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心?

智隨法師:什么是佛心?

什么是佛心?

  學(xué)教理的人往往是從智慧的層面來理解佛心,有些人講清凈心就是佛心,我心就是佛心,這都是從智慧的層面來理解。凈土法門要理解佛心,不是從智慧層面,因?yàn)榉鸬木辰缣,我們理解不了。但是慈悲心可以理解?a href="/remen/shijia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世間最慈悲的是父母,所以佛法經(jīng)常用父母來比喻佛為大慈悲父。

  《觀經(jīng)》講“佛心者,大慈悲是”,大到什么程度?“以無緣慈攝諸眾生”。“無緣”不是沒有緣,而是無條件,沒有任何要求的慈悲,這是佛心。

  《阿彌陀經(jīng)》就是佛心的顯現(xiàn)。佛講《阿彌陀經(jīng)》時,大家都坐好了,舍利弗不問,其他人也不問。雖然沒人問,但是佛也要說,他也不需要問,就會主動來說,因?yàn)榇蟊乃邉印?/p>

  《無量壽經(jīng)》里有段經(jīng)文,正好體現(xiàn)了這樣一層意思:

  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荷負(fù)群生,為之重?fù)?dān)。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于諸眾生,視若自己。

  這段話很重要。我們要理解凈土法義,這段文字就可以幫助我們。“為諸庶類,作不請之友”,“庶類”就是平民老百姓。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為一般的平民百姓,來作不請之友,因?yàn)閮敉练ㄩT,是為凡夫開的。

  世間人遇到了困難,自己解決不了,就算想到有個很好的朋友能幫忙,還要考慮考慮、掂量掂量,是不是要向他開口。有時候還不好意思開口,怕打擾、麻煩到別人,所以,朋友都是要請的。

  但佛是“不請之友”,我們不用請,佛是主動來的。如果我們有困難了,請朋友幫忙,朋友不來,那這個朋友可能不是真朋友。但是如果我們有困難,又很需要別人的幫助,不請他,自己主動來,而且還能理解我們,這樣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只有佛才能做到這樣,因?yàn)榉鹩兴耐āN覀冎灰欣щy佛都知道。我們在六道輪回里面流浪太久了,只有佛理解,佛知道。我們身邊的人能知道嗎?他也跟我們一樣在輪回,大家同病相憐。一個人在輪回的路上獨(dú)生獨(dú)死,終于能找到一個能理解自己的人,就很感嘆。

  我們是凡夫,看似很近,實(shí)際卻隔得很遙遠(yuǎn)。所謂“人心隔肚皮”,誰也不知道誰的內(nèi)心是怎樣的,自己再苦也沒人理解,所以大家都感到很孤獨(dú),很可憐。活在這個世間,佛最理解我們,大家都在找知音,其實(shí)佛就是我們的知音。佛有他心通,知眾生心。凡夫的起心動念、一舉一動,佛都知道。

  善導(dǎo)大師說,我們的心念佛時,佛即知之;我們的身體禮拜佛時,佛即見之;口稱名號時,佛即聞之。所有眾生的知音都是佛。如果大家覺得很苦惱的時候,就找佛訴苦,因?yàn)檎胰嗽V苦沒有用。大家互相訴苦,只能表達(dá)一下內(nèi)心的痛苦,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只是自己安慰自己。

  真正能夠理解我們的是佛,所以佛能作眾生的不請之友。佛知道眾生在輪回里面很苦,流浪太久了,貪瞋癡太深了,佛都理解,佛就是要救度這樣的眾生,也知道這樣的眾生只有自己有辦法能救。所以他來作眾生的不請之友。“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阿彌陀經(jīng)》就是講“不請之法”。

要體會佛心

  學(xué)密宗都要請法,不但要請,還要恭敬虔誠地請。一個加行修完了才能請下一個,如果這個法沒修完,下一個法不傳。但是我們看《無量壽經(jīng)》,“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我們不用請,佛主動地給我們。我們在世間想要得到一個法都非常難,然而佛把這個無價之寶——阿伽陀藥,免費(fèi)地送到我們面前。為什么叫“無條件”,原因就在這里。佛主動來告訴我們念佛往生的道理。

  “如純孝之子,愛敬父母”,這句話要好好理解。在這里我們是什么身份?是佛的父母。佛反而把自己當(dāng)作子女、當(dāng)作一個純孝的兒子來愛敬父母。不請沒關(guān)系,我主動來說,告訴你最好的法,就像我們作子女的孝敬父母,把最好吃的東西供養(yǎng)給父母。佛把我們眾生當(dāng)父母一樣,把最尊貴,最了解的一個法門來送給我們,這叫“以不請之法,施諸黎庶”。

