,兩次退回揚州,第6次終于隨遣唐使回國的船舶到達日本,先后經歷了11年,那時,他已經是飽經風浪而雙目失明的66歲老人了。”

  自踏上日本國土直到公元763年(日本天平寶字七年)逝世為止的10年間,鑒真辛勤不懈地從事傳授戒律、教授佛學和傳播文化的工作。他對日本佛教在戒律上的貢獻使他成為日本律宗的始祖,對天臺教義的講授使他成為日本天臺宗的先驅。在醫(yī)藥方面的貢獻使他被奉為日本醫(yī)藥道的祖師,直到德川時代以前,日本藥袋上還貼著他的肖像。此外他和他的弟子們在對日本大藏經的校對、建筑、雕塑、繪畫、書法、漢文學等其他方面,也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以至于直到今日依然被日本人民視為日本佛教和日本文化的大恩人。

  上個世紀50年代,日本作家井上靖先生根據公元779年淡海三船(真人元開)所著《唐大和尚東征傳》寫了一部小說《天平之甍》,紀念鑒真和尚!拜弊值囊饬x是屋脊。鑒真師徒們在作者心目中,被視為日本天平時代的文化屋脊。這部小說后來由劇作家依田義賢改編為歌舞劇,1963年“前進座”劇團在東京公演,連續(xù)40場,場場滿座,觀眾深受感動。日本文學家和藝術家們成功地把鑒真師徒們的事跡和精神以及天平時代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盛事重現(xiàn)人們眼前,有力地喚醒了兩國人民的悠久情誼。

  1963年是鑒真圓寂1200周年。當時,世界被冷戰(zhàn)的重云籠罩,中日兩國還未恢復邦交,美國及其追隨者阻撓中日兩國人民友好關系的恢復和發(fā)展。然而,歷史的車輪不可阻擋,人民的意志不可忤逆。是年,中國和日本都分別成立了“鑒真和尚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紀念籌備委員會”,舉行了隆重而廣泛的紀念活動。日本各界還把從1963年5月6日至1964年5月6日的一年間命名為“鑒真年間”,舉行了系列而持久的紀念活動,在民間掀起了持久而廣泛的推動中日友好的浪潮。

  鑒真和尚73歲時(759)在奈良創(chuàng)建了唐招提寺,完好傳承至今,是日本律宗的大本山。圓寂之前弟子們?yōu)樗斓母善釆A苧的“鑒真和尚坐像”1200多年來被悉心保護,完好無損地供奉在唐招提寺的開山堂。這尊像是日本的國寶。1972年中日恢復邦交之后,唐招提寺的森本孝順長老提出讓鑒真和尚像回國探親。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鄧小平副總理為互換批準書訪問日本,在唐招提寺親自應允了森本孝順長老的請求,歡迎他陪送鑒真像來中國。1980年,在中日兩國政府和民間各界人士的積極支持和大力配合下,鑒真像歸國巡展,在揚州,在北京,先后有50多萬人參拜。這次活動再次掀起了中日友好的高潮,當時趙樸初居士贊嘆這“既是‘千載一時的勝緣\’,又是‘一時千載的盛舉\’,我們深信由此而引發(fā)的今后的種種勝緣必將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友誼,如太平洋的海水一般彌深彌廣,浩淼無盡!

  又是20多年過去了,時間進入了21世紀。今年,我們迎來了鑒真東渡1250周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25周年。在過去的20多年里,中日兩國關系在政治、經濟、文化和民間交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特別是兩國佛教界在趙樸老提倡的“黃金紐帶”的號召之下,與日本、韓國佛教界一道把三國佛教的友好交往發(fā)展到了一個新的境界。但是,我們也可以看到,在冷戰(zhàn)結束后的今天,國際關系進入了政治多極化、經濟一體化的新格局,世界面臨著各種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和沖突,然而和平與發(fā)展仍然是時代的主流課題。在這個時候,我們紀念鑒真和尚,回顧他的非凡事跡,應該以他為榜樣,警示、督促我們自身,拿出勇氣,運用智慧,以大慈悲之心,高瞻遠矚地投身于世界各國民族友好、文化交流的偉大事業(yè)中去,為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發(fā)展做出我們這一代人應有的貢獻。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