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經(jīng)》解讀
《大經(jīng)》解讀
贊曰:
如來興世之正說,奇特最勝之妙典,一乘究竟之極說,
速疾圓融之金言,十方稱贊之誠言,時機(jī)純熟之真教。
壹、發(fā)起因緣:
爾時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
尊者阿難,承佛圣旨,即從座起,偏袒右肩,長跪合掌,而白佛言:
今日世尊,諸根悅豫,姿色清凈,光顏巍巍。如明鏡凈,影暢表里。
威容顯耀,超絕無量。未曾瞻睹,殊妙如今。唯然大圣,我心念言:
今日世尊,住奇特之法;
今日世雄,住諸佛所住;
今日世眼,住導(dǎo)師之行;
今日世英,住最勝之道;
今日天尊,行如來之德。
去來現(xiàn)在佛佛相念,得無今佛念諸佛耶?何故威神光光乃爾?
佛言:善哉阿難!所問甚快,發(fā)深智慧,真妙辨才,愍念眾生,問斯慧義。
五德瑞現(xiàn),意顯發(fā)起之殊勝、法門之高妙、佛佛之道同。
貳、九段要文:⒈真實、⒉無上、⒊易往、
、措y知、⒌難信、⒍得失、
、饭操、⒏聞法、⒐特留
一、惠以眾生 真實之利(真實)
、比鐏硪詿o盡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興于世,光闡道教,欲拯濟(jì)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参矣無量劫,不為大施主,普濟(jì)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痴鎸嵵:平生業(yè)成,現(xiàn)生不退;往生成佛,成佛度生。
、此:自佛而言,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曇鸞)
二、一念具足 無上功德(無上)
、逼溆械寐,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dāng)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仓T余眾行,雖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較也。(善導(dǎo))
、撤N種法門皆解脫,無過念佛往西方。(善導(dǎo))
三、隨意所愿,皆可得度(易往)
、逼浞鸨驹噶,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
、脖氐贸^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
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自然之所牽。
⒊其有眾生,值斯經(jīng)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
、绰勂涔饷,威神功德,日夜稱說,至心不斷,隨意所愿,得生其國。
、档苌媳M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故名易也。(善導(dǎo))
四、深廣無涯 唯佛獨明(難知)
、甭暵劵蚱兴_,莫能究圣心,譬如從生盲,欲行開導(dǎo)人。
、踩鐏碇腔酆,深廣無涯底,二乘非所測,唯佛獨明了。
⒊我見是利,故說此言。(我見——佛眼所見)
⒋仰信佛言,以佛知見為知見——就人立信:
信釋迦誠語無妄,信彌陀愿力不虛,信諸佛證誠不謬。
唯信佛語,專注奉行,不可信用菩薩等不相應(yīng)教。(最究竟、最了義之教)(善導(dǎo))
五、難中之難 無過此難(難信)
、比鐏砼d世,難值難見。諸佛經(jīng)道,難得難聞。
菩薩勝法,諸波羅蜜,得聞亦難。
遇善知識,聞法能行,此亦為難。
若聞斯經(jīng),信樂受持,難中之難,無過此難。
、矠橹T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⒊勿得以我,滅度之后,復(fù)生疑惑。(告誡)
、词芊鹬卣d,專精修學(xué),如教奉行,不敢有疑。(不可自抱「疑」無明)
、等羧藷o善本,不得聞佛名。驕慢弊懈怠,難以信此法。(障緣)(善導(dǎo))
⒍佛世甚難值,人有信慧難。遇聞希有法,此復(fù)最為難。(信慧與智慧之別) (善導(dǎo))
六、明信化生,疑惑胎生(得失)
、泵餍欧鹬,蓮花化生;疑惑佛智,邊地胎生。(明信:智信、仰信)
⒉彌勒當(dāng)知:其有菩薩,生疑惑者,為失大利。是故應(yīng)當(dāng),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七、諸佛如來 皆共贊嘆(共贊)
⒈十方恒沙,諸佛如來,皆共贊嘆,無量壽佛,威神功德,不可思議。
、擦街T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沉饺鐏硎嫔嘧C,專稱名號至西方。到彼花開聞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八、要當(dāng)過此 聞是經(jīng)法(聞法)
、痹O(shè)有大火,充滿三千大千世界,要當(dāng)過此,聞是經(jīng)法,歡喜信樂,受持讀誦,如說修行。所以者何?多有菩薩,欲聞此經(jīng),而不能得。若有眾生,聞此經(jīng)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zhuǎn)。是故應(yīng)當(dāng),專心信受,持誦說行。(慶喜、自勵)(大經(jīng))
、苍O(shè)滿世界火,必過要聞法,會當(dāng)成佛道,廣度生死流。(聞法得益)(大經(jīng))
、吃娛雷,則能信此事,謙敬聞奉行,踴躍大歡喜。(聞法心態(tài):謙敬、奉行)
、慈粲斜娚,聞此經(jīng)者,于無上道,終不退轉(zhuǎn)。(聞法得益)(大經(jīng))