  “于諸眾生,視若自己”,把一切眾生都當(dāng)作自己。我們把一切眾生都當(dāng)作外人,佛卻把一切眾生都當(dāng)作自己。我們的苦就是佛的苦,我們在輪回就是佛在受苦,佛與我們一樣的感受。我們經(jīng)常講感同身受,而真正能感同身受的是佛,只有佛才能真正知道我們的處境。我們在輪回里面流浪,所受的一切苦,佛都很清晰、很明了,所以佛把眾生當(dāng)作他自己一樣。

  經(jīng)言: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

  《莊嚴(yán)經(jīng)》說:輪回諸趣眾生類,速生我剎受安樂。

  我們在苦惱的時候,佛也在苦惱,“眾生苦惱我苦惱,眾生安樂我安樂”,這是佛心,佛的大慈悲心、同體大悲心。

  我們要學(xué)習(xí)佛法,首先要理解佛心。只有知道了佛心,自己的心跟佛心之間才沒有距離。凈土法門體悟佛心就是慈悲心,佛隨時與我們一體,佛在關(guān)注我們,想來救度我們。我們得到安樂了,佛也就安樂了,佛出世的本懷就達(dá)到了。

  《無量壽經(jīng)》里還有一段話,“我哀愍汝等諸天人民,甚于父母念子”,前面是把我們眾生當(dāng)父母,這里又反過來了,超過父母念子。父母都在憶念、關(guān)心自己的子女,佛憶念我們眾生,如母憶子,甚至超過父母。這時候,佛就是站在上面,作為父母這樣的身份。佛有時候?yàn)榱司榷任覀儯终驹谙旅孀饕粋孝子的身份。

  《無量壽經(jīng)》的最后,釋迦佛又說“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jīng),止住百歲”,這段話就已經(jīng)表達(dá)出佛的大悲心了。“慈悲哀愍”,佛哀愍我們這些末法沒有解脫的眾生,所以“特留此經(jīng),止住百歲”,“特留此經(jīng)”,就是凈土的經(jīng)典。

  凈土一法,一個是“無問自說”,一個是“特留此經(jīng)”,這兩個對比理解,我們就能夠了解佛的大悲心。

  蕅益大師有一個解釋,講佛的大悲心:佛智鑒機(jī)無謬,見此大眾應(yīng)聞凈土妙門而獲四益。故不俟問,便自發(fā)起。

  這是蕅益大師《彌陀要解》的原文。“佛智”,佛的大智慧。“鑒機(jī)”,就是鑒別、分辨,透徹明了眾生的根機(jī)。“無謬”,就是沒有差錯,察到時機(jī),就是我們眾生的機(jī)緣成熟。為什么是“鑒機(jī)無謬”?因?yàn)檫@部經(jīng)典是人人可以修的,看似機(jī)緣不成熟,實(shí)質(zhì)上往生的緣早就成熟了。每個人都可以往生,都可以解脫。從這個角度講,眾生的根機(jī)因緣成熟。

  “見此大眾”,與會大眾,包括佛陀在世時的人,包括我們現(xiàn)在在場的人,乃至以后聽聞到的人,甚至末法一萬年之后,能夠遇到凈土法門的人。

  “應(yīng)聞凈土妙門,而獲四益”,“四種利益”是佛教的基本常識。

  第一是歡喜益,聽經(jīng)聞法生歡喜心。

  第二是生善益,能夠生善根,生善法。心中法喜充滿的時候,心是善良的,可以生發(fā)善根。學(xué)佛的人為什么會心地越來越善良,越來越柔軟?就是能夠生善。

  第三能夠斷惡,只要善心生發(fā),惡的習(xí)氣就慢慢減少了。斷惡行善,行善的過程中就可以斷惡。善心一生,惡的習(xí)性慢慢就會自然改變。通過念佛聞法,心生歡喜,法喜充滿。

  第四是證果的利益,這是最大的利益。我們念佛往生,可以成就無上佛果。“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這是證果的利益。這是四益。

  “故不俟問,便自發(fā)起”,所以等不及,不用等待別人來問,佛自己來發(fā)起這部經(jīng)典。

  蓮池大師也有這樣的解釋:良由此經(jīng),救世最急,不俟請故。末世眾生,根鈍障深,解脫禪定,甚難可得。佛以大悲,出此一門,橫截生死,急救眾生,唯恐不及,故不待請。

  我們讀這些凈土法門祖師的解釋,真正地很感動。凡夫輪回得太久了,聽不到這些法音,不能了解佛的大悲心,其實(shí)佛都等不及了。所以,“良由此經(jīng),救世最急”,救這個世間的眾生,最急的就是這個法。

