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苦滅苦 修行于道

  知苦滅苦 修行于道

  人生世間,我們就是在長久輪回中,不知經(jīng)過了多久的輪回,我們都是不覺而不知,生死輪回,真的是長久無期。 這是我們凡夫,過去的,我們都不知道,過去生中,到底我們已經(jīng)有多久了,而且在現(xiàn)在的人世間,我們是不是都能夠,了解世間是苦,光是這一生對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周圍的人間,我們是不是有去用心注意,這是一個堪忍的世間。

  堪忍就是苦,苦要能堪得忍耐,才能住在這個世間,偏偏就是眾生不知苦,所以甘愿在這個生死輪回中,若是知道苦,要忍耐下去,但是也要有覺悟,覺悟這一世的忍耐,要忍耐得為來世有目標,所以人人要抱著那分覺悟的心,要立志修行。

  佛陀四十幾年間為我們說法,第一個轉*輪,初轉*輪,以「苦」為先,這個苦的道理先為我們分析,無非就是要讓我們知苦,我們若知道苦,我們才懂得要去求道,所以苦、集、滅、道,知道苦的源頭。

  我們上回也說過了「集」,知道集了種種人世間,很多的無明煩惱造作,讓整個世間社會人群,人倫道德全都混亂掉了,這是集,集來了很多的業(yè)力,知道了,但是要趕快修行于道,我們既然要滅這個苦難,我們要修行于道(八正道)。

  我們要知道,若不知道苦,我們就不會想去滅,所以我們應該要先知道,知能厭苦,知道我們才會討厭這個世間,不要再來了,不要再來了,要怎么辦?你就要去滅除再來的源頭。

  在長久輪回中

  經(jīng)歷受苦

  生死輪回求出無期

  怎能不居安思危

  厭離生死輪回

  所以我們要從因開始,我們要去了解生死輪回,我們若一墮落,真的求出無期,自古以來,就已經(jīng)很多人精進佛法,能夠了解過去就是宿命通,已經(jīng)了解,了解過去的人生怎么來,這一世要怎么修?就是不斷追求,長遠的覺道。

  就說起了在過去,古時代在罽賓國,有一位修行的圣僧,已了解生死了,他還是不斷精進,在求真正能夠解脫,光是了解還不夠,真正要求得解脫,這位叫做祇夜多尊者。

  他已經(jīng)了解了,過去五百世中的宿命,在這當中,南天竺有兩位比丘同修,他們一直就向往著,這位尊者的德,修德很崇高,這兩位同修者互相邀約,所以從南天竺,很遠的路,來到罽賓國,很辛苦很不容易已經(jīng)到達了,找到尊者所修行的地方,但是這座山這么大,這么寬闊,要到哪里能夠找到,尊者所修行那個地點呢?
在那當中,在山的下面,看到一位形態(tài)又黑又瘦,看起來是很憔悴,不過好像很有精神,趕緊去問他,原來他在那個地方,是用柴在生火,他趕快去問他說:「這位修行者,請問,有一位尊者所居住的地方,這位尊者,你認不認識他?」

  他就說:「你是要找誰?」

  他就問:「就是祇夜多尊者,這個人你認識他嗎?」

  這位在那里以柴生火的人,就跟他說:「我認識他!

  「請問他住在哪個地方?」

  他用手一指:「山的上面,第三個洞窟就是他住的地方!

  「噢,感恩喔!

  這兩位修行比丘,趕快往那個山窟走去,要爬山,很累,有一段距離,等他們到達時,第三個洞窟外面有一個人,這個人原來就是剛才在山下,燒柴生火的人。

  這二位比丘,看到明明就是同一個人,剛才在山下,我們這么辛苦,好不容易才走到山上,怎么他比我們早到?其中一位比丘,他沈思稍微想一想,恍然大悟,這位一定就是祇夜多尊者。

  所以兩個人趕快用很恭敬的心,到這位修行者的面前,叩頭、頂禮、膜拜就說:「尊者,原來你已經(jīng)是得道,你已經(jīng)有這神通,你既然得了這神通,你為什么還要,這么辛苦在那里燒柴生火呢?」

  這位尊者他的形態(tài)莊嚴,雖然人很瘦,卻是眼光發(fā)亮起來,他聽這二位這樣問他,他就慈祥地這樣對他們說:「雖然我現(xiàn)在是,你們認為我已經(jīng)有神通,雖然要供應給,大家熱水不是很困難,不過我若想起過去五百世中,那種墮落受苦難,我寧可用我的手腳,當作柴,當作火,這樣來供養(yǎng)眾僧,能夠了脫我的生死我也甘愿!
過去的五百世中墮入狗的身形,尤其是這當中,受盡了饑餓、苦難,尤其在這當中五百世中,只有兩次得到吃得飽的機會,他就說:「有一次是,有一位喝醉酒的人,酒醉之后他所吐出來,那些骯臟的東西,我去吃了,這一回我吃得很飽,但是是很骯臟、污穢的東西。」

