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jīng)
《六祖壇經(jīng)》,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jīng)》、《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六祖惠能大師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jīng)》。禪宗六祖惠能說,弟子法海集錄!夺岄T正統(tǒng)》卷八《義天傳》有“大遼皇帝詔有司令義學沙門詮曉等再定經(jīng)錄,世所謂《六祖壇經(jīng)》、《寶林傳》等..[詳情]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自序品 第一卷
自序品 第一卷
時,大師至寶林。韶州韋刺史(名璩)與官僚入山請師,出于城中大梵寺講堂,為眾開緣說法。師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學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時作禮,愿聞法要。
大師告眾曰:“善知識!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菽車栏,本貫范陽,左降流于嶺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遺,移來南海,艱辛貧乏,于市賣柴。時,有一客買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錢,卻出門外,見一客誦經(jīng)。惠能一聞經(jīng)語,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jīng)?’客曰:‘《金剛經(jīng)》。’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jīng)典?’客云:‘我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jīng)。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jīng)》,即自見性,直了成佛。’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
“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jīng)三十余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菽茉唬‘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經(jīng)八月余,祖一日忽見惠能曰:‘吾思汝之見可用,恐有惡人害汝,遂不與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師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覺。’
“祖一日喚諸門人總來:‘吾向汝說,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來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為第六代祖;鸺彼偃,不得遲滯,思量即不中用;見性之人,言下須見。若如此者,輪刀上陣,亦得見之。’(喻利根者)眾得處分,退而遞相謂曰:‘我等眾人,不須澄心用意作偈,將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現(xiàn)為教授師,必是他得。我輩謾作偈頌,枉用心力。’余人聞語,總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師,何煩作偈?’神秀思惟:‘諸人不呈偈者,為我與他為教授師;我須作偈,將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見解深淺?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覓祖即惡,卻同凡心,奪其圣位奚別?若不呈偈,終不得法。大難!大難!’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間,擬請供奉盧珍,畫楞伽經(jīng)變相,及五祖血脈圖,流傳供養(yǎng)。神秀作偈成已,數(shù)度欲呈,行至堂前,心中恍惚,遍身汗流,擬呈不得;前后經(jīng)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書著,從他和尚看見,忽若道好,即出禮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向山中數(shù)年,受人禮拜,更修何道?’是夜三更,不使人知,自執(zhí)燈,書偈于南廊壁間,呈心所見。偈曰: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
“秀書偈了,便卻歸房,人總不知。秀復思惟:‘五祖明日見偈歡喜,即我與法有緣;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業(yè)障重,不合得法。’圣意難測,房中思想,坐臥不安,直至五更。祖已知神秀入門未得,不見自性。
“天明,祖喚盧供奉來,向南廊壁間,繪畫圖相,忽見其偈,報言:‘供奉卻不用畫,勞爾遠來。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但留此偈,與人誦持。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令門人炷香禮敬,盡誦此偈,即得見性。門人誦偈,皆嘆善哉。
“祖,三更喚秀入堂,問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實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入門內(nèi)。如此見解,覓無上菩提,了不可得;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于一切時中,念念自見萬法無滯,一真一切真,萬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實。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汝且去,一兩日思惟,更作一偈,將來吾看;汝偈若入得門,付汝衣法。’神秀作禮而出。又經(jīng)數(shù)日,作偈不成,心中恍惚,神思不安,猶如夢中,行坐不樂。
