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nèi)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jīng)》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9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19
所以說這個世間上;人與人之間是得到好處還是得不到好處呢?實際上全靠自己用心的問題了,怎么樣用心呢?昨天我給大家介紹那本《凈行品》,希望大家下來好好學、好好看、好好思維,好好揣摩里面怎么樣發(fā)善巧用心。而且它有一種什么規(guī)律,它有一種什么方法,你要把這里的甚深意趣領會了以后,哪怕你不能夠背誦那些結語,在現(xiàn)實生活過程當中你也能夠比照用心。當你能夠比照用心,從理上匯通的時候,那就是住內(nèi)旁空,做任何事情你把這種方法學會了,把這種智慧學會了,任何時間你起心動念都沒有過錯,任何時間你做任何事情都沒什么過錯。面對這世間上的一切的一切,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山河大地,我們身邊的眾多眾生,包括我們自己身口意三業(yè),都只能夠幫助我們增長福德資糧,而不能夠減少我們自己的福德資糧,所以說這種修行非常非常舒服。下面;看經(jīng)書。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
經(jīng)過無盡意菩薩的再次懇求,釋迦牟尼佛說話了,他就告訴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你應當哀愍這位無盡意菩薩,應當哀愍這些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天龍八部、等等,因為憐憫眾生、哀愍眾生、應該接受這樣的供養(yǎng),你不為自己而接受供養(yǎng),這個很可以理解,但是你為眾生而接受這份供養(yǎng)來成就眾生,來給予眾生的福慧,這個也一個功德。
世間上的人,好多人也是這樣,他只喜歡拿東西給別人,以此來顯現(xiàn)我自己很富有,有的時候也要接受別人給你的東西,也許你不缺乏了,但是你接受下來人家很高興,能夠讓眾生高興何樂而不為嘛,對不對。有的人家里面穿金戴銀,人家眾生平時看你對他有好處,于是那一天給你拿一棵青菜來。哎呀,這個青菜我不確呀,我山珍海味我都有,算了、算了你拿回去,拿回去,不要、不要,你要不要你就傷人家的心,人家那個青菜雖然說不值錢,但是這個心值錢嘛,對不對。所以說為人處事這里面你還要學會,一個學會布施,一個要學會接受,對不對。所以說這個里面他能夠長養(yǎng)眾生的善心。
釋迦牟尼佛這個時間就跟觀世音菩薩說了,你要接受,不接受不行,釋迦牟尼佛說話很客氣,叫觀世音菩薩憐憫無盡意菩薩,憐憫這些四眾弟子,憐憫這些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天龍八部、來受這些瓔珞。釋迦牟尼佛既然發(fā)了這種話了,下面。
【實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于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
你看;這個時間,觀世音菩薩很孝順,釋迦牟尼佛說話了、他就照著做了。不像我們今天父母要說個話了,不聽,你這父母老套筒嘛,已經(jīng)落后了嘛,跟不上時代的需求的嘛,你說的這個話我不聽了。你說我們今天的孩子是不是這樣,差不多就這樣,沒有一個孝順之心,沒有一個同情理解,我們在坐的你對自己的父母親同不同情、理不理解。克哉f父母親說話以后,我們要順他一口氣,該聽的要聽,該接受的要接受,不要老是去打破鑼,不是要老是去短處別人,好像他說的話就是不動聽,好像他說的話就是很落伍。包括我們今天出家師父,遠離父母親了,在佛門當中有沒有父母。窟是有父母。師父就是我們自己的父母親,師父說了話了,我們自己要聽,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了,那算什么呢?出了家了,你學佛、學道,連師父的話都不聽了,你說你認一個師父干啥?我經(jīng)常跟我那些徒弟開玩笑,我說;如果說我說的話不聽啊,你來當師父,我來當徒弟,哈哈。我們換過,因為當徒弟很好玩,有人跟你做主嘛,對不對,免得你在那費心了嘛。師父他都給你考慮好了,你只要聽了就行了。現(xiàn)在就有些人他就不聽,師父隨便你說什么,他都要整另外的東西,反其道而行之,我就非常納悶,你找一個師父干什么?你找?guī)煾覆痪褪亲屗麄鞯馈⑹芤、體獲嘛。如果說師父跟你說的話你不聽,你說這時間你這個弟子怎么做的,所以說這個時間他要有孝順之心。
觀世音菩薩這個地方那就示現(xiàn)孝順,釋迦牟尼佛說了,觀世音菩薩既是愍念四眾弟子、天龍八部、接受了無盡意菩薩這個瓔珞的供養(yǎng)。所以說你看這些經(jīng)書,它都是典范,它不僅僅是的文字,它把觀世音菩薩的這種行為定合在經(jīng)書上,讓我們千百年以后看到這一段文字的時候,還能夠體會當時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說法的情形,它能夠重現(xiàn)無盡意菩薩,以至誠懇切代眾生如法修行供養(yǎng),三輪體空而了無執(zhí)著的情形,也能夠再現(xiàn)觀世音菩薩的在釋迦牟尼佛發(fā)了話以后孝順佛意,愍念四眾接受無盡意菩薩這份瓔珞的供養(yǎng),你看這些情景歷歷在目。他接受了以后分做二份,一份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要是你平時沒有看過《法華經(jīng)》的,這個地方就會感到稀奇了。釋迦牟尼佛他在講經(jīng)說法,這多寶佛是從什么地方出來的呢?
