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池大師與古杭云棲寺
。ǘ、大師在古杭云棲寺的僧團、叢林建設(shè)
1、大師律己甚嚴(yán)
大師一生戒珠圓朗,律己甚嚴(yán)。無論是布薩羯磨,還是參禪念佛,大師都身體力行,引領(lǐng)大眾。大師性格質(zhì)直,虛懷應(yīng)物,凡與大師往來者,無不為大師謙德所感。大師生平惜福,樸實簡淡,曾著三十二條白警。直到晚年,大師還堅持自己動手洗衣物、倒便器,從不勞煩侍者。終身粗衣淡飯,一架麻布的床帳,還是大師三十二歲母親去世時所用。大師生活的簡樸,由此可知。
對于僧團生活,大師運籌帷幄,巧用心勞。“胸?zé)o崖岸,而守若嚴(yán)城,御若堅兵,善藏其用,文理密察,經(jīng)濟洪纖,不遺針芥。即畫叢林日用,量施利,酌厚薄,粒米、莖菜無虛費;核因果,明罪福,絲無掛漏;定程規(guī),秋毫不忽;養(yǎng)老病,公眾僧,不滲滴水。”自從云棲叢林重輝以來的幾十年以來,大師“未嘗妄用一錢”。
雖然古杭云棲寺常住僧人有數(shù)千人之多,卻沒有設(shè)立專職化緣的執(zhí)事,而只是聽任信士的布施。稍有盈余,即轉(zhuǎn)施別的寺院、叢林。在古杭云棲寺的庫房里,從不儲蓄金銀,“凡設(shè)齋夕卜別持金銀作供者,隨手散去,施衣藥,救貧病,略無虛日。”以免金銀眾多,反成為寺院的累贅,障礙僧眾的修行。
2、云棲僧團整肅
住持古杭云棲寺以來,大師領(lǐng)眾精進修行,恒以戒律為根本,以凈土為指歸,講經(jīng)說法數(shù)十年不斷,禪凈融合,注重真修實干。云棲寺處處以清規(guī)戒律為叢林之柱石,著作了大量諸如《佛遺教經(jīng)論疏節(jié)要》、《沙彌要略》、《具戒便蒙》、與《菩薩戒發(fā)隱》等有關(guān)戒律的疏鈔,作為僧眾學(xué)戒持戒的規(guī)范。當(dāng)時南北戒壇久已被禁,為使戒法不絕,蓮池大師依律,令戒子衣缽具足在佛前為作證明而自誓受具足戒、菩薩戒。
大師對于弟子出家的要求十分嚴(yán)格,除了律藏中所要求的年齡適當(dāng)、生理正常等必要條件之外,還要求:“必須由父母或極親之人親送至寺;經(jīng)審核非是忤逆不孝、非犯罪脫逃、非勢逼貧窮、非心圖放逸、非曾為惡事、非身屬大家、非負債不還、非家緣未了者方可;讀誦經(jīng)典方面應(yīng)已粗知晨昏功課之經(jīng),如《心經(jīng)》、《彌陀經(jīng)》之類;頗通書字:書不必博學(xué),但亦曾少分讀習(xí),字不必工好,但能隨分書寫”。
由于大師的道德與威望逐漸聲名遠播,十方衲子云涌而來,大師都慈悲攝受,供給學(xué)修之資。由于弟子日漸眾多,云棲寺的居住漸顯擁擠,火師沒有將精力虛耗在屋宇的莊嚴(yán)之上,而是簡單的建筑一些可供使用的房舍,供眾安身,人師所關(guān)注的是僧眾素質(zhì)的提高,人才的培養(yǎng),僧團的健康發(fā)展。
