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涅槃的差別

\

  我們可以知道菩提智慧影響到你涅槃的淺深大小。我們再看看什么叫涅槃,第二個功德,好,我們把它念一遍:

  涅槃,梵語,此云寂滅、無生。謂由斷除煩惱,盡除生死,所顯清凈無染,不生不滅之境界,于中具足無量無邊微妙功德,盡未來際,恒自受用寂靜無為之法樂,名為涅槃,亦名斷德。

  涅槃它是一個印度話,翻成中文有兩個意思,第一個,從它的因地的作用來說,叫寂滅。因為他消除了心中的煩惱,他沒有這種煩惱的躁動相叫寂滅,第二個,從果地的受用叫做無生,因為他已經(jīng)不再招感三界的生死,那個生命的力量,十二因緣那個生的力量被破壞了。

  所以他因地斷除煩惱,在果地他了脫生死,所以他有一種清凈無染,不生不滅的境界。他有什么好處呢,他是恒常受用,這種寂靜安穩(wěn)的快樂叫做涅槃。所以你一個修行人,你開始在觀照內(nèi)心,調(diào)伏內(nèi)心的時候,你的生命會有兩個東西出現(xiàn):

  第一個,你的智慧,慢慢的取代你的感情,你不再用感覺來引導(dǎo)你了,你會用智慧來引導(dǎo)你。

  第二個,你的身心會比較安穩(wěn),寂靜、安穩(wěn),就是這個菩提涅槃的,這兩個功德慢慢生起了。

  我們來看看涅槃有三個差別,我們把它念一遍,這三種涅槃。

  一、有余依涅槃,子縛已斷,果縛猶在。二、無余依涅槃,子果俱亡,灰身泯智。二乘圣人。三、無住處涅槃,般若大悲,萬德莊嚴,佛、菩薩。

  好,這個涅槃有三個,前面兩個是小乘的涅槃,我們先看有余依涅槃,我們先解釋有余依,這個依,這個依止就是所謂的色身。阿羅漢有兩種,一種是他成就阿羅漢果以后,他的色身還在,也就是說,他的心已經(jīng)成就了我空的菩提,他的智慧已經(jīng)成就了,他的這種我執(zhí)也被破壞了,但是他的生命還沒有結(jié)束,他過去生的業(yè)力還在,這個叫子縛已斷,子縛,就是指他的因地的煩惱被破壞了,但是果縛猶在,他這個業(yè)報身還在。

  那么這種會有一些微細的問題,比方說他去托缽,天氣熱他可能會中暑,比方說他吃壞的東西,他拉肚子,當然他內(nèi)心沒有痛苦的感受,因為他內(nèi)心,已經(jīng)有這種菩提的智慧來攝受他,所以他對那種感受的那種取著已經(jīng)破壞了。但是雖然沒有感受,但是他有那個相狀出現(xiàn),他也會示現(xiàn)很多的病痛出來,他該生病還生病,但是他不起煩惱,這個就是所謂的有余依涅槃。

  第二個,子縛跟果縛都消失了,灰身泯智了,阿羅漢,證得阿羅漢果的那一天開始,我們看《阿含經(jīng)》,阿羅漢的心,只有一個就是趕快趨向涅槃城,他對這個色身是極度的厭惡,所以等到他生命結(jié)束,但是佛陀規(guī)定不能自殺,所以阿羅漢只好等時間,他真的等得受不了了,他就入滅盡定休息一下,然后滅盡定時間到了,他又出來托缽,托完缽吃飯就打坐

  等到時間結(jié)束的時候,阿羅漢起大歡喜,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皆辦,不受后有,他講完四句偈以后,用三昧真火把身體燒掉,然后就進入偏空涅槃,就完全休息了,叫灰身泯智;疑,就是他的三昧火把身體燒掉了,泯智,就是他的我空的智慧,把他所有的內(nèi)心的分別給停下來。所以二乘的圣人,他一旦入了涅槃,他就跟眾生完全沒有接觸了,沒有接觸了,就一灘死水了,只能夠自受用。

  我們看第三個,大乘的無住處涅槃,這個無住呢,包括不住生死,他也不住涅槃。他那個涅槃當中,有般若的大悲跟萬德莊嚴,大乘的涅槃,它有兩個不同:

