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
《楞伽經》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解讀《楞伽經》第五講
上回說到所謂的開悟的因緣,我們也聽到過很多論述說開悟。你可以從這個字義上直接去想它的意思,開悟肯定是弄明白一件事,它所指的肯定是通過某一種特定的方式,你弄明白了一件事。因為佛經中所說的佛法的問題,揭示的是什么?究竟什么是佛法?我們看過歷代祖師的傳記,你也大概能有所聞,所謂開悟了就是弄明白什么是佛法?這個弄明白是什么?這個弄明白是怎么樣一種狀態(tài)就叫明白了呢?就是很真真切切地看得到,這個看是用心的、用感受的,無論是從感受、從認識,你都很清楚這件事情這叫開悟。
楞伽王思維了一系列的問題,思維了一系列的現(xiàn)象,用他的心在分別和思維了這一系列現(xiàn)象以后,他明白了,就是所謂開悟了。他通過什么想的呢?前面佛世尊以自在的功德和神通力,變現(xiàn)出無量的殊勝妙境,一一境中都有他與佛共聚一處的殊勝景象,然后突然又沒有了,這種直覺的那種認識,叫他發(fā)現(xiàn)了法的本質,透過這種現(xiàn)象來觀察什么?諸法緣起的本質是什么?他在思維這個問題。
他又思維了很多,包括“夢中、石女生子”、“ 煙焰旋火輪耶”什么叫煙焰旋火輪?火上的煙兒和火焰,在火上冒。“一切諸法性皆如是”就是說包括你自己所成的見,什么叫見?就是我們在看待世界山河大地的問題,這個能力所依以之見。就是說所依靠的、所依仗的那種能力稱為見。這個見就像他的夢中的現(xiàn)象所見,是如幻的,他說這些事都是要告訴你是如幻的,就像夢中見的,如幻的。
復更思惟:“一切諸法性皆如是”,繼續(xù)深一步地想,所有的一切緣起法的現(xiàn)象,本質實際上都是這樣,什么呢?一切如夢如幻,要是用理性的思維是什么樣子的?“唯是自心分別境界”這是個比較精確的說法。實際上這一切一切都是自心分別,這個心是什么?就是我們分別能力所顯現(xiàn)的,我們看到一些問題的時候,我們所注意到的事情,跟你能分別出來事情那一剎那間的那種力量,稱為見。由見去見境界去顯現(xiàn)境界,就是我們看到的所謂好的境界,實際上你說境界有分別嗎?境界沒有分別。只是你認為好的,它就是好的。
你怎麼去理解?我們就說眼前這一切一切的擺設,我們就說這香爐,你說這香爐是好的嗎?我們肯定不懷疑這個香爐是好的,為什么你說這個香爐是個好東西?因為你有個對比度,你知道有一個不好的觀念,所以你就會說這是個好的。這一個不好的觀念從哪來?它沒有來處,因為它本身就是無明,沒有一個原因究竟從哪生出來。我們這時要是突然拿了一個比它的做工、材質都要好的一個香爐擺在這里,你肯定會說這個好。它兩個有分別嗎?咱不要說你的觀點,這兩個香爐有沒有分別?它們自己之間是沒有分別的。
但是我們?yōu)槭裁凑f這個好那個不好呢?記住,這里沒有為什么,這就叫無明。緣起無自性,這就是我們的分別“唯是自心分別”。這些境界就是你分別出來的,這是從這一點點兒境界出來,我再給你延伸一步你就知道了。世界也是你這樣分別出來的,那你說這個世界怎么就分別出來了?