若已愿,若今愿,若當(dāng)愿,皆得不退;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小經(jīng))
、德?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聞而持)
、对O(shè)滿大千火,直過聞佛名,聞名歡喜贊,皆當(dāng)?shù)蒙恕?善導(dǎo))
、窌缃僖詠砭由,三途常沒苦皆逕。始服人身聞正法,由如渴者得清泉。
念念聞思凈土教,文文句句誓當(dāng)勤,憶想當(dāng)時流浪苦,專心聽法入真門。(善導(dǎo))
⒏若聞此法希奇益,不顧身命要求得,若能專行不惜命,命斷須臾生安樂。(善導(dǎo))
聞法:理明→信深→愿切→行!劧(理信)
持名:老實→信深→愿切→行!旨绰(仰信)
九、特留此經(jīng) 止住百歲(特留)
、碑(dāng)來之世,經(jīng)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jīng),止住百歲。
其有眾生,值斯經(jīng)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
、踩f年三寶滅,此經(jīng)住百年,爾時聞一念,皆當(dāng)?shù)蒙恕?善導(dǎo))
⒊法滅盡經(jīng):首楞嚴(yán)經(jīng),般舟三昧,先化滅去。十二部經(jīng),尋后復(fù)滅。
啟示:
法滅盡后,百年聞?wù)?尚得往生。況今聞?wù)?如何不生。
無經(jīng)法,無三寶;唯本愿,唯名號,名號即本愿;遇無空過,稱名皆往。
叁、《大經(jīng)》核心:彌陀本愿、稱名往生
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六字名號
以四十八愿為經(jīng)宗,以第十八愿為核心,以六字名號為經(jīng)體。
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及舍衛(wèi)國,于大眾之中說無量壽莊嚴(yán)功德,
即以佛名號為經(jīng)體。(曇鸞)
一、四十八愿:
發(fā)起因緣:五劫思惟:
法藏比丘,過去五十三佛,現(xiàn)在世自在王佛(開他力之門)。
佛佛相念,佛佛相知,佛佛相傳。
超發(fā)無上殊勝之愿,思惟攝取諸佛國土清凈之行。
啟 示:一佛攝一切佛,一法攝一切法,一土攝一切土(總持妙法)
阿字十方三世佛,彌字一切諸菩薩,
陀字八萬諸圣教,三字之中是具足。
發(fā)愿目的:普度眾生:我當(dāng)愍哀,度脫一切。十方來生,心悅清凈。
令我于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度生方法:聞名皆往: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
善 導(dǎo) 釋:言弘愿者,如《大經(jīng)》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愿業(yè)力為增上緣也。
二、第十八愿:乃至十念,必得往生。
龍 樹 釋: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菩提。
善 導(dǎo) 釋:當(dāng)知本誓,重愿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法 然 釋:正定之業(yè)者,即是稱佛名,稱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三、六字名號: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莊嚴(yán)經(jīng))
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大經(jīng))
彌陀世尊本發(fā)深重誓愿,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善導(dǎo))
四、本愿與名號:本愿是因,名號是果。由因得果,以果攝因。
肆、四十八愿解析:分類、目的、方法、核心、攝機(jī)、利益
一、分類:大分三類:攝法身愿、攝國土愿、攝眾生愿。意雖有三,根本唯一:為眾生,如善導(dǎo)云:一一誓愿為眾生。
亦可分二類:欣慕愿,生因愿。四十七愿為欣慕愿,第十八愿為生因愿。
二、目的:度眾生:四十八愿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三、方法:唯念佛: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biāo)念佛最為親。(善導(dǎo))
四十八愿,唯明專念彌陀名號得生。(善導(dǎo))
四、核心:第十八愿:第十八愿如線,四八愿如珠,以線貫珠,使不零落。(本愿王、王本愿)
四十七愿是欣慕愿(欣慕往生,欣慕念佛),第十八愿是生因愿。
四十八愿,一一愿言:
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愿生我國,
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善導(dǎo))
五、攝機(jī):本為凡夫(兼為圣人):十方眾生——上至等覺,下至五逆。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懼,為作大安。(生死、輪回、業(yè)報之恐懼)
以佛愿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善導(dǎo))
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沒眾生,是以勸歸凈土。
亦如溺水之人,急須偏救,岸上之者,何用濟(jì)為。(善導(dǎo))
六、利益:齊入報土:托佛愿以作強(qiáng)緣,致使五乘齊入。(善導(dǎo))