  第一個,他在入了涅槃以后,有身心世界,就是他有生命的現(xiàn)象。第一個他有身,他一定有一個法身,這個法身,他也就會有應(yīng)化身跟報身,三身都具足;第二個,他有一個依報的國土,他一定有身土的;第三個,他有一個大悲心來攝受眾生。

  所以這個大乘的涅槃,它是有自受用的萬德莊嚴,跟他受用的般若大悲,我們解釋一下這個涅槃。菩提智慧不能分享,佛陀的空假中三觀,不能把他的智慧送給我們,不可以。佛陀只能夠用語言文字,來引導(dǎo)我們,但是佛陀的涅槃我們是可以分享的,尤其大乘的涅槃。

  佛陀的涅槃,對我們的攝受分享有兩個差別,第一個就是現(xiàn)世的攝受,就是你念地藏王菩薩,念觀世音菩薩,你會得到十方諸佛本愿功德的攝受。雖然佛陀入涅槃了,雖然我們看不到佛陀了,他已經(jīng)沒有生死輪回的相狀,但是佛陀那個涅槃的力量,是存在法界的,我們透過憶念他的圣號,我們可以跟他感應(yīng)道交。

  比方說在臺灣過去,有一個母親帶了兩個女兒,她從三義就從中部的地方,到臺北去辦事情,辦完事情晚上回家的時候,車開在高速公路,走到一半的時候,突然間這個母親,看到這個高速公路的燈光全部暗掉了,然后聽到一個很凄慘的女眾的哭聲,她就知道這個是冤親債主,她趕緊念阿彌陀佛,女兒先念,女兒念了以后,她媽媽也跟著念。結(jié)果三個人念佛的時候,念一段時間以后,又重新看到燈光了,那個凄慘的哭聲也消失掉,然后就回家了,很安全的到家了。

  但是她回家以后,第二天早上打開報紙,她發(fā)現(xiàn)就在她同一個地方,發(fā)生了車禍死了三個人,但她們?nèi)齻逃過了一劫,現(xiàn)在我們要知道說,她們當初本來是要犧牲掉的,這是業(yè)力嘛,是什么力量讓他們逃過這個生死這種痛苦的業(yè)力呢,就是他跟彌陀的大般涅槃接觸。

  佛陀的涅槃,都會有發(fā)一些跟眾生互動的愿,你只要遵守這個愿力,你就可以跟他產(chǎn)生感應(yīng)。那當然這種感應(yīng),它頂多就是消業(yè)障,它不能承受一種菩提的教化,這是第一個現(xiàn)世的攝受。第二個來生的救拔,凈土法門,我們到了佛陀的凈土去,來生到凈土去,得到佛陀的教化,那么從這個當中得到了菩提。

  所以菩提不能分享,這個要記住,涅槃可以分享。我們可以受到佛陀的那種寂靜的力量,其實我們不要說那種顯報,感應(yīng)有一種顯報,很明顯的,但是你感應(yīng)有一種叫做冥報,冥冥當中的感應(yīng)。諸位你如果說對阿彌陀佛的圣號有一點皈依的心,你每天讓佛號在身口意,有在身口意運轉(zhuǎn)的時候,你會發(fā)覺,那個佛號那個聲音,進入到你的生命的時候,你有一種莫名寂靜的力量,跟你沒念佛完全不一樣,你就知道,你跟彌陀的這個大般涅槃,是搭上線了,感應(yīng)道交了。

  所以你就知道,佛陀的涅槃是可以分享的,它是個廣大的功德,廣大的能量,真的是可以分享。當然分享的方法很多,你可以觀想,但是持名是最簡單的,你用音聲來搭上這個橋,讓你的心跟佛陀的心,產(chǎn)生一個橋梁,就是音聲。

  所以說你念阿羅漢就沒有用,你說南無舍利弗尊者,沒有用,南無目犍連尊者,也沒有用,因為阿羅漢,他那個門是關(guān)起來的,他只有自受用,只要是大乘的佛菩薩,你念他的圣號,你就可以進入到他的涅槃境界,跟他分享,只要是大乘菩薩。但是你分享以后,不表示你就開智慧,因為菩提不能分享,但是你一定會消業(yè)障、增福報,有為的善法,有為的福德,可以分享,但是這個菩提,那你就得要從佛法聞思修了,這個沒辦法取代了。

  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把菩提跟涅槃?wù)f清楚,菩提不能分享,涅槃可以分享,這個是三乘的兩大功德。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