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凡夫的十大地法?

\

  好了,我們來看看轉凡成圣,做一個總結。在唯識學上說:有些念頭是沒有根的,有些念頭是很堅固的,是有根的,叫大地。那么一個堅定的念頭,它必定經過十個過程,才能夠構成一種強大而有主導的念頭,叫做十大地法。我們來看看凡夫的十大地法,跟圣人的十大地法,一個菩薩修行者的十大地法。我們先看凡夫的十大地法,先看五遍行,我們先把它念一遍:

  觸:令心,心所觸境為性;作意:警覺應起心種為性;受:領納順違、俱非,境相為性;想:于境取像為性;思:令心造作為性。

  那么首先我們今天在培養(yǎng)智慧的過程當中,從凡夫的角度,凡夫的智慧的培養(yǎng),是先觸。我們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觸境的時候那個“觸”開始,當然觸會產生感受:可能快樂的感受,也可能痛苦的感受。

  那么這個觸的接觸以后,產生作意,這個作意很關鍵了,一種警覺的功能。什么叫警覺呢?就是喚醒睡眠的種子讓它生起活動。

  我們第六意識有很多善良的一面,我們的第六意識也有很多邪惡的一面,那么這兩個種子都在睡覺,叫種子,那么是誰把它喚醒的呢?

  作意!

  當你起的是一種正確的作意,叫如理作意的時候,它就喚醒這個清凈的第六意識的種子起來活動,作一種如理的思考;如果它今天起的是一種不如理作意,那么它就喚醒邪惡的種子起來作思考。當然這個作意,我們凡夫是受外境影響,你接觸染污的環(huán)境,它自然產生錯覺:錯誤的覺悟——錯覺,喚醒錯誤的思想;你接觸的是佛堂、三寶,那么你自然產生自覺:好的覺悟、好的如理作意。

  所以這個作意,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一個人念頭起來的時候,善惡,第一個如理作意跟不如理作意,這第一個概念;那么作意一起來的時候產生“受”,各式各樣的領納,產生想象。如果這個作意是好的,它就產生正確的想象;這個作意是錯誤的,它就產生偏激錯誤的想象;最后產生“思”,這個思就開始下定決心,付諸行動了。在想的時候他還猶豫不決,但是當想變成思的時候,產生造作了,推動身口二業(yè)去造作了。所以我們整個凡夫的整個作意,是受觸的影響。那么又因為這五遍行,最后會產生五種結果,就是五別境。

  這五別境我們在念之前,我們更正一下:第一行的“于所樂境,希望為性”,第二個是“欲,勝解,于決定境,印持為性”,請大家把第二行那個“欲”,把它拉到第一行的開頭的地方。它是“欲”,然后下面一條線“于所樂境,希望為性。”要把欲這個字拉到第一行,把“勝解”,把它拉到頭上去,第二行那個勝解,它是第二行的頭。好,我們把它念一遍:

  欲:于所樂境,希望為性;勝解:于決定境,印持為性;念:于曾習境,令心明記,不忘為性;定:于所觀境,令心專注,不散為性;慧:于所觀境,揀擇為性。

  那么首先我們來看“欲”。我們前面的觸、作意、受、想、思,經過我們接觸各式各樣的環(huán)境,產生不同的作意,最后產生不同的思想。那么一次一次的這樣子活動以后,我們生命會產生一些希望。當然這個希望可能是顛倒的,比方說我們希望來生在娑婆世界得快樂的果報,也可能這個希望是正確的希望,比方說我們愿意求生凈土去,這個是合理的希望。對于所好樂的境一種希望,這第一個結果。

  第二個結果就是“勝解。”我們對于一些決定的境產生印持,就是不再猶豫不決了。那當然這個勝解也分兩塊:也可能對正知見的勝解,也可能會對錯誤的知見的勝解,這個也受到前面的作意跟思想的影響。

  第三個“念”。我們對于一些曾經接觸過的境界,念念不忘。當然這個境界,也可能是染污的境,也可能是清凈境。

  或者第四個“定”。開始產生專注、不散亂。

  最后產生“慧”,產生抉擇,但是在這唯識學里面它這個慧,也是通善惡的。

  那么這樣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說:凡夫的作意是被動的,它是著相而作意,它受著觸的帶動。所以我們假設沒有經過佛法訓練的人,你的思考能力、你心中的希望、你憶念的東西,跟你的成長過程是有關系的,你的成長過程是缺乏什么東西的,可能你成長過程你缺乏房子住,你來生會把所有的福報,往房子的方向跑,因為你這個有缺乏,你就特別的希望、你就會特別的好樂、你就特別的憶念,所以你來生的因緣就往那個方向跑。所以我們凡夫的作意,完全受環(huán)境的影響,這個是指的沒有經過佛法訓練的,你的思考能力、你的希望、你的憶念是受外境帶動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