《法華經(jīng)》里面有一個公案。要講《法華經(jīng)》的時候,多寶佛、多寶佛塔都要顯現(xiàn)作為證明,今天事跡因緣成熟了,釋迦牟尼佛要講這種《法華經(jīng)》了,于是按照慣例,多寶佛塔它就顯現(xiàn),多寶佛從寶塔當中走出來,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這些佛法真實不虛,這是佛佛道同,佛與佛之間是你幫助我,我?guī)椭,一佛出世千佛輔化,那就是和合、那就是團體。我們今天就不行,一個人在那講經(jīng)說法,其他的人都在搞破壞,打破鑼,那是不和合,你知道吧。就像我們今天常住上一樣,我們今天常住上決定了要干什么事情,結果下來以后他就給你搞陰謀詭計,搞破壞。你說這樣的常住能興旺起來嗎?那就興旺不起來,要得佛法興,除非僧贊僧。我們四眾弟子要和諧、要團結、要相互增上,只要是如理如法的事情,我們大家發(fā)心、眾人成就。大家施柴火焰高嘛,你添一根柴、他添一根柴,這火焰就然起來了。要建大雄寶殿沒有錢,你湊五百塊錢、我湊五百塊錢,這就是功德嘛,眾志成成,什么事情成就不了啊,都能夠成就,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我們大家都能夠同心同德,齊類克金,就連那個最堅固的金屬都能夠把它斷掉,這叫同心同德的一種功夫。我們這些四眾弟子能夠同心同德的話,佛法一定能夠發(fā)揚廣大。就怕這里面不和合,你有意見、我有意見,你看不貫、我看不貫,你要搞點名堂,我要搞點名堂。甚至我們在學經(jīng)、聽經(jīng)、聞法、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煩惱習氣。吵嘴、打架、是非、煩惱、造業(yè)、這些東西出來了,相應嘛,你說,不相應。所以說這個是非從自心了斷,每一個人從自心看看,你那個煩惱是怎么樣起來的,就是因為自己的無知,執(zhí)著虛妄分別、煩惱習氣而顯現(xiàn)的,但是往往我們還不這樣認為,他偏偏要在外面的世界拉一個墊背的。我不高興了不是我的問題,而是你讓我不高興的,他就認為外面的這種人和事讓他不高興的,其實這個知見就是錯的,這個見解就是錯的。每一個人我們這個出家?guī)煾敢埠、還是在家居士也好,每當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的時候,要知道自己錯了,你非得要拉一個墊背的,但是那個背墊不上。不是人家讓你不高興,而我們讓自己不高興,這個道理大家想得通嗎?想得通嗎?想得通(大眾)。
想得通你就有智慧,想不通你那個煩惱就很難解決。固然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但是能不能夠影響你,這要看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別人對你的損傷能不能夠造成這種傷害,他單方面是不能夠形成決定因素的,非得我們雙方配合他才能夠形成損傷。如果說你不配合他的話,他是不能夠讓你不高興,是不是。你說別人罵你一句話了,別人罵你的語言是一個因緣,一個增上緣,但是你能不能夠增上呢,關鍵在于你自己。如果說你不在乎,你有智慧,你知道這些語言名相都是假玩意,你不計較他,心不在焉,那么別人所說的話他就進入不了你的內(nèi)心,他就傷害不了你,一個巴掌拍不響,別人的傷害、他怎么傷害得了你呢,傷害不了。所以說要學會這種方法,不要配合那些是非,不要配合人家罵你,不要配合去起煩惱。假如說你要配合去起煩惱的話,你這個人就是沒有智慧。你要配合起功德多好,是不是。觀世音菩薩這么慈悲,你為什么不配合一下呢?你要配合一下至誠懇切的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我們也來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示現(xiàn),于是觀世音菩薩就可以攝受我們。這一句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萬德名號,他的功德我們就可以得到,我們自己的苦難、煩惱、貪嗔癡這根本三毒,那就可以得到解決,為什么我們不配合這個觀世音菩薩呢?你偏偏要去配合那些罵你的人,整你的人呢,這就是我們眾生的愚癡。但愿學了這個《普門品》以后,我們會學會這些諸佛,一佛出世千佛輔化,同心同德,要配合這些佛,不要配合那些煩惱習氣毛病,好不好?好!(大眾)。