大師肅眾極嚴(yán),所制《云棲共住規(guī)約集》規(guī)約周詳完備,計有:1、大堂規(guī)約;2、西堂規(guī)約;3、律堂規(guī)約;4、法堂規(guī)約;5、老堂規(guī)約;6、病堂規(guī)約;7、各房規(guī)約;8、下院規(guī)約;9、直院事宜;10、定額人數(shù);11、節(jié)省財費:12、出應(yīng)期會;13、暫到客眾;14、外住法眷:15、十方云水:16、眾事雜式:17、僧約:18、修身十事:19、各執(zhí)事約:20、僧值凡例;21、赴請三約:22、善罰例;23、免例;24、擯例;25、求住式;26、學(xué)經(jīng)號次:27、受戒式:28、過犯懺悔式;29、津送式:30、上方善會約:31、流通藏本法寶約;32、藏經(jīng)堂事宜;33、水陸道場規(guī)約;34、誦經(jīng)禮懺不誠敬罰例。
在這份《云棲共住規(guī)約集》之中,我們可以初窺云棲寺當(dāng)時的規(guī)模以及各堂口的設(shè)置情況。對于每一個堂口,蓮池大師都制定了詳盡的共住規(guī)約,對于叢林中一切內(nèi)外事務(wù)都做了詳細的規(guī)定,對于執(zhí)事的職責(zé)范圍,甚至對于學(xué)僧的學(xué)習(xí)次第安排都有非常明確、詳細的安排和規(guī)定。真可謂是事無巨細,全都有章可循。對于僧眾的賞罰也都做了分明的規(guī)定。
例如,為了養(yǎng)成僧人高尚的僧格,大師訂立了《修身十事》:“不欺心、不貪財、不使奸、不用謀,不惹禍、不侈費、不近女、不外騖、不避懶、不失時”。從十個方面列舉了僧人平時止持的標(biāo)準(zhǔn)。
對于僧人違反戒律的情況,嚴(yán)重者可以參照《擯例》,較輕者參照《善罰例》。對于叢林平常種種遷單“出院”的懲罰,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分為《僧約十章》:1、敦尚戒德:2、安貧樂道:3、省緣務(wù)本;4、奉公守正:5、柔和忍辱:6、威儀整肅;7、勤修行業(yè);8、直心處眾:9、安分小心;10、隨順規(guī)制。
3、古杭云棲寺復(fù)振叢林氣象
古杭云棲寺經(jīng)蓮池大師整飭之后,叢林規(guī)矩復(fù)振,氣象煥然一新:“眾有通堂,若精進、若老病、若十方,各別有堂。百執(zhí)事各有寮,一一具鎖鑰,啟閉以時。各有警策語,依期宣說。夜有巡警,擊板念佛,聲傳山谷,即倦者,眠不安,寢不夢。”
蓮池大師在云棲寺每隔半月主持僧團的布薩羯磨,無論提功舉過,還是行賞論罰,皆凜若冰霜。憨山大師曾贊曰:“即佛住只桓,尚有六群擾眾,此中無一敢諍而故犯者。雖非盡百丈規(guī)繩,而適時救弊,古今叢林,未有如今日之清肅者。”可見當(dāng)時云棲寺道風(fēng)之淳樸,僧團之清肅。
當(dāng)時在云棲寺常住的僧眾有數(shù)千人之多,如廣孝、廣應(yīng)、廠—心、大真、大賢、仲光、廣潤等,都是當(dāng)時云棲寺的上首。當(dāng)時的云棲寺,僧眾各安其職、精進辦道:僧團和合增上、眾志成城。冬參夏講,專勤念佛,遠紹只恒精舍,近追廬山蓮社,成為當(dāng)時的江南佛教重鎮(zhèn),十方衲子心馳神往的十方叢林。
。ㄈ、大師在古杭云棲寺與信眾的往來
大師道風(fēng)遠播,海內(nèi)賢豪,無論朝野,靡不歸心感化。一時,達官顯貴、文人雅士、販夫走卒,紛紛前往古杭云棲寺期望得到大師的法益。大師之在家弟子和私淑弟子不計其數(shù)。
