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佛者受三皈依后要從受持五戒開始
學(xué)佛者,在受三皈后,實踐規(guī)則,即從受持五戒開始。受持五戒能獲大功德,如《阿難問事佛吉兇經(jīng)》說:“受佛五戒者,是福德之人,無所畏避。”
《辨意長者子經(jīng)》說:“有五事行得生天上,何謂為五:一者慈心不殺群生,善養(yǎng)物命,令眾得安;二者賢良不盜他物,布施無貪,濟(jì)諸窮乏;三者貞潔不犯外色男女,護(hù)戒奉齋精進(jìn);四者誠信不欺于人,護(hù)口四過,不得貪欺;五者不飲酒,不過口行。此五乃得生天。”
《優(yōu)婆塞五戒相經(jīng)》說:“若有善男子受持不犯者,以是因緣當(dāng)成佛道。”《大智度論》說:“大惡病中,戒為良藥;大恐怖中,戒為守護(hù);死暗冥中,戒為明燈;于惡道中,戒為橋梁;死海水中,戒為大船。”經(jīng)論把戒喻為大地,能生一切世出世善之依處。
持戒有下中上品,下品持戒,得生人中,中品生天上,上品可得阿羅漢乃至無上菩提。受持戒法,守護(hù)無犯,能遠(yuǎn)離一切災(zāi)難恐怖,具足一切善法,為神之所護(hù),三寶之所念。”《大智度論》說:“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戒是防止義,能防非止惡。戒與律常合稱,戒是有所不為,律是有所當(dāng)為;戒是不能如此,律是應(yīng)當(dāng)如此;戒是各人持守,律是團(tuán)體活動。在梵文中,戒叫尸羅,律叫毗奈耶。五戒,為得人天善趣異熟報身的根本,亦為修行圣道與成無上菩提的基礎(chǔ),進(jìn)入佛門之后的在家弟子,便應(yīng)受持,通常稱之為在家戒。
五戒的毀犯,自輕重別之,有可悔不可悔之分。亦即性戒不可悔,遮戒可懺。
五戒中,前四戒是性戒,性是體性義,即殺生等四種事,本性上即是一種惡法,無論受與不受,作了都是惡性的罪行,最后一條,屬于遮戒,在飲酒本性上說,不是惡行,本性非罪,故飲酒不是性罪。但飲酒亂性,開不善之門,是生罪之因,可導(dǎo)致罪行,障礙善法。為防護(hù)凈行,遮令不飲諸酒。
別說戒相
殺生戒:
不殺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殺是用各種器具,斷絕有情生命。殺戒以殺人為重,殺旁生異類為輕,殺人以具足五個條件成不可悔罪: 一是人,二人想,三殺心,四興方便,五前人命斷。
殺人的方法,不外乎自殺、教人殺、遣使殺。被殺者命斷,殺者犯了殺戒不可悔罪。若贊人死,其人因此而自殺,亦犯不可悔罪。
殺人后果,有三種:當(dāng)時殺死,犯不可悔罪;當(dāng)時不死,以后因此而死,亦犯不可悔罪;當(dāng)時不死,以后亦不因此而死,犯中可悔罪。所謂殺人,不限用刀槍,凡是能致人于死的手段,都稱殺人。
殺人的動機(jī),不外四種,犯罪亦有差別:
一、為殺人而作方便者(如設(shè)陷井,置毒,放火、放水等),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變化人)死、畜生死、犯中可悔罪。
二、為殺非人而作方便者,非人死,犯中可悔罪;人死與畜生死,犯不可悔罪。
三、為殺畜生而作方便者,人、非人、畜生死,皆犯下可悔罪。
四、作不定方便者,人死犯不可悔罪,非人死犯中可悔罪,畜生死犯下可悔罪。
以上所舉四種殺生動機(jī),皆以動機(jī)對象邊得罪,不以被殺的對象邊得罪。戒殺生,亦戒墮胎,若殺胎兒,胎死犯不可悔罪;胎不死母死犯中可悔罪;俱不死中可悔。若殺母,胎死犯中可悔。
殺父母、阿羅漢犯逆罪。殺生以心為主,若無殺意,不犯重罪。意外誤殺無犯。
偷盜戒:
不偷盜戒。偷盜是不與取,即他人財物,不與而盜心竊之,將其取離本處而據(jù)為已有,是為偷盜,具六緣犯不可悔罪。
一、他物,二、他物想,三、盜心,四、興方便,五、值五錢,六、離本處(位置、形狀、顏色)。
不論自取,教人取,或遣使取,或以勢奪取,或侵占,或借用抵賴不還,或騙取,強(qiáng)奪、貪污、漏稅、吞沒等,皆是偷盜。無論地面上、地下、水中、高處、低處、樹上、空中、動物、植物一切財物,不論是國家、私人、佛教、團(tuán)體,只要有所屬,皆不得偷盜。
還有盜心盜人,兩足離本處行兩步犯不可悔。盜舍利犯中可悔,恭敬心取無犯。經(jīng)卷法器,一切三寶用品,莊嚴(yán)具皆不得盜。
盜值五錢或過,重罪不可悔;盜不足五錢,中可悔;作偷盜方便而未達(dá)成,下罪可悔。
無犯者:已想、同意、親厚、暫時用、無主、狂、心亂等。
邪淫戒:
不邪淫戒。淫是兩性交會。邪淫是指除已夫婦之間的男女關(guān)系以外的非法淫事,乃至旁生動物行淫亦為犯。邪淫具四緣成犯: 一、非夫婦,二、有淫心,三、是道,四、事遂。
若受五戒信士,除妻室以外,四處不得行淫:男、女、黃門、二形。
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形,二處不得淫。
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三處不得淫。
非人二形、畜生二形的三處不得淫。
若與以上淫者犯不可悔罪;兩身和合而未行淫犯中可悔罪;發(fā)起淫心而未和合者犯下可悔罪。除女性三處男性二處,于其余部分行淫,皆可悔。
于熟睡中,女性或男性行淫犯重罪。于死女性男性行淫,死尸未壞或多半未壞,亦犯重罪。
無論有隔無隔,只要受樂即犯不可悔。若被強(qiáng)迫行淫,無受樂心不犯。
