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到底指什么?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到底指什么?

  那么接下來是所謂十二部。十二部是根據(jù)三藏的內(nèi)容分成十二類。

  第一個是叫契經(jīng)。契經(jīng),本來經(jīng)的解釋也就叫契經(jīng),那么這個地方又叫契經(jīng),也就是總稱而已。那這個地方所謂“總”叫契經(jīng),“別”的可以叫作長行,就是經(jīng)文一種類別,就是專門是沒有頌的,就是一句話幾個字沒有定,這種情形叫作長行。

  第二種叫作應(yīng)頌。應(yīng)頌也叫重頌,長行說完了以后,重復(fù)長行的意思,所以又有頌文那一類,就叫作應(yīng)頌或者叫重頌。比如說《法華經(jīng)》里面有長行,長行里面有偈頌;比如說大家讀過《普賢行愿品》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有長行、有重頌。

  第三種叫記莂。記是決義,莂是分別記事,分成三種:一個是記弟子生死因果,就是佛有一類經(jīng)典專門講弟子的一些因果的事情,你過去世做什么什么啦,有這樣的一類;第二種是明記分別甚深之意,就是把這個道理抉擇、說明,道理講得比較深奧;第三種是對弟子授未來成佛之記,就是說某人將來什么什么時間成佛啊,有一類經(jīng)典是這樣的,這是第三種。

  第四種叫諷頌,諷頌也叫孤起頌,孤起頌就是單獨專門只是頌,而沒有長行的這叫孤起頌。比如說有一部經(jīng)叫《法句經(jīng)》,它專門只是頌詞的。

  第五種是自說。佛講法通常有請而說的,只有《阿彌陀經(jīng)》是沒有請而說,這叫自說,佛自己說,因為這樣的事情,講極樂世界的事情比較深奧,弟子們也沒辦法了解,故此佛不請而說,這一類叫自說。

  第六種叫緣起。就是有因緣佛才講法,佛說法要有待因緣的,要有請而說。你比如說它分成三種:一個是因請而說。佛弟子請的,比如講《法華經(jīng)》,佛弟子一再請,舍利弗再三請佛說法,那佛才說;第二種因犯制戒。這也是因緣。比丘戒菩薩戒不一樣,比丘戒是因為佛弟子有違犯,在某種因緣環(huán)境之下違犯了,這樣的情形對僧團發(fā)展不利,然后佛就制戒;第三種因事說法。就是因什么事情,特別針對某一個事情而說法的,這是因事而說。

  第七種叫譬喻。弟子們聽不懂,說的什么意思呢? 佛要種種譬喻,打個比方說這樣的,叫作譬喻。經(jīng)典里面有這樣一類譬喻經(jīng)。

  第八種是本事。本事是說佛弟子過去世的因緣。佛曾經(jīng)有一個弟子,佛講法他總是愛打瞌睡,他一說就打瞌睡,就睡著了,然后講完了以后,他又醒起來了。佛有一次講法他又打瞌睡了,佛就呵斥他,他說你已經(jīng)睡了五百世,你現(xiàn)在還睡!那怎么辦呢?他就很慚愧。后來,他說睡覺都是因為眼睛,我們一睡覺眼睛就閉上了,然后他把他兩個眼珠用竹棍子全部把它彈掉,兩個眼珠全部彈掉,彈掉眼睛看不見吶。后來他專門修天眼,怎么修呢?他就坐在一個懸崖峭壁、萬丈深淵的地方,叫人家引他去坐在那里,他說實在想睡,這樣要摔下去呀,就讓他摔死就算了。這佛告訴他說你已經(jīng)五百世睡覺——這怎么五百世睡覺呢?當(dāng)蝸牛。蝸牛知道吧,什么叫蝸牛?頭上有兩個角的那樣子,一個螺在那殼殼里面,它爬行很慢的,我們種菜,有些菜它會爬到菜心里面去,現(xiàn)在人專門養(yǎng)這個東西來吃,說那里面含蛋白質(zhì)很高,你們有沒有吃過?現(xiàn)在的中國人無所不吃,吃昆蟲、 吃螞蟻……是吧?那么他講這個事情,他很慚愧啊,就去修天眼,后來果然修得天眼通。這是講佛弟子過去世的一些因果的事。

  第九種本生。是佛自己敘述過去行菩薩道的種種情形,在因地還沒成佛的時候,發(fā)心利益眾生的種種事情,就講佛本生的事,叫作本生經(jīng)。有一部叫本生經(jīng)的。

  第十種是方廣。方廣是講大乘甚深之意,叫作方廣,也叫無比法,講的道理比較深奧。

  第十一種叫未曾有。未曾有,也是說佛弟子最殊勝的種種事情,非常特殊的異常的事,叫作未曾有。

  第十二種叫論議。論議就是辨明種種道理的,是十二種。那么這是十二類,無非是從三藏十二部當(dāng)中,它經(jīng)的一個講法上、文字上的莂上不同而已,進行分成十二類。

  那么十二類怎么去記住呢?下面有一個頌子,把這個頌子記住了,就記住十二部了,一個一個記比較很難記。“長行重頌與莂,孤起無問而自說,比喻本生及本事,方廣論議未曾有”,他給它次第調(diào)整一下,把這四句記住,就記住三藏十二部的名稱。這是經(jīng)典。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