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知識的標準是什么

  我們要學佛首先不能沒有師父。別說學佛,就連我們從武漢到四川,也得要知道坐什么車,到哪里去買票,開車的時間,這些都要向明白人打聽清楚。我們學佛呢,沒有從這里到四川這么簡單,而是要從六道輪回苦海達到涅槃圣果的彼岸。從根本利益上來講,這直接關系到我們生生世世徹底了脫生死的問題,這條通往圣果的道路在這個世間極少有人能夠得到的,除釋迦牟尼佛和極少數(shù)大成就者外,沒有人達到過目的地。因此,在這樣的路途上更需要引導者。

  下面先講一講什么樣的師父是合格的師父,或者說善知識的條件是什么。到漢地來的藏傳佛教的活佛不少。但有些人居心不良、心術不正,把本來沒有那么多煩惱的、善良、天真的居士弄得一塌糊涂。你首先必須有觀察師父的標準或條件,如果不能如法觀察師父的話,就不能確認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盡管依止善知識的功德極大,但依止惡知識好比是接近毒蛇一樣會喪失你的三善道的命。因此你要確認善知識,觀察善知識,這是非常重要的。你們別認為這個活佛是黃教的,在黃教當中信這個,在紅教、白教不信這個,就不要觀察了等等,千萬不要有這樣的想法。這里講的法不是黃教的法,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也是彌勒佛的法,是包括藏傳佛教的六大教派,也包括漢地凈土宗、天臺宗等在內(nèi)的都要聽的佛法。為什么呢?這不是藏傳佛教,而是佛法。我們分別佛法的真正標準是什么呢?就是釋迦牟尼佛留下的遺產(chǎn),也就是經(jīng)、律、論三藏一切經(jīng)典。如果不把這個做為憑證的話,那么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得到任何一個其他的憑證。

  因此,在這里要講一講《菩提道次第廣論》所寫的,彌勒佛開示的親近善知識(師父)的方法和善知識的條件。然后,再加上華智仁波切《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所講的善知識的標準。這兩個標準跟大家講一下之后,讓大家對如何親近善知識的問題有所了解。首先,我們要親近什么樣的善知識。彌勒佛在《大乘莊嚴經(jīng)》中非常明確地講了,總共有十個德相。這十個德相就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善知識的標準或條件。

  即:‘知識調(diào)伏靜近靜,德增具勤教富饒,善達實性具巧說,悲體離厭應依止。’這就是善知識的十個條件。其中第一句話,‘知識調(diào)伏靜近靜’是什么意思呢?作為一個師父、善知識,他必須要具備三學的功德。一個是以戒學能夠調(diào)伏自己的行為,一個是以定學而使自己非常清凈,一個是以論學或慧學讓自己的心非常精進。什么叫以戒學調(diào)伏自己的行為呢?比如說,一個醫(yī)生連自己的病都治不好,怎么能治好別人的病呢?因此一個善知識要調(diào)伏一切弟子眾生,首先要能調(diào)伏好自己,才能具備調(diào)伏他人的能力。怎么調(diào)伏呢?消除一切缺點,能夠攝受一個清凈的戒律,這叫調(diào)伏。

  第一個條件:調(diào)伏

  在《別解脫戒經(jīng)》中,釋迦牟尼佛比喻說:‘心馬常馳奔,恒勵修難制。’野馬是非常難調(diào)伏的。要調(diào)伏它,用什么樣的方法呢?口夾是調(diào)伏馬的最好方法。同樣,我們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馬。用什么方法調(diào)伏它呢?就是用別解脫戒的口夾,用這個使心調(diào)伏。因此你要觀察師父是不是戒律清凈之人。戒律有三種:一個叫別解脫戒,一個叫菩薩戒,再一個叫密宗戒。別解脫戒為一切戒之根本。在《俱舍論》中講,戒律如大地,是生長出一切功德苗的基地。沒有大地的話,不可能生長出任何苗。沒有田的話,不可能生長出糧食。同樣,如果沒有戒律,就不能生出任何一個功德。因此,要看這師父是否具備一切戒律:

  (1)居士戒、沙彌戒或比丘戒等是不是非常清凈。

  (2)菩薩的十八根本戒和四十五戒是否非常清凈。

  (3)密宗十四根本戒等密宗的一切戒律是否非常清凈。

  如果自己胡作非為,連居士都不如,那就可以肯定地說,他根本不具備調(diào)伏他人的能力!

