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節(jié) 最初的迫害
第四十節(jié) 最初的迫害
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沒有罪惡不知道善美,大覺佛陀的僧團中,遭遇種種的迫害,那像是注定的天經地義之事。然而每次中傷與迫害,反而助長佛陀的威望,佛法的宣揚。
世間,永遠是正法與邪魔斗爭的世間,正法越是興隆,魔王的迫害就越會加重。這是沒有可疑的,佛陀是信他的人的救星,是外道魔鬼的對頭,不能戰(zhàn)勝外道魔鬼,就不能成為佛陀。
佛陀的弟子中有名叫婆悉咤的人,他們本是婆羅門的種姓,一向被人認為是特殊階級,有一天,佛陀就問他們道:
『你們從前是婆羅門的種姓,現(xiàn)在對我的正法有著堅固的信心,跟隨我出家學道以來,婆羅門種姓的人,有譴責你們嗎?』
婆悉咤當即答道:
『對啦!佛陀!他們譴責得非常利害!他們說婆羅門是第一尊貴的人種,是從梵天的口中生出來,別的人種都是下劣的,他們怪我們舍去清凈的人種加入佛陀的教團之中。』
佛陀像早就知道這些事,他心平氣和的解釋道:
甘共苦 『婆悉咤!目前社會上所分的種族階級,有剎帝利、婆羅門、吠舍、首陀羅等等的不同,在職業(yè)上說,有政治、宗教、商業(yè)、勞工的分類工作,這本無可厚非,但是要以此形成階級,解說人種的優(yōu)劣,卻是絕對錯誤。無論那一種,都是有善也有惡的。比方剎帝利種姓的當中,殺生、偷盜、邪淫、詐偽、兇惡、貪欲,嫉妒、瞋恚、邪見,行這些惡業(yè)的人很多,婆羅門、吠舍、首陀羅之中,行這惡業(yè)的不少。不善的行為,有不善的果報,雖說是婆羅門種,也不能避免這因果的定律。假若說,婆羅門中沒有行此惡業(yè)的人,說他是第一人種倒也可以,但是,事實并非如此。作善的因,有善的果,這不限于婆羅門,什么種族都是一樣。
你們看,現(xiàn)在的婆羅門,和古代的已不一樣,他們娶妻生子,和常人沒有什么不同,他們說是梵種,是梵天口中生出來的,這叫做妄語。
『婆悉咤!你們要知道,無論那一種姓中,剃除須發(fā),穿著法服,精進修道,都可以成就圣果,成就圣果的叫阿羅漢,阿羅漢才是清白的、第一的!』
佛陀四姓平等主張,生佛一如的理想,像萬道金光,照得外魔膽兢心驚,這更加重他們陷害佛陀的決心。由婆羅門而來皈依出家的婆悉咤等,聽聞佛陀的法音,歡喜信受,當然鼓著更大的勇氣,邁向正道真理的前程。
在佛陀這樣說法以后的不久,舍衛(wèi)城的婆羅門諸外道,眼見佛陀的僧團勢力有如日月之光的增大,他們心中嫉妒的火焰熾烈的燃燒著,他們計劃著一定要中傷佛陀而后才稱心如意。計劃的結果,他們用金錢財帛買動一個名叫戰(zhàn)遮的少女,叫她跟隨舍衛(wèi)城的信眾到祇園精舍聽聞佛陀說法,有一次聽法回城中以后,戰(zhàn)遮女又穿著美麗的服裝,手執(zhí)鮮花,向祇園精舍而去,她偷偷的住宿在外道的修道院中,第二天早晨,舍衛(wèi)城的民眾往祇園精舍禮拜佛陀,正當他們到達祇園精舍的時候,戰(zhàn)遮女就從祇園精舍的方向對面走來,大家為她問候早安,她回答說,她昨天是住宿在祇園精舍的香殿之中。
戰(zhàn)遮女這么回答后的七八個月,腹部用帶子在內衣中系著一個小木盆,有一天正當佛陀在法座上說法的時候,戰(zhàn)遮女打扮妊婦的妖態(tài),也加入在聽眾之中,正當佛陀說法時,她突然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對佛陀責問道:
『你說法的辯才倒是無礙,但現(xiàn)在我要問你,你既和我發(fā)生夫婦的關系,為什么到現(xiàn)在還不替我建造產室?你舍棄我不顧,真是一個沒有情義的人!』
戰(zhàn)遮女這么說后,聽眾之中就是信仰很深的人,也都大驚失色,佛陀卻威嚴不動的閉目坐在法座之上,就在這時候,戰(zhàn)遮女系在身上的木盆忽然撲通一聲往地下一落,惡毒的計謀揭穿以后,她這才羞慚的抱頭鼠竄的往祇園精舍的外面逃奔,佛陀仍然像沒有事似的繼續(xù)說法。
外道的惡謀被揭穿以后,他們還是執(zhí)迷不悟,不知回頭,又第二次的企圖用女人來陷害佛陀,外道當中有一個少女名叫孫陀利的,受了外道首領的囑托,早晚很勤的在祇園精舍進出,數日以后,外道之徒以金銀雇了兇暴的惡人數名,在一個夜中,當孫陀利行走在祇園精舍路上的時候,這一個可憐的女郎就被他們乘其不備時把她暗殺,死尸就當夜埋葬在祇園精舍附近的垃圾堆中,外道第二日向政府報告,請求搜尋,搜索的結果,在祇園的附近發(fā)現(xiàn)孫陀利的死尸,外道就到處揚言說,孫陀利和祇園中的人有不凈的行為,孫陀利不幸的被害,一定是為了桃色的糾紛。對佛陀及僧團有信仰的人,知道這是外道的陰謀,但如何才能洗凈這不白的冤枉,大家都非常憂心,他們把此事報告佛陀。佛陀聽后,就命令一個比丘到街上去告訴民眾說:『殺人是兇惡的行為,殺人是不可原恕的罪,既殺死人,又再誣賴他人,這是犯了殺人與妄語的二罪,造如此重大的惡業(yè),遲早都會有不幸的惡報!
佛陀的僧團中,雖然不幸遇到這些迫害,但大智的佛陀,是有完美的圣格,是有清凈的自性,了解、信仰、皈依的人,自然懂得佛陀。舍衛(wèi)城的波斯匿王,是信奉佛法的人,佛陀沒有表示,他是不敢懷疑僧團的不凈。他命令大臣,限期破案,務使真相大白于天下。佛陀說:「善惡因果,如影隨形」,不久,那些行兇的惡徒,接受外道的賞金以后,在酒店里猜拳酗酒,因為分派賞金不平,發(fā)生口角之爭,因此全數被捕,一個也沒有逃脫,他們招供是外道所使,他們并非是主謀。波斯匿王下令逮捕外道門徒,以教唆殺人罪嚴刑宣判。事實詔告天下,因此舍衛(wèi)城的外道,益發(fā)受民眾普遍的排斥。他們看佛陀的圣格有如須彌,更加崇高;佛陀的名望,有如日月,更加光亮。大家反而爭先恐后的來皈依到佛陀的座下,擁護佛陀。
沒有黑暗顯不出光明,沒有罪惡不知善美,佛陀圣法的流傳,有一部份就是人間的黑暗與罪惡幫著推動的。
佛法的教難,僧團的迫害,并不到此就止,可以說,世間上一天有正法的流傳,一天就有迫害緊跟著而來。
佛陀有一次教化到拘利城的時候,拘利城的城主善覺王,是耶輸陀羅的父親,因為他知道佛陀曾舍棄他的愛女而去出家學道,就懷忿在心。當佛陀托缽的途中,他帶著蠻橫的態(tài)度,阻攔著大路,公然的妨害佛陀的托缽。并且他更粗暴的對佛陀道:
『您怎么有臉面到我的城中來托缽?我要下令城民不要給您供養(yǎng)。您不要國家,不要父王,不要妻子,像瘋狂似的要入山修道。我城中的糧食雖多,可是我不能給一個不要國家,不要父王,不要妻子的人來受用,我要您即刻離開我所有的地方!』
佛陀聽后沒有生氣,慈和的解釋道:
『請你不要怪我,照你的話聽起來,你對我是不應該有誤會的。我的出家學道,并不是不要國家,不要父母,不要妻子,而是我把世界當為我的國家,把一切眾生都看成是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這是沒有辜負我的所愿,我成就一切功行和;具足的佛陀,宇宙和我一體,我的慈悲遍于一切。你是拘利城的城主,你應該愛護全城的城民,而我是人間的佛陀,我應該要愛護一切眾生。
