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志奉道
守志奉道
能夠體會人生真理、慈愛天地萬物、孝養(yǎng)父母,不僅自己修行,還引導(dǎo)父母學佛,這樣身體力行、弘道行孝,就是真正做到了“守志奉道”;其孝行最后感動了國王、天神,正可謂“其道甚大”!
佛陀說:“守志奉道,其道甚大”,志,就是志愿;道,就是真理。我們要專心立志、堅守志向,身體力行佛的教育、體會人生的真理。
佛陀曾對弟子們說了一則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位真正奉慈守孝的年輕人,叫做睒。他雖然年紀輕輕,卻能看透人世間的真理人的生老病死、世間事物的生滅,都是變遷無常:唯一不變的是,謹守佛、法、僧三寶的教誨,以及對人慈愛、對父母盡孝。
他認為真正的“孝”,并不是給父母豐厚的物質(zhì)享受,而是讓父母也能聽聞?wù)胬淼妙I(lǐng)悟;于是勸說父母與他一起到山林里修行。由于睒從小就很仁慈,對父母很孝順,因此他年邁又雙目失明的父母也欣然允諾。于是,一家人自給自足,過著安詳恬淡的日子。
一天,睒到河邊取水。正當他汲完水要站起來時,突然被一支箭射中胸口,立刻血流如注;他吃驚地大聲叫喊:“是什么人?一箭殺害了三個人的生命!我若死了,年邁又眼盲的雙親如何生活呀!”
原來是迦夷國國王出來打獵,不慎誤傷了人,國王趕緊上前關(guān)心他的傷勢。
睒并沒有埋怨,只是擔心雙親日后乏人扶養(yǎng),遂請求國王:“請您替我向父母辭別,告訴他們這是無心的傷害,請他們好好照顧身體,兒子再也無法盡孝了。”
國王對睒的孝思感動不已,承諾說:“我會盡力幫你療傷救命,也會關(guān)心你的父母。”便趕緊找人醫(yī)治睒的傷勢,并隨即前往探望睒的父母。
一行人來到睒的家,這對老夫妻一聽是國王駕到,很親切地招呼入內(nèi),請國王上座,拿出水果招待大家,并說:“這是我兒子鋪的地,坐起來感覺很涼快;這是我兒子采回來的水果,味道很甜美;我兒子去取水,等一會就回來了……”在在都看得出父母的慈愛和兒子的孝順。
國王此時說明來意:“您們的兒子在河邊,不幸被我誤射中箭,傷勢非常嚴重。”老人家一聽,強忍悲傷,請求國王帶他們?nèi)ヒ妰鹤拥淖詈笠幻妗?/p>
雙親雖然看不到倒在地上的兒子,卻用雙手撫摸著他淌著鮮血的胸口,向天呼喊:“神啊!我的兒子心地善良,信奉三寶、大慈行孝。如果您能憫念我兒子這片真誠的心,就別讓他死吧!”
一時,帝釋、天人也深受感動而現(xiàn)身,對睒恭敬行禮:“您真是一位‘守志奉道、廣慈行孝\’的賢人。”接著便為睒療傷。
見此,國王非常震撼!回去之后,便下令全國人民信奉三寶,學習睒的慈愛與孝行。
能夠體會人生真理、慈愛天地萬物、孝養(yǎng)父母,不僅自己修行,還引導(dǎo)父母學佛,這樣身體力行、弘道行孝,就是真正做到了“守志奉道”;其孝行最后感動了國王、天神,正可謂“其道甚大”!
- 不執(zhí)著空與有,踏實走在菩薩道上
- 怎么看待壽命的長短?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
- 學佛者要具備兩種忍——“法忍”與“生忍”
- 佛教徒有三類,到底哪一種人才是正信的佛教徒呢?
- 時時守好自心,分秒觀照當下的一念心
- 心存善念不求回報,才是智慧明亮的“清凈之愛”
- 世間最大的苦就是自己想不開
- 婆羅門向佛陀請教人死后靈魂會到哪里去?
- 驚嘆!嫉妒心讓他輪回千百世都與佛敵對
- 大魚舍身
- 乞兒成富
- 水中金像故事
- 靜思語錄50條
- 羅睺羅的眼淚
- 證嚴法師:談一談缺失
- 要能轉(zhuǎn)苦為樂,才能時時自在
- 發(fā)愿行菩薩道便要謹防五種心魔
- 若能透徹此理,便能善解難看的臉或難聽的話
-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是因為得失之心
- 其實,要當菩薩是很容易的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