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修證指要 洞山宗旨 八 三路接人
禪門修證指要 洞山宗旨 八 三路接人
“僧到夾山,山問近離甚麼處?僧云:‘洞山。’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夾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鳥道、玄路、展手。’。”(見《人天眼目》卷三)
1、鳥道:“不開口處玄關(guān)轉(zhuǎn),未措言時鳥道玄。此是不落語言,聲前一句。”
2、玄路:“寫成玉篆非干筆,刻出金章濁刀。此是玄音妙旨,談而不談。”
3、展手:“睒眼牙口叮嚀囑,豎拂拈槌仔細(xì)傅。此是覿面提持,隨機(jī)拈出。”(錄自《五家宗旨纂要》卷中)
鳥行於空,鳥道無蹤跡;參學(xué)之人,生平受用,亦當(dāng)如此。玄中之玄、主中之主、向上一路,稱為玄路;參學(xué)之人,應(yīng)當(dāng)走上此路。展開兩手,方便提示,迎接學(xué)者,使之直入甘露之門。洞山良價禪師接應(yīng)學(xué)人的作略,大概如此。
圣嚴(yán)識洞山良價(西紀(jì)八O七——八六九),是浙江省紹興會稽人。自幼出家,二十一歲具戒於嵩山,接著參謁南泉普愿、溈山靈祐、云巖曇晟、魯祖寶云及南源道明等,一日過水靚影而大悟,在云巖曇晟處印可嗣法。大中(西紀(jì)八四七——八五九)末,在新豐山提撕學(xué)徒,后移住筠州洞山的普利院,盛宏法化。權(quán)開五位,善接三根。年六十三歲,端坐示寂。嗣法弟子有云居道膺、曹山本上,龍牙居遁等二十六人。
中國禪宗雖有五家七宗之多,但其傅至今天的僅有臨濟(jì)及曹洞兩派。究其原委,因素固多,而在“慶忠鐵壁機(jī)老人五宗斷”的幾句話,可能已道出若干端兒:“用臨濟(jì)而不通曹洞,則類野狐。用曹洞而不通臨濟(jì),則落教綱。是必濟(jì)洞兼通,則云門、溈仰、法眼,在其中矣。”
(《五家宗旨纂要》卷首)
- 上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洞山宗旨 三 新豐吟
- 下一篇:禪門修證指要 洞山宗旨 七 三滲漏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jìn)(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yùn)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yùn)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