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人物故事 >

心內的般若

星云大師寬心:心內的般若

  八指頭陀寄禪長老幼年沒有讀過書,一日過洞庭湖,在船頭上脫口而出一句妙詩“洞庭波送一僧來”,眾人皆驚嘆。 這句詩不但有文學的韻味,而且富有禪機。

  寄禪長老沒有上過學,怎么能作出這樣的好詩呢?這就是從心內而來的般若智能。心內的世界燦爛,多彩多姿,都是吾人開拓的,因為那本來都是我們的本性。心內的般若是我們的根本,心外的知識是我們的枝葉,根本有了,枝枝葉葉自然生長。

  我們過去忽略了自己心內的般若,忽略了根本,只在枝末上探討,往往費了加倍的力量,收獲反而有限。心內的般若,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能源,就是我們的本性。

  佛教講“眾生皆有佛性”,每一個人皆有成佛的可能;有成佛的“能”,這個“能”就是我們的本性。真正的能源,應該是我們心內的般若。科學家有了般若智能,發(fā)掘本性里的能源,可以把人送到太空,送到月球;哲學家把自己本性的能源發(fā)掘出來,對宇宙人生可以做更深入的探討。任何一個學說,如果有特殊的成就,都必須要向自己心里的能源探討。

  什么才是心內的般若?

  其一,本有的佛性是我們心內的般若。佛陀菩提樹下初成正覺,第一句話就發(fā)出他證悟后的宣言:“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能德相,只因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如來的智能德相就是我們的佛性,也就是我們心內的般若。我們?yōu)槭裁匆獞阎樽髫、有寶還窮呢?

  其二,內證的真如是我們心內的般若。真如和佛性是異名同義,我們輪回生死,能夠萬劫千生,是靠我們有個真如。我們能離生死煩惱,也是靠我們的真如。真如好比一塊黃金,盡管你把它制成戒指、手環(huán)、耳墜、手表,但黃金的本質是不變的。吾人就靠這不變的真如,可以升華自己、凈化自己。

  其三,無住的心境是我們心內的般若!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因為吾人心有所住,所以心有所偏、心有所執(zhí)。如那無住的心境,就是無限、無量、無邊、無盡。如果吾人有了無住般若,又何須斤斤計較蠅頭小利或人我是非呢?

  其四,永恒的本體是我們心內的般若。世間的一切都是短暫而無常,唯有心內的般若才是我們永恒的本體,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找自己的根,找自己永恒的生命!找根,找永恒的生命,先要體證心內的般若,一通百徹,世間的知識就從自性般若中流出。

  佛光菜根譚

  一個人心量有多大,事業(yè)就有多大;

  一個人心能容多少,成就就有多少。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