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祖師同行 捌 大地無寸塵 道熟不起憎愛心
與祖師同行 捌 大地無寸塵 道熟不起憎愛心
我們平時用功,怎么知道自己的功夫如何了?有一個很好的指標,那就是看看自己的阿憎愛心怎么樣了,看看遇事是不是會分別,是不是會憎愛?尤其在與自己的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情出現時,自己的憎愛心如何?能否放下?是否馬上放下?是否思考后放下?是否放不下?
自己很慚愧,要想一下,才放得下,還是做不到任何時候一遇上,就放下。尤其是在與自己的利益有關的時候,會想得更多。但是,因為教理的引導,能夠明白“有什么不能放下的?”然后一笑了之。所以知道自己的功夫還差得遠,要狠狠努力用功才可以。
當然,自己因為住在廟里面,能遇到的事情很少。有關于自己利益的事情更是少之又少,這其實是一種善護念。這樣使得自己可以在干擾少的環(huán)境下用功,不容易被打斷。五祖弘忍在修行時“緘口于是非之所”,就是這個好處,把有可能打擾自己修行的是非屏蔽掉,用功能夠更快進步。
這在《禪宗決疑集》*的真心驗功里面有很詳細的解說。其中用我們常說的牧牛來比喻用功,把憎愛心作為檢驗標準。所以我們自己的情況是什么樣,真的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憎愛心別人看不見,即使看得見也不會去管你,更沒有這個義務。
或曰:真心現前,如何知是真心成熟無礙也?曰:學道之人已得真心現前時,但習氣未除,若遇熟境有時失念,如牧牛雖調到牽拽隨順處,猶不敢放了鞭繩,直待心調步穩(wěn)趕趁入苗稼中,不傷苗稼,方敢撒手也。到此地步便不用牧童鞭繩,自然無傷苗稼。如道人得真心后,先且用功保養(yǎng),有大力用,方可利生。若驗此真心時,先將平生所愛底境,時時想在面前。如依前起憎愛,則道心未熟。若不生憎愛心,是道心熟也。雖然如此成熟,猶未是自然不起憎愛,又再驗心。若遇憎愛境時,特然起憎愛心令取憎愛境界。若心不起心無礙,如露地白牛不傷苗稼也。古有呵佛罵祖者,是與此心相應。今見才入宗門,未知道之遠近,便學呵佛罵祖者,太早計也。
- 世間第五個不易!
- 張秀才的開悟偈
- 明一法師:得失是非障禪眼
- 話頭疑情有區(qū)別
- 與祖師同行
- 與祖師同行 壹 信者皆相應 我王庫內無如是刀
- 與祖師同行 肆 情殷古丈夫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佑邊尋思去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凡圣的秘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識得聲外音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花并非無百日好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桂花禪香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踏雪尋梅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樹見行人幾回老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笑問客從何處來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山深因少客來游
- 與祖師同行 叁 佳人獨自知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破五通仙眼喻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吃飯睡覺
- 與祖師同行 貳 粥飯有禪機 哭笑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