下來要檢查,配合那些煩惱的話,他就煩惱的不得了,他就跑來,師父;我煩惱了。我說為什么煩惱?別人罵我,他罵你。他罵他的嘛,關你什么事呢。是不是?他罵他的嘛,關你什么事呢?所以說你不要配合那些是是非非,我們自己就能夠得到很好的保護,你不配合那些是是非非,不僅僅是自己得到保護,別人傷害不了你,他想造業(yè)他也造不成,對不對,哪怕他起心動念了,哪怕是說了不好的話了,但是沒有造成結果,這樣別人造的業(yè)他就少一些,甚至可以就不造業(yè)嘛,對不對。這個是我走到什么地方我都在教的一個方法。我們利益眾生,你只要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你就能夠利益眾生。比喻說別人罵你,你能夠保護自己不受傷害,他的發(fā)心是要傷害你,他起了心了,說這樣的話了,但是他沒有達成結果,傷害不了你,于是別人造業(yè),他就沒有形成究竟的業(yè),這不是對別人的利益嘛,這就是對別人的利益,你說是不是呀?是。所以說要學會,你要不學會這種智慧的話,你就是幫助他造業(yè)。你不是要傷害我嘛,我就拿給你傷害,你看,你已經(jīng)把我傷害了,我很痛苦,完了,別人就造業(yè)了,是不是這樣?是。不要配合這種,不要幫助他造業(yè),他一個人怎么能造業(yè)嘛,對不對。他要吵,哎呀,你吵…吵…吵吧,我就聽,我耳朵在聽,我心理沒聽,左耳聽右耳就出去了,我心里面根本不存你這種話,也不圓著你這種話去分別。
昨天我在聽經(jīng),法師來了,打開門他在那說,當時我實實在在不想停止那種聽經(jīng),聽的正舒服,我就裝著心在那聽,他就在那說,他說什么我真的沒聽進去,然后這個法師說,恩、恩、恩,你就知道恩,我是說,恩,就是這樣。他說什么,我沒有聽進去,我就是只是的在專心聽那個經(jīng),我看我能不能夠把這個心專一意的攝受在這個地方,讓他在我耳邊隨便怎么大聲的說,我都聽不進去,這樣是我就成功了。要學會這種方法,我們專心一意用自己功的時候,人家能影響你嗎?只要你不配合他,他就影響不了你,所以說要學會這種方法。你要學會這方法了,我們配合釋迦牟尼佛要聽這個經(jīng),不聽那些是非經(jīng),不聽那些扯蛋經(jīng),你聽那些經(jīng)干什么?那些經(jīng)聽來沒有用,是不是。要聽這個經(jīng),要配合釋迦牟尼佛、配合觀世音菩薩、一佛出世千佛輔化,所以說多寶佛在釋迦牟尼佛講《法華經(jīng)》的時候,他就站出來證明來了。我們要學會這種精神,干好事的時候一呼百應。干壞事的時候大家都攻擊他,要能夠這樣,這世間上這個正義就奉行起來了。如果說不能這樣的話,這世間上的正義很難提倡起來。要行善的時候大家都指東說西、閑言閑語,要干壞事的時候大家的都很歡喜,這個世間不顛倒了嘛,那就顛倒啊,對不對。
這個地方多寶佛為什么要站出來?為什么要配合釋迦牟尼佛?要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法華經(jīng)》是真實不虛、功德無量,他就是這樣,這就初現(xiàn)顯和合基礎。二一個方面他還有甚深意趣,什么甚深意趣呢?大家都以為多寶佛已經(jīng)圓寂了,已經(jīng)死了、已經(jīng)沒有了,這個見解是錯誤的,涅槃不是死了,知道吧。還有很多居士他也說,世間上那一個老人死掉了,他也跑去,師父,那個人圓寂了,那個圓寂兩個字那么好說啊,你以為一般的人當?shù)闷饒A寂這個兩個字啊,當不起。圓寂實際上就跟這個涅槃一樣的。啥叫圓寂?就圓滿的寂滅煩惱,所有的虛妄分別、所有的執(zhí)著、所有的煩惱都不再產(chǎn)生了,那叫圓寂。你以為死掉了,你就在那說圓寂了,這兩會事。所以說我們平時不明了這個語意他就有誤解,平時那個話不敢隨便亂說的哦。這個涅槃也不是說沒有了,也不是說死掉了。諸佛涅槃那就是從那種應化身當中再回到這種法報身之中來,回到自己的法性身,那就是不生不滅,如來藏不屬于有、不屬于無,超決于有無對待,我們的自性心性也是這樣的,那叫自性法身。諸佛要回到這種法性身,回到他圓滿報身,一切善業(yè)都能夠積聚圓滿了,他在自受用境界當中,這個自受用和法性身那就是什么境界?不屬于有、不屬于無,但是隨時能夠顯現(xiàn)為有,隨時能夠顯現(xiàn)為無,他是有無自在而沒有障礙,安住在不生不滅的自性境界過程當中。
所以說那是一種不可思議一種境界,那是清凈的法界,不屬于我們這些眾生生死有漏的、有無對待的、這些有漏世界。不可以用我們這個世界的這種思維模式來揣摩佛那種存在模式。平時我們就是習慣于用我們這些眾生習慣這些有呀、無呀、非有非無,一有一無、這些形式無去揣摩佛存在的模式,其實佛存在的模式就不能夠以這四眾模式去衡量。什么是有、是無、非有非無、一有一無、這些都不對。所以說昨天跟大家辯解,觀世音菩薩屬于男的還是屬于女的,或者說非男非女的,或者說一男一女的,這四種方式都不對頭,知道吧。這四種方式我們眾生的方式,不是清凈的方式,不是諸佛的方式。我們這些是染污的方式,一說出來都有毛病。你說釋迦牟尼佛是男的,男的怎么又變成女的了,你就說不通了,他就有毛病,明明是一個男人怎么變成女人了,是不是要裝怪啊。人家就有說法了,是不是。按說觀世音菩薩是女的,那女的為什么她就成了佛了,大丈夫男子漢成佛,那是大丈夫之事,他為什么成佛了,也說不通,對不對。按說一男一女,完了。這世間上人一聽,這觀世音菩薩是不是兩性人呀,又是男的又是女的,這就毛病大了嘛,對不對。你說非男非女,世間上說來更不好聽,一個人不男不女成什么人嘛。我們生長在遂寧,觀音菩薩故里。經(jīng)常有人問這樣的問題,觀世音菩薩到底是男的是女的,你要不學會的話你就會亂答,對不對。今天我就教你,這四種方式都不對頭,知道吧,都不應該什么的男的是女的、非男非女的、又是男的又是女的,這種回答方式都不對頭。要怎么回答呢?觀世音菩薩他的清凈無為的世界,以我們今天的世界沒有辦法能夠明了,他不屬于男不屬于女,但是能夠自在無礙的顯現(xiàn)為男女,這樣回答差不多有點接近正確答案了。學會沒有啊?要學會。所以說這就說了多寶佛塔這個事情,再來幫大家把這個問題要澄清。
