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xué)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口念心行 本性是佛

  口念心行 本性是佛

  “猶如說食不飽。”假如我們只是“口念般若”而不識(shí)“自性般若”,這就是“說食不飽”,好比一個(gè)人餓著肚子,看著別人的饅頭、大餅、麥當(dāng)勞、肯德基,看來看去,只說人家的,卻不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所以,“口但說空”,學(xué)佛時(shí)間雖然久遠(yuǎn),始終沒有益處。

  “善知識(shí),‘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梵語,此言大智慧彼岸。此須心行,不在口念?谀钚牟恍,如幻如化,如露如電。”六祖對(duì)《金剛經(jīng)》非常熟悉,聽《金剛經(jīng)》而悟道,《金剛經(jīng)》又成為傳承禪宗一法的根本經(jīng)典,他說“如幻如化,如露如電”,這與《金剛經(jīng)》中的“六如”——“如夢(mèng)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是同樣的意思。

  “口念心行,則心口相應(yīng)。”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shí)相般若,這三個(gè)般若融為一體就叫“心口相應(yīng)”。

  “本性是佛”,我們的真如自性就是佛。

  “離性無別佛”,離開我們的真如自性沒有別處去找佛。

  前面有人問,為什么說“不識(shí)本心,學(xué)法無益”呢?因?yàn)槟悴蛔R(shí)本心,所修的一切行法只是停留在“心外求法”的層面上。

  我們要知道“如是因,如是果”。心是成佛的可能性,一定要在心地心念上挖掘真如佛性和寶藏,把它培育成熟。否則,在心外求法,跟佛和佛性是不相應(yīng)的。

  不識(shí)本心而學(xué)法,就好像我們要煮一頓好吃的米飯,但是我們不知道放米。米是成飯的可能性,我們卻拿一堆沙子拼命地用高壓鍋或電飯鍋,蒸它、煮它、燜它,結(jié)果呢?經(jīng)過億萬年,它仍然是一堆沙子,因?yàn)?ldquo;沙非飯本”。

  不識(shí)本心,學(xué)法無益,就是這個(gè)道理。

  所以說離開我們的自性,沒有別的佛可成。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