聽著,世界是怎么是你一念分別出來的?實際上你的心、那個念頭是沒有來去方所的,你說念頭是大、是小、是方、是圓?你找不著吧?你說你的念頭是在內是在外、在遠在近?為什么你總感覺這個是你、那個就不是你的?我們總感覺這個是自己(拍拍身體),那個不是我,我沒有說這個香爐是自己吧?這是我們分別,實際上世界上任何的一個所謂的境界跟你是分不開的。
山河大地、寸土微塵,都跟你有聯(lián)系,沒有一個沒聯(lián)系的,那你說為什么人家外面山崩地裂我不知道?你能知道你身上掉皮兒不能?但是掉了沒有?你能知道你頭發(fā)長嗎?但是它長不長?記住,一個有覺,一個無覺。有覺是什么?就是我們意識當中的東西,在我們主觀意識流里的,我們好像有覺,我們看見自己老了、黑了、咋的,這是一個有情和無情的分別,但是都在你這里頭呢,只是一個執(zhí)著和不執(zhí)著,你不覺的是你不執(zhí)著。
有分別有執(zhí)著,還有一個不執(zhí)著,能執(zhí)著也能不執(zhí)著。你執(zhí)著了就會有感覺,什么叫有感覺?為什么現(xiàn)在賣洗頭膏的那么發(fā)達?因為你很執(zhí)著頭皮屑的時候,就要買洗頭膏了,一見頭皮屑就有感覺了。二十年前,也沒見誰執(zhí)著頭皮屑,那時候也沒有聽誰說為了頭皮屑而煩惱,結果這幾年二合一、三合一,五合一都快出來了,這就是我們的分別“唯是自心分別”顯現(xiàn)。
這都是自心分別的境界,你那個身心、世界都是你分別出來的,實際上身心和世界是一體無二的,它是息息相關的,互相融合的,但是我們偏偏要執(zhí)著這個是我的身體,那個不是我的身體。我們再細細分別就能夠分別清楚,這是說你的境界“一切諸法性皆如是,唯是自心分別境界”,所有緣起法,一切境界都是你在分別的,你的心體無痕,心體無相,沒有方位,覺性是遍虛空盡法界的。
你的心能是盡虛空法界都存在的,要不然XIA你怎麼知道,頭一天“長老”讓你念《地藏經》,第二天你們家就著火了,這就是說你的心是三世十方空間統(tǒng)統(tǒng)存在,我們就是平常不要太注意這個的時候,你要去觀身心世界是本體一如,你就厲害了。你就這么去念,你就成了“半仙兒”了,為什么成了“半仙兒”了?因為你還有一半兒不清楚。你基本上心都在這里頭,偶爾會有心的靈光去顯現(xiàn),你會覺察身心外面的東西。
偶爾你覺察一下,為什么?因為你知道心也在那,我們不知道心在那的時候就會有什么感覺?就會有種迷信,啥叫迷信?要不就信鬼呀神啊,要不就相信佛菩薩告訴你什么。我們弄不清心在外面,弄不清這個心是遍虛空法界的,我們不知道這個道理,偶爾的有時候有點感應,“哎呀,菩薩加持我們”,要不就是鬼呀神兒的,就相信鬼呀神兒的,多半都認為有鬼有神。
到清明呀寒食啊,或者今天做了個很奇怪的夢啊,你會怎么想?你肯定第一念就會說,這家伙得去算算怎么回事兒去,要不找個算卦的看看,要不找個明眼兒看看,這是平常沒有佛法的人。有佛法的人會怎么樣?找?guī)煾祮枂,心還不安,咋辦?念念佛消消災吧,這家伙怨家債主找上來也不好說。
實際上是不是?記住今天告訴你個驚人的大秘密,實際上都是你自己在作祟,沒有一件事有任何人干擾得了,沒有。你說,為什么我們會有那樣的現(xiàn)象?因為你記住了你的心是遍虛空法界,這個道理就像什么一樣,我一說你就明白了,你把你家收拾得很干凈、很漂亮,你一進去會感覺很舒服,(這個自己用直覺體會)你一進去感覺很舒服,很安心、很快樂。一個月、三個月不管它,你進去會感覺很煩。為什么?因為家的觀念是你的心里的,這兩個是分不開的,家和心是一體的,境界和心是一體的,你把境界弄干凈的時候,心就干凈了,心感覺就好了。因為它是一體的。
因為你沒有用空性來看它,所以你就會分別臟呀干凈啊,我們是安住在意識分別里頭的,我們不是安住在空性智慧里頭,所以就覺得分別這很臟、很不舒服、很難受,實際上這個臟和難受也是如幻的,只是你的心對它分別產生的一種力量。