  說到這里必須和大家說明,在佛教中也未必非是比丘,也有一些上師從來沒受過比丘戒,從來沒有當過和尚,以居士身份授灌頂?shù)囊膊皇菦]有的。因此,哪怕他是在家人也可以諒解他,但他是不是一個像樣的在家人,要看他:一、是不是不殺生,二、是不是不偷盜,三、是不是不邪淫,四、是不是不妄語,五、是不是不飲酒和不吸毒。連以上這些都做不好的話,那就可以確定他根本就不能調(diào)伏任何眾生。

  第二個條件:靜

  清凈就是定學,內(nèi)心非常清凈。修禪定修得非常好,修定的經(jīng)驗非常豐富。修定時把自己內(nèi)心中存在的貪圖、嗔恨、愚昧無知等拿定來壓住了。在修禪定的過程中,能知道如何對治掉舉56和昏沉57,而且知道的竅訣也非常多,包括顯宗的禪定和密宗的生起次第等修法。

  第三個條件:近靜

  三個是近靜。近靜是什么呢?就是慧學,尤其是性空正見,諸法自性虛空。龍樹菩薩說一切諸法‘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58在這個一切諸法自性空方面,至少在比量59上能有所體悟叫近靜。

  第四個條件:德增

  ‘德增’是指善知識要比弟子的功德大,比弟子的佛學水準高。如果你不親近一個‘德增’的善知識,學修佛法就不會有長進。龍樹菩薩在《親友集》中這么說:‘諸人依劣當退失,依平等者平然住,依尊勝者獲尊勝,故應親近勝自者。所有具最勝,戒近靜慧尊,若親近是師,較尊勝尤勝。’第一句話‘諸人依劣當退失’,是說如果你依止一個比自己功德更低的人,那你就會退步。‘依平等者平然住’。如果你親近與自己佛學水準差不多的人,就會停滯不前。‘依尊勝者獲尊勝’。如果你依止一個比自己修行功德更高的善知識,就會得到更大的進步。我們拜師父,一定要拜一個比自己智慧更高、修證功德更大、三藏經(jīng)典學問理論水準更高、完全有能力把你引導到具有無上正等正覺、至高無上的智慧、慈悲,即最殊勝的善知識,才能使自己真正有長進。

  第五個條件:具勤

  于利他之行,能精進勇猛地行持。

  第六個條件:教富饒

  什么叫‘教富饒’?教法非常豐富。一個師父不能只會說單獨某一個法或知道某一個傳承,而必須通達一切教法,通達釋迦牟尼佛所傳的經(jīng)、律、論等一切教法,以及顯宗和密宗的一切教法。因此,一定親近一個‘教富饒’者。這樣他才能夠使你的佛法修持得以健康地進行。比如一個醫(yī)生的職責是維護人們的健康。假如他只懂得治一些頭疼感冒等小病,那就沒有必要要這個醫(yī)生。我們需要的應該是醫(yī)術比較高明的醫(yī)生。不管什么病,他一摸脈就能判斷出是什么病,用什么藥能治好。有了這樣的醫(yī)生,我們就能夠健康地成長。同樣,我們學佛的醫(yī)生就是師父。這個師父要會調(diào)伏好我們內(nèi)心的貪圖、嗔恨、愚昧無知、自私、傲慢等一切病癥。第一,他會判斷,第二,用各種配藥的方式能夠把我們的一切病癥治好。不但治好,而且要用最佳、最快的辦法治好。

