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7
如何淡化過重的情執(zhí)?
居士:過重的情執(zhí)(主要指親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障礙。弟子愚昧,不知該如何淡化?望師父慈悲開示。
法師:對于親情,如父母、兄弟、眷屬這些情感,在世間法中是人之常情,所以還是要顧及。
但是,我們同時要認識到情執(zhí)對于修行會構(gòu)成障礙,因此要進行智慧的思惟。成為家親眷屬也是緣分,這緣分可能是善緣,也有可能是惡緣,說不準是怨親債主。
對于在家居士,從世間法的角度來看,就要敦倫盡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從出世間法的角度來看,對這種六親眷屬的情執(zhí)要切實看透他的本質(zhì)。
六親眷屬通常是系縛我們的最主要的韁繩,讓我們在三界中輪轉(zhuǎn)不休。雖然如此,作為在家居士還是要把家庭角色、社會角色做好。
所以,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家親眷屬的本質(zhì),以及對于我們修道的利害關系,不要被家親眷屬的繩索綁住了。
夫妻常吵架,很苦惱,怎么辦?
問:老公賭錢,又經(jīng)常打我,罵我。我很苦惱,我該怎么辦?
答:正好你要感謝你的老公,你的老公成就你修一個法門——忍辱波羅蜜。你沒有這個老公,還修不了忍辱波羅蜜。你得要包容他,忍耐他。罵你,打你,你就思惟上輩子我也罵過他,打過他,作還債想。你要用歡喜心。
還債,你不要苦惱嘛,欠了人家債,你要去還,你還苦惱什么呀?欠債了,你還完了,就拉平了嘛。夫妻很多都是還債來的,你要作這樣的思惟。
然后在這個情況下,也知道這個地方怨憎會苦——冤家對頭碰面。要求一個沒有怨憎會苦的地方,就是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到了極樂世界就沒有哪個老公來打你,罵你。
學佛人如何智慧地處理好家庭關系?
問:當今社會,不信佛的人都是耽溺于五欲六塵,生命的意義幾乎就是拼命賺錢,再拼命花錢消費。弟子想過一種少欲知足的生活,但是家人覺得我封閉怪僻,不陪他們吃喝玩樂,不懂生活。如果恒順眾生,我覺得是同流合污;但是總拒絕他們,又不能和睦家庭。怎么辦?請開示。
答:這就要有點智慧了。確實這樣,這個社會不信佛的人,他自然就會信錢,信所謂的物質(zhì),信所謂的科學,信所謂的吃。有個西方人問一個中國人:“你們中國有什么宗教,信什么?”他脫口說:“我們信吃!”民以食為天,信吃就是信天,是吧?人都是物質(zhì)欲望的本能沖動,就是這個樣子。所以,生命的意義是要圣賢教化的,所謂的要有“文化”,“文化”就是被圣人的文獻典籍變化了的人格。這變化了的人格就類似于一塊鐵被磁化了,他跟一般的鐵不一樣了,他生命的價值、生命的意義、生命的境界在提升;未來他的生命就不是人道里面的,可能就是天道里面的,仙道里面的,乃至于你念佛就是佛、菩薩法界的那種生命體了。那些不懂得生命意義,一天到晚在五欲六塵當中耽戀、留戀的,都是人身很難保持的,生命一定墜落。
你了解這個真相,但是你還得要原諒、理解當今社會大部分人這種物質(zhì)化的生活方式,體制內(nèi)的教育沒有給我們提供精神信仰的養(yǎng)料,所以他就拼命賺錢、拼命消費,這是正常的。怎么辦呢?既然是你的家人,你得要慢慢地浸潤、滲透、熏習一種圣人的文化給他們,要讓他暗蔽的心靈當中,打開一個精神的天窗:人生還有另外一種活法,還有一種真正的意義,它不僅僅就是吃喝玩樂,吃喝玩樂動物也有,可人不等同于動物。