現(xiàn)益:平生業(yè)成,現(xiàn)生不退。(已發(fā)愿,今發(fā)愿,當(dāng)發(fā)愿,皆得不退)
當(dāng)益:往生成佛,游化十方。(二十二愿)
伍、核心六愿:三對:成佛之體、往生之因、往生之果
一、成佛之體:第十二、十三愿
第十二愿:光明無量愿(成佛之用——智慧)
、痹 文:設(shè)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光明釋:光明有二:身光心光,心光為本。
、残 經(jīng):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故名阿彌陀。(光明無礙)
⒊觀 經(jīng):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攝取不舍)
⒋十二光: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炎王光、清凈光、
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
、倒庵:其有眾生,遇斯光者,三垢消滅,身意柔軟,歡喜踴躍,善心生焉。
若在三途,極苦之處,見此光明,皆得休息,無復(fù)苦惱。壽終之后,皆蒙解脫。
、渡茖(dǎo)釋: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舍,故名阿彌陀。
彌陀身色如金山,相好光明照十方,
唯有念佛蒙光攝,當(dāng)知本愿最為強(qiáng)。
一一光明相續(xù)照,照覓念佛往生人。
第十三愿:壽命無量愿(成佛之體——福德——凈宗第一德)
、痹 文:設(shè)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佛壽無量)
壽命釋:色身與法身:色身有限,法身無限。色身易壞,法身不滅。
彌陀法報身:不死不生,無衰無變,常住不滅。法身常住,報身常住。
往生即無生:眾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眾生益:設(shè)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
若不爾者,不取正覺。(15愿-眷屬長壽愿)
、残 經(jīng):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故名阿彌陀。
二愿總結(jié):壽命無量是實相之體(實相身——不生不滅),
光明無量是實相之用(為物身——照攝念佛)。
凈極光通達(dá),寂照含虛空。
體用一如,自利利他——自受用與他受用:自他同證無量光壽。
二、往生之因:第十七、十八愿
第十七愿:諸佛稱揚(yáng)愿(贊德勸信,入第十八愿)
⒈愿 文:設(shè)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成就文:無量壽佛威神無極,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佛如來,莫不稱嘆。
大 義:唯佛能知,唯佛能贊。如實知,如實贊。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于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今以此果覺,全體授與濁惡眾生,
乃諸佛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
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蕅益)
用 意: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名超十方,究竟得聞)
、残 經(jīng):六方諸佛,證誠勸信:汝等眾生,當(dāng)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何故贊:同體大悲故,一佛所化即一切佛化,一切佛化即一佛所化。
、成茖(dǎo)釋:⑴六方如來舒舌證,專稱名號至西方;
到彼花開聞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啤稄浲咏(jīng)》中說釋迦贊嘆極樂種種莊嚴(yán),又勸一切凡夫,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次下文云:十方各有恒河沙等諸佛,同贊釋迦能于五濁惡時、惡世界、惡眾生、惡見、惡煩惱、惡邪、無信盛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即其證也。
又,十方佛等,恐畏眾生不信釋迦一佛所說,即共同心同時,各出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皆應(yīng)信是釋迦所說、所贊、所證:「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jié)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zé)o疑也。」是故,一佛所說,即一切佛同證誠其事也。
、橇礁饔泻愫由车戎T佛,皆舒舌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若佛在世,若佛滅后,一切造罪凡夫:但回心念阿彌陀佛愿生凈土,上盡百年,下至七日一日,十聲三聲一聲等,命欲終時,佛與圣眾,自來迎接,即得往生!谷缟狭降确鹗嫔,定為凡夫作證,罪滅得生。若不依此證得生者,六方諸佛舒舌一出口以后,終不還入口,自然壞爛。
、醋o(hù) 念:諸佛不僅贊嘆,而且護(hù)念念佛之人。
如《小經(jīng)》云:「一切諸佛所護(hù)念經(jīng)」。
、翟改康:贊光壽名號不可思議功德,勸入第十八愿——至心信樂,稱名求往。
