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禪開題
經(jīng)常有信徒向我提問:我們應該怎樣把學佛、修行落在實處?我說:應該把學佛、修行與生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在生活中落實修行。
學佛的目的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世間,有許多迷惑的問題要求得到解決,所以要學佛法;修行的目的就是因為我們生活中有種種煩惱、種種痛苦要求得到解脫,所以要修行。離開了每個人具體的生活環(huán)境,不斷除每個人當下的無明煩惱,學佛、修行都會脫離實際,無的放矢。所以我經(jīng)常強調(diào),我們學佛、修行的人必須把佛法凈化人生(利樂有情)、凈化社會(莊嚴國土)的精神,完整地落實在生活中,落實在工作中,落實在做人的分分秒秒中;要使佛法的精神具體化,要使自己的思想言行與自己的信仰原則融為一體,實現(xiàn)法的人格化,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我們每個佛弟子能夠如是學,如是修,自行化地,令未信者信,己信者增長,就能夠使正法住世,佛日增輝,法輪常轉(zhuǎn)。我們之所以要提倡生活禪,其原因即在此。
禪天禪地
所謂生活禪,即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普遍地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實現(xiàn)禪的超越,體現(xiàn)禪的意境、禪的精神、禪的風采。提倡生活禪的目的在于將佛教文化與中國文化相互熔鑄以后產(chǎn)生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禪宗精神,還其靈動活潑的天機,在人間的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禪的方法,解除現(xiàn)代人生活中存在的各種困惑、煩惱和心理障礙,使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zhì)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系更和諧,社會生活更祥和,從而使我們趨向智慧的人生,圓滿的人生。
生活的內(nèi)容是多采多姿的,禪的內(nèi)容同樣是極為豐富圓滿的,而禪與生活(或生活與禪)又是密不可分的。這種密不可分的關系,既反映了二者的實在性,同時也展現(xiàn)了二者的超越性;而人們面對生活進行禪的體驗所介入的對象又是無所不包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只有從多角度透視禪的普遍性,人們才能真正認同生活禪這一法門的如實性和可行性。從自然現(xiàn)象來說,滿目青山是禪,茫茫大地是禪;浩浩長江是禪,潺潺流水是禪;青青翠竹是禪,郁郁黃花是禪;滿天星斗是禪,皓月當空是禪;驕陽似火是禪,好風徐來是禪;皚皚白雪是禪,細雨無聲是禪。
從社會生活來說,信任是禪,關懷是禪,平衡是禪,適度是禪。從心理狀態(tài)來說,安祥是禪,睿智是禪,無求是禪,無偽是禪。從做人來說,善意的微笑是禪,熱情的幫助是禪,無私的奉獻是禪,誠實的勞動是禪,正確的進取是禪,正當?shù)淖非笫嵌U。從審美意識來說,空靈是禪,含蓄是禪,淡雅是禪,向上是禪,向善是禪,超越是禪。當然,還可以舉出更多現(xiàn)象來說明禪的普遍性,但僅此我們就可以發(fā)現(xiàn)禪作為真、善、美的完整體現(xiàn),它確實是無處不在的。
運水搬柴
我們的生活充滿著禪意和禪機,所謂“神通及妙用,運水與搬柴”,但大多數(shù)人由于自我封閉,意識不到他本身具有體驗禪的潛能,這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這里我們不妨拈兩則古人以日常生活為契機而說禪、悟禪和行禪的公案,應該有助于加深對生活禪的理解。
晚唐時期有一位龍?zhí)逗蜕?他的師父是天皇道悟禪師。他在師父身邊呆了很長時間,天天侍候師父。他覺得日子一天天過去了,師父并沒有給他指示禪機心要。有一天,龍?zhí)逗蜕邢驇煾赴l(fā)問道:“某自到來,不蒙指示心要。”他師父卻說:“自汝到來,吾未嘗不指示心要。”龍?zhí)秵?“何處指示?”師父說:“汝擎茶來,吾為汝接;汝行食來,吾為汝受;汝和南時,吾便低首。何處不指示心要?”龍?zhí)堵犃藥煾傅拈_導,低頭良久不語。師父說:“見則直下便見,擬思即差。”龍?zhí)对趲煾副妻俚倪@一瞬間,不容量思卜度,當下心開意解,悟道見性了。于是他又進一步請教師父:“如何保任?”師父說:“任性逍遙,隨緣放曠,但盡凡心,無別勝解。”
這則公案清楚地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作為禪者的生活,它處處都流露著禪機,學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處處都可以領悟到禪機,處處都可以實證禪的境界。同樣重要的是,這則公案還告訴我們悟后的保任功夫是“但盡凡心,無別勝解”。
在生活中體驗禪的關鍵所在是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所謂“平常心是道”。下面的一則公案所包含的深刻內(nèi)容,對怎樣在生活中保持平常心或許會有所啟發(fā)。
有源律師問慧海禪師:“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cè)缡?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禪者的吃飯、睡覺與一般人的吃飯、睡覺有著這樣大的差距,這就是我們還不能在穿衣吃飯的日常生活體驗禪的根本癥結(jié)所在。我們?nèi)绻サ舫燥垥r的“百種須索”和睡覺時的“千般計較”,我們當下就可以與歷代禪師同一鼻孔出氣。
滿天星斗
生活中的禪是如此靈動和現(xiàn)成,自然界又何嘗不是呢?如果滿天星斗不是禪,釋迦牟尼佛就不可能因睹明星而覺悟成佛;如果潺潺流水不是禪,洞山良價禪師就不可能因過小溪睹水中影而打破疑團,落實人生;如果郁郁黃花不是禪,靈云禪師也不可能因見桃花而開悟。