我給你推廣一下,這個理兒就想通了。我們以前或者無始劫以來不知道跟某一個有緣的朋友或一個眾生,你給他一個很不好的信息,你作為人家的緣不是好緣,但是你的心不會忘記,只是你的意識把這事給忽略了,我忘記收拾那家了,我忘了跟他結了什么緣了,這是同樣的,但是你的心不會忘記,它有記憶性的,尤其在你修行特別好的時候,它就會顯現(xiàn)出來,什么時候你看你的家不干凈了?不忙的時候你看你家到處都臟。這時候你的心突然靜下來的時候,你能感覺得到我跟某一個人好像有點什么緣分,然后他就會顯現(xiàn)出來,實際上那也是你的心體。
就是我們把過去的影像又翻射出來,你會顯現(xiàn)出來善惡、親疏的因緣果報。那你說這些東西怎么辦?記住,任何一個景象出現(xiàn)的時候,還是告訴你它是分別來的,你怎麼辦呢?記住不分別它,就消除了。那怎么能不分別?這就用到剛才那招兒了,去念佛去,去誦經去,轉移目標去。不要再去給它分別,比如這個境界來了,你去把它掃除,怎么掃除?不能再把它留住了,怎么就留住了?你越想它越多,這時候拿水給它清洗掉;拿掃把給它掃掉;拿吸塵器給它吸掉,就用你的根、塵、識要把它干掉。
根塵識怎么給它干掉?首先是意識干掉,不要在乎它,你越在乎它越完蛋。就是比如做了一個不好的夢,你越想它越完蛋,你相信嗎?夢過去就過去,因為你第二天早上起來你要去拜佛,好,這就是所有的業(yè)障就消除。這個信念一定要堅持,佛給你說得很明白,無窮無量的愿力在加持你,你不相信,你偏要堅持自己的分別,佛明明告訴你禮佛一拜滅罪河沙,念佛一聲功德無量,念楞嚴咒可以滅無量罪,你偏偏要再抱著它不放,那沒有辦法。
我們每天早晨起來做功課的原因是為什么?就是為了讓你第一天的那種塵念,法塵意識那些東西,抹殺掉它,不要再去把它當真。你把它當真自然就延續(xù)它那個力量,你要不把它當真它就消除了,這是從意識上就消除了,你的識心就解脫出來了。如果你不這樣堅持你的識心還會輪回進去,你還會受它力量約束,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凡夫迷惑不能解了”。
什么叫凡夫?執(zhí)著的人,執(zhí)著什么?執(zhí)著他那個感覺的人,他就不能解開疑惑,跳到里頭出不來。比如墮胎,很可怕的,真真實實非?膳。人家本來沖你投胎來了,你噌把人殺了,你說那個仇怨氣大不大?怨氣是非常大。你怎麼就知道怨氣大?這個人一墮完胎以后比生孩子還難受。為什么難受?就因為他那個人有怨氣,恨她。你平復不了他的怨氣,所以她就難受,而且后邊運氣不好,就是自己的福報被損耗,而且有時候會落毛病。
凡夫不能了解這個事情,她就做這些事。很可怕,真的很可怕,的的確確挺可怕的。所以說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不會去做,就是已經有智慧力了。實際上這也是在分別境界,我們不去結那個惡緣,我們干嘛要有那些事?結了惡緣了,你活該倒霉,倒霉也是自受,你受那個倒霉但是你的空性并不受。祂還是清凈的,這時你能體悟空性了,你會對這個現(xiàn)象去放下,受就受嘛這是該著的。
那你怎么辦?這時候你可以用佛教給你的辦法,去廣修福德回向那個人,還人家債,那時候你的心會好受多了,真的很可怕,愚頑迷惑沒辦法。
“無有能見,亦無所見”能所是什么意思?我們能分別和所分別的境界都是如幻的,我們看到的身心世界這叫所分別的境界,身心、世界是境界,這叫所分別境界。而能分別是什么?你能覺察身心和世界那個東西,我們能夠覺察身心和世界的那個作用,那叫覺性,那叫能分別的,而我們所分別的就是身心世界。這兩個實際上你是分不出來的,到底說哪個在作用?哪個是一,哪個是二?你分不出來。
你離開哪個都不稱為緣起法。你離開身心,沒有世界可存;離開世界沒有身心可見。你身心世界都如是存在的時候,你感覺你那個生命才是存在的。所以說這稱為如夢如幻,這實際上的空性就是如此“無有能見,亦無所見”。我們實際上生命本體是什么?是不需要所對境界是獨立存在的,我們沒有身心世界作為所對境的時候,我們的正覺就會顯現(xiàn)出來。
你怎麼去理解?你在夢里頭做夢的時候,并不是現(xiàn)在你這世界,但是你的心依然在分別的時候就會產生所謂的夢里的世界。它還是依然有它的作用存在,就是有能分別就有所分別,有能見就有所見,為啥?證明我們能見的作用,并不一定要依靠境界存在,離開境界它還存在,聽得懂吧?
