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修行的三個根本要求

  我們學佛參禪、出家必須具備三項思想要求,缺一不可,少一項就做不好這件事情。

  第一項要求就是要發(fā)菩提心。

  菩提心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這就是學佛的目的。只有學佛的起步正了,修行的全過程才會正。我們有了菩提心就有了修行的根本,就有了學佛的思想基礎。學佛就是要學習佛陀在因地中是怎么樣修行成道,成道后又是怎么樣說法度生。諸佛是已成之佛。諸佛之所以能成佛,是因為經(jīng)歷了漫長的修行過程。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在因地中修六度萬行,舍頭目腦髓,舍妻子眷屬,甚至無數(shù)次地舍棄自己的生命,最后才證道成佛,以所覺之道來覺悟眾生。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才成為佛陀。用生活禪的宗旨來講,佛陀在因地的修行就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佛成道后說法四十九年,度脫無量無邊的眾生,留下三藏十二部的經(jīng)典,二千年以來都在發(fā)揮度脫眾生的作用,佛陀在果地的說法同樣是“覺悟人生、奉獻人生”?梢哉f生活禪的宗旨就是對菩提心的現(xiàn)代詮釋。

  菩提心是我們修行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也是歸宿點,所謂“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這三者是菩提心的智慧與方便、大悲心與感恩心的體現(xiàn)。大悲心是菩提心的根本,大悲心就是時刻想到一切眾生輪回六道,流浪生死,長期處在沒有光明的黑暗狀態(tài)下,要從悲憫一切眾苦出發(fā),發(fā)起“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的四宏誓愿。

  四宏誓愿是我們學佛的全部內(nèi)容、全部過程和最終歸宿。學佛修行從發(fā)心的那刻起直至成就菩提,就做這四件事,除此以外也無佛法可學,無佛道可成。初入佛門的人一定要發(fā)菩提心,立下宏愿,有了這種大愿,內(nèi)心才會有無限的動力,才會盡未來際地行菩薩道

  第二項思想要求就是要具足正信。

  正信的根本內(nèi)容就是正信三寶。正信的目的就是為了發(fā)菩提心。菩提心者,覺悟之心,智慧之心,慈悲之心。正是有了佛陀的教導,我們才知道菩提心的重要性,有了法寶的詮釋,我們才能了解菩提心的內(nèi)容,有了圣賢僧、凡夫僧、福田僧的實踐,我們才有發(fā)菩提心的榜樣,才有實踐菩提心的善知識和同參道友。佛法僧三寶是苦海的慈航,是黑夜的明燈,是覺醒眾生的良師善友。我們出家求道修學佛法,時時刻刻要信仰三寶,要對三寶樹立不可動搖的信心。我們修學的是佛法,對三寶沒有信心,修行就不能入門,修行就沒有效果。

  還要正信因果,因果是一切法的根本規(guī)律。要信眾生隨業(yè)而輪回六道,要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信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所做的一切善惡言行天知、地知、自己知,欺不了天,欺不了地,更不要欺騙自己。我們的生命絕對不是一次性的,生命的鏈條就像一個前無始后無終的記賬卡,我們所造的一點一滴的善業(yè)、惡業(yè),都會在這個記賬卡上,刻下一道一道的痕跡,永遠不會磨滅,也不會有絲毫的差錯。是張三的業(yè)就記在張三的記賬卡上,是李四的業(yè)就記在李四的記賬卡上。

  我們更要信自己當下的這一念心。當下這一念心神通廣大,頃刻之間就能周游世界,頃刻之間就能上月球到銀河,F(xiàn)在科技非常發(fā)達,發(fā)生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不要以為那是科技的力量,一切萬法唯心所造,這都是生命中不可思議的力量在物質(zhì)上的體現(xiàn),未來還會有更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出現(xiàn)。這都是心的力量,是心的作用,當下這一念心非真非妄,即真即妄,在迷惑中就是妄想,在覺悟中就是智慧。

  第三項思想要求就是要立志了脫生死。

  知道了人生是苦,知道了生命短暫,知道了國土危脆,卻還不知道生命何時結束,不知道死后往哪里去,不知道下輩子有沒有因緣修學佛法。我們要有了生脫死的迫切要求,一定要在此生此世努力修行,掃除塵勞妄想,打開本有的如來寶藏,找到自己生命的歸宿。不能了生就不能脫死,了生就要覺悟人生、奉獻人生,使我們的生命在覺悟和奉獻中醒悟過來,使我們的生命沿著覺悟的道路,沿著菩提心的道路,走向生命的圓滿。

  可能有人會懷疑是否有前生后世。我們可以回顧昨天,可以預見明天,生命的前世與來生雖然還不能感知,但這是真實地存在,這是不容懷疑的事實。每個眾生都有前生后世,佛陀就是從無量劫走過來,走了一條漫長的從迷惑到覺悟的生命過程,所有的諸佛菩薩和歷代祖師都是已經(jīng)覺悟的人,都是生命無始無終的親證者、實踐者和覺悟者,他們洞徹了生命前生后世的奧秘。我們今天走入佛門,學佛修行,首先就要信佛,要堅定不移地相信諸佛菩薩歷代祖師的話,相信虛云老和尚對我們的開導和教誨。

  我們具備了這些思想基礎,學佛就會有方向,修行就會有動力,出家就會有目標,就不會糊里糊涂地過日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