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jīng)
《楞嚴經(jīng)》,大乘佛教經(jīng)典,全名《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jīng)》,又名《中印度那爛陀大道場經(jīng),于灌頂部錄出別行》,簡稱《楞嚴經(jīng)》、《首楞嚴經(jīng)》、《大佛頂經(jīng)》、《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唐般剌密諦傳至中國,懷迪證義,房融筆受。..[詳情]
第二十卷 第五十六章 識陰區(qū)宇十妄立因果之二
楞嚴經(jīng)白話解 第二十卷 第五十六章 識陰區(qū)宇十妄立因果之二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明,計明中虛,非滅群化,以永滅依,為所歸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歸無歸執(zhí)。無想天中諸舜若多,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如果以虛無為圓明,求滅除一切變化現(xiàn)象,追求永滅,歸依永滅,以此為勝解,這人便將在歸無歸的問題上鉆進死胡同,外道無想天中執(zhí)斷、執(zhí)空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六種妄立因果,立虛無心,成空亡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生斷滅種。
七立固妄因求長牢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常,固身常住,同于精圓,長不傾逝,生勝解者,是人則墮貪非貪執(zhí)。諸阿斯陀求長命1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七執(zhí)著命元立固妄因,趣長勞果2。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妄延種3。
【注】
1阿斯陀求長命阿斯陀,意為長壽仙。這里說的求長壽,指希冀禪境中的勝相長住不壞。
2長牢果原經(jīng)為長勞果,據(jù)宋·長水法師說:“勞應作牢,聲之誤耳。”因而改作“長牢果”。意為長住不壞,與前后文意相合。
3生妄延種妄求延長勝相顯現(xiàn)的時限。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若把圓常誤認為身可常住,就是精妙圓通,永遠不會消逝,以此為勝解。這人便在貪非貪的問題上鉆進死胡同,那些外道阿斯陀求長命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七種妄立因果,立固妄因,求長牢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生妄延種。
八發(fā)邪思因立熾塵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觀命互通,卻留塵勞,恐其銷盡。便于此際坐蓮華宮,廣化七珍,多增寶媛,恣縱其心,生勝解者,是人則墮真無真執(zhí)。吒枳迦羅1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八發(fā)邪思因立熾塵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天魔種。
【注】
1吒枳迦羅類似欲界頂層的他化自在天,傳說是天魔所居之處。此處天魔,以虛妄意境為樂。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有人雖通達生滅變化,卻心戀塵勞?峙挛⒚顒倬晨鞂⑾M,便在此時坐蓮花寶座,化七寶美色,增暖觸快感,恣縱心意。以此為勝解,便在真非真的問題上鉆進死胡同,吒枳迦羅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八種妄立因果,發(fā)邪思因,立熾塵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生天魔種。
九立精應心成趣寂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于命明中分別精粗,疏決真?zhèn),因果相酬,唯?a href="/remen/ganying.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感應,背清凈道。所謂見苦斷集,證滅修道。居滅已休,更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聲聞。諸無聞僧,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九圓精應心成趣寂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纏空種1。
【注】
1生纏空種執(zhí)著空相,為空相縛纏。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有人在生滅根元問題上,依于四諦,分別精粗,疏決真?zhèn),以見苦、斷集二諦為粗,證滅、修道二諦為精,尋求因果感應,背離清凈道。這人見苦、斷集、證滅,便不再進取,以空寂為最勝境界,便成為定性聲聞、無聞比丘,增上慢者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九種妄立因果,立精應心,成趣寂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從而生纏空種
十立覺密心成湛明果
原文
又善男子窮諸行空,已滅生滅,而于寂滅精妙未圓。若于圓融清凈覺明,發(fā)研深妙,即立涅槃而不前進,生勝解者,是人則墮定性辟支。諸緣獨倫,不回心者,成其伴侶。迷佛菩提,亡失知見。
是名第十圓覺曶心成湛明果。違遠圓通,背涅槃城,生覺圓明不化圓種1。