再給你簡單說一下,多少年前的一件事,過去了很多年了,你還會想出來,而且還想得很清楚、很明白,那你說那個境界已經過去了為什么你還有感覺?這是心在作用,這是所分別境界,你那個所分別境界沒有了,你的心還在吶,這就是能見和所見。實際上我們的空性是什么?為什么它能夠去顯現(xiàn)?因為你空性是不生不滅的,我們那個分別性是不生不滅的,那個體它是不生不滅,它不生不滅的時候,所以說你任何的東西在它那里都能如實影現(xiàn)出來。
能分別和所分別都在你的心體里的,能見和所見都在你的心體里的,所以說“無有能見,亦無所見”。從祂這個角度說也就沒有所謂的能見和所見,這正是空性體,這是告訴你心的本體就是空性。那個空性實際上沒有能所,沒有相對,什么在相對里頭?我們的意識分別在相對里頭。我們有現(xiàn)在,就有過去,就有未來;我們沒有現(xiàn)在就沒有過去,就沒有未來。
你如何能知道過去的事情呢?你的心不要停留在現(xiàn)在,我們的意念分別不要停留在現(xiàn)在,你不想現(xiàn)在的時候,你會想什么?你試試看當你不想現(xiàn)在的時候,你第一個念頭先跑到哪?不是過去就是未來,未來你是不可想象,因為你不知道,將來怎么回事你想象不出來。想象不出來就不想了,最容易的就是想過去,一想過去“哎呀,我過去在哪干啥干啥”。實際上沒有現(xiàn)在,就是過去跟未來沒有現(xiàn)在,你現(xiàn)在實際上是不存在的。為啥?你一出來它已經是過去了,你有感覺就已經是過去了,然后你一想準想過去。那將來怎么著?你說“哎呀,將來又看不著,隨它便吧”,這就是我們說的能見和所見就是這道理。
你沒有這個分別,你要知道過去也好,未來也好都在哪?都在你那個心里頭展現(xiàn),都是這個時空間的東西,從這個時空角度來說,也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從你整個的生命體這個角度來說。因為啥?它是祂的組成,所以對祂來說都是平等的,對于你的心體空性來說有和無都是平等的,能見和所見都是平等的。所以說你也就不存在能見和所見,你能見是有限的,所見也是有限的,能見和所見加起來就是無限的。
啥叫能見有限?你能知道的東西是有限的,因為所對境界里頭你不一定都知道,你的所對境也是有限的,為什么?因為你的能知里頭不一定包括它,它兩個本來是一體的,你偏要給它分出來個什么,能見和所見它倆要不分別的時候,你這整個就證到那句話了,什么話?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知道吧?世間一切你統(tǒng)統(tǒng)得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這是真實的一個境界就顯現(xiàn)出來。這是“無有能見,亦無所見”。“無有能說,亦無所說”也是這道理。
“見佛聞法皆是分別”記住,見佛聞法也是分別。你去見佛去了,是分別。是誰分別?是眾生心在分別,眾生心就有佛心、就有佛見。你有煩惱,就找大夫去了,沒有煩惱的時候,大夫的概念是不存在的。沒有病誰找醫(yī)生去?這就是分別,見佛聞法也是分別。
“如向所見不能見佛”如果我們本著以上相對法境界緣起法里頭所見,由這種認識看待身心世界的時候,記住你是不能見佛的。我們本著相對境界法,在相對境界中依緣起法而去見世界、觀察身心的時候,是不能見佛的。
這個怎么去理解?什么叫相對境界、緣起法?你總要弄個清楚,我總要弄明白這個是究竟為何?這就叫相對境界。為什么?你所謂的清楚是什么?是意識當中的清楚,實際上你心體當中沒有糊涂那個概念,你依心去觀世界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任何的清楚和糊涂之說的。
那你說怎么依心去觀世界?這個事情你知道和不知道你都能了知它,實際上你知道和不知道你統(tǒng)統(tǒng)都在經歷它,你的心實際上都在感受它,你從你那個心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是平等的,是不分別的。
這個怎么說,你比如XIA,你碰到這個事,你站在一個什么角度上你就要起分別煩惱呢?你站在你的任何角度一定要起分別煩惱的。你站在一個絕對的心的角度來說,這個事情出了就出了嘛,出了我們再去弄好點兒,為什么?它出了你不能把它挽回,你去生氣有用嗎?徒勞無功。干脆不生氣,再買個新的,是這理兒吧?恰恰你能防患于未然,我們知道這回有這事了,不一定是壞事,你這樣一想又成了好事了。這就是站在心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的變化,這時候你就能見佛。見佛啥意思?你就能把這事情圓滿地解決,把它歸向于吉祥了,它不是說不吉祥了,這是佛力的加持。