大自然到處都呈現(xiàn)著禪的空靈與恬靜、悠遠與超越、真實與現(xiàn)成,所以陶淵明能留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絕唱,蘇東坡能留下“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的禪苑清音。在中國古典詩詞的汪洋大海中,深含禪意的佳篇名句俯拾即是。像王維的“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宋代一位比丘尼的悟道詩:“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破嶺頭云。歸來偶捻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特別是蘇東坡的《琴詩》,直接就是老僧談禪,空靈絕妙:“若言琴上有琴音,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天公造物,緣滅緣生,無處不呈現(xiàn)著禪的生命。
昔有座主問南陽慧忠國師:“古德曰:‘青青翠竹,盡是真如;郁郁黃花,無非般若’。有人不許,是邪說;亦有人信,言不可思議。不知若何?”師曰:“此蓋是普賢、文殊大人之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皆與大乘了義經(jīng)意合。故《華嚴經(jīng)》云:‘佛身充滿于法界,普現(xiàn)一切眾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恒處此菩提座。’翠竹既不出法界,豈非法身乎?又《摩訶般若經(jīng)》曰:‘色無邊故,般若無邊。’黃色既不越于色,豈非般若乎?此深遠之言,不省者難為措意。”在禪者的心目中宇宙是完整的,精神與物質(zhì)是一體的。所以禪者認為“何處青山不道場”,四時美景充滿禪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我們的生活到處充滿著禪意與禪境,我們每個人本來都應該生活得非常輕松愉快、瀟灑自在,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并沒有這種感受,相反地,都覺得生活得很累很累。是什么原因呢?實在是我們的“閑事”太多太多了,所以才覺得“人間”沒有“好時節(jié)”。如果我們從生活中找回禪的精神(其實它從來沒有離開過生活),讓生活與禪打成一片、融為一體,我們的生活便如詩如畫,恬適安祥了。
生活禪提綱
提倡生活禪是試圖在佛教眾多的修持法門中選擇一種既能達到明心見性、解脫生死的終極目的,又能適應現(xiàn)代人的生活環(huán)境的修行方法。為了使生活禪的學、修、用在認識上和實踐上順于正法、適應當機,我們擬訂了修學生活禪的初步提綱,并希望它在實踐中得到充實和完善。
一、宗旨:
繼承傳統(tǒng)(契理),適應時代(契機),立足正法,弘揚禪學,開發(fā)智慧,提升道德,覺悟人生,祥和社會。
二、教典所依:
1.佛言:《心經(jīng)》、《金剛經(jīng)》、《華嚴經(jīng)·普賢菩薩行愿品》、《妙法蓮華經(jīng)》、《楞嚴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
2.祖語:《大乘起信論》、《略辨大乘入道四行》、《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六祖壇經(jīng)》、《證道歌》、《趙州語錄》、《臨濟語錄》、《禪門鍛煉說》。
三、修行三要:
1.具足正信:以三寶為正信的核心,以因果為正信的準繩,以般若為正信的眼目,以解脫為正信的歸宿。
2.堅持正行:以三學為修學的總綱,以四攝為利他的方便,以六度為修學的正行,以老實做人為修學的起點,以輕安明凈為修學的驗證。
3.保任正受: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四、理念展現(xiàn):
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凈慧法師:修學佛法的關鍵就是從自身煩惱入手
- 濟群法師:安貧樂道和不思進取的區(qū)別是什么,如何正確理解?
- 如瑞法師:留心觀察、用心感知,生活中充滿了感動
- 仁德上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把握自己的內(nèi)心不出差錯呢?
- 凈慧法師: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區(qū)別
- 印光大師:大丈夫除了有生活計劃,更應該有往生計劃
- 宗性法師: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 星云大師:維護生命的存在才是勇者
- 凈慧法師:成就學問之道的同時要領會其中的真諦!
- 凈慧法師:妄想煩惱不是實在的,不要隨著走!
- 夢參法師: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隨時地觀照自己的念頭
- 大安法師:在生活和道德實踐中,信佛和不信佛的人有差別嗎?
- 星云大師:出家生活容易嗎?要如何適應?
- 凈慧法師:在禪堂內(nèi)保持精進心與自己的無明煩惱習氣拼搏
- 延參法師:生活是要把握好內(nèi)心的光明、力量和陽光
- 凈慧法師:同樣一杯茶水也可能有三種不同結(jié)果
- 凈慧法師:怎么理解法從緣起、果從因生?
- 大安法師:明知言行有錯可在生活環(huán)境中難以改變,怎么辦?
- 法藏法師:生存跟生活生命的層面有所沖突,佛弟子該如何調(diào)適?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生活故事]也就只是像那么回事
- [佛與人生]妨礙善行,損耗錢財?shù)牧N過失,在家佛教徒要防范
- [漢傳人物問答]學佛最終只是讓自己和眾生解脫嗎?
- [佛化家庭]世間的孝有幾種,子女怎么做才是世間最圓滿的孝道?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佛與人生]放下過去,期待明天,對未來心存一份期望
- [佛學常識]四真道行是什么意思?佛說四圣諦的目的
- [人物故事]濟公是真實存在的嗎?濟顛和尚的神奇?zhèn)髡f
- [禪宗文化]靈隱寺在哪?杭州最早的佛教名剎靈隱寺介紹
- [黑茶]認識黑茶,黑茶的分類與營養(yǎng)功效
- [禪宗思想]禪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別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宗門故事]無上大法難的不是解,而是真
- [普洱茶]小寒喝什么茶?普洱熟茶、黑茶、紅茶
- [佛理禪機]知足不是得少為足
- [生活故事]因為有禪,所以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