大師的弟子中有很多都是海內(nèi)知名人物,如大司馬宋應(yīng)昌、太宰陸光祖、宮諭張元忭、大司成馮夢禎、陶望齡等,這些達官縉紳,或問道于大師,或親自來云棲寺參拜者,數(shù)以百計。他們與大師談禪論道,征究生死大事,無不為大師的修為心折,甘愿俯首為大師的弟子。
這些賢豪來云棲寺參拜大師的時候,大師只是將他們作為一般的信眾接待,并不因他們身份特殊而特別的禮遇。不為之準(zhǔn)備特別的飯食,讓他們隨眾一起粗茶淡飯,夜臥舊草席。這些賢士為法而來,所以也并不計較這些,任憑床上蜥蜴攀爬,蚊蟲叮咬,而面不改色,完全忘記了自己高貴的身份,沐浴在大師的法喜之中。
當(dāng)時的慈圣皇太后崇重三寶,讀到蓮池大師的《戒殺放生文》時,十分贊嘆。并召請大師入朝問法、供養(yǎng),“賜蟒龍袈裟、設(shè)供、問法要。師敬以偈答。”對于這樣的殊朵,蓮池大師并不倨傲,回寺之后,將太后所賜黃金入寺庫供眾,紫衣蟒龍袈裟束之高閣,終生未曾披身。太后聞知人師的德行,深為敬仰,特命描繪大師的德相,于宮中禮拜。
(四)、大師關(guān)心民生,戒殺放生
大師慈悲利世,只要有利益民生的事情,向來不遺余力。隆慶五年(公元1571)大師初到云棲即為當(dāng)?shù)孛癖娭位⒒、祈雨抗旱,為福鄉(xiāng)里。
萬歷己卯庚辰年間(公元1580),大師又主持興修了梵村的橋梁。梵村舊有朱橋,每年都被錢塘江的潮汐沖塌,屢建屢毀,成為當(dāng)?shù)氐囊粋難題。當(dāng)?shù)氐拇寮澱埓髱熤鞒中藿ㄖ鞓,大師募化建橋的資金,不論貧富只收八分銀子。有人疑惑:興修水利,大家都愿意多出錢。可大師為什么只讓每個人出這么少的銀錢呢?大師回答說:“心力多則功自不朽。2”在大師的感召—卜,不久建橋的款項就積累了上千兩黃金之多。大師聚集了人工,安置橋基,每下一樁都親自持咒百遍。趕在潮汛來臨的前/乙大修好了新橋。這以后,潮汐再也沒有將朱橋沖塌。
萬歷戊子(公元1588),這一年杭州發(fā)生了人規(guī)模的瘟疫,每日因瘟疫的傳染而死去的病人就達到上千人之多。當(dāng)時杭州的太守余良樞,來請大師到靈芝寺,舉辦大法會祈禱消災(zāi),大師欣然而往,沒多久瘟疫就停止了。
大師極意戒殺放生,著《戒殺放生文》盛行于世。萬歷壬辰年(公元1592)大師在凈慈寺開講《圓覺經(jīng)》,來聽經(jīng)的信眾每天有數(shù)萬人。大師以這個因緣贖寺前的萬工池作為放生池之用。大師八十誕辰時(公元1614),又將寺前的放生池拓廣。各處的放生且不算,僅寺前的放生池,合城中上方寺、長壽庵的兩池,每年要花費百余金。
另外大師還在五云山中設(shè)放生所,救贖飛禽走獸等動物放生、喂養(yǎng),僧眾省出自己的口糧來喂養(yǎng)這些放生的動物,每年要用去糧食兩萬四千斤。不僅僅是放生、喂養(yǎng),云棲寺的僧人還對這些飛禽走獸講說佛法:“亦有警策,守者依期往宣白,即羽族善鳴噪者,聞木魚聲,悉寂然而聽。宣罷,乃鼓翅喧鳴。3”
。ㄎ澹、大師的著作
蓮池大師以念佛得力,主要弘揚東林凈土和南山戒律,著有《彌陀疏鈔》四卷、《戒疏發(fā)隱》五卷。另外又編撰了《禪關(guān)策進》一卷,闡述禪凈雙修,不山一心的“禪凈一心”思想。大師一生筆耕不輟,著作葚豐,其中有很多是對弟子的警策之語。大師向來教誡弟子:“貴真修,勿顯異。”所以大師很多靈驗、奇異的事跡并沒有記錄—卜來。
