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造如法佛像 領悟佛教造像精髓
本視頻集萃了明賢法師2011年-2013年在北海禪院禪修夏令營期間,對入營的青年學子關于如法敬造佛像與佛像鑒賞的開示要義。法師曾于江西佛學院主講“佛教造像”課程,并曾擔任廬山東林大佛藝術總監(jiān),在佛教造像與鑒賞領域有著精深造詣。法師關于該主題的闡發(fā),涉及信仰情懷、造像法度、歷史傳承、跨文化比較,以及如法造像的時代意義與歷史使命等,全方位展現(xiàn)了作為佛法直觀承載方式的佛教造像所涵攝的萬千氣象。
佛像鑒賞是北海禪院歷年禪修營的特定功課之一。北海禪院的佛像鑒賞學習不單停留在文物價值上,也絕不僅僅停留在歷史價值上。我們會均衡地站在宗教信仰角度觀照佛教造像的美術素養(yǎng)和宗教情操,這兩個部分內容是佛像鑒賞最為核心的線索。
在《大乘造像功德經》這類介紹佛陀形象功德的經典中,對佛像鑒賞是這么談的:只要是佛陀的形象,都不應該有看好壞的心態(tài)。如果存有這種心理,便違背了我們皈依佛陀的基本心理感情。強調了這個前提以后,便可以放心地學習佛像鑒賞了。
一、如法造像的因果
首先,談過失和功德的經典里說:“量度不準像,正神不受寓。反別邪魔鬼,為所依而住。”如果塑造的佛像不符合佛本身的法度,這尊佛像將“正神不受寓”,佛菩薩或護法神即使通過了開光的祈請,也根本不會加持這里、不來這尊佛像里面常住。因為真正的佛菩薩與護法神不來,其他的非人生命或精靈鬼怪就會常住其間。我們再去頂禮膜拜、受其“加持”,有可能導致我們也有點不好。
“智者須謹慎,因果不爽故。相勉莫莽鹵,欽遵準量度。”有智慧的人要謹慎,因為這里有嚴格的因果關系。因果不爽,所以應該互相勉勵。對于佛陀的形象,供佛或是禮拜、談論時不可魯莽,應該遵循法度進行。
最大的有為功德之因是放生,最大的無為功德之因是信心造佛。信心造佛的果報是可以直接成就佛果!洞蟪嗽煜窆Φ陆洝防镎f,信心造佛,其功德可以轉定業(yè)。或者說其他方式都無法轉化的、必遭受非常嚴重果報的定業(yè),在敬造佛像以后“唯現(xiàn)定業(yè)少分容受,余皆不受”。就是說,這個定業(yè)只現(xiàn)少分的苦惱讓你經歷一下,其他更苦的果報都不再遭受。
二、佛教造像中的相對比例
佛像造像是根據(jù)相對比例而不是絕對尺寸進行的,這是第一重要的。
“相對尺寸”就是說,如果你想理解佛,先要理解自己!对煜窳慷冉洝防锏某叽鐔挝恢惺种匾氖“指”。“指”的比例和長度往下可以度量各種極小的比例單位,往上可以溝通整個人身全體的比例關系。“指”的長度就是通過相對比例關系來決定的。
人的中指有三節(jié),選取中間這一節(jié),不是它的長度(中指節(jié)的長),而是中間這一節(jié)正中間部分的寬度,這個寬度就是“一指”。任何人自身的一指都是“指”的長度,一百二十指這樣的長度就一定是你從腳底到頭頂?shù)拈L度。而且,如果把兩手撐開,從左邊指尖到右邊指尖的長度一定也是一百二十指。
相對比例是為了讓我們知道,佛教的造像也是這樣的。一定要嚴格控制比例關系,比例關系就是因果關系、是不能改變的。在比例關系允許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對佛像的其他部分以及線條的強勢弱勢進行調整。
相對比例關系來源于佛教世界觀。在這個如幻顯現(xiàn)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以因果為法則、以相對的關聯(lián)關系進行串聯(lián),獨立的實體是不存在的。所以造佛像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可以造一尊芥子大的佛像,也可以造一尊須彌山一般大的佛像,但是它們的比例關系始終如一。
絕大多數(shù)佛像其優(yōu)美的形象和線條的產生,都是遵循比例關系衍生出來的成果。佛陀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好是人間最美的形象,這是佛教在修行過程中以智慧力量表達出的最高形象,每一種造型都承載著對于“道”的傳承作用。過去古人造佛像不像現(xiàn)代人塑造佛像的心態(tài),古人造佛像會使用最好的材料,竭盡全力讓佛陀重新復活在這尊塑像上。所以過去造佛像有著嚴格的要求,佛像造完了,它應該是跟活人一樣的。
三、雙頭佛的意義
雙頭佛到底要表達什么意義呢?