但是這些東西,你得要有點恒心,你猛地一講,他不會相信。不會相信,那怎么辦?從自身做起。你通過學佛轉(zhuǎn)化你的人格,你整個的精神狀態(tài)、智慧狀態(tài),甚至你的福報狀態(tài)都有大的提升,你要讓他眼見為實地看到你好的轉(zhuǎn)化,讓他認同你信仰的這種文化,慢慢地轉(zhuǎn)。恒順眾生不是恒順他惡的一面,恒順眾生有個恒順而轉(zhuǎn),在恒順的過程當中要加以轉(zhuǎn)化,所以你開始可以同流但不合污,和光但不同塵,你也不要一下子張揚自己很清高,你不要開始做蓮花,你首先要做一根蓮藕。這個蓮藕也跟他們在污泥濁水里面,表面上跟他們差不多,他們才能接受你,但是這個蓮藕里面它是潔白的。
所以正確地、智慧地處理好家庭關系非常重要,偶爾陪他們?nèi)コ猿燥堃矝]什么關系,跟他們交流交流很有必要,萬一他點的菜都是葷菜,你就點一兩個素菜嘛。你不要老是拒絕家里人,拒絕家里人就好像你不是家庭的一員,他們就會不高興了。首先你恒順眾生,特別是父母,你要讓他開心,讓他覺得你很孝順,然后再慢慢來。你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很清高,好像精神貴族一樣,對他們世俗的生活不屑一顧,等等這些,你不要流露這個姿態(tài),否則你就真的跟他們沒有共同語言了。你得要理解他們,你得要在跟他們適度的和光同塵當中轉(zhuǎn)化他們,這樣比較好。
如何出愛欲海,斷生死流?
答:我們要發(fā)一種心,今生得人身,聞到佛法,走上了一條解脫道路,就得要有壯士斷腕的那種勇猛,一定要截斷無量劫以來生死輪回的湍流、急流,要給它截斷。這生死輪回之流是我們業(yè)力的果報,它主要來自于我們的愛欲,是輪回之本。
我們難以成就,就是這個愛欲太深重了,愛不重不生娑婆。這種愛欲有時候用海來表達,深廣如海呀!我們就在愛欲之海當中頭出頭沒,不斷地掙扎呀!
今生怎么能出這個愛欲之海,截斷生死之流呢?還是要選擇凈土法門。真的靠自力出生死,出愛欲,那是要斷見思惑,有阿羅漢的水平,才敢說這兩句話,末法的眾生現(xiàn)在沒有這種能力。
所以透過愛欲的煩惱,解決輪回的苦報,要選擇信愿念佛求生凈土的道路。同時也要思惟一切眾生都在愛欲生死輪回里面掙扎,我不僅自己要脫離,而且要令一切眾生脫離,這樣就把心量打開,自己和他人共同從生死苦海當中拔濟出來。
- 上一篇: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8
- 下一篇: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6
- 學佛的失獨老人應該如何面對痛苦?
- 只想往生凈土但度眾生的慈悲心沒發(fā)出來,能否往生?
- 一念十念可往生,為什么還要念三萬五萬?
- 勸人受五戒需要承擔他持不了戒的惡業(yè)嗎?
- 怎么控制自己的傲慢?
- 臨命終時如果生了瞋心、貪心或懷疑心還能往生嗎?
- 年輕人可以早點念佛求往生嗎?
- 念佛號時是要觀想還是自念自聽?
- 有何方法可以讓精神在念佛時不溜號呢?
- 如何找到世間法與出世法的平衡點?
- 末法時期該怎樣選擇善知識?
- 學佛是為了各方面都比別人好嗎?
- 亡者平時念觀音圣號,助念時也要改念觀音嗎?
- 在病人面前是不是不該提冤親債主?
- 動物死時也有四大分離之苦嗎?
- 如何才能坦然面對死亡?
- 人都會自我保護,怎樣才能算恒順眾生呢?
- 經(jīng)常做很多夢要怎么做才能安眠?
- 身口意守不住,心煩不想念佛怎么辦?