  第七個條件:善達實性

  ‘善達實性具巧說’。‘善達實性’跟剛才所說的近靜差不多。不過有一點,剛才所講的近靜包容了所有的五明智慧:聲明、因明、內(nèi)明、工巧明、醫(yī)明。不過在這里就不包括了。這里是指通達萬物諸法虛空的本性,也就是說通達實性。實性是緣起性空,諸法的本性。因為一旦發(fā)現(xiàn)了諸法的實相和本性,不管是只用比量60所證,還是現(xiàn)量61所證,都算是證悟。因此,師父要有很高的比量的水準,至少能夠以比量的方式通達諸法的本性,或者實相。

  第八個條件:具巧說

  什么叫具巧說?其實師父盡管是非常好的師父,具有剛才所說的三學智慧和德增,也具備非常豐富的教法,并通達實性。但若不能具備善巧說法的話,就不一定能讓人聽懂。比如說,今天我用藏語講了一個小時或半天,做了半天的灌頂,拿著寶瓶然后念經(jīng),將寶瓶在一個一個頭上放著。居士們糊里糊涂的,不知道對寶瓶該觀想什么,這個寶瓶是什么意義,也不知道授這個灌頂?shù)臅r候自己觀想某一個佛或菩薩,更不知道每次授身口意等加持時的寶瓶灌頂、莊嚴灌頂、金剛杵灌頂、天衣灌頂、金剛上師灌頂、智慧灌頂、秘密灌頂或言辭灌頂?shù)。每次灌頂該以何種方法去接受這個灌頂,他都不懂。他想:可能是灌頂了吧。灌頂之后也不知道怎么去修,念什么咒。這不是善知識不具備其他功德,而是不具備善巧說。因為不具備善巧說的話,你就聽不懂他說什么。這是由于語言的障礙不具備善巧說法。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是由于本身表達能力有限而不具備善巧說法。有些上師通達一切三藏經(jīng)典,一上講臺,三句話也講不出來,這是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差。對初學佛法的人來說,善巧說非常重要。

  第九個條件:悲體

  ‘悲體離厭’。‘悲體’是什么呢?就是內(nèi)心非常慈悲,把眾生或自己的弟子當成兒女一樣,內(nèi)心根本沒有一點隔閡,或執(zhí)著心,傳佛法完全是為了救度弟子或眾生。不為錢財、名利,只為了救度一切眾生,這才是真正具備慈悲心的悲體。要是沒有這種慈悲心,講的法究竟如法不如法,就有很大的疑問了。

  第十個條件:離厭

  ‘離厭’是什么呢?就是脫離厭煩。例如一個弟子成天總是問問題,吃飯時問,做事時也問。如果師父心里感到非常煩,不想回答,這就是沒有脫離厭煩。‘離厭’就要求師父不能有厭煩,弟子什么時候請教問題,師父就應該非常歡喜地回答。只要是真心學佛的弟子,師父就應該歡喜地回答任何一個問題,這就叫離厭。這十個標準就是師父所具備的條件。

  以上所說十點,乃完美的大乘明師之特征。所以,我們不僅在求法前必須以此十點來審查欲依止的師長,若以后當為人師表者,亦應以這些準則勉勵自己。

  在末法年代,具足十項明德的師長不能說沒有,但到底是難求了,以我們的這少許功德恐怕并不易遇上。所以,我們?nèi)裟軐さ么我坏鹊暮脦熼L,亦可作依止了。什么是‘次一等的好師長’呢?首先他必須具有歷代輾轉傳下的清凈不斷傳承;即使他并未能完全做到心中只有眾生而沒有自己,起碼要是關心眾生比關心自己為多;即使他未能完全超越世俗心態(tài),但起碼要視修行比世俗瑣事為重;即使他未能完全不顧現(xiàn)世福樂,但他起碼要是一個把未來生之福樂看得更重要的人。如果能有這樣的師長,暫時來說也已算足夠了。