通過相關文獻的整理,我們得到過一些結論,雙頭佛塑像要表達的是佛心人性化的兩種分裂狀態(tài)。雖然人的狀態(tài)有時候兩面分裂,但本質上都是佛心。其次也表達了佛的兩種智慧、佛性被分為佛和眾生的事實。同時還表達了人們面對世間應有“世俗諦”和“勝義諦”兩種看待方式,不要把“世俗諦”和“勝義諦”進行混淆。所謂“世俗諦”,就是深度認同世間的不平等現(xiàn)象。所謂“勝義諦”是我們要觀察、分析和研究的情況。同時,雙頭佛也表達“福”與“慧”。
以上所談的這些問題,普通人的常識無法理解其終極智慧,但平常在我們每個人心地中卻都具足這些智慧。這是佛像所要表達的主張,也是佛像所要承載的智慧。佛像有清晰的表達意圖,也有很嚴肅的表達任務,所以塑造佛像的第一原則還是如法。
四、如法造像,用境歸心
凈土的那個世界到底離我們遙遠還是不遙遠?也許在這些塑像面前,我們覺得跟他們距離很遠。但實際上很有可能,通過另外一種方式我們都已融入其中尚不自覺。因為能夠直觀如來藏,所以塑造佛像必須如法法。
因為佛像承載特殊的意義,它是生命最底層的揭發(fā),所以不能隨意創(chuàng)造。釋迦牟尼佛當年圓寂的時候,迦葉尊者沒有及時趕到,釋迦牟尼佛先進入金棺,金棺又重新打開。佛從里面坐起來,流著熱淚,弟子們就去詢問,佛為什么最后還如此悲傷?釋迦牟尼佛說,我后世的諸弟子看不到我的形象了。
從這則公案來看,佛像實際承載的是真正的佛陀住世的意義,所以需要如法。它是解脫道所系,如果不如法,很有可能讓我們走向解脫道的反面。
拿現(xiàn)在常用的口頭話語來說,塑造佛像似乎是偶像崇拜。但偶像崇拜是不是都不好?從我們對歷史的觀察來看,用偶像、形象進行傳承是主流,所有宗教都借助了藝術形式進行推動和弘傳。因為文藝的方式最能讓人直觀了解,它不需要說多少道理,只要擺在這里你就會心。
或者說,文藝實際是宗教精神的一種外延。所以,假如是在“用境歸心”這件事上,偶像崇拜是可行的。如果是如來藏和清凈境界所系,那么它就是道體、是“道”之所在,更需要如法地看待。
五、審美過程的“增上生”和“決定勝”
因為審美過程是中國文化“增上生”和“決定勝”的緣故,所以必須如法。
“增上生”和“決定勝”是佛教中觀的兩個詞匯。“增上生”是指使我們心的力量不停向上提升;“決定勝”指心的力量提升到了一個決定性水平以后,證悟了、涅槃了、證果了。“增上生”和“決定勝”表面看起來是佛教修行的方法,但實際上可能很多中國人以審美的方式體驗到了“增上生”和“決定勝”,那就是修行了。
所以中國的美在“心”,它是物化的社會和用心所不能代替的。繼承如法的塑繪佛像,最終的價值在哪里?佐證心靈。佐證一個人從情緒、審美能力、思想情操等方面深度認同心地最為唯美的那一部分。
人間福報最大、能夠獲得相應正報呈現(xiàn)出的最完美形象只能是佛。實際上,這個最完美的形象歷來都是繪畫和塑像的技師們追求的至高境界。他們把對美的最高理解寄托在佛像的塑造上,這種寄托是合理的,但是需要規(guī)范。如果既有高尚的寄托,又有宗教如法的規(guī)范,那么如法和完美的佛像就一定會再次呈現(xiàn)!
中國當代社會對佛像價值的認識,在很多領域都發(fā)生著嚴重的扭曲。站在文物研究和考古角度對于佛像價值的確定,會讓信仰宗教的人大跌眼鏡。把宗教圣物進行單純的物化理解,其中實際存在眾多誤讀,這種解構的意圖本身就充斥著無知。我們可以多元、多層面地了解宗教和“禪”的精神內核是什么,所以佛像鑒賞既要在比較宗教的視野下來談,同時也要談我們的現(xiàn)實情況和未來發(fā)展的各種可能性和趨勢。
六、中國文藝的表述特徵
首先了解一下中國文藝的表述特徵。一般來說,西方重在寫實,中國重在寫意。在這里,寫意是對客觀實際情況的高度凝練,“心”的寫實就叫做寫意。在美術情操的提煉方面,西方繪畫多形似,中國繪畫多神似。
中國漢地佛教造像的世間文藝基礎、中國文藝的表述特征可以總結成為這么幾句話——“注重主觀,客不離主”。“注重主觀”實際上是尊重客觀的,如果沒有很好的客觀精神,怎么把主觀的部分表達得那么精彩呢?