你們都認為佛圓寂了,圓寂是沒有錯,那是圓滿的寂滅一切虛妄分別,圓滿的寂滅于一切煩惱惡業(yè),讓這些煩惱永遠不在生起了,這就很好,清凈了嘛、無漏嘛、超脫生死了嘛,這就圓寂。涅槃也不是說死了,不說沒有了,那是一種自性安住的境界,一種清凈無為的境界,但是隨時又能夠顯現(xiàn)為有,所以說每一尊佛在經(jīng)《法華經(jīng)》的時候,多寶佛他都要顯現(xiàn),都要來證明這些諸佛所講的經(jīng)法那是真實不虛。今天釋迦牟尼佛來講《法華經(jīng)》了,多寶佛就顯現(xiàn)出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真實不虛,這是一個層面的道理。二一個層面;我們今天很多眾生認為釋迦牟尼佛死了、沒有了,我們的信心也因此而打折扣了,乃至于觀世音菩薩不在我們身邊、離開了,乃至于認為歷代祖宗老和尚,常念老和尚,哎呀,我的師父死掉了,我沒有師父了,這種說法對不對?你們說,不對嘛。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一日為師盡未來際都是師父,要有這種心,師父并沒有死掉,死掉的是師父的肉身,對不對。師父教給你的佛法永遠都不要死,死了就完了。要把師父教給我們的佛法,要匯集到我們自性寶藏當中來,要匯集到我們涅槃自性當中來,要把這個佛法的智慧來成就我們自己不生不滅的法性,你這個學法就成功了。你拜師一場就沒有白拜師,這個師父就算把你的法身慧命給你搶救出來了。如果說師父死掉了,你所有的佛法都死掉了,完了。白教你一場了,教了你沒有懂了,教了你沒有成就自性法身,所以說老和尚很冤枉啊。一輩子辛辛苦苦開叢林、建寺廟、講經(jīng)說法、收皈依、度化眾生,但是最后一個一個的都把師父臟送掉了,這可不可惜呀?你們說可不可惜呀?可惜。所以說以后不要定到你們這樣的話,我?guī)煾杆赖,沒有師父了,不要聽到這樣的話,是吧。不要說釋迦牟尼佛走了,我們今天沒有佛了,哪里會沒有佛呢,佛在哪里呀?心中,對了。沒有自性之外存在的佛,佛是一種增上緣。
我們每一個人自心有佛的時候,佛即安住于我心中,是心有佛,是心既是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有佛,是心既是佛的凈土之地,無欠無余。要這樣。所以說多寶佛他站出來證明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jīng)法完全正確真實不虛。另外一個意思就是給我們眾生打氣,因為在佛的一種境界那是常樂我凈,不像我們這個眾生世界那是無常、那是不真實的、那是虛偽的。所以說學佛;我們說有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生死輪回的世界,他唯一就是我們自己迷亂的心,那些虛妄分別、能取所取,名言概論、戲論等等,貪嗔癡慢疑這些三毒都是雜染,而引起這些生死輪回的根本,就是我們虛妄分別,而這個虛妄分別是我們修行當中應該對治的,應該要解決掉的。所以說我們今天聽經(jīng)聞法要有這么一個取舍心,在名言當中我們要這個取舍心,我應該學什么?我應該舍掉什么?這個目標要非常清楚,如果這個目標不清楚的話,我們學佛往往不會在根本上用功,要把我們自己那些虛妄分別要去掉,把這個能取所取要去掉,要把那些名言概念、那些戲論要丟掉。所以要穿透這些名言,要開顯我們自己自性法身、智慧法身,這個很重要。
說一切皆空就要把這個放下,該放下的一定要放下,世間上人他有一種誤解,他說四大皆空一空都空了,既然空了還成什么佛,就既然空還念什么佛,為什么還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還要做善事。善也空、惡也空嘛,什么都空了嘛,夫也空、妻也空、父母也空、兒女也空嘛、名利也空,什么都空了,空就是沒有了,就不用修善了,我們大家睡大覺就行了,可不可以?你說。不可以(大眾),當然不可以,那是一種誤解,那是墮入于斷滅空了。所以說那些虛假的東西我們要放下,然后真實的東西我們要好好學習,那些是真實的呢?也就是這些如來佛性,這些功德寶藏,它雖然也是空性的,但是它能夠顯現(xiàn)不可思議的妙用。一但我們成就了,就能夠遠離生死輪回、就能夠遠離一切痛苦,這舒不舒服。窟@個不提起來那就是一種偏簿。所以說放下是放下執(zhí)著,提起、就是把這些如來藏功德寶藏要提起來,自性法身要修起來。如果說這個自性法身不開顯出來,戒定慧三學不修行起來,解脫法身不提起來,那你就是一種欠缺。要把這個兩個方面,一種是生死輪回,這個是要解決的,一個是自性的涅槃,這個是要修學的。通過自己聞思修、通過這些經(jīng)律論的聞思修,要懂得這種涅槃法理。把這些涅槃法理懂了以后,我們按照戒定慧三學去修學,把這樣的涅槃法性顯露出來,親證法性。這就是我們修學的目標。
