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次第入門讀本 序

  編著者序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愿解如來真實義。”經(jīng)書法寶,是如來金口宣說,眾生解脫甘露妙藥,難遭難信。癸未(2003年)歲末,北京一善信居士請末學推薦一本佛教基礎書,遂鄭重贈予一本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編寫的、由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jīng)流通處重印的《佛學入門手冊》。居士看后法喜充滿,希望能在此基礎上重編后正式出版,使更多人受益。我亦樂而隨喜功德,遂在此書的基礎上重新加以改編以適應當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此為本書編寫之緣起。

  關于本書之名,“學佛”:是指向佛學習以覺悟,區(qū)別于學問之“佛學”;“次第”:明佛法總綱、學佛之前后次第,區(qū)別于錯亂無序而學,以及好高騖遠、盲修瞎煉而學。

  本書是為那些已對佛教稍有了解而欲進一步深造的居士而編寫的,是依據(jù)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編著、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jīng)流通處印行的《佛學入門手冊》一書為底本,并吸取了佛陀教育基金會編寫《佛學入門》的經(jīng)驗編寫而成。本書可以作為居士佛學培訓班教材或初級佛教學習機構(gòu)的佛學教材。

  原書就佛學基礎知識而言內(nèi)容相當全面,更難得的是能夠深入淺出地講述佛法,言辭準確而文筆樸實,且每章均安排了習題,是非常適合初學者的一本入門教材。原書形成于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馬來西亞,因此現(xiàn)在無論是從時代、地域還是漢語的使用習慣都難以適應當今廣大民眾的學佛要求了。編者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在原書的基礎上作了大量改編,如文字的潤色、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部分內(nèi)容的刪改,且增加了習題和插圖,并補充撰寫了新內(nèi)容(包括:佛教的傳播———南傳佛教與北傳佛教、佛法傳入中國、佛教的分宗、佛法總綱與佛法大意、五乘佛法、念佛法門、親近善知識、初學佛的誤區(qū)、佛教的社會價值等)。為了讓初學者明白修學佛法的次第,找到一個學佛深入提高的門徑,本書還提供了一個“學佛升階參考書目”,希望能對讀者有所裨益。

  本書及參考書單所列的書是為了給大家學習佛教知識提供一個途徑,使大家得以受到正信佛教的熏陶,以增強對邪教的分辨力和抵抗力。但同時也應知道,書本上的是知識,而佛教并非僅等同于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離苦得樂、覺悟解脫、可以實踐的修行方法。任何學問假使只有理論而不能實踐,是不中用的。佛法是注重實證的,因此學佛實際上就是一個實踐問題。學習佛教理論知識,僅僅是為進一步深入佛法大海做一個熱身而已。若要真正深入佛教,領受個中滋味,期望藉修行而證悟,則必須以志誠信心依止善知識,即所謂明眼的過來人,一步一步引導,方能有真正收獲。歷史上自釋迦佛成道以來,不經(jīng)善知識的引導而能修行證果的,除特殊根性而外是極為罕見的。

  本書的編寫能夠得以順利完成,離不開眾多良師益友的幫助和參與。中國佛學院研究生導師王新居士,已83歲高齡,仍不辭辛苦認真審閱了全書,并對全書結(jié)構(gòu)的調(diào)整提出了重要建議;中國佛學院的道堅法師(現(xiàn)為重慶華嚴寺方丈)為本書撰寫了精彩文章,并提供了重要資料;中國佛教協(xié)會佛教圖文館和中國佛學院的部分法師也提供了真誠幫助和鼓勵;還有正參、清澈、蘭若、青石、惟濤、惟歡、惟歌等諸位善信居士熱心參與了文字校對、潤色、改訂、配圖等大量工作。除了上述良師益友外,在本書的出版過程中,還得到了雷洋居士、信愿法師的努力協(xié)助,而且還有全國各地許許多多的“善男子、善女人”捐資以助成!因此本書實際是眾人心血結(jié)晶的成果,在此恕不一一具名,從總體上深表謝忱之意!