那我們要是說依著煩惱呢?好嘛,至少得跟他吵三天架,反正一禮拜我不用干活,反正一弄那脾氣就那樣唄,實際上有用嗎?沒有用。再吵架這事兒也回不來呀,還不如,就那么著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再買一個得了。你由這個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好解決得很,在一起就在一起,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有什么呀?誰離了誰不能過呀?雖說當時有感覺,這個感覺、那個感覺,實際上就那樣兒,在一起還不如不在一起。
如果起分別,就不能見佛,你不起分別是則能見。啥叫不起分別?是你不要加上假我意識的觀念判斷,換句話說不要存在得失念。你不存得失念,你的心體就發(fā)揮作用,就是你的空性的力量就顯現(xiàn)出來了?招燥@現(xiàn)就是智慧呀,智慧就是包容、寬大,那種容納,反正人家看你就是完美的了。你像XIA你不去分別這事兒了,你那位會想,“哎呀,這個XIA是變了,要以前不知道咋鬧換吶,好,這人不錯,變了”。他自己就會對你有一種感覺,就是這樣的,你去想吧。
我們依著空性,你自然就會增長你的福德因緣,不依空性,你就完了,業(yè)報就產生了。立即就產生了,這就是最容易看得見的事兒。不起分別是則能見,這叫開悟:明白一切萬法不起分別,這是順應佛理。
我再給你透一句你更興奮的話,我們天天念西方極樂世界,天天念佛,我們天天想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記住一個竅訣:不起分別當下就是極樂世界。你總分別這是娑婆世界,是有痛苦的地方,你肯定要痛苦的。我們現(xiàn)在就要如是觀,我們天天念著佛、拜佛,你念的佛跟那個佛是一樣的。你不要把別人都看成也夜叉、羅剎、惡鬼,不要把別人看成六道凡夫,你把別人看成六道輪回的凡夫,你記住你也在這里頭吶。
你把別人看成六道凡夫,你不是凡夫是什么?物以類聚嘛。我們不去觀這個,我們不分別極樂跟娑婆世界,我們不分別釋迦牟尼佛已經涅槃兩千五百年了,我們天天見佛、念念見佛。見佛是什么?你聽到佛的道理就是見佛,你看到佛的形象就是見佛。你實在還想不通的時候,你想佛像不會說話呀,有個說話的,你找?guī)煾附o你講,你會發(fā)現(xiàn)“哎?怎么師父講的跟佛講的一樣?”
你們細細體會會發(fā)現(xiàn),你們心里有什么煩事,師父恰恰給你講這道理。你會體會到師父跟佛差不多,作如是觀你就成佛了。你見的什么,實際上你就是什么,你的心當下如是!法華經》佛早就給你說了,開示悟入佛知見。我們先別管開示悟,你就記住一個入就行了。什么叫入佛知見?就是見佛所知,你也如是知,如是見。那佛所知是什么?佛所知就是告訴你諸法平等放下就好了嘛,佛知道的就是這個,你記住。
佛告訴你一切法不可得,佛也就是知道這個。我現(xiàn)在告訴你佛知道什么,佛就是知道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這個是祂知道的唯一的道理。那佛見的什么?祂見空性了,祂啥也沒有?招允巧兑馑迹烤褪鞘裁礀|西留不住,什么相都留不住,什么法也留不住。就是個清清凈凈的那個東西,那個東西就是。
我們也是這樣,看過就好,不要再說成天掛著它,你成天掛著它那只有一個結果輪回唄。沒有辦法,你成天掛著它。掛習慣了,不讓你掛你還掛著吶,最后只能去輪回。輪回了怎么辦?輪回就輪回了,你這輩子好歹修點福報,下輩子還不錯。如果你還能再去深入修行一下,不起分別,不去分別輪回,也不分別不輪回去。你不動本跡能夠遍觀十方的時候,你隨便轉。不動本跡的時候行,你這去晃一圈兒,別人看到你;你那兒去晃一圈兒,別人也看到你。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輪回不輪回,實際上也是眾生分別。
但是你現(xiàn)在,千萬記住還是不輪回的好,一輪回就迷糊呀。你一迷糊就不知道上哪去了,這輩子清楚一點兒,總算修點福報,下輩子千萬別迷糊,一迷糊了就不知道上哪去了,上天入地都不可能了。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
“時,楞伽王尋即開悟”這個楞伽王就開悟了,你要聽到這兒,我啰嗦了這么一大堆,你就該明明白白知道一句話,佛知見是什么,你要跟祂一樣,你就是見佛,佛知什么佛見什么,這叫開悟。你了解佛知什么了,佛見什么了,你就叫開悟了,你清清楚楚知道就行。