『你有兒女情長的私愛,我很同情你的用心,可是,你在真理的佛陀之前,這種用心早就應該舍棄。請你仔細的想想,你就可以知道城市既不是你的,糧食也非你一人所有,你所有的是善惡行業(yè)。城民、糧食,你有離開的一日,善惡的行業(yè)卻時時跟著你。』
佛陀的法語,善覺王聽后仍不覺悟,他對佛陀的無禮,佛陀雖慈悲的沒有懷恨在心,但每個人造作的業(yè)力,是不能逃出自作自受的因果定律,善覺王以后不到七日,就不幸的得暴病死亡。
- 第一節(jié) 愚人食鹽喻
- 第一回 拜眾童子
- 1.為步行而行
- 第二節(jié) 愚人集牛乳喻
- 第二回 拜文殊師利
- 第三節(jié) 以梨打破頭喻
- 第三回 拜德云比丘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一)
- 第一回 溯源流書生說法 警癡頑菩薩化身
- 第五節(jié) 渴見水喻
- 第四節(jié) 婦詐稱死喻
- 第四回 拜海云比丘
- 第五回 拜善住比丘
- 第一節(jié) 千金小姐!萬金和尚!
- 第一卷:法戒錄 總勸
- 前言
- 第八節(jié) 山羌偷官庫衣喻
- 第六節(jié)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
- 第六回 拜彌伽
- 第九回 拜休舍優(yōu)婆夷
- 第七回 拜解脫長者
- 第七節(jié) 認人為兄喻
- 第八回 拜海幢比丘
- 第五十三回 拜普賢菩薩
- 摩登伽女與阿難(二)
- 第十節(jié) 三重樓喻
- 摩登伽女與阿難(三)
- 第十回 拜毗目瞿沙
- 第一節(jié) 序說
- 第十一回 拜勝熱婆羅門
- 第十五節(jié) 醫(y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
- 第十二回 拜慈航童女
- 第九節(jié) 嘆父德行喻
- 第一章 我的生命被顛覆了
- 第三章 一兩個鐘頭走完一生(2)
- 第十五回 拜具足優(yōu)婆夷
- 2.牧牛
- 第十三回 拜善見比丘
- 第十四回 拜自在主童子
- 哲理故事300篇(1-5)
- 以「慈悲觀」離「瞋念」
- 一串佛珠 無限祝福
- 曹溪一覺 了知生死不相干
- 云居簡和尚的故事
- 菩薩的化身
- 算命與改運的故事
- 一個奇怪的老人
- 想做什么就抓緊去做吧!
- 鸚鵡婆羅門的白狗
- 不生病的人
- 善不等于被傷害
- 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濟公和尚重建凈慈寺的神話傳說
- 缺點的功德
- 菩薩與鳥窩
- 偽善世界不可信
- 惡婦害婆終害己
- 同樣供養(yǎng)跛腳修行人,善人得金銀,惡人得毒蛇
- 文殊菩薩仗劍刺佛的故事
- 《慈悲三昧水懺》的神奇來歷
- 愚人集牛乳喻的原文、譯文、寓意
- 鴿王自救,貪欲是人性中致命的弱點
- 道信大師倒插柏的傳說
- 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施者的放下
- 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