彌勒菩薩他就告誡我們,他說,總結釋迦牟尼佛的教導,他說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千經(jīng)萬論、三藏十二部經(jīng)典,總結起來就只有這兩回事。一種是解決生死輪回,一種是還歸于涅槃法性。這個是我們?nèi)藢W佛的兩大目標,生死輪回不解決,你很難認識涅槃法性,你要能夠認識涅槃法性了,就能夠?qū)χ紊垒喕,要把生死輪回徹底解決了,當下你就可以現(xiàn)正涅槃法性。說的是兩回事其實還是一回事,一個事情兩面而已。打一個比方臉上有不干凈的東西,有不干凈了他就顯現(xiàn)不莊嚴,當你把這種不干凈的東西洗掉了,自己本來很莊嚴的這種臉相他顯現(xiàn)出來了,是不是。實際上是一回事。在修學過程當中就是這么兩的目標,我們修佛就這兩個目標。大家要聽懂哦,要抓住主要的目標,如果不然千經(jīng)萬論學過去、學過來,自己都不知所云了,連釋迦牟尼佛講經(jīng)的目標在哪里我們都搞不清楚了。所以說多寶佛塔他的出現(xiàn)有這么些甚深意趣,觀世音菩薩才要供奉釋迦牟尼佛、供奉多寶佛塔,他是這樣來的。
下來之后大家可以去看看《法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實實在在非常殊勝。釋迦牟尼佛要進入涅槃了、要圓寂了,然后總結自己一代說法,也提醒眾生,我為什么要這樣說?說這部經(jīng)、說這些經(jīng)他的意思是什么?在《法華經(jīng)》當中把佛一代的實教、他的真實意趣圓圓滿滿的開顯給大家。你們聽不懂我在一次給你講,我為什么這樣說,說這部經(jīng)目標在哪里,說那部經(jīng)目標在哪里,然后這些經(jīng)法次第該怎么修,最后究竟目標是什么。所以說開頭我給大家解題的時候,在講《法華經(jīng)》他的真實意趣,開全現(xiàn)實、開跡現(xiàn)本、會三皈依,三句話可以總結釋迦牟尼佛一代實教的真實意趣。原因就在這個地方。沒有學教的就很不容易聽懂,但是經(jīng)過今天的講解以后,不知道大家聽懂沒有?,定懂沒有。柯牰(大眾)。所以要學習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哪怕只有一品,但是他可以代表《法華經(jīng)》的精髓,整個《法華經(jīng)》的精髓給我們解釋出來了。所以當時觀世音菩薩哀愍這些四眾、天龍八部、人、非人等,接受了無盡意菩薩的瓔珞供養(yǎng),然后把這種瓔珞分成兩份。一份供養(yǎng)釋迦牟尼佛,一份供奉多寶佛塔,給我們展示了菩薩接受供養(yǎng)的一種如法修行,就是不住福德相、輾轉(zhuǎn)供養(yǎng),以借此修行來產(chǎn)生無盡的福德之寶。這樣的無盡的福德之寶來彰顯我們自己的自性。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于娑婆世界。】
這個總結了,在釋迦牟尼佛、多寶佛接受了觀世音菩薩的這些供養(yǎng)以后。釋迦牟尼佛總結了:無盡意!觀世音菩薩具有這樣任運無礙變現(xiàn)的一種自在神力,游化在娑婆世界里面。你看看,這就是總結了。我們今天為什么皈依諸佛?為什么來向這些諸佛菩薩求救。吭蚓驮谶@個地方。接受了三皈依,你時時刻刻要知道這層意思。如果是不了解諸佛的這種神通自在任運變現(xiàn)智慧無礙,不了解觀世音菩薩的任運變現(xiàn)的自在神力。你說我們?yōu)槭裁匆蛴^世音菩薩求救呢?我就看有的居士他就很玩,他也聽講了觀世音菩薩這些威德,也聽講了阿彌陀佛這些威德。既然修行真么簡單、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成功了,干脆你念我的名號得了。你的名號和佛的名號,雖然說同樣是名號,但是你們說一不一樣。坎灰粯(大眾)。為什么不一樣?因為你這個名號還在生死輪回當中,還是因為這些虛妄分別心而成就的名號。我念你、我難道要跟你虛妄分別相續(xù)嗎?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他們的名號雖然說也是名號,但是他是萬德成就、萬德莊嚴、任運自在、清凈功德的等流,跟我們這些煩惱的等流,虛妄
分別的等流完全是兩碼事。所以說名號與名號不一樣,關鍵就在這個地方。
我們今天皈依諸佛,向觀世音菩薩求救,關鍵就是要把這些自在神力要能夠明了,要能夠深入思維、如理思維,要在我們內(nèi)心里面加深這種印象。所以說念經(jīng)不解經(jīng),念破經(jīng)卷也枉然,你倒是誦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你也聽講過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但是你把這些意趣聽懂了嗎?理解了嗎?觀世音菩薩這些無量無邊的威德自在神力,我們在自心是不是如理熏習過啊?僅僅是聽聞一遍他的力量不大,要把普門品多誦。誦了以后,要把觀世音菩薩的普門示現(xiàn)、這種種的恩德要恰如氣分的去理解,理解了以后在我們內(nèi)心里面加深印象、致死不忘。遇上各種艱難險阻的時候,你憶念起觀世音菩薩恩德的時候,我們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那就能夠至誠懇切、信愿具足,那么這種持名他就非常有力量。所以說你在念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時候,他有幾種念佛,平時為了對治虛妄妄心,你可以用聞好好去念,不起虛妄分別,不分別、只要能對治妄想心,這是最初淺的念法。也在依自力而修行,他是一種念法。二一種念法就是隨這些文字,隨文入觀、隨文解意、隨意思維、隨思維而發(fā)起深刻的信愿之心。所以說念一遍你就修了一遍觀世音菩薩的普門品。這個方法好不好?好(大眾)。這個很不舒服,有這兩種念法介紹給大家。