在一切邪淫戒中,以破凈戒梵行者,罪最重。把比丘比丘尼、式又摩那、沙彌、沙彌尼,乃至受持八關(guān)齋戒于其齋日之佛弟子。破凈戒亦稱污梵行,但須第一次破,若雖曾受戒,已先被人破毀,再次與之行淫者,即不成破凈戒罪,但為邪淫罪。若不受五戒而破他人凈戒,雖未受佛戒,而沒有犯戒罪,但其永不得求受一切佛戒,永被棄于佛法大海之邊外,稱破凈戒者為邊罪。
妄語戒:
不妄語。妄語是虛妄不實的語言。妄語有大妄語、小妄語、方便妄語。
大妄語具五緣: 一、所向是人;二、是人想;三、有欺誑心;四、說大妄語;五、前人領(lǐng)解。
妄語定義是不知言知,知言不知;不見言見,見言不見;不覺言覺,覺言不覺;不聞言聞,聞言不聞。
妄語方法有自妄語,教人妄語,遣使妄語,書面妄語,F(xiàn)相妄語。凡存心騙人,不論利用何種方法,使得被欺人領(lǐng)解,成妄語罪。凡言過人圣法為大妄語罪,不以大妄語騙人為小妄語,為救護(hù)眾生作方便妄語無罪。
大妄語具上五緣,重罪不可懺;若言詞不了或?qū)Ψ讲唤,中可悔。?a href="/remen/tianren.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天人作大妄語,天人解,中可悔;不解,下可悔。向畜生作大妄語,下可悔。
妄語中尚包括兩舌、惡口、綺語,雖不算重罪,但犯可悔罪。作為佛弟子不應(yīng)犯。
若說他人罪者,須具有見、聞、疑三根,若無根便犯謗罪,此應(yīng)知。
不飲酒戒:
酒,指一切可醉人,無論是谷酒、果酒、木酒、藥酒等,酒糟亦不得吃。但有酒色,無酒香酒味,不能醉人者不犯。
有三緣便犯:一是酒、二酒想、三入口。犯此戒者,結(jié)歸可懺悔罪。
五戒受持
五戒可隨分受持!秲(yōu)婆塞戒經(jīng)﹒受戒品》說:“若受三皈,受持一戒,是名一分;受三皈已,受持二戒,是名少分;若受三皈,持二戒已,若破一戒,是名無分;若受三皈,受持三四戒,是名多分;若受三皈,受持五戒,是名滿分。”
《大智度論》說:“是五戒有五種受,名五種優(yōu)婆塞:一者一分行優(yōu)婆塞,二者少分行優(yōu)婆塞,三者多分行優(yōu)婆塞,四者滿分行優(yōu)婆塞,五者斷淫優(yōu)婆塞。一分行者,于五戒中受一戒不能受持四戒;少分行者,若受二戒,若受三戒;多分行者,受四戒;滿分行者,盡持五戒;斷淫者,受五戒已,師前更作自誓言:我于自婦不復(fù)行淫,是名五戒。”
五戒中,于殺盜淫飲酒不作者,為身善律儀,妄語不犯,是口善律儀。隨分受,皆得戒律儀。
五戒受持時限,有一日,一月,一年乃至盡形壽。因戒有受法,亦有舍法,受了舍,舍了受,均不妨。若不能持隨時可舍,可逐條舍,可全部舍?植荒艹侄附渥,故行舍法!端_婆多論》說:“遇惡因緣,逼欲舍戒者,不必要從五眾邊舍,趣得一人即成。”
受五戒必是人道,余道不得受。人道中,五逆者不可得受,犯邊罪故。
受五戒方法:一敷座請師,二戒師開導(dǎo),三請圣,四懺悔,五問遮難(盜僧物、六親行淫、污梵行、父母病時舍去不顧、師長病時舍去不顧、殺害發(fā)菩提心眾生),六受三皈(我某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盡形壽為分優(yōu)婆塞,如來至真等正覺是我世尊。三說三結(jié)時。我某甲皈依佛竟、法竟、僧竟,余同。亦三說,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我某甲亦盡形壽不殺生:余四戒文同。),七宣戒相,八發(fā)愿,九勸囑,十回向。
受持五戒,能遠(yuǎn)離修習(xí)善法的障難,具足增長善法的順緣!斗ň淦┯鹘(jīng)》說:“戒德可持怙,福報常隨已,見法為人長,終遠(yuǎn)三惡道。戒慎除苦畏,福德三界尊,鬼龍邪毒害,不犯持戒人。”嚴(yán)持五戒,為得一切戒的根本,證得一切無漏功德和圣果所依處。
《優(yōu)婆塞戒經(jīng)》說:“是戒即是一切善法之根本也,若有成就如是戒者,當(dāng)?shù)庙毻愉」,乃至阿那含果?rdquo;
《大智度論》說:“持戒之人,常得令世人所敬養(yǎng),心樂不悔,衣食無乏,死得生天,后得佛道,持戒之人無事不得,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 上一篇: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嗎?
- 下一篇: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 界詮法師: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么?
- 界詮法師:菩薩所行法門無量以六度為其根本
- 夢參法師:受了三皈五戒后需要注意什么?
- 憨山大師:佛設(shè)五戒以不殺戒為第一
- 明海法師:什么是五戒?佛為在家弟子制定的行為規(guī)范
- 大安法師:僅持五戒能否上品上生?罪惡凡夫只能下品下生嗎?
- 凈界法師:五戒有哪兩個重點(diǎn)?為什么要懺悔?
- 大安法師:沒受五戒的往生者可以穿海青火化嗎?
- 靜波法師:佛教徒要遵守法律、道德、三皈依
- 大安法師:不殺生戒就是要制斷殘忍心,生起慈悲心
- 界詮法師: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嗎?
- 靜波法師:違背三皈依就是外道
- 界詮法師:時刻謹(jǐn)記,修行中最根本的就是這四個字
- 靜波法師:把三皈依銘刻在心
- 靜波法師:完成圓滿的三皈依,需要十個因緣條件
- 寬見法師:受五戒后可以喝紅酒嗎?燒菜能放料酒嗎?
- 寬見法師:受五戒后因應(yīng)酬,把酒戒給舍了,這樣如法嗎?
