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法要 二、禪堂開示的修行方法 九 用功人的兩種難易
用國辦道人,就其工夫的淺深,有兩種難易:一、初用功的難易,二、老用功的難易。初用心的通病,就是妄想習(xí)氣放不下來,無明貢高,嫉妬障礙,貪瞋癡愛,懶做好吃,是非人我,漲滿一大肚皮,那能與道相應(yīng)?或有此是個公子哥兒出身,習(xí)染不忘,一些委屈受不得,半點苦頭吃不得,那能用功辦道?他沒想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個什么人出家的;蛴行┳R得幾個文字的,不曉得古德語錄中問題,是在驗學(xué)人的淺深;便自作聰明,終日尋章逐句,說心說佛,將古人言句作解會,作這種說食數(shù)寶的勾當(dāng),還自以為了不起,生大我慢;遇著一場大病,便叫苦連天,或臘月三十到來,便手忙腳亂;生平知解,一點用不著,才悔之不及。更有一種人,曲解了本來是佛,不屬修證的話。便說本自現(xiàn)成,不必修證,終日閑閑散散,任情放逸;膹U光陰,還自稱出格人,隨緣自在,這種人將要吃大苦頭。
有點道心的人,又摸不著一個下手處,或有害怕妄想,除又除不了,終日煩煩惱惱,自怨業(yè)障深重,因此退失道心;蛴幸屯肫疵,憤憤然揑拳鼓氣。挺胸睜眼,像煞有介事,要和妄想決一死戰(zhàn);那知妄想?yún)s拼不了,倒弄得吐血發(fā)狂。或有怕落空;那知早已生出“鬼”,空也空不掉,悟又悟不來。或有將心求悟;那知求悟道,想成佛,都是個大妄想,砂非飯本,求到“驢年”也決定不得悟;蛴信鲋粌芍o香的,便生歡喜心;那僅是盲眼鳥龜贊木孔,偶然碰著,不是實在工夫;又多一層歡喜障;蛴徐o中覺得清清凈凈很好過;動中又不行,因此避喧向寂,坐在死水中過日子。諸如此類,很多很多,初用功摸不到路頭實在難,有覺無照,則散亂不能“落堂”(工夫上軌道的意思);有照無覺,又坐在死水里浸殺。
用功雖說難,但摸到路頭又很易。什么是初用功的易呢?沒有什么巧,放下來便是。放下個什麼?便是放下一切無明煩惱。諸位同參呀!我們這個軀殼子一口氣不來,就是一具死尸,我們所以放不下,只因為將它看重,方生出人我是非,愛憎取捨;若認(rèn)定這個軀殼子是具死尸,不去寶貴他,根本不
把他看作是我,還有什么放不下?只要放得下,隨時隨地,不論行、住、坐、臥,動靜閑忙,通身內(nèi)外冷冰冰只是一個疑念,平平和和不斷的疑下去,不雜絲毫異念;一句話頭,如倚天長劍,觸其鋒者,滅跡銷聲。還怕什麼妄想?有什么麼打得你的閑人?那個去分動分靜?那個去著有著空?如果怕妄想,又加一重妄想;覺清凈,早已不是清凈;怕落空,已經(jīng)墮在有中;想成佛,早已入了魔道。所以只要識得路頭,則運水搬柴,無非妙道,鋤田種地,總是禪機;不是一天盤起腿子打坐,才算用功辦道的。
什么是老用功的難呢?老用功用到真疑現(xiàn)前的時候,有覺有照,仍屬生死;無覺無照,又落又亡。到這境地實在難,很多到此灑不脫,站在百尺竿頭,沒法進步的。有等因為到了這境地,工夫有些微把護,又沒有遇著什麼打不開的境界,便自以為無明斷盡,功夫到家;那曉得天天坐在無明窟里過日子還不自知。忽然遇著一個境界,便打不開,作不得主,依舊隨它去了,豈不可惜!或有等到了真疑現(xiàn)前的境地,空中發(fā)點慧,領(lǐng)略了古人幾則公案,便放下疑情,自以為大徹大悟,吟詩作偈,瞬目揚眉,稱善知識,這種人自誤誤人,罪過無邊。又有等把達(dá)摩老人的“外息諸緣,內(nèi)心無喘,心如墻壁,可以入道。”和六祖的“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本面目”的涵義錯會了,便以坐在枯木巖邊為極則,這種人以化城為寶所,認(rèn)客地作家鄉(xiāng),婆子燒庵,就是罵此等死漢。
什么是老用功的易呢?到這時只要不自滿,不中斷,綿綿密密做去,綿密中更綿密,微細(xì)中更微細(xì),時節(jié)一到,桶底自然打脫。如或不然,找善知識抽釘拔楔去。寒山大士頌道:“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頭二句是說獨露真常,不屬一切,盡大地光皎皎地?zé)o絲毫障礙;第三句是說真如妙體,凡夫固不能識,三世諸佛也找不到我的處所,故道無人識;孤月照寒泉三句,是他老人家方便譬喻這個境界;最后二句怕人們認(rèn)指作月,故特別警醒我們,語言文字,都不是禪呀!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dāng)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dá)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dāng)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xué)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xué)到無學(xué)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