所以說釋迦牟尼佛他來總結觀世音菩薩具備有上面這么說的三十二應、各種各樣的應化身救度眾生,他這種自在神力沒有什么障礙,他在這個娑婆世界里面到處化度眾生,以化度眾生作為游戲了,以化度眾生作為享受。所以說他不是像我們這些人,有的人說;哎呀,觀世音菩薩也是人嘛,你天天喊他把他喊的煩的不得了。會不會?你們說,不會(大眾)。為什么不會?對了,因為觀世音菩薩是寂滅了一切煩惱的。不像我們這些人多喊兩句他就冒火了,喊什么嘛、喊,有什么事嘛,不耐煩了。為啥?他就煩惱,對不對。就這種煩惱來說不是別人多喊兩遍讓他煩惱的,而他內(nèi)心里面的煩惱讓自己煩了,別人多喊了兩遍只是一種增上緣。他就在這種增上條件之中內(nèi)心執(zhí)著了,內(nèi)心執(zhí)著了以后,就由于他內(nèi)心變現(xiàn)的這種影像讓自己煩惱了,其實還是自己害自己,對不對。所以說我們這些凡夫和觀世音菩薩不一樣的,他還是有區(qū)別的。這些凡夫不耐煩、不能夠忍辱、沒有智慧、那個無明火什么時間都可能現(xiàn)前。觀世音菩薩沒有無明火了,耳根圓通了。你看在三十二應化身當中,在救七難當中,是不是。各種各樣的情形我們都回到他所修的耳根圓通里面去解釋。就因為他的因地里面修耳根圓通修成功了。所以說能夠不攀緣外境、所以說能夠安住于內(nèi)心、所以說能夠消除自身的煩惱,內(nèi)在沒有這些無明火了,自然而然不管你怎么樣無惹他,他都不會起虛妄分別、不會去起煩惱,隨其心凈則國土凈,他的心已經(jīng)還復到涅槃之性了,已經(jīng)清凈圓滿了。
任何對境都不肯能讓他心煩,任何對境都不可能讓他生氣,任何對境都不肯能讓他冒火,他跟我們眾生是不一樣的。我們眾生因為心里面有虛妄分別,因為這種虛妄分別他的無明火氣還很大,不要說你惹他了,你就是不惹他、他也要發(fā)火,麻煩的很。他自己跟自己還要生氣,對不對。為啥?因為這種方法他就沒學會。觀世音菩薩就是向內(nèi)心尋求,我們是向外攀緣。觀世音菩薩是不著相,我們這些眾生是著相。觀世音菩薩是無分別智,而我們這些眾生是虛妄分別。觀世音菩薩的清凈心,而我們這些眾生是雜染心。觀世音菩薩是時時刻刻安住于涅槃法性,相應于涅槃法性,而我們相應于什么?我們唯一相應的就是虛妄分別。所以說成佛、成眾生關鍵就是看用心的不一樣,一念迷則是眾生,一念覺那就成了諸佛菩薩了。我們今天究竟是想做眾生,還是想成為諸佛菩薩呢?你們說、選擇那一頭?。繘]有聲音,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選擇那一頭?了生脫死,成佛(大眾)。對了,這個目標一定要大聲的喊出來,不要沒有自信嘛。要.成.佛…誰知道你要成佛。克哉f要大聲的喊出來,每一天早上要大聲的喊出來,我要解決生死、要脫離輪回、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究竟成佛、利益眾生。
這個愿心就像招牌一樣,如果說開一個店他的招牌沒了,目標就不知道了,這個店子是干啥的?是不是,你開什么店至少要掛個招牌嘛。我這個是賣豬肉的,那些買豬肉的他就進來了,我這個是賣布匹的,這個買布他就進來了。寺廟里面,這個是寺廟,學佛的他就進來了,對不對。你總之要有一個招牌嘛。但是我們現(xiàn)在的眾生招牌不響亮,招牌太不響亮了。為啥?都把自己隱藏起來,人家問他,你是干啥的?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干啥的,呵呵。完了,目標不明了,招牌不響亮。今天商業(yè)社會,這個廣告是最要的,廣告是干啥的?就是打招牌,要把這個招牌要喊亮。我們今天學佛人也要適應社會,這個招牌要喊亮,我就是學佛人、我就是出家人、我就是要了生脫死、我就是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就是要究竟成佛利益眾生。敢不敢喊出來呀?所以說你要大聲的喊出來,連聲音都發(fā)不出來,你說你有什么勇氣呢?沒什么勇氣。