- 靜波法師:與其供養(yǎng)一千個好人,不如供養(yǎng)一個持五戒的佛教徒
- 界詮法師:糞掃衣和祖衣是什么?糞掃衣與祖衣的釋義
- 靜波法師:如果三皈戒做不到,佛教信仰就無從建立!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yán)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yán)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jìn)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yán)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dá)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yùn)?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xué)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dá)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xué)佛人要遠(yuǎn)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xué)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jìn),專注于目標(biāo),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jì)群法師:弘揚(yáng)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zé)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lán)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yùn)?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jì)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jì)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yuǎn)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yán)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yán)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yán)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界詮法師:《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第一講之一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界詮法師:《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第一講之二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四章 佛學(xué)之宇宙論 第一節(jié) 三界六道及九地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七章 業(yè)感緣起 第二節(jié) 業(yè)感緣起論
- 界詮法師:《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講記》第二講之二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五章 百法之要略 第四節(jié) 色,不相應(yīng)行及無為法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五節(jié) 三乘共學(xué)
- 界詮法師:佛學(xué)基礎(chǔ) 第三章 五乘教法 第三節(jié) 緣覺行果
- [花茶]菊花和枸杞能一起泡嗎?
- [界詮法師]以戒為師的底線是什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法華經(jīng)》說“佛種從緣起”,怎么理解?
- [禪宗公案]生死由它
- [人物故事]道宣律師傳記
- [哲理故事]若容不下生活,生活也容不下你
- [佛與人生]舍棄浮躁,人生才能淡定如水
- [入門須知]玄奘法師取回的經(jīng)書有哪些?
- [黃茶]安徽霍山什么茶最有名?安徽三黃之一霍山黃芽
- [生活故事]不缺的就是沒有的
- [哲理故事]人之傍我,與其能辯,不如能容
- [佛與人生]別讓欲望綁架了你的心
- [在家修行]如何用六根來布施?
- [其他漢傳法師]應(yīng)該真信歌
- [禪宗文化]四大名僧與禪宗關(guān)系如何?
- [其他漢傳法師]叮嚀親人哭天心意歌
- [白茶]白毫銀針是什么茶,哪里產(chǎn)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