  我們雖應熱衷于學法,但觀察師長絕不能草率貪快,F(xiàn)今的人,常常讀到宣傳的文字,便一窩蜂地跑去拜名師,這是不安全的做法。我們應當在未成立師徒關系之前,長期觀察這位師長的德行等,在觀察幾年后,認定其為合格師長,方?jīng)Q定拜其為師。平時我們參加聽法等活動,只要心中沒有生起‘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師徒關系便未成立,可以繼續(xù)慢慢觀察,暫時只把說法者視為一位佛法上的長輩或朋友。如果你向他求法了,例如是你主動求了口傳或灌頂,或參加了灌頂傳法、口傳儀式等,又或者你在心中默默生起了‘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師徒關系便告成立,觀察過程亦告結束,從此便必須視師為佛了。

  觀察師長合格與否,必須在師徒關系成立以前進行,而非依止了以后才做的,但現(xiàn)在的人常常把這次序倒反了,此為佛教的不幸。沒有人逼我們?nèi)グ輲熼L,這完全出于自己的決定。如果自己疏于審查便草草拜師,錯的是自己,并不能怪別人。

  總之,一旦師徒關系成立了,便必須視師為佛,雖可另拜其他師長學佛法,但絕不可把其中任何一位不視為佛,乃至批評、毀謗等。師徒關系之成立,不一定經(jīng)過拜師的儀式,一旦你在心中默默生起‘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即使對方并不知道,關系也便已確立,又或你向該師父求法或受其傳法,師徒關系亦成立了。一旦成立了師徒關系,如果后來發(fā)現(xiàn)師長所說、所作與佛法的確背道而馳,亦只許默然另拜其他師父,心里仍必須視這位為諸師中的一位師長。其他無關系的人或許尚可批評此人的過失,但作為徒弟的你,絕對不宜參與批評。

  如果是傳密法的師父那要求就更高了。剛才說的十條,再加上二十個條件,共三十個。

  (1)身清凈:

  就是戒律守得非常好。不論受的是居士戒、沙彌戒、菩薩戒、比丘戒,還是密宗的金剛戒,都守得非常好。尤其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

  什么叫不殺生呢?不為了自己的利益殺任何一個眾生,也不為自己托別人殺任何一個眾生,不吃為自己殺眾生之肉,也不隨喜殺生。

  第二不偷盜,不搶不屬于自己的東西,不偷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或不會用卑鄙手段騙取別人的東西。

  第三不邪淫,就是自己有家庭,決不做對不起任何一個家庭的事,不能有第三者。如自己沒有家或沒有妻子、丈夫,也不做破壞別人幸福家庭的第三者。還包括托別人做或別人做了隨喜他們的所有行為都不行。這些叫身門清凈。

  (2)言門清凈:

  不說妄語、讒言、非常難聽的惡言、無聊的語言。這四個同樣也是不自做,不教他做,也不隨喜。這些叫言門清凈。

  (3)心門清凈:

  內(nèi)心不管別人修法如何好,內(nèi)心不產(chǎn)生任何一個嫉妒心,別人擁有了多少財產(chǎn),內(nèi)心不產(chǎn)生任何貪圖心,還有自己所不喜歡的人跟自己作對,不產(chǎn)生任何傷害他的心,內(nèi)心相信因果,對三寶不產(chǎn)生任何懷疑。這些叫意門清凈。因此作為一個密宗上師必須做到三門清凈。

  (4)大智:

  密宗上師必須是大智慧者。因此他必須通達一切三藏62經(jīng)典。必須通達顯密的一切教法。必須通達一切大乘小乘的法門。沒有這樣的大智,不可能證到至高無上、具有無上正等正覺智慧的如來圣果。因此必須要具備大智慧。

  (5)具忍:

  什么叫具忍呢?在修行上非常有耐心,不怕吃苦,不怕時間長,要有絕對吃苦耐勞的忍心。同時也必須具備對金剛兄弟或對他人能夠忍受一切委屈的忍辱心。沒有這種忍辱心很容易產(chǎn)生相互嫉妒、相互排斥現(xiàn)象。所以要絕對有忍心。

  (6)正知:

  就是顯宗所說的正住。所謂正住就是在教派與教派之間、上師與上師之間、宗派與宗派之間、宗教與宗教之間沒有任何一個偏見心。

  (7)無諂:

  對于他人沒有任何卑鄙不擇手段之心。

  (8)無誑:

  心不欺誑。

  (9)通達密咒:

  非常通達密宗的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的每一個咒子和每一種修法。

  (10)通達密續(xù):

  通達密續(xù)與通達密咒有什么區(qū)別呢?密咒主要指修習的手段和方法。密續(xù)為釋迦牟尼佛講的經(jīng)典。因為密宗的事部續(xù)、行部續(xù)、瑜伽部續(xù)、無上瑜伽部續(xù)都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每個咒子的修行方法都來自于密續(xù)當中,所以要通達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一切密宗的續(xù)(密宗的經(jīng)典)和密宗的理論。

  還有十個條件叫十真實,這是密宗上師必須具備的條件。

  (1)壇城:

  對壇城的繪畫、觀想非常通達,也可教授弟子,同時還包括做佛像、畫佛像的工巧。否則他根本沒有辦法明確解釋密宗的每一個金剛壇城的形態(tài)、生起次第中的觀想方法。因此必須通達壇城。

  (2)密咒:

  在圓滿次第當中最關鍵的是密咒。這個密咒是什么咒呢?不是我們經(jīng)常念的這個咒、那個咒。這些咒是體內(nèi)每個部位所需要觀想的咒,比如頂輪咒、言輪咒、心輪咒、丹輪咒和密輪咒及身體每個部位咒的觀想方法。

  (3)手印:

  手印在密宗里非常多,尤其是在事部、行部、瑜伽部中,手印占主要位置。特使是事部,手印是最關鍵的,因此上師要對手印非常通達。

  (4)守護我及處等:

  這個就是怎樣保護我和我所在之處。用什么方法呢?比如自己用每個部位的金剛忿怒來保護自己的身體,或用金剛壇城或火輪保護自己和自己所住的地方,不讓任何一個妖魔鬼怪接近。

  (5)迎圣儀軌:

  就是迎請一切智慧身的儀軌。我們修煉任何法的時候必須迎請很多圣尊。比如,迎請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等身、口、意一切智慧功德,因此,上師必須要通達任何迎圣儀軌。

  (6)儀軌念誦:

  口頭的都不會念,更談不上觀想了。念誦的目的是什么呢?是觀想?陬^念不出來更沒有辦法有次序地去觀想。因此要通達念誦,非常通達修行的方法,每個次第修行方法。

  (7)修習:

  通達每個次第的修煉方法。

  (8)內(nèi)外火供:

  外火供是用火炕如法地做火供(將供養(yǎng)一切佛菩薩的物品在火炕里面燒)叫外火供。內(nèi)火供指觀想自己吃的東西到了丹田后,化為一切供品供養(yǎng)體內(nèi)的一切諸佛菩薩的方法,這叫內(nèi)火供。

  (9)收攝:

  最后把一切觀想部分收回。

  (10)送神:

  把一切迎請的智慧神、諸佛菩薩送回原地的儀軌。必須要通達這些才能當一個密宗的金剛上師,因此,密宗的金剛上師要比一般的師父多二十個條件。上面講的三十個條件就是一個密宗善知識的標準。

  在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有些人說黃教是這樣,那我們白教可以不必要這樣,紅教也不必要這樣。還有人說紅教不需要守任何一個戒律,只要是一心一意依止善知識,依止上師就行了;或說紅教可以胡作非為,可以有不尋常的男女關系。這簡直就是胡說八道,這樣的說法和做法徹底破壞了佛教,徹底破壞了藏傳佛教。因為這些敗類來到漢地亂搞亂整,最后弄得漢地信佛居士心里非常不愉快,開始懷疑這個密宗是不是如來圣法。

  因此要特意講一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所講的善知識的標準。這是紅教最主要的一位活佛,叫華智仁波切所講的大圓滿引導。在這里一一介紹給大家。本來凡夫很容易被世間的友伴和其他一切因緣所改變。由于隨時隨地依止善知識和善友,比如說,親近一個合格或標準的善知識,就如一個普通的木塊,長時間放在檀香木里,再將它拿出來后,發(fā)現(xiàn)它同樣會發(fā)出很好的檀香味。如果你經(jīng)常和善知識在一起,經(jīng)常聽受善知識的教化,你就被薰染上善知識的功德妙香,一切威儀也將與善知識一樣。這個例子就是這個道理。

  什么樣的善知識是圓滿的善知識呢?