  時值二十一世紀,中華民族正面臨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弘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已刻不容緩。佛教傳入中國逾兩千年,而佛教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通過本書的編寫,能夠幫助更多的人了解真實的佛教,樹立正確的知見,自利利他,解決個人的煩惱,繼而凈化社會、造福國家。愿以編寫此書的功德回向給所有提供幫助的法 師和居士們,祝愿大家身心健康、六時吉祥,祝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文明進步,祝愿世界和平、干戈永息!

  原《佛學入門手冊》早已贏得廣泛贊譽,本書在此基礎上重新編著,因為是初次嘗試水平有限,必有許多不足之處。為了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編者之所以不揣淺陋,是希望引起社會有識之士重視,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請大家多提批評建議,編者電子郵箱是:shikuanjian@gmail.com,kevin44@sohu.com歡迎來函賜教。

  釋寬見合掌

  2004年8月于北京法源寺

  序一

  釋竺摩

  佛教重智慧,重慈悲,解行并運,自他兼濟,是實踐道德的學問,也是人生所應需的知識。尤其是青年的人生,若能以佛理薰陶自心,訓練思想,堅強上求下化的意志,實踐自利利他的行動,把握現(xiàn)實的人生,創(chuàng)造未來的事業(yè),那么,必使他的前途似錦,生活幸福。

  佛陀是古代印度一個悲天愍人的宗教家,也是一位最懂教育心理的大教育家。他生平所說的三藏十二分教,其中施設三學五乘的教育程序,與現(xiàn)代教育逐步推進的學制,亦頗類似;可惜過去的佛教徒,每多看重理論上的發(fā)揮,而疏忽程度上的安排,所以一直到現(xiàn)在,在佛教界里,不但沒有一套由幼兒園至研究院的完整的教科書,就是專門適應小學或中學的教材,雖有不少編排,亦多未臻理想。在一九六二年,由于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的努力斡旋,政府頒布佛教的衛(wèi)塞節(jié)為全國公共假期,帶給全國佛教徒無限的喜悅;同時全檳的佛教青年,為了慶祝這一歷史的佳節(jié),發(fā)起佛學常識比賽,作為紀念;可是缺乏佛學常識的參考資料,勢將成“無米之炊”,當時佛總的教育組和宏法組同事,臨時編出一本《佛教青年手冊》,列入各種佛學常識的問題和答案,才解決了佛學常識比賽這一難題?墒鞘陙,每次比賽,都用這個本子,也不是辦法。

  因此在馬來西亞佛教青年總會檳州分會要求下,教育宏法兩組復由該手冊負責編輯者,參考時下幾種佛學課本,增加教材,重新編排,內(nèi)容已較前編為充實,適合青年比賽佛學常識之應用,易其名曰《佛學入門手冊》,亦是名符其實。

  佛教的哲理,很深很廣,不是這一小冊子可能包括得來,這不過只是一些學佛入門的常識而已。所以希望佛教青年亦不以得少為足,應循此基礎的起點,再向那廣渺無垠的佛學園地跨進一步,以至于深入法海,窮探性相,解行并進,那么這個冊子亦不失為一敲門之磚或拋磚引玉了。

  佛紀二五一五年十月序于馬來西亞佛學院

  序二

  金明

  佛教是闡明人生宇宙哲理的宗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住世時,說法四十多年,橫說、豎說、淺說、深說、簡說、詳說、權(quán)說、實說、方便說、究竟說,無非是從各個的角度,去分析與描述人生宇宙的實事真理;佛陀涅后,弟子們曾經(jīng)數(shù)度把佛陀一生的教說結(jié)集起來,成為有系統(tǒng)的佛法。

  佛法的內(nèi)容,包括經(jīng)、律、論三藏。三藏教典,浩如煙海,單就翻譯為華文的來說,就有一萬多卷之多。這使有心鉆研的人,不知從何下手。何況這些經(jīng)文,都是用古文譯成的,義理深奧,文字也難懂,非深通古文者,實不易求解。