- 受戒后感覺如臨深淵會影響修學嗎?該以何種態(tài)度來持戒?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上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一》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一天
- 凈土篇(1)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三天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二天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二》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第四天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下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六》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三》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四》
-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五》
- 答問青壯年參禪者 目錄 出版說明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2
- 解惑錄一
- 凈土篇(2)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一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一):什么是覺知、覺性
- 佛學問答四篇-生活實踐篇
- 解惑錄二
- 凈土篇(4)
- 佛學問答四篇-止觀坐禪篇
- 開示問答 1 廣開如意門
- 凈土篇(3)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15
- 佛學問答四篇-凈土念佛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十二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十四):關于其他(2)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八):關于動中禪要領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四):動作、時間、行禪坐禪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八
- 2012年3月仙巖寺小參答疑(一):關于妄念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3
- 佛學問答四篇-教義抉擇篇
- 濟群法師學佛答問 二
- 2011年國慶仙巖寺禪修小參答疑(二):身苦、心苦、苦滅
- 開示問答 3 啟發(fā)般若慧
- 大安法師學佛答疑 5
- 回向給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 念誦觀世音菩薩圣號時如何觀想?用觀想菩薩形象嗎?
- 佛教為什么有這么多法門,有區(qū)別嗎?
- 看恐怖電影時,明知所演皆是幻相,為何還是恐懼?
- “上報四重恩”的“重”怎么讀?
- 違五戒不殺生的愿,是不是破了不殺戒、不妄語二戒?
- 安樂八法的正命跟八正道的正命,是不一樣的嗎?
- 信愿念佛是專修,怎樣持咒念經(jīng)?
- 來生生到佛前是什么意思?
- 戒體是不持續(xù)的嗎?
- 如果一切法由心想生,那外境也是自己的心想出的嗎?
- 念佛號有沒有方向?
- 菩薩戒從善知識獲得,需要反復在佛像前自受嗎?為什么?
- 佛教的正命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 念佛修行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往生?往生的條件是什么?
- 往生西方必須要一心不亂,發(fā)菩提心才能往生嗎?
- 如何看待善知識,要如何依止世間的善知識?
- 往生一定要培植甚深的善根、積累廣大的福德嗎?
- 學佛人可以化妝嗎,學佛后化妝打扮是否如法?
- 發(fā)不起度眾生的菩提心,只想先往生,這樣能往生嗎?
- 佛菩薩圣誕時,在家供佛需像寺院一樣按儀軌做嗎?
- 何者是“心”?是六識嗎?如何定義、理解和界定?
- 在特殊佛教日做供養(yǎng),功德有差別嗎?
- 為什么拋妻棄子的男人不遭報應,反而過得很好?
- 可以重復受戒嗎?
- 學佛學偏了,是因為沒有真的深信嗎?
- 受五戒后犯了不飲酒戒和不邪淫戒,該怎么辦?
- 什么是“仰信” 、“通身靠倒”、 “作得生想”,如何運用到念佛中?
- 如何可以讓愿力大過業(yè)力?
- 在家居士是可以自己審罪還是該請師父?
- 為什么度他人容易,度自己的家人卻很難?
- 小孩念佛怎樣回向?要回向嗎?
- 怎樣讓年輕人接受并歡喜聽經(jīng)聞法?
- 寺院為犯煞星順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順星?
- 為什么一念經(jīng)就有很多妄想,如何對治?
- 念經(jīng)過程中,可不可以有法喜?
- 為什么要知母、念恩、報恩,對眾生有意義嗎?
- 親人去世后,皈依證怎么處理?
- 遇到假和尚化緣該怎么辦?
- 幻化出來的眾生有貪愛嗎?
- 大悲咒問答
- 印光大師問答
- 佛咒問答
- 地藏經(jīng)問答
- 心經(jīng)問答
- 大安法師問答
- 楞嚴咒問答
- 南懷瑾問答
- 星云大師問答
- 金剛經(jīng)問答
- 因果問答
- 念佛問答
- 虛云法師問答
- 元音老人問答
- 風水問答
- 楞嚴經(jīng)問答
- 夫妻問答
- 妙法蓮華經(jīng)問答
- 李炳南問答
- 皈依問答
- 瑪欣德尊者問答
- 趙樸初問答
- 無量壽經(jīng)問答
- 婚姻問答
- 財富問答
- 印光大師佛教問題問答集
- 夢參法師問答
- 子女問答
- 藥師咒問答
- 禪修問答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問答
- 往生咒問答
- 往生問答
- 算命問答
- 藥師經(jīng)問答
- 阿彌陀經(jīng)問答
- 回向問答
- 佛經(jīng)問答
- 華嚴經(jīng)問答
- 蓮池大師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