所謂「指贊彌陀名號,勸勵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往生正因)
、痹 文:設(shè)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成就文: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
愿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流通文:其有得聞,彼佛名號,歡喜踴躍,乃至一念,
當(dāng)知此人,為得大利,則是具足,無上功德。
祖 釋:⑴龍樹菩薩:
阿彌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菩提。
、茣饮[祖師:
緣佛愿力,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經(jīng)言「十念」者,明「業(yè)事成辦」耳,不必須知頭數(shù)也。
⑶道綽大師:
若有眾生,縱令一生造惡,臨命終時,十念相續(xù),
稱我名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縱使一形造惡,但能系意專精,常能念佛,
一切諸障,自然消除,定得往生。
、壬茖(dǎo)大師: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愿生我國,稱我名字,
下至十聲,乘我愿力,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
下至十聲,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xiàn),在世成佛,當(dāng)知本誓,
重愿不虛,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愿七義:法、機(jī)、果、信、愿、行、誡。
法機(jī)果:法:設(shè)我得佛(愿力):
為誰成佛(十方眾生—機(jī)),
成就什么(若不生者—果)
設(shè)者:假如,如果;設(shè)定,約定。
約定為眾生成佛,成佛之時果即成就。
已成:成佛以來,于今十劫。
果成就,機(jī)得益: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機(jī):十方眾生:十方即不限時空,盡未來際;眾生即有情眾生,九法界眾生。
總:上至等覺,下至五逆;但能回向,莫不皆往;萬修萬人去。
不簡貧窮將富貴,不簡下智與高才,
不簡多聞持凈戒,不簡破戒罪根生。
別:總為一切,別為凡夫:本為凡夫—大悲于苦者,兼為圣人。
三惡道中,地獄餓鬼畜生,皆生我剎,受我法化,不久悉成佛。(莊嚴(yán)經(jīng))
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聞我名字,莫不慈心,歡喜踴躍者,皆令來生我國。(大阿彌陀經(jīng)、平等覺經(jīng))
果: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眾生稱念,必得往生。(作得生想)
果為眾生而成,彌陀自成佛時,即眾生往生成就時。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念佛是我們的事,往生是佛的事。(他力、果地法門)
念佛即是涅槃門,正門、真門;
其余則為旁門、假門——門余八萬四千。
信愿行:信:至心信樂(法—敕命)—信心歡喜(機(jī)—歸命)。信之二途:聞法、念佛
信理: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信事:五逆十惡,臨終十聲得生。
愿:欲生我國(法—召喚)—愿生彼國(機(jī)—去處)
厭離心,欣求心。釋迦發(fā)遣,彌陀召喚。
佛遣舍者即舍,佛遣去處即去。
行:乃至十念(法—約定)—乃至一念(機(jī)—信受)
法體信愿行:佛之信愿行—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主動,佛之召喚)
機(jī)相信愿行:眾生信愿行—信心歡喜,愿生彼國,乃至一念。(被動,眾生歸命)
、判艈⒃,愿導(dǎo)行。前導(dǎo)后,后攝前。
信佛本愿,愿生凈土,稱佛名號。
法爾自然,一體無二。有信即有愿,有愿即有行。
、菩旁笟w行,行攝信愿;一即三,三即一。信愿行三,聲聲圓具。(蕅益)
、切判幸惑w,就行立信(易)。聞法獲信,念佛得信。
、汝P(guān)于三心:至心、信樂、欲生;至誠心,深心,回向發(fā)愿心;一心不亂。
、扇臄z于念佛:望佛本愿,一向?qū)7Q。四十八字釋(見上)。
、拭柧咝旁感: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fā)愿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善導(dǎo))
、诵辛x:乃至十念,乃至一念,下至十念,一向?qū)D?若一日七日執(zhí)持名號。
乃至:不定詞,多少兼攝。
善導(dǎo)釋為「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
上盡一形——從少到多(小經(jīng)),下至十聲一聲等——從多到少(觀經(jīng))
本意:畢命為期,無有退轉(zhuǎn)。若一日若七日,一心不亂(不退轉(zhuǎn))。
十念:十聲:念聲是一,以聲攝念,聲比念易。(觀經(jīng)下上品、下下品)
圓滿數(shù),所謂「業(yè)事成辦,不必須知頭數(shù)!鼓钅畈簧,業(yè)事成辦。
機(jī)法:機(jī)之行即念佛,法之行即佛力(阿彌陀佛即是其行)。
念佛即是乘佛愿,乘佛愿力必往生。(機(jī)法一體)
選擇:選舍諸行,選取念佛——選擇本愿,本愿稱名。
舍難行取易行,舍劣行取勝行。勝易盡在稱名一行中:易稱,無上。
選擇本愿唯在念佛,稱名念佛順佛本愿。稱名必得生,依佛本愿故。