  為了適應研究佛學大眾的需求,近數(shù)十年來,佛教界常有比較通俗的佛學書籍出版;然求其適于初學入門的,并不很多,不是陳義過高,就是偏于一宗一派

  一九六二年,由于佛總向政府陳情,經(jīng)過了不斷努力爭取的結(jié)果,我國政府正式頒布佛教的衛(wèi)塞節(jié)為公共假期;佳訊傳出,舉國佛教徒騰歡起來!為了紀念我國佛教史上這一深有意義的創(chuàng)舉,佛總弘法組與教育組曾聯(lián)合編撰一本《佛教青年手冊》,以語體文敘述佛陀簡史與教理概要。這本綜合性的佛學入門書,于翌年三月出版。

  時光象跑馬般地飛逝,一眨眼間,十年過去,今年 ── 一九七二年的衛(wèi)塞節(jié),轉(zhuǎn)瞬就要來臨了,為了紀念我國政府頒布衛(wèi)塞節(jié)為公共假期十周年,佛總曾呼吁全國佛教徒熱烈地慶祝今年的衛(wèi)塞節(jié);另一方面,又把《佛教青年手冊》重新編纂,增加篇幅,以充實內(nèi)容;又為便于讀者的學習,乃于每篇之末,增加注釋,并附習題;而將該書易名為《佛學入門手冊》,付印再版。

  這一本綜合性的佛學入門書,乃提綱契領地提供一般佛學上的基本常識,俾初學佛法者,于此獲知佛法的大意,進而可以登堂入室,以窺佛法的精奧,望讀者用心研習吧!

  一九七二年三月廿二日于馬來西亞佛教總會

  王新老師序

  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國佛教協(xié)會印出了一冊已故會長趙樸老撰寫的《佛教常識答問》,時未多久,銷售一空,幾經(jīng)再版,數(shù)年之間,一、二十萬冊流入社會各色人等。這一事例,充分表明我國廣大人民很是需要通俗易懂的佛教常識類型的書籍閱讀。

  中國佛學院天臺學研究生寬見法師,善根深厚,發(fā)菩提心,為了廣大佛教徒,尤其是初學佛教徒,增長必要的基礎知識,了解基本教義,沿著正信正道前進,在研習教觀的同時,抽出時間,將原馬來西亞佛教總會編著,福建莆田廣化寺佛經(jīng)流通處重印的《佛學入門手冊》為底本,進行重新編排,部分改寫,充實新的內(nèi)容,增添部分習題等,更名叫《佛學初級課本》,可給佛學培訓班或初級佛教學習機構(gòu)作教材用,可供廣大佛教同仁閱讀。

  其內(nèi)涵:從佛教產(chǎn)生的緣起,到佛教在古印度演變的簡要概況,傳入中國后的發(fā)展變化,佛教基本教義和如何做到正信的佛教徒等,形成了一個簡要的體系。

  佛學最終目的是指導人們斷除惑業(yè),離苦得樂,然而有些理論,深奧難明,課本深入淺出,語言表達清楚,這是此篇的難能可貴之處,只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就能閱讀領會。伏愿能有很多的同仁都來閱讀這個課本,喜歡這個課本。

  通過閱讀解義,進而發(fā)愿立志實踐,由實踐而證實義理,提升義理。在課本中涉及到佛教的五戒十善內(nèi)容,乃是人天乘的依據(jù)和基礎,又是社會上的道德規(guī)范。

  我們是法治的國家,以嚴密的法治,結(jié)合普及德化的輔佐,就能收到完善的效果。不然,如果單憑法治,法雖可達嚴密周到,但是終難阻止作惡者尋找空隙逃避法律制裁的心理。如能令其接受了德化,就可自覺律己,即所謂“道之以德”,“有恥且格”是也。

  慚愧白衣王新敬撰于北京凈心齋

  佛歷二五四八年 公歷二○○四 七月吉日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