  第一、未違犯別解脫戒、內(nèi)菩薩戒和密乘三味耶戒。用菩薩戒來規(guī)范自己的內(nèi)心,用別解脫戒來規(guī)范自己的外在行為,密修密宗三味耶戒(密宗不可逾越的金剛誓言。)

  第二,廣聞博學:了知顯密一切教法,就是俗話說的博學多才之人。

  第三,對無邊的眾生如母對獨子一樣慈愛,具備大悲心。

  第四,通達顯密:就是精通外在的戒、律、論三藏經(jīng)典和密宗的四續(xù)金剛密法。如不通達,就像剛才講的那個醫(yī)生的例子一樣。他只能治感冒、頭痛。

  第五、顯現(xiàn)端正:依靠修持與自相續(xù),顯現(xiàn)殊勝端正功德,也就是通過自己得到的證悟把自己調(diào)伏得非常圓滿。還要修四攝,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以布施、愛語、同行、同事來攝受弟子。密宗金剛上師還有許多特殊的條件:

  (1)成熟相續(xù):

  必須具有一個能夠不間斷的灌頂傳承。如果沒有灌頂傳承,就是講了很多法都不可能有加持。

  (2)凈持律儀:

  不但是受了灌頂,而且灌頂時所受的戒律,絕不違犯。

  (3)相續(xù)調(diào)柔:

  煩惱和分別心越來越弱。

  (4)通達密乘金剛的基、道、果:

  基是基礎。道是修法。果就是所得到的果等。一切密乘非常通達。

  (5)修念圓滿:

  對所受的每個灌頂都修持得非常圓滿。

  (6)解脫相續(xù):

  至少在現(xiàn)量或比量以上能夠得到性空正見。如果沒有得到證悟的話,就無法讓別人解脫。

  (7)唯求利他:

  具備慈悲心,不為個人名利,完全是為利益眾生而傳法的一個師父,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上師。

  (8)瑣事鮮少:

  要斷除今生世間法的貪執(zhí)。因為,今生的貪執(zhí)還在,修持就根本不如法。

  (9)精進修持:

  為了來世精進修煉正法。

  (10)厭世勸他:

  發(fā)出離心。若無強烈出離六道的心愿,根本無法解脫。

  (11)攝受弟子:

  非常善巧、方便地調(diào)伏弟子內(nèi)心的一切煩惱,讓他變得非常清凈。

  (12)具有加持:

  就是具備教言的加持和傳承的加持等等。

  這些就是作為密乘金剛上師應具備的條件。

  在這里華智仁波切也講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他說有些身心中無有少許聞思修的功德,卻自以為是的人,還說自己是某某上師的兒子,某某貴族的兒子、子弟,應勝過他人,所傳的法也理應正確。這種傳法好像婆羅門的傳承。因為,婆羅門沒有嚴格的修持。婆羅門的兒子就是婆羅門,可以擔任婆羅門的最高職務,是不是成就者并不重要。因此,不要因為是活佛的弟弟,我們就覺得他了不起。你們千萬不要忘記釋迦牟尼佛的弟弟提婆達多。他是佛的弟弟,但修法最不精進的是他,死后下地獄的也是他。另外,還有一些人雖然具有少許聞思修的功德,但不是為尋求來世清凈心而修持,而是擔心失去某一利益,或上師的地位,所作所為只是為了今生的目的,這就不是如法的善知識。

  我們做任何事應當考慮到,如何才能使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永住世間。當前,我們面臨很大的挑戰(zhàn),外在的壓力、內(nèi)在的混亂,我們應該以正直心和正義感共同攜手,把完整的釋迦牟尼佛的教法弘揚廣大,弄得紅紅火火!