業(yè)成:平生業(yè)成,念即得生:成佛已來,于今十劫。即得往生,住不退轉(zhuǎn)。
若已愿、若今愿、若當(dāng)愿,皆得不退轉(zhuǎn)于無上菩提。
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小經(jīng))
已愿已生,今愿今生,當(dāng)愿當(dāng)生。(蕅益)
此界一人念佛名,西方便有一蓮生;
但使一生常不退,此花還到此間迎。(法照)
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已是極樂的嘉賓。(印光)
誡 止: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四義:
⑴回不回心義:未回難生,回即得生。以佛愿力,回心皆往。(曇鸞、善導(dǎo))
、埔种箶z取義:抑止是方便、勸誡,攝取是真實、本意。(善導(dǎo)釋)
、侵箰簞裆屏x:止重罪誡輕罪,止惡業(yè)勸善業(yè)。(明因果,攝世善)
、缺緸榉卜蛄x:十方眾生→五逆謗法眾生(已造、將造)。
⒉小 經(jīng):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少善不生)
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
勢力盡,箭還墮,招得來生不如意。(永嘉)
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七日,一心不亂,
臨命終時,佛與圣眾,現(xiàn)在其前,
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持名即生)
若已愿,若今愿,若當(dāng)愿,皆得不退。
若已生,若今生,若當(dāng)生。(有愿必生)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fù)專。(善導(dǎo))
、秤^ 經(jīng):下品下生: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yīng)稱無量壽佛。如是至心,令聲不絕,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稱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見金蓮花,猶如日輪,住其人前,如一念頃,即得往生。
三、往生之果:第十一、二十二愿
第十一愿:必至滅度愿(往生之果——體)
、痹 文:設(shè)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異 譯: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決定成等正覺,證大涅槃?wù)?不取菩提。
成就文:彼佛國土,清凈安穩(wěn),微妙快樂,次于無為泥洹之道。
佛告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住于正定之聚。
所以者何?彼佛國中,無諸邪聚,及不定聚。
三 聚:正定聚:能破顛倒,必定證悟者!煌宿D(zhuǎn)者。
邪定聚:不能破顛倒,必定不證悟者——凡夫
不定聚:有緣能證悟,無緣不證悟者。
滅 度:滅盡無明煩惱,度盡生死苦海,至于涅槃彼岸。
所謂「生身煩惱,二余俱盡」。
曇鸞釋: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之聚。正定,即是阿毗跋致。
第廿二愿:必至補(bǔ)處愿(往生之果——用)
、痹 文:設(shè)我得佛,他方佛土,
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bǔ)處。
除其本愿自在所化,為眾生故披弘誓鎧,
積累德本度脫一切,游諸佛國修菩薩行。
供養(yǎng)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
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
現(xiàn)前修習(xí)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成就文:彼國菩薩,皆當(dāng)究竟一生補(bǔ)處。除其本愿,為眾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莊嚴(yán),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大 義:橫超十地,必至補(bǔ)處;上供諸佛,下化眾生。
無品位,無階次——五乘齊入。
小 經(jīng):眾生生者,皆是阿毗跋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
、沧 釋:案此經(jīng)推,彼國菩薩,或可不從一地至一地。言十地階次者,是釋迦如來于閻浮提一應(yīng)化道耳。他方凈土,何必如此。(曇鸞)
極樂眾生見聞益,超證常倫諸地上。
到彼花開聞妙法,十地愿行自然彰。
念念時中常證悟,十地愿行自然成。(善導(dǎo))
、称肺会:其諸聲聞、菩薩、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達(dá),咸同一類,形無異狀。但因順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顏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虛無之身,無極之體。
本則三三之品,今無一二之殊。(曇鸞)
、磶I(yè)說:約在此界,尚未斷惑業(yè),名帶業(yè)。
若生西方,則無業(yè)可得,非將業(yè)帶到西方去。(印光)
、涤髅髦:如水入海,同一咸味,同一深廣,失彼故名,得此海號。
陸、五惡勸誡:
一、止惡:
、蔽ǔ迥,誹謗正法。遮重罪,防輕罪;遮惡業(yè),勸善業(yè)。
學(xué)佛者:誡重罪為凡夫之底線。論世法:為惡不近刑,為善不近名。
⒉五惡——所種因(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佛門五戒)
五痛——現(xiàn)世果
五燒——當(dāng)來果
三毒、五惡之誡:一、勸誡心,二、厭離心,三、機(jī)深信,四、法深信
、畴m五逆十惡也往生,盡量不犯小罪。
二、勸善:
、狈鹚温,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崇德興仁,務(wù)修禮讓。不欣世語,樂在正論。
、矁魳I(yè)三福:世福、戒福、行福。
、扯貍惐M分:為人良善,為世良民,為父仁慈,為子孝順,真佛弟子。
、慈酥蟹彝永:若念佛者,當(dāng)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dāng)坐道場,生諸佛家。
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善導(dǎo))
念佛(本),善行(末)。但得本,莫愁末。
三、化他:
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
自行念佛,教他念佛,即是常行大悲人。(大悲經(jīng))
柒、結(jié)示三要:
一、本分做人(世間法):
凡夫盡凡夫力,菩薩行菩薩事。凡夫不可妄效菩薩。
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則是效。(印光)
未得法忍之凡夫,心中當(dāng)慕菩薩之道,其行事當(dāng)依凡夫常理。(印光)
二、老實念佛(出世法):
、卑残哪罘:
吾誓得佛,普行此愿,一切恐懼,為作大安。
安心定意生安樂,獨超三界出樊籠。(善導(dǎo))
人人有份不須疑。(善導(dǎo))
、蚕⑿哪罘:
機(jī)深信:現(xiàn)是生死凡夫,無有出離之緣。
死盡偷心,寶此一行。(蕅益) 老實念佛,莫捏怪。(蓮池)
、呈赜弈罘:
以本來面目、本來身份而念佛。鶴腳長,鴨腳短,就這樣念佛。
圣道門者,極智慧離生死;凈土門者,還愚癡生極樂。(法然)
欲信念佛之人,縱使能學(xué)一代之法,亦成一文不知、愚鈍之身,
如同無智之輩,勿現(xiàn)智者之相,唯一向念佛。(法然)
欲往生者,念佛第一也,不用學(xué)問。但若為信念佛往生之理可學(xué)也。(法然)
唯上智與下愚而不移,其他則看其是否依教奉行耳。(印光)
三、報謝佛恩(利他行):
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zhuǎn)更難,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善導(dǎo))
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報佛恩。(善導(dǎo))
隨緣隨份,盡心盡力,素位而行。只怕不成佛,不怕無眾生可度。
- 上一篇:“如是我聞”解義
- 下一篇:有關(guān)自力他力的妙喻
- 智隨法師:護(hù)念是什么意思?為什么會憶念阿彌陀佛?
- 智隨法師:判教起始于印度,根源于佛陀
- 智隨法師:學(xué)佛人怎么面對世間的事務(wù)呢?
- 智隨法師:專修念佛的人還要學(xué)習(xí)佛法嗎?學(xué)法和念佛的關(guān)系
- 智隨法師:如何安心?學(xué)法是眾生安心的根本
- 智隨法師:出家人要有氣質(zhì)、僧格、感召力、威德
- 智隨法師:出家人有幾種類型?僧人的四種分類
- 智隨法師:“疾病以減食為湯藥”是什么意思?
- 智隨法師:佛的智慧從哪里來?佛為什么有神通智慧?
- 智隨法師:正法、像法、末法時期的區(qū)別
- 智隨法師:戒律來自于哪里?戒律是諸宗行人通學(xué)的
- 智隨法師:圣道門與凈土法門的差別
- 智隨法師:佛為什么要制定戒律?防止貪嗔癡的心起來
- 智隨法師:面對是非怎么辦?不辯
- 智隨法師:念佛人的三件大事:念佛、勸人念佛、護(hù)持教法
- 智隨法師:命運(yùn)、人生是怎么形成的?
- 智隨法師:人的一生該怎樣度過?
- 智隨法師:沙彌五德是哪五德?沙彌應(yīng)具備的德行
- 智隨法師:凈土宗第三位祖師道綽大師的判教
- 智隨法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誰提出的?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jìn)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dá)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yùn)?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jì)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jì)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jì)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rèn)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hù)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jì)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jì)群法師:如何呵護(hù)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jì)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