【注】
1覺圓明不化圓種覺密心是追求綿密之心,湛明是寂滅境界。但是,立覺密心,便是生滅心;成湛明果,便是著于有相。這便不是真圓,而是靜止的不化圓相。
白話解
又行陰已盡的善男子,雖離生滅之心,但還未能究竟寂滅,未得精妙圓通。如果在覺性圓融清凈之時,以為是深妙境界,立為涅槃境界,便不再發(fā)心向上精進,且以此為勝解,這人便墮為定性辟支佛。那些獨行獨覺的不回心之類,成其伴侶。迷了佛菩提,失卻正知見。
這是第十種妄立因果,圓覺密心,成湛明果。如此違背圓通之理,與涅槃城背道而馳。從而生覺圓明不化圓種。
本章結語
原文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中涂成狂,因依迷惑,于未足中生滿足證,皆是識陰用心交互,故生斯位。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現(xiàn)前,各以所愛先習迷心,而自休息。將為畢竟所歸寧地。自言滿足無上菩提。大妄語成,外道邪魔所感業(yè)終,墮無間獄。聲聞緣覺,不成增進。
汝等存心秉如來道。將此法門,于我滅后,傳示末世。普令眾生覺了斯義。無令見魔自作沈孽保綏哀救,銷息邪緣。令其身心入佛知見。從始成就,不遭歧路。
白話解
阿難,這十種禪定中的妄立、妄成,常使修行者中途成狂,因為依于迷惑,還未滿足便以為已經(jīng)滿足證,都是自己心中識陰交互作用的結果。眾生愚癡迷亂,遇到這些問題,各憑自己的既得知識及思維定勢作出結論,都認為自己作出的結論是終極真理,說大妄語,自詡已滿足無上菩提。其結果,若不是受外道邪魔影響墮無間地獄,便是滿足于聲聞、緣覺二乘,不求增進。
你們存心秉承如來大道,應當在我滅度后,將如來法門傳示給末世眾生,普令末世眾生透徹了解如來真實義。不至于見魔而自作沉孽,保護眾生,消除邪惡因緣,使眾生身心入佛知見,從始至終,都得成就,不入歧路。
原文
如是法門,先過去世恒沙劫中,微塵如來,乘此心開,得無上道。識陰若盡,則汝現(xiàn)前諸根互用。從互用中,能入菩薩金剛乾威。圓明精心,于中發(fā)化。如凈琉璃,內含寶月。如是乃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薩所行金剛十地,等覺圓明,入于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1。
。▍桥d曰:如是法門,且指識陰禪那現(xiàn)相,過去諸佛無不鋝了入佛知見,故曰乘此心開。孤山曰:金剛乾慧是妙覺無間道轉如解脫道,即妙覺也。妙莊嚴海是福究竟,圓滿菩提是智究竟,歸無所得是理究竟。禪即解脫,智即般若,理即法身。不縱不橫,三德秘藏,于茲具顯。遠討起因,實由初心修奢摩他、三摩、禪那三止之功也。溫陵曰:妙莊嚴海者,統(tǒng)眾德,合異流,不嚴而嚴,無證而證之果海也。前稱首楞萬行為妙莊嚴路,擇趨此而已。)
此是過去先佛世尊,奢摩他中,毗婆舍那,覺明分析微細魔事。魔境現(xiàn)前,汝能諳識,心垢洗除,不落邪見。陰魔銷滅。天魔摧碎。大力鬼神,褫魄逃逝。魑魅魍魎,無復出生。直至菩提,無諸少乏,下劣增進,于大涅槃心不迷悶。
【注】
1圓滿菩提歸無所得法界本住,不是誰造。我心本清凈,回復清凈心,便見如來,便成圓滿菩提。所以說:圓滿菩提,不是證來,不是修得。無證無得,才是佛智境界。這是對已證無上菩提者說。未證無上菩提者,不可輕言無證無得。
白話解
我今為你們宣說的這些法門,在過去恒沙劫中,微塵數(shù)如來,都是乘這大法船得開悟,入無上道。若識陰已盡,你便能于現(xiàn)前境界諸根互用,在諸根互用中證入菩薩金剛乾威地。精心圓明,妄識轉正智。于中發(fā)化智慧,智慧光猶如凈琉璃,內含一輪明月,照徹內外。修行人從而超越十心、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等四十四心,再超越菩薩所行的金剛十地,乃入等覺圓明的如來妙莊嚴海。圓滿菩提,歸無所得。
這是過去先佛世尊,對定慧雙修中微細魔事所作的透徹分析。你們若能熟識這些禪中的種種魔境,清除心中所有塵垢,不落邪見,則所有陰魔、天魔、見魔、全都消滅,摧碎無余。大力鬼神,喪膽逃逸。魑魅魍魎,無生之理。你們應在菩提路上,精益求精,不迷于外道及二乘的妄想涅槃,趣向無上大涅槃。
原文
若諸末世愚鈍眾生,未識禪那,不知說法,樂修三昧,汝恐同邪,一心勸令持我佛頂陀羅尼咒。若未能誦,寫于禪堂,或帶身上,一切諸魔,所不能動。汝當恭欽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后垂范。
白話解
若在末世中,有愚鈍眾生,未識禪定,不知說法,而樂于修習三昧,當與其宣說無上心法。為免他們落于邪見,可勸他們持誦如來頂神咒。如果未能背誦,可書寫出來,貼在禪堂,或帶在身上,則一切邪魔不能動其心。這是十方如來究竟修進最后垂范的方便法門,你應當恭敬欽承。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楞嚴經(jīng)》“將毀戒體”說明阿難示現(xiàn)的是凡夫、初果的圣人
- 如果覺得唯識學很沉重,可以看看《楞嚴經(jīng)》
- 如何學《楞嚴經(jīng)》?放下識心和一切執(zhí)著
- 聞佛法而不修行 如同沒聽過佛法
- 圓瑛法師及憨山大師對《楞嚴經(jīng)》的推崇
- 高僧大德為什么推薦去學《楞嚴經(jīng)》呢?
- 楞嚴經(jīng)和楞伽經(jīng)哪部好?楞伽經(jīng)與楞嚴經(jīng)的區(qū)別
- 《圓通章》的出處殊勝
- 《楞嚴經(jīng)》從印度傳到中國的因緣
- 在家人可以修持《楞嚴經(jīng)》嗎?
- 《楞嚴經(jīng)》中的見識,見性,根性有何關系與區(qū)別?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傳入中國的?
- 《楞嚴經(jīng)》傳到中國的秘密
- 出離世間苦海最好的法門
- 佛說妄情積聚不休而能產(chǎn)生體內愛水
- 佛說末法時代邪魔會施行貪淫魔道
- 從輪回中解脫出來才是最大的目標
- 《楞嚴經(jīng)》和凈土法門,所說的成佛道理是否相同?
- 不斷淫修禪定者,即使千百劫后也仍是一堆熱砂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