  「另外再一次,就是在一個鄉(xiāng)村里,一對的夫妻,先生,丈夫去田里工作,他的太太在家里煮飯,飯煮熟了,太太出去外面,我利用機會,去偷吃他鍋子里面的飯,我是吃得很飽,很歡喜,但是那個鍋子的口就是比較窄,我頭要伸出來,伸不出來了。」

  「這當中就是先生回來了,頭在鍋里跑不掉,這個先生一氣之下,拿刀往我的頭,斬斷了,這是我吃得很飽,付出的代價,苦不堪。」

  在說過去所受在畜生(道)中,受到饑餓的苦難,不只是心驚,還很痛苦,流著眼淚訴說過去,這二位比丘聽,聽了之后他們也是很慨嘆,互相這么說:「說不定你和我過去生,也經(jīng)歷過這種的苦難,我們都忘掉了。我們應該要居安思危,雖然我們現(xiàn)在生之為人,我們能得遇佛法,我們能夠來修行,雖然我們現(xiàn)在是平安,如我們的心意,在修行中能夠求法,我們難道能夠不好好地來思考,是過去我們造過什么樣的業(yè),墮過什么苦難的地方?或者是未來我們的業(yè)未盡,還是在生死三途里面?都說不定!

  所以我們要趕快厭離生死輪回,我們要提高警覺,不管是今生、過去,或者是未來,我們到底苦在哪里?好好去追究,就能夠得到不生不滅,什么不生不滅?心,我們的心,不要再煩惱中得失,有了得失就有煩惱,我們若沒有得失,心里就沒有生滅,因為我們的心,都是在生、住、異、滅中,不斷在生死輪回。

  心靈的生死就是生滅相,所以我們要提高警覺,要怎么樣能夠讓我們的內心,能夠解脫,到底未來,我們怎么能夠解脫生死,不如求在現(xiàn)在,平常沒有得失煩惱,我們的心理能夠很快就解脫。

  我們聽到已經(jīng)是得道的尊者,他還在很擔心、擔心,擔心他是不是能夠了脫生死,雖然得神通,是不是能夠完全斷除生死,能夠了脫呢?我們應該藉前人來讓我們警惕,所以我們要厭老病死,若能夠這樣,佛陀永久都是住在人間。

  因為法留人間,佛法不斷在教育我們,「為說涅槃,盡諸苦際」,我們若能夠依教奉行,信奉佛陀所教法,這樣心就能夠無生無滅,這就是我們要修行,現(xiàn)在要趕緊把握,下面再說:

  若人有福

  曾供養(yǎng)佛

  志求勝法

  為說緣覺

  《法華經(jīng)序品第一》

  前面就說知道苦之后,懂得要追求佛道,佛陀的教法為我們分析,讓我們的心能夠了解,我們就能夠盡苦難,又若有人曾供養(yǎng)過佛,意思就是說,過去生中,還是修行與佛有緣,還是能夠供佛,像這樣他所供養(yǎng),他修行只有一個志愿,就是求圣法,這種供養(yǎng)佛不是要求福,是要求怎樣能夠了脫的法,像這樣的人就「為說緣覺」。

  這種的根機,佛陀就為他說緣覺的法,緣覺就是為說因緣法,緣覺,一般就是生在,還沒有佛出世的時間。

  所以常常說,我們人人都有本具佛性,只是我們凡夫心迷,佛性埋了,埋在無明的下面,所以我們就是迷茫掉了,所以我們不知不覺。

  其實既然人人本具佛性,過去生若有供養(yǎng)佛,聽聞了佛法之后,過去的煩惱一直淡薄了,再來生時,無佛出世這個當中,他能夠從天地四季輪轉變化,去用心思考,一直到人生,生、老、病、死,他不斷去思考,生怎么來的?這當中能夠體會了十二因緣法。

  所以佛陀講十二因緣,就是為緣覺,能夠去覺悟;獨覺,不管是天地、四季,或者人的生死四相,他能夠去追究到,從一念無明開始,緣識、緣行、緣名色,這樣不斷不斷一直緣下去,還是不離開生、老、病、死。

  再輪回回來又是無明,再又一直緣下去,這就是佛陀為說緣覺的法,我們若要求勝法,我們要追究到人怎么來?人,生在大地,和大地四季輪轉,息息有關,所以常常說,時間、空間、人與人之間,同樣都不離開,在這個因緣法的里面。

  所以各位,學佛,我們要好好把心靜下來,我們過去有福,我們過去與佛有緣,說不定我們也有曾供養(yǎng)過佛,所以我們有福,現(xiàn)在我們能夠出家,我們能夠修行,我們應該在這個因緣法,我們應該要用心,從天地萬物,一直到我們人的身體生老病死,當中的人與事,我們不要粗心大意,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