“復兩日,有一童子于碓坊過,唱誦其偈;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惠能曰:‘(一本有我亦要誦此,結(jié)來生緣)上人!我此踏碓,八個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菽苈勔,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于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別駕言:‘汝但誦偈,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菽芗磿嬉猓娜胧;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jīng)》。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聽吾偈曰:
“‘有情來下種, 因地果還生,
無情既無種, 無性亦無生。’
“祖復曰:‘昔達磨大師,初來此土,人未之信,故傳此衣,以為信體,代代相承;法則以心傳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衣為爭端,止汝勿傳。若傳此衣,命如懸絲。汝須速去,恐人害汝。’惠能啟曰:‘向甚處去?’祖云:‘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衣缽,云:‘能本是南中人,素不知此山路,如何出得江口?’五祖言:‘汝不須憂,吾自送汝。’祖相送,直至九江驛。祖令上船,五祖把櫓自搖。惠能言:‘請和尚坐。弟子合搖櫓。’祖云:‘合是吾渡汝。’惠能云:‘迷時師度,悟了自度;度名雖一,用處不同;菽苌谶叿,語音不正,蒙師傳法,今已得悟,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方逝世。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宜速說,佛法難起。’
“惠能辭違祖已,發(fā)足南行。兩月中間,至大庾嶺(五祖歸,數(shù)日不上堂。眾疑,詣問曰:‘和尚少病少惱否?’曰:‘病即無。衣法已南矣。’問:‘誰人傳授?’曰:‘能者得之。’眾乃知焉)。逐后數(shù)百人來,欲奪衣缽。一僧俗姓陳,名惠明,先是四品將軍,性行粗慥,極意參尋。為眾人先,趁及惠能;菽軘S下衣缽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爭耶?’能隱草莽中;菝髦粒岫薏粍,乃喚云:‘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惠能遂出,坐盤石上;菝髯鞫Y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惠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屏息諸緣,勿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菽茉疲‘不思善,不思惡,正與么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復問云:‘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惠能云:‘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明曰:‘惠明雖在黃梅,實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今行者即惠明師也。’惠能曰:‘汝若如是,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明又問:‘惠明今后向甚處去?’惠能曰:‘逢袁則止,遇蒙則居。’明禮辭(明回至嶺下,謂趁眾曰:‘向陟崔嵬,竟無蹤跡,當別道尋之。’趁眾咸以為然;菝骱蟾牡烂,避師上字)。
“惠能后至曹溪,又被惡人尋逐。乃于四會,避難獵人隊中,凡經(jīng)一十五載,時與獵人隨宜說法。獵人常令守網(wǎng),每見生命,盡放之。每至飯時,以菜寄煮肉鍋;騿,則對曰:‘但吃肉邊菜。’
“一日思惟:‘時當弘法,不可終遁。’遂出至廣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師講《涅槃經(jīng)》。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一眾駭然。印宗延至上席,征詰奧義。見惠能言簡理當,不由文字,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聞黃梅衣法南來,莫是行者否?’惠能曰:‘不敢。’宗于是作禮,告請傳來衣缽出示大眾。宗復問曰:‘黃梅付囑,如何指授?’惠能曰:‘指授即無;惟論見性,不論禪定解脫。’宗曰:‘何不論禪定解脫?’能曰:‘為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曰:‘法師講《涅槃經(jīng)》,明佛性,是佛法不二之法。如高貴德王菩薩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闡提等,當斷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常,二者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是故不斷,名為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佛性。”’印宗聞說,歡喜合掌,言:‘某甲講經(jīng),猶如瓦礫;仁者論義,猶如真金。’于是為惠能剃發(fā),愿事為師。惠能遂于菩提樹下,開東山法門。
“惠能于東山得法,辛苦受盡,命似懸絲。今日得與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會,莫非累劫之緣,亦是過去生中供養(yǎng)諸佛,同種善根,方始得聞如上頓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傳,不是惠能自智。愿聞先圣教者,各令凈心,聞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無別。”
一眾聞法,歡喜作禮而退。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六祖壇經(jīng)是誰寫的?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 透過《六祖壇經(jīng)》來看頓悟與漸悟的區(qū)別
- 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意思
- 從《六祖壇經(jīng)》中總結(jié)出的人生三境界
- 《六祖壇經(jīng)》二十四精論
- 《六祖壇經(jīng)》中“不立文字”的含義是什么?
- 六祖慧能是怎么開悟的?通過《金剛經(jīng)》開悟
- 讓六祖惠能開悟的一句話: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 依《壇經(jīng)》《地藏十輪經(jīng)》等談如何安頓身心?
- 依《六祖壇經(jīng)》等談如何安頓身心
- 佛教禪定是什么?
- 佛法究竟是出世還是入世?
- 造寺度僧、布施設齋是福報不是功德
- 向善向惡決定了你通往西方的路程
- 《六祖壇經(jīng)》是一部什么樣的書?壇經(jīng)內(nèi)容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