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漫談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漫談

  上夢下參老和尚主講

  我們要發(fā)懺悔心來學(xué)習(xí)《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這部經(jīng)中有一品,叫《懺悔品》,就是要我們懺悔過去的罪業(yè),把罪業(yè)懺悔清凈了,有了智慧,你就會知道了。《十輪經(jīng)》就告訴我們,你過去做些什么事,現(xiàn)在要受什么苦難,讓我們知道自己的罪惡、錯誤。

  這次學(xué)習(xí)《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我自己都沒有什么信心,因為找不到古人的講述,找不到參考資料。就可能說錯話,我們以前所講的經(jīng),古人都講過好多遍了,有參考資料可以參考,說錯了,還可以推諉一點;那些大德都是這樣講的,跟我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但是這部經(jīng)別人沒有講過,就推諉不了。

  這部經(jīng)的份量很重,共有八品十卷。《無依行品》、《有依行品》就占了五卷;再加前面的《序品》及后面的《獲益囑累品》,除了《十輪品》,中間的品卷并不多!妒喥贰肥侵v:用佛的十輪來對治凡夫業(yè)障的十輪。其次是《懺悔品》、《善惡業(yè)道品》及《福田相品》,雖然品卷不多,里面的道理還是很復(fù)雜。

  《序品》是佛贊嘆地藏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禮佛及贊嘆佛的功德,所以在《序品》中沒有什么大意可講。

  我們學(xué)習(xí)這部經(jīng),要有方法。一定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結(jié)合在一起。這部經(jīng)就是告訴我們,要怎樣來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別再造業(yè),別再做錯事,因為做了之后,等到受報時,會受不了,會很痛苦。如果能結(jié)合日常生活來學(xué)習(xí),就會用“佛的十智”或“佛的十力”加以對照,轉(zhuǎn)凡成佛。

  這部經(jīng)有兩次翻譯,一次在隋朝,誰翻譯的不知道,因為翻譯的有欠缺。第二次是由玄奘大師翻譯的,是在唐朝永徽年間,玄奘大師從印度返回中國十六年之后翻譯的。跟《地藏經(jīng)》、《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在文字上的翻譯有些不同。玄奘大師是依文,也依義來翻譯。比如“佛、世尊”他稱為“薄伽梵”。

  《十輪經(jīng)》的《序品》講到地藏菩薩,因為這部經(jīng)主要是以地藏菩薩為說法主的。但是經(jīng)中的地藏菩薩是隨喜而來,有菩薩僧、羅漢僧及凡夫僧,大家聚會來說《月藏經(jīng)》;當(dāng)這部經(jīng)快說完的時候,地藏菩薩才隨喜而來,并不是為了要請經(jīng)說法而來。而佛就藉此因緣,說地藏菩薩的功德,而地藏菩薩也贊嘆佛的功德,這部經(jīng)的因緣就是這樣引起的。在講這部經(jīng)之前,是講《大乘大集月藏經(jīng)》。《月藏經(jīng)》剛一圓滿,地藏菩薩就來了,他來的境界相,大家在經(jīng)文中一看就知道了。

  與地藏菩薩有關(guān)的經(jīng)典:《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地藏十王經(jīng)》、《地藏菩薩陀羅尼經(jīng)》、《地藏菩薩儀軌》,地藏菩薩的《三國靈異記》,地藏菩薩的懺本、占察的懺法,這些都是屬于地藏菩薩的法門。你只要通達了一個,其它都會有所聯(lián)系。《地藏經(jīng)》跟《十輪經(jīng)》是相通的,但是不同之處,就在“轉(zhuǎn)眾生的業(yè)”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十輪經(jīng)》是修止觀的,《地藏經(jīng)》只要造像、拜懺,能夠念地藏圣號,就算修行了!妒喗(jīng)》最初是教你怎樣修行證入“禪定”,不入禪定,是成不了道,它一開始就教你一個從淺入深的方法。你聽起來很簡單,但是用起來就不是那么容易,也就是“數(shù)、隨、止、觀、轉(zhuǎn)、凈”這六個字。