除上述三種,大師的代表作還包括:《佛遺教經(jīng)節(jié)要》、《諸經(jīng)日誦》、《竹窗隨筆》、《往生集》、《西方愿文略釋》、《凈土疑辯》、《具戒便蒙》、《沙彌要略》、《尼戒錄要》、《僧訓(xùn)日記》、
《緇崇行錄》、《楞伽經(jīng)摸象記》、《華嚴(yán)感應(yīng)略記》、《皇明名僧輯略》、《武林丙湖高僧事略》、
《自知錄》、《放生儀》、《戒殺放生文》、《正訊集》、《直道錄》、《山房雜錄》、《云棲遺稿》、《云棲共住規(guī)約集》等等,大約有三十余種(連同附件近四十種)。大師往生后,由受業(yè)弟子大賢法師及居士鄒匡明等搜錄遺書,編集成《云棲法匯》三十二卷,分為釋經(jīng)、輯古、手著三類。
此外大師還修訂了《法界圣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瑜伽焰口》和《朝暮課誦》等流傳至今。
明崇禎十年(公元1637)比丘智瑛募資將《云棲法匯》刊為方冊,共三十四冊行于世,F(xiàn)今流通的版本則為清朝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由金陵刻經(jīng)處重刻刊行。
五、大師的往生及古杭云棲寺凈宗八祖道場的確立
。ㄒ唬┩论E
大師在古杭云棲寺住持其間,一直致力于凈土法門的弘揚。自初來云棲至大師往生的四十四年間,大師言傳身教接引無數(shù)佛子同登凈域;饚熢缒曜跃┏悄戏,經(jīng)東昌府時早已徹心本源,惑破無明。憨山亦贊大師曰:“豈非地涌之一乎?抑自凈土而來乎?”而大師為愍念末法眾生,再證念佛法門之勝異方便,特為示現(xiàn)往生凈土的瑞相。
萬歷四十三年六月,大師往生半個月前,親自往杭州城內(nèi)與宋守一等眾弟子話別。大師對他們說:“吾將他往矣”,眾弟子均未明白大師的慈悲意指;氐皆茥轮螅髱熢O(shè)普茶供眾,并與大眾說:“此處吾不住,將他往矣”,眾僧亦不知大師意謂何指。
臨近中元節(jié),按往例,寺里設(shè)盂蘭盆供,各人超薦自己的祖先。大師說自己今年不參加中元節(jié)了,并命寺里的簿記,密題之曰:“云棲寺直院僧,代為堂上蓮池和尚追薦沉氏宗親”。后來大家才知道這也是蓮池大師預(yù)知時至的昭示。
七月初一晚,蓮池大師在念佛堂囑咐大眾說:“我言眾不聽。我如風(fēng)中燭,燈盡油干矣。只待一撞一跌,才信我也……明日要遠行!”僧眾這才知道大師預(yù)知時至,即將往生。都苦苦的挽留火師,希望人師長久住世,法輪常轉(zhuǎn)。大師遂做“三可惜”、“十可嘆”之辭警眾。又令侍者為正在寺中的淞江居士徐琳等五人送去遺囑五份。
是夜,大師在丈室示現(xiàn)身染微疾,閉目不語。眾人急忙給城中的弟子報信,并圍繞在大師的身邊。蓮池大師睜開眼睛對大眾說:“大眾老實念佛,毋捏怪,毋壞我規(guī)矩。”眾人問誰可以做云棲寺下一任的住持,人師說:“戒行雙全者。”眾人又問在新的住持產(chǎn)生之前,應(yīng)該以誰為號令?大師說:“姑依戒次(目前可以按照戒臘的高低為序)”。大師說完這些后,即面丙念佛。
萬歷四十三年(公元1615)七月初二日午時,蓮池大師面西念佛,端然而逝。世壽八十一歲,僧臘五十。大師生前曾定好自己往生后墓地的位置,眾弟子即將大師全身入塔,供奉在云棲寺邊的五云山麓。