本來這個觀世音菩薩他是無剎不現(xiàn)身的,盡虛空遍法界他示現(xiàn)各種各樣的身像來利益眾生。我們這個地方偏偏說他游化于“娑婆世界”。為什么只說娑婆世界?因為這個娑婆世界它翻譯過來就叫堪忍世界,你非得要有能力忍受啊,沒有能力忍受的話,你跑到這個世界來那是沒有辦法的。為什么要能力忍受呢?它負面來強調(diào)我們今天娑婆世界的苦難太多了,因為這個娑婆世界苦難深重,所以說觀世音菩薩悲心切切,才應現(xiàn)于這個娑婆世界化度眾生。實際上觀世音菩薩不止游化娑婆世界,他在現(xiàn)在的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是阿彌陀佛的上首弟子,接引盡虛空遍法界的眾生,凡是喜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都不應余力,觀世音菩薩作為阿彌陀佛的上首弟子,同樣的也是不應余力救度眾生。哪里是示現(xiàn)于一個娑婆世界呢,那是盡虛空遍法界都有觀世音菩薩的身影,都有觀世音菩薩的自在神力。
但是他和我們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有緣,為啥特別有緣呢?因為他發(fā)的悲心就是救度眾生的苦難,而這個苦難在我們娑婆世界又是那么樣的深重,所以說觀世音菩薩特別在這個娑婆世界,感應非常強烈,救度眾生不應余力,所以說經(jīng)書上偏說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苦他有那么樣的深重,但是我們覺得嗎?你覺不覺得我們這種苦很深重啊?大多數(shù)對這個苦諦還沒有深刻的了解。我是贊同大家下來以后,好好把這些苦諦要深入思維。那一天我們給當家?guī)熃ㄗh建議,弄幾個苦大出生的,有的年紀,最好是從舊社會過來的。還有沒有?舊社會4幾年,今天200幾年、五六十年今天還有吧,八十歲的還有吧。但是沒有苦的不說了,你覺得自己很幸福,你覺得自己很滿意不說了。轉(zhuǎn)找這些苦大出生的,我們也來一來,我們小時候,幾歲的時候我們在看那個憶苦思甜,我覺得這個很意義。我們也來憶苦思甜,來整一個憶苦思甜大會,大雄寶殿跟前拉一個大牌子,你上去講一講你的苦大出生。然后看看你這些苦是誰造成的,把這個造成我們自己受苦的、三座壓迫我們自己的大把它揪出來,然后徹底的把它掀翻斗爭它,那不是去斗爭地主哦。眾笑。以前是去斗爭地主,以為是人家地主讓我們受苦的,對不對。但是我們今天看來,不是地主讓我們受苦的,誰讓我們受苦啊?自己(大眾)。
于是我們要堅決的斗爭我們自己,哈哈。敢不敢。扛(大眾)! 如果說你自己不敢斗爭自己,就讓我們臺下所有的觀眾幫助斗爭你,這個方法很好。那一天我們來開一個萬人大會,要不要?要(大眾)!跟這個當家?guī)熃ㄗh建議。你說你搞傳燈、你搞表演,他不一定有那么熱鬧。我們來開一個萬人大會,控訴大會、憶苦思甜、斗爭自己,這種法會很舒服。所以說我們自的苦他是由自己所引起的,我們的煩惱、我們自己的分別見、我們自己那些錯誤的業(yè),你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劫濁那是時間它是渾濁的不清凈,但是他的根本是什么?根本是見濁,見解錯誤了,認識上發(fā)生偏差了,這個見濁是一切濁的根本,劫濁、見濁,由于見濁引起了我們自己的煩惱濁,我們的煩惱在我們的內(nèi)心里面不斷的孕養(yǎng)、不斷的積聚、不斷的熏習,所以說我們內(nèi)心里面不清凈了、充滿煩惱了。 我們內(nèi)心煩惱我們自己不清凈,眾生有煩惱眾生不清凈,于是由見濁和眾生濁、見濁和煩惱濁就讓眾生也渾濁起來了。眾生渾濁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呢?體現(xiàn)由煩惱而造業(yè),由業(yè)而受苦這就是我們眾生的命,我們的命也不清凈。命濁是由我們的煩惱和惡業(yè)造作引起的,根本的這種冤家對頭就是我們自己,斗爭地主不就斗爭我們自己。所以說今天學佛人、修行人實際上向自己猛烈開火,不敢向自己開火的那不是修行人,向別人開火的也不是修行人。那世間上跟別人爭斗,打贏這個、打贏那個不算好漢,要真實的向自己開火你才是大丈夫,才是英雄。你看釋迦牟尼佛大雄寶殿,為什么掛一個牌子叫大雄寶殿呢?釋迦牟尼佛才是世出世間第一大英雄,為什么?他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所有虛妄分別習氣、能夠戰(zhàn)勝自己所有煩惱、能夠把自己所有錯誤的業(yè)都不應余力的把它克服,這個才是大雄,世出世間最為尊貴的人,叫世尊。而我們這些學佛的人就要學習佛這種英雄,要向自己開火。
我這個人到處布置作業(yè),但是布置了以后想起來我才來檢查一下,想不起來我就沒有檢查了,如果說你們不自覺的交作業(yè)的話,我就不知道你們做沒做,今天我還要布置作業(yè)。就是拿一個筆記本,自己私下里面先把自己斗爭一番,斗爭了要有所爭對,就是有什么煩惱、有什么習氣、有什么那些虛妄分別,那些不好的你自己拿一個本記一個流水賬,或者記一個萬年賬,要記起來,憶苦思甜的時候你才能夠回憶的出來嘛。如果說你沒有記出來、沒有認知,你說你怎么向它開火呢?今天下來你們要做啊,每一個人下來后要做這個作業(yè),要把自己這個所以的虛妄分別、習氣毛病要把它檢查出來,檢查出來我們一個一個來根治,好不好?好(大眾)。這樣子的話觀世音菩薩就會幫助我們,至誠懇切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那就能夠有十分、萬分、億分、無量算數(shù)分這樣的一種感應道合,能這樣感應的話我們修行是快得很啊,有他力有自力,自他而力結合起來,無能無所、生佛圓融,發(fā)揮自心修行的一種力量,那太具足了,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一個往生一個,有十個往生十個、有多少往生多少,沒有懷疑的。你們懷疑嗎?不懷疑(大眾)。對了,就要把這種信心要能夠生起來。