  經(jīng)里除了贊嘆地藏菩薩的功德之外,地藏菩薩也向佛贊嘆了一番。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的“十惡”。十惡就是在我們身上所發(fā)生的殺、盜、淫;口里所說的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里所想的貪、嗔、癡,這十個業(yè)。惡業(yè)也叫“惡輪”。心里起貪念,起嗔念,起了邪見,愚癡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糊涂,無明業(yè)因,就是“貪、嗔、癡”所引起。如果我們不貪、不嗔、不癡,就是善業(yè)。形容十善業(yè),就是“善輪”。輪是不停發(fā)動運轉(zhuǎn),是轉(zhuǎn)變的意思。為什么我們在六道輪回永遠不停息?永遠不能流轉(zhuǎn)?就是因為“業(yè)”。將善業(yè)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將眾生的惡,轉(zhuǎn)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眾生的“十惡輪”。因為這部經(jīng)的名字叫做“十輪”,為什么叫“地藏十輪”呢?這部經(jīng)最后被囑記起來流轉(zhuǎn)、護持這部經(jīng)的菩薩是虛空藏菩薩!兜夭亟(jīng)》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在《華嚴經(jīng)》里,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是寶藏的意思!疤摽铡辈皇沁@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jīng)》的十相。“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這部經(jīng)囑記他去宣傳、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什么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為“大乘”。

  “大者”,是我們的心!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也是這個“大”字,《大乘妙法蓮花經(jīng)》也是這個“大”字!按蟆弊质菢嗣魑覀兊男捏w、總體。一切的法門,大總相法門體,就是大。“乘”是運載,若依這十善業(yè),就能把你運載到達究竟的“寂滅”,能“寂滅”就是佛果!翱铡钡暮x,在梵文里,或者叫“寂滅;或者叫“寂靜”,都是形容“空”的。然而它不說“空”,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翻譯不出來,就用“空”這個字來代替;但是一用“空”,我們又誤以為跟空一樣,一說到“空”,好多人就落到“斷滅見”,以為“空”就是沒有了!“空”不是沒有了,“空”是說“緣起的諸法”,它的本體是“性空”的,這一個“空”是包括一切“緣起法”的,怎么樣來顯這一個“空”呢?用“緣起”來顯這一個“空”,如何來證得這個“空”呢?“緣起還滅”就證得這一個“空”。

  “大集”有兩種解釋:一是在這個法會中,集合了很多的眾生,多到什么程度呢?無數(shù)!你一看經(jīng)文就知道了,有多少的聲聞僧?過數(shù)量的。用數(shù)量來計算而不可能計算的,叫過數(shù)量。有多少菩薩僧呢?過數(shù)量!凡是說地藏法門的,除了《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之外,處所有兩個:一個是在兜率天,一個是在七金山之內(nèi),這個佉羅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間,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那么處所就殊勝了,在那里集會,才容納得下。

  凡是佛經(jīng)所說的數(shù)字,不要用我們?nèi)碎g的數(shù)字去計算,用一、二、三、四、五、六來計算。好多億、好?我們是無法計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恒河沙來比喻。恒河的沙,七、八千里的恒河,那沙的數(shù)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數(shù)出來的。因此在數(shù)字上,你應(yīng)當(dāng)這樣子來理解。

  另一種解釋是說,你能聽聞到“十業(yè)”,就能把你運載,發(fā)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體”,成就你的“毗盧遮那”,就能夠到達“大”。所以,在此次法會所集的這些會眾,都是有緣眾。我們現(xiàn)在能夠共同來學(xué)習(xí)這部經(jīng),說不定我們就是在那個時候沒有成就的眾生,輪轉(zhuǎn)到這兒來的,我們才會有緣,沒有這個緣,是遇不到的。

  大家一定要學(xué)到懂的層次,怎樣才算懂?能用!用的時候,沒有障礙,你修觀想的時候,沒有什么障礙,《十輪經(jīng)》是叫你做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