。ǘ﹥敉磷诘诎舜鎺
蓮池大師的一生戒珠圓朗,極唱蓮邦,影響廣泛,威望極高。與明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并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憨山大師贊嘆大師曰:“總師之操履,以平等大悲攝化一切,非佛言不言,非佛行不行,非佛事不作。佛囑未世護持正法者,依四安樂行,師實以之。”并說,歷代的祖師或用功參究以一心,或盡修塵勞而萬行,象蓮池大師這樣能夠“即萬行以彰一心,即塵勞而見佛性者,古今除永明,惟師一人而已”。憨山大師還夸贊蓮池大師說:“惟師之才足以經(jīng)世,悟足以傳心,教足以契機,戒足以護法,操足以勵世,規(guī)足以救弊。至若慈能與樂,悲能拔苦,廣運六度,何莫而非妙行耶?”大師一生廣行利他,護持正法,力挽明末佛教頹勢,大力的弘揚凈土法門:“非夫應(yīng)身大士,朗末法之重昏者,何能至此哉?”
蓮池大師身后盛為歷代帝王所尊崇。據(jù)有關(guān)史籍記載,清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90),康熙皇帝曾親詣古杭云棲寺。雍正十三年(公元1736),雍正皇帝冊封蓮池大師為:“凈妙真修禪師”,編入御選語錄并御制像贊,贊曰:“三乘十地,頓漸偏圓,一句具足,法爾如然,作么一句,阿彌陀佛,方廣等平,圓通明徹3”。據(jù)《云棲紀(jì)事》載,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乾隆皇帝曾四次來到古杭云棲寺,并均有御筆、財物等賞賜。嘉慶十七年(公元1803),云棲寺不慎失于火災(zāi),火燒殿宇房屋六十余間,嘉慶皇帝特頒內(nèi)帑并諭募緣重修。
大師德蔭后世,道感千古,厚德流光,獨步千古,誠為凈上宗一代宗師巨匠。大師往生之后,大師的弟子們經(jīng)過仔細的討論,認為白延壽人師至蓮池大師行化于世,中間相隔六百四十年之久,此間教法式微,禪宗暗昧,凈宗不振。雖然這當(dāng)中也有弘宗演教,盛贊凈土的高僧大德出現(xiàn),但均收效甚微。獨蓮池大師,對凈上宗的弘揚,對教法的振興,居功最偉。故眾弟子一至推舉蓮池大師為蓮宗八祖,“蓮宗之祖,匡山逮永明而七……至是,諸大弟子周發(fā)諮謀,協(xié)于克一,定以師為蓮宗八祖。”
按照宋代志磐法師在《佛祖統(tǒng)計》卷二六中,所列蓮宗七祖為慧遠、善導(dǎo)、承遠、法照、少康、延壽、省常為蓮宗七祖,其中延壽大師為第六祖,第七祖應(yīng)是省常大師。這也許是當(dāng)時對蓮宗祖師的譜系的排列各不相同的緣故。事實上凈宗對祖師的譜系直至民國時期,才最后由印光大師擬定,成為海內(nèi)的共識。(三)古杭云棲寺成為凈土宗八祖道場
蓮池大師凈土宗八祖的確立,古杭云棲寺也隨即成為凈土宗的八祖道場。自此燈燈相傳,焰焰相續(xù)。白蓮池大師中興云棲寺至民國初年的三百多年間,古杭云棲寺法嗣連綿,法筵不息。