下面是重頌部分,什么叫重頌?給大家解釋一下,就說上面用長行的文字給你介紹了,他后面又用有一定規(guī)律的一種字句跟我們總結起來,比喻他五個一句、五個字一句,然后都有規(guī)律,為什么要用有規(guī)律的一種文字來給我們重復說一遍呢?一個方面是加深大家的印象,二一個方面是那些長行散文體的大家不好記憶,用這種有規(guī)律的形式他可以幫助我們形成記憶,有記憶沒記憶那是不一樣哦,為什么要讓大家深入到內(nèi)心去呢?意思是你聽了這樣的經(jīng)法以后,還要在自己內(nèi)心里面要非常深刻的記憶下來,要記得觀世音菩薩的恩德力量,不要忘記了,忘記了以后這個法門與你就沒有多少聯(lián)系了。我們要修行的話,就是要時時刻刻與三寶、與觀世音菩薩要發(fā)生緊密的聯(lián)系。我們聽經(jīng)聞法要成就這些聞慧、要成就這些思慧,必須要在心地里面要積累這些善法資糧,如果不把他忘掉了,昨天我所說的那就是有漏,有漏是不好的哦,漏掉了。比喻你那些錢被賊偷掉了,你高不高興?不高興。你的房子被火燒掉了,高不高興?你這種身體被老鼠啃掉耳朵了,你高不高興啊?那是有漏?那你自己所學的佛法忘掉了,就相當于被自己沒有自信把他吞吃了,又還給老師了,你說你這樣聽經(jīng)聞法好不好?不好。所以說盡量的要形成記憶,所以說這個佛他很慈悲、很方便。
一個方面以長行把這些觀世音菩薩的恩德,普門示現(xiàn)、救度眾生的方式給我們所說了。二一個方面能夠幫助我們形成深刻的記憶,然后在我們自己內(nèi)心里面,能夠依這些記憶而經(jīng)常的來聞思修行,所以說用這個的重頌在把前面的意思來給我們強化一下,你說善不善巧?善巧。下來我們,如果說有能力的盡量要能夠背誦,就是前面的長行我背不了,至少我能夠背這個重頌部分,多讀他就能夠背誦了,要這樣來,大家愿不愿意去背誦,愿意(大眾)。好,大家讀了。
下一次我在遂寧的時候我要抽,抽考,看看我們記不記憶,背不背誦,我布置的作業(yè)你們當成一回事沒有,如果你們要胡攏我,以后我就不來遂寧了,為啥?你胡攏我嘛,我給你布置的作業(yè)不做嘛,那我來有什么用呢?所以說我下一次來要抽啊,一個給你布置的作業(yè)經(jīng)常誦《普門品》,一天自己發(fā)心、發(fā)愿、誦過五遍、十遍、二十遍、五十遍,自己發(fā)心,力所能及嘛。二一個方面要憶苦思甜,把你那些毛病要記下來。三個方面最起碼的你要把這重頌部分要把他背會,下一次我再來,抽著你沒有背會,再請我講經(jīng)我就不講了,為啥呢?你都胡攏我嘛,我也胡攏你嘛,呵呵。那就可以了,好不好?好(大眾)!歡不歡迎我來遂寧?歡迎(大眾)!鼓掌……所以說要記會啊,不要口里面歡迎,下來之后一個都不背,下一次我抽的時候,我不會、我不會,那你就不歡迎我,對不對,好了我們上午的就到這,重頌部分下午再講。掌聲……
2009年2月23日上午
- 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18
-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0
- 修持普門品的正確方式
- 虔誠念誦《普門品》,讓性情兇悍的妻子成為賢妻良母
- 《普門品》的三點內(nèi)容和三點利益
- 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圣誕!讀《普門品》具足圓滿
- 如何建立信仰?《普門品》這樣說
- 略說如何依《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依教修學
- 誦普門品求子如愿
- 《普門品》為什么是《妙法蓮華經(jīng)》中最為著名的?
- 誦《普門品》求姻緣求子皆如愿
- 多誦《普門品》,越多越好!
- 持誦《普門品》的感應事跡
- 《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向世尊提出了哪三個問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解釋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解釋
- 普門品的功德與好處及感應故事
- 從《普門品》談如何自助助人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釋
- 普門品講記(果純法師)
- 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