第二部分是講究氣韻、神完氣足。
第三部分是物我同源、抽離情緒。中國文化最核心的是物跟我有關、我也跟物有關。自己這個單獨的個體是不能脫離開世界的,更深入一層說,人與世界的關系是“一人一個世界”。物我同源最重要的強調是后者,就是抽離情緒。你是旁觀者,這是一個藝術創(chuàng)作的境界。但它同時跟另外一個境界相關,就是修行境界,因為這原本就是全盤的佛教修行境界,叫做“觀念念即住,覺妄妄皆真”。
中國文藝的表述特征,實際上與宗教信仰的關系如此不離不棄,跟佛法的用功特點也是如此密切。這就是一個觀心的入口。如果我們在了解自己念頭的同時,所有妄念都顯現(xiàn)了清凈真實的十方世界,那么這個入口就是寶貴的如來藏、是佛心的入口。
這其實也是溝通禪觀的精致藝術風范。精致在哪里?精致在絕不助長你的貪、嗔、癡煩惱,這是中國文化的化世態(tài)度,它是化世間的,而不是被世間化的。
七、宗教的獨特表述形式
宗教出于對教義的表達目標,其表述方式存在超越文化土壤的主動性。不同宗教選擇了不同的價值取向,從而產生了不同表述形式的藝術主張。大乘佛教以發(fā)揮作用作為其正向價值觀,所以在佛像雕塑里都是接引眾生的手印、眼神、態(tài)度和形態(tài);而小乘原始佛教以寂滅為正向價值,因此小乘的佛教造像以內斂、平靜、內觀的造像風格為主。
佛教藝術造像的核心功能就是向大眾傳遞它的核心價值取向。所有佛教造像都有一個重要目標,它是佛教教義的直觀表達方式;蛘哒f,它實際上就是另外一種弘法,它是承載佛教法義的一個個體。其造像不可能離開教義本身,否則就不能成為佛教造像。
八、集一切力量復古,就是創(chuàng)新
在佛教造像復古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中,皆可以古為今用。因為“古”代表相關文明的真正內涵,所以舉全部的創(chuàng)新能力全力復古就是創(chuàng)新。
現(xiàn)在,在與佛教藝術有關的領域中,到處充斥著胡亂發(fā)表批評和無度的放任自由,使得當前涉及佛教造像的部分不嚴謹超過嚴謹,隨意發(fā)揮超過對于宗教精神的維護和敬重。塑繪修養(yǎng)和宗教情操才是最終的保障,這兩者必須同時兼具,才能為自己造一份真正的善因。
美術素養(yǎng)要服務于宗教情操。雖然美術素養(yǎng)和宗教情操二者平等需要,但終須以宗教情操為神髓。西方的藝術形式多半在寫實,而東方以線條主義最為核心。西方寫實與東方線條正在面臨錯位和交流,宗教情操和藝術素養(yǎng)相互融合的形勢。
中國佛教造像藝術,最后在形式的革新上達到了一種“所有的片都是線、片不離線”的高水準,這仍將主導佛教造像的主流,也仍將成為世界最先進人類文明的代言者。
佛教造像最為核心的主流原則,仍然將是古代的原則——如法。
- 上一篇:漢傳佛教的未來在哪里?
- 下一篇:重走玄奘西行之路的當代僧人
- 能弘法師:為什么要拜佛像與念佛?佛像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
- 大安法師:曾砸過沒開光的觀音像,怎么懺悔?
- 大安法師:破損的佛像如何處理?扔到寺院可以嗎?
- 仁清法師:拿石膏佛像到寺院,是再請觀世音菩薩像還是其他佛像?
- 仁清法師:佛堂安了一些佛像,說是沒有好處太亂了,是這樣嗎?
- 大安法師:西方三圣像被請去助念過,還能請回家供養(yǎng)嗎?
- 濟群法師:對佛像發(fā)恭敬心 借助佛像來加持
- 凈因法師:用心觀想佛教藝術品,修行會進步的更快
- 濟群法師:何為佛像?是否等同于佛陀真身呢?
- 濟群法師:佛像到底能不能拍照?
- 明海法師:要不忘初心,善于觀察因緣、隨順因緣
- 明賢法師:從古到今僧服都未曾改變 為什么說僧服是無價寶?
- 明賢法師:修行人對人生的三點理解 進入禪修境界的重要常識
- 明賢法師:玄奘大師揚威異域立論高明一字不易
- 明賢法師:勿在背地說人壞話!
- 明賢法師:舍命為爭取宗教信仰的彌光老和尚
- 明賢法師:嗔恨墮入惡趣忍辱功德殊勝
- 明賢法師:走偏的人間佛教:“人成即佛成”訛誤半世紀
- 明賢法師:禪修要放棄一切成見
- 明賢法師:企業(yè)家為什么熱衷學佛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法就是為了導正心念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故事]心經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