臨海項十元在上世紀(jì)三十年代曾編纂《云棲志》十卷,由書中可以知道,當(dāng)時的云棲寺還是一個殿宇完整,道風(fēng)純正的凈十道場。殿寧有韋馱殿、大殿、藥師殿、地藏殿、祖師殿、長生福殿、夫人殿等七處,堂有念佛堂、禪堂、法堂、靜觀堂、壽惠堂、行積堂、齋堂等七所,軒有翠竹軒、補云軒、五云深處等,此外尚有僧房、客房、庫房、廚房、書記室、工役室、豆腐室、雜物室等生活用房。《寺志》中有“云棲寺全圖”一幅,是一張標(biāo)有丈量尺寸的平面圖,頗有參考價值!端轮尽窌子猩彸卮髱熛,繼有“總圖”以明本寺之區(qū)域,次揭“寺圖”以示莊嚴(yán),再依次凡名勝古跡,寺藏文物等,均有照片以存真。此類之?dāng)z影計有“云棲竹徑”、“云棲道上之回龍亭”、“云棲寺前之松云亭”、“蓮祖塔院之石徑”、“蓮祖塔院之頭門”、“蓮祖真身塔龕”、“云棲寺山門”、“云棲寺大殿”、“蓮池大師遺墨”、“董文敏(其昌)手書《金剛經(jīng)》真跡”、“青林高會圖”等。
1962年寺址改建為杭州市工人療養(yǎng)院。
- 上一篇:萬般將不去,唯有早念佛
- 下一篇:凈土判教思想
- 蓮池大師:執(zhí)滯之著不可有,執(zhí)持之著不可無
- 蓮池大師:用黃豆替代佛珠,念佛供養(yǎng)兩不誤
- 蓮池大師:若能信心念佛就能往生西方
- 凈界法師:為什么蓮池大師一生崇尚念佛又勸人看教理?
- 蓮池大師:修學(xué)佛道要有堅定不疑的心
- 蓮池大師:無常迅速,要把生平要緊事處理了當(dāng)
- 蓮池大師:早念佛,莫等懊悔!
- 蓮池大師:菩薩為什么不分身示現(xiàn)度化眾生?(文白對照)
- 蓮池大師:最難得最高貴的嗜好是好凈自心
- 蓮池大師:阿彌陀佛成佛之前是如何修行的?
- 蓮池大師:為何人無論富貴貧賤都會憂愁
- 蓮池大師:如何制心一處?
- 蓮池大師:不信有奇事,事怕有心人
- 仁禪法師:念佛究竟應(yīng)該念四字還是六字?
- 大安法師:遠離名利,老實念佛
- 蓮池大師:圓寂像游戲一般的輕松愉悅
- 蓮池大師:念佛要句句出口入耳聲聲喚醒自心
- 蓮池大師:出家人不能貪圖財富 不然后果很嚴(yán)重
- 蓮池大師:謗無凈土即謗諸佛
- 會性法師:走夜路害怕的時候怎么辦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夢參法師]死亡像什么呢?
- [黑茶]黑茶是怎么來的?黑茶的起源
- [禪宗公案]不得其門
- [生活故事]彎腰做一個直立的人
- [哲理故事]包容勝過萬般責(zé)難
- [佛與人生]人為什么活著,活著是為了什么,怎樣才算活明白了?
- [佛學(xué)常識]“無我”觀有什么針對性嗎
- [佛學(xué)常識]無我分幾類
- [其他漢傳法師]世間的事業(yè)不外乎成住壞空這四大原則
- [黃茶]蒙頂黃芽屬于什么茶,外形有什么特點?
- [禪宗文化]叢林清規(guī)對中國文化貢獻如何?
- [生活故事]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哲理故事]遇事兼容并蓄,對手亦可是知音
- [佛與人生]多情至極是無情
- [佛與人生]順其自然,便能萬事遂心
- [佛與人生]少一份爭執(zhí),多一份從容
- [佛與人生]不抱怨,心中無嗔便是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