  每家醫(yī)院都有急診室,通常最需要救的人,才會進(jìn)急診室。因?yàn)椴≈匚kU,必須馬上做手術(shù),或者馬上急救,時間來不及了,稍微耽誤就可能有生命危險。我們現(xiàn)在就相當(dāng)于在急診室,稍微停頓,就可能輪回去了。有些人說:“不著急,等我退休了再來念佛”,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急救室,也不知道自己身處三界火宅,熊熊的大火已經(jīng)在燃燒,生命都是無常的,隨時都會墮三惡道。這部經(jīng)典是救世最急的,兩句話就可以救人命,“聞?wù)f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但救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法身慧命。因?yàn)槭蔷仁雷罴钡姆ㄩT,所以“不俟請故”,不需要請。

  如果在醫(yī)院里,醫(yī)生坐在那里說:“你要請我,我才給你治療”,病人都只有上氣沒有下氣了,說明這個醫(yī)生沒有一點(diǎn)慈悲心。我們已經(jīng)輪回很久了,如果佛還坐在這里不動,“眾生要請我,我才來講法”,那佛的悲心就不夠徹底。尤其是末世的眾生,根機(jī)很遲鈍,業(yè)障深重,佛不用人請,自己主動而說,這才體現(xiàn)了佛的大悲心。

  “解脫禪定,甚難可得”,我們想靠自己修禪定,自力解脫很難。

  《大集經(jīng)》說:末法眾生,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

  在末法時代,靠自力修行解脫的人很少很少,雖然修行的人多,但成就的人少,這是講自力修行。“佛以大悲,出此一門”,佛的大悲心一出,來講述凈土一門。“橫截生死,急救眾生,唯恐不及”,所以不用人請。佛一出世,主動地宣說念佛一法,即橫截眾生生死。

  《無量壽經(jīng)》言“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講的就是活生生的救度之法。

  “橫截五惡道”,“五惡道”實(shí)際上指的是六道。六道在有些經(jīng)典里翻譯的是五道,少了一個阿修羅道,因?yàn)榘⑿蘖_道在其他道,比如天道、人道里都有,所以有時候就不單獨(dú)列出來了,如果單獨(dú)列出來就是六道。

  “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凈土法門就是橫截生死,我們在生死里面輪回流浪,打轉(zhuǎn)出不來。佛就橫截生死,一刀就把生死截斷了。“橫截生死流”“橫超斷四流”,這都是善導(dǎo)大師的話。

  “共發(fā)金剛志,橫超斷四流”,我們要共發(fā)往生心,要超越四流,也就是凡夫輪回的業(yè)力。怎么超越?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橫截了,生死就不存在了。所以這個法門叫“急救眾生”,當(dāng)下得救,乃至一念,即得往生。

  蓮池大師有一段話,也能體現(xiàn)佛的大悲心:現(xiàn)前眾生,樂著生死,不求出離,自能發(fā)起佛之大悲,說此經(jīng)故。

  “現(xiàn)前眾生”,我們在座的眾生,包括舍利弗,以及當(dāng)時在場的人。“樂著生死”,喜歡生死。眾生生生死死無窮盡,人死的時候,一家人在那里痛哭流涕,“舍不得你走”。我們在生死面前,有貪瞋癡的情感,有執(zhí)著心。“樂著生死”,喜歡在生死里面糾纏,不想解脫。通常人死的時候,都不會說:“你走吧,你去吧”,都是想盡辦法要救他的命。

  我們喜歡生死,喜歡家親眷屬,喜歡情感,喜歡執(zhí)著,喜歡世間的一切。有錢的放不下錢,有名的放不下名,放不下身,放不下心,放不下我們這個世界。佛告訴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那里黃金為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我們還不想往生,這叫“樂著生死”。我們還喜歡這個世間,即使別人告訴我們求往生好,我們還是覺得這個世界好,“那里再好,虛無縹緲,看不見摸不著,我現(xiàn)在及時行樂,這個世界很好”,這叫樂著生死,不思解脫。

  因?yàn)楸娚凰冀饷摚磺蟪鲭x,才能夠激發(fā)佛的大悲心。眾生越不想解脫,佛的大悲心就越能激發(fā)出來。就像小孩越不想讀書,父母親就越關(guān)心他,逼著他讀書。如果小孩很聽話,父母反而放心了。眾生越不想解脫,佛越會主動宣說這個不可思議的解脫之法。

  文章轉(zhuǎn)自微信公眾號:智隨18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