佛知什么?佛知一切法不可得。佛見什么?佛只見空性。記住這個,這就叫開悟的標準。但是,這只是你明白這個道理了,還不能叫證悟,證悟你得去實踐它。開悟歸開悟,你得去實踐。怎么叫實踐?你得把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去落實在你的空性見里頭,以空性見來印證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
怎么說?用空性來面對一切法,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一切法在空性里的確是不可得,這時你發(fā)現(xiàn)因緣聚會,這叫因緣聚合,道就成了。但是,我們現(xiàn)在只是知道。知道,師父講了這個一切法真的是不可得,這個空性好像是有這么個感覺,這兩和不起來,該有的時候還有。你總不能把空性對一切法。所以這叫什么?還沒有得道,所以你的境界就展現(xiàn)不出來。
但是你現(xiàn)在,千萬記住還是不輪回的好,一輪回就迷糊呀。你一迷糊就不知道上哪去了,這輩子清楚一點兒,總算修點福報,下輩子千萬別迷糊,一迷糊了就不知道上哪去了,上天入地都不可能了。
人家這個楞伽王在一切法面前是真正的實踐畢竟空不可得這個道理,所以說你看人家就“尋即開悟”。
“離諸雜染,證唯自心,住無分別”人家印證空性了。
“離諸雜染”啥叫離?事相上就開始離了,“染”是意識的執(zhí)著,離開一切我們意識的執(zhí)著。我們主觀意識的那種觀念的障礙和執(zhí)著,這叫染雜,你首先要離這個。你明白這個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的時候,首先第一步要知道,我們要擺脫障礙,什么障礙?觀念的障礙和執(zhí)著,我們要擺脫自我意識的障礙和執(zhí)著,這叫離諸雜染。在諸法緣起的這個染雜過程,什么是染?意識是染,我們的意識實際上是染的。被染的,好壞就染了,我們的識心分別,這是被染的、被摻雜的。要離這個。
記住第一步先離什么?意識分別。這是實踐空性的第一步,要離意識分別。
“證唯自心”好,證明什么?證明不離當下一念,這一切的緣起法不離當下一念。證唯自心,都是自心分別,你去實踐這個。一念分別,分別就是一切萬法的緣起,我們一分別就見一切境界,這叫證唯自心。證唯自心目的是什么?告訴你下邊一句。
“住無分別”要住到那個不分別念里頭,怎么住?住到空性里頭,空性是不分別的。你怎麼去離分別?住不分別就把分別離開了,你去分別它沒有用,還不如不分別,分別它你是什么?你是煩惱的,這叫體證空性。體證空性完了還有好處就顯現(xiàn)了,什么好處?你看下面。
往昔所種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為修行師,現(xiàn)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xù)見,離外道執(zhí)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于佛地。
“往昔所種善根力故”善根就要發(fā)生噢,“于一切法得如實見。不隨他悟”這叫一切種智就顯現(xiàn)了,就是佛的一切智慧都顯現(xiàn)了。你能因為過去的善根力,什么叫善根力?供佛、念佛、親近三寶,所有的一切善全部顯現(xiàn)了,因為你的惡沒有了,沒有分別就沒有惡了。沒有分別的時候,惡業(yè)全部轉回善業(yè),全部成善種性,一切法如實顯現(xiàn)得見,不用任何人教給你,你就能明白了。
“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我們依仗自己的自性智慧,圓滿的智慧,遠離一切猜想分別邪見,這叫道種智,一切智就解脫出來了。一切種智都得道了,就是佛的一切境界都得到了。這叫什么?這時候你叫“住大修行”,這時候才叫真正的大修行。
“為修行師,現(xiàn)種種身”你才能夠去引導修行的人。
“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三相續(xù)見”就是你把意識,根、塵、識,你這障礙徹底就拋開了,你這叫什么?“離外道執(zhí)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于佛地”行了,這下你看趣于佛地了。我們明天再接著說這一段,然后就聽到空中宮殿又顯現(xiàn)出來了,因為他證得空性了,真空就顯現(xiàn)妙有,他本來真實的境界就顯現(xiàn)出來了,他又看到佛的境界。
- 上一篇:解讀《楞伽經》第四講
- 下一篇:楞伽大義今釋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