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三帖藥

  開悟三帖藥

  數(shù)息,參禪與中道實相觀,是老和尚的三法門。此三法門是對治眾生病的,是三帖最好的治病藥方。修數(shù)息觀是溫補,參話頭是瀉藥,修中道實相觀,是十全大補。此三帖藥方有相輔相成之妙用,亦可個別服用,亦可回護用功。

  我們心當中有很多病,所以佛就說了很多的法門來治我們的病,現(xiàn)在把這些法門歸納起來,可以用三個方法來修行。

  數(shù)息

  數(shù)息的目的就是來對治妄想,攝心在定。

  第一個就是「數(shù)息」,為什么要數(shù)息?就是我們這個心散亂,一切都放不下、看不破,所以妄想很多,就要修數(shù)息。數(shù)息的目的就是來對治妄想,攝心在定,把我們這個心靠在氣息上面,初初因為還不習慣靠,所以用數(shù)一、二、三……九、十的方法,把心定在數(shù)息一、二、三的地方,心定了以后,就感覺身心很平靜,很寧靜。很平靜、很寧靜這只是一種定境,相當于溫補我們的身體。

  參話頭

  參話頭是自己「轉識成智」,

  自己照心,自己回光返照,

  把自己這一生,乃至于無量劫,所有的種子都把它逼出來,

  這就是即身成就。

  再來就是「參話頭」。參話頭是把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掏出來,所謂「參」就是回光返照,照破我們第七識乃至第八識的種子,轉識成智,這個功夫先要把話頭找到,話頭就是說話之前那一念心,頭就是一個開始,開始動念的地方。如何參話頭?有三個步驟:「提念」、「照念」、「參」,F(xiàn)在舉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先念三聲佛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念了以后,自己想一想,剛才念佛的是誰?如果是嘴巴在念,晚上睡著了,這個嘴巴為什么不念呢?如果是心在念,人死了心又在那里呢?

  疑團一起后,接著提個「阿」字,「阿」這個字是從什么地方開始出來的,那個地方就是頭,頭找到了,馬上就專注了,所謂專注不是用眼睛看而是完全憑感受,念頭由什么地方升起來的,自己要知道,集中專注在話頭那里,在話頭那里起疑情,「誰──?」輕輕地注意著話頭那里。如果當?shù)谝粋「阿」字不存在時,第二次再來,「阿──」、「誰──?」,「阿──」、「誰──?」,如此反復追問,心不向外攀緣,往內看,直到我們這一生的事情通通都照了無疑,這個時候才知道我們心就像照相機的膠卷一樣,善念、惡念一幕幕放映出來,這一生善善惡惡或是是非非,通通現(xiàn)出來了,但是這個境界千萬不要執(zhí)著,這個境界是虛幻的、不實的,只不過是儲藏在我們八識田中的種子,等到我們把八識田中的種子傾瀉干凈后,就是自己真正的「本來面目」。參話頭是自己「轉識成智」,自己照心,自己回光返照,把自己這一生,乃至于無量劫,所有的種子都把它逼出來,這就是即身成就。

  前面介紹了兩種方法,數(shù)息的目的是讓我們的心定下來,定下來以后,再用參話頭倒掉所有的業(yè)障,倒掉了以后,最后我們這個心要安住在何處?

  中道實相觀

  實相不是在外面,

  實相是指我們這個心到達無念、無住、無為的境界。

  所以第三個就是修「中道實相」,所謂「中道」,就是不著二邊,當下即是中!笇嵪唷咕褪菍崒嵲谠诘南嗝病R话闳硕紙(zhí)著二邊,且心都在攀緣當中,都在妄想當中,這個就是虛妄的相,不是實相,如果離開虛妄的相,當下就是實相。我們起了一個善的念頭,心當中就產(chǎn)生了一片光明,但這還不是實相,因為善是個念頭,這個念頭有生,有生的念頭就有滅,有生有滅就不是實相;起個壞的念頭也不是實相,壞的念頭就是貪瞋癡慢疑邪見,這些念頭起來了以后,心當中就是黑暗,黑暗就是恐懼、憂愁、煩惱,如此下去,將來就要墮入三途惡道,這當然也不是實相。善念它是個好境界,好的境界有因有果,果報享完了就沒有了,是好夢;起了惡念,是個惡因,惡因種下來,將來惡業(yè)成熟,就要受惡報,惡報受完了,還是沒有了,是場惡夢。所以善念惡念站在最高的實相境界看起來,都是一個夢境。所以我們修行有兩個方法,第一個是不要作惡夢、先要作好夢,等到惡夢沒有了,完全是好夢了,這時好夢也不執(zhí)著,最后歸于無夢,無夢就是實相,所以經(jīng)上說:「先以善舍惡,后以舍舍善!箤嵪嗖皇窃谕饷,實相是指我們這個心到達無念、無住、無為的境界。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