  我們還應該用真正的佛法和戒律來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讓周圍不信佛的人也能產(chǎn)生信心。如果我們不能調(diào)伏自己,人家就會恥笑我們,同時也為佛法造了很大的惡業(yè)。因此,奉勸諸位善知識、諸位居士,以及所有對佛教事業(yè)有責任感和正義感的同修,共同攜起手來,修行正法,弘揚正法。

  附:是否一旦參加了灌頂或隨許法會,授者就成為受者的師長?

  如果我們對一個法門、一個本尊或一位法師生起歡喜及尊敬心,繼而參與了其灌頂或隨許法會,授者的確就成為了我們的師長,我們必須把他視為自己的一位師父,同時要視師若佛。如果你對一位法師并無生出尊敬依止的心,或對他沒有什么認識的話,不要只看報紙的宣傳文告,要好好地觀察,不妨參加他的佛法開示及多作拜訪,在對他有信心時才求法、參與接受灌頂或口傳等。如果只是聞法,你可以視講者為善知識或長輩,不一定就構成了師徒關系。但如你心中生起了依止之念,即使說法的人并不一定知道,你與他的師徒關系也一樣成立。如果你由一位師長處得受了口傳,少至一段法偈甚至只一個字,他也成為了你的其中一位師長。

  12、做弟子的標準是什么?

  不僅善知識需要嚴格的標準,做弟子的也有嚴格的標準。如果現(xiàn)在不具備,應該修煉改善,讓自己逐漸具備這樣的條件,不要認為只要有好師父就行了。因為你能否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不僅是善知識的問題,直接與自己的修行有很大關系。佛經(jīng)上有個比喻,醫(yī)生給病人非常好的藥方。這些藥一味比一味名貴,一味比一味有效?墒遣∪藚s不肯吃藥,只把藥方藏在口袋里。這樣的病人永遠不會好。同樣,我們遇到了如此殊勝、能讓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佛果的善知識,聽聞了顯密合一的無上如來圣法,而且自己也得到了修煉圓滿教法的條件,如果自己不珍惜佛法,不去修煉,從何得到圣果呢?因此,要學佛法,得到證悟,不僅僅是善知識的問題,更主要的還是自己。龍樹菩薩在《寶鬘論》中說:‘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救星,只有自己才能徹底地拯救自己。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除了自己之外,沒有任何人能徹底地毀滅自己。’因此,我們不能自做自敵呀!前面講的善知識是傳授佛法的向導?墒怯辛讼驅н不夠,自己必須一步步地往前邁步,否則不可能到達目的地。這正如想從武漢去北京,既問了路,也看了地圖,指路的人也告訴了你如何走,講得一清二楚。但是你只問路,而不前進,那永遠也到不了北京。同樣,要想成就無上佛果,不僅要聽聞殊勝的教法,還必須要如實的修行。因此龍樹菩薩說:‘我給你指出了解脫之道,是否能到達涅槃彼岸,就要看你自己的了。’大家對修煉千萬不要有簡單的想法,就算一個小小的企業(yè),搞了十幾年,能否成為一個好企業(yè),還得打一個問號,更何況我們所做的這個工程是為了解脫生死,徹底斷除所知障和煩惱障,得到至高無上的智慧、慈悲、德能,到達涅槃圣果彼岸的工程。如果成佛這么容易就能得到的話,為什么這么多人還沒有成佛呢?

  此外,不要太盼望有什么奇異的現(xiàn)象。做個好夢就高興得發(fā)瘋,看到什么離奇的顯相,就以為自己得到了感應。看見佛菩薩又能怎么樣?如我們不如法修煉,就是佛祖站在我們面前也愛莫能助。為什么呢?因為佛不會以個人的感情和關系把你拉到凈土佛國。如果只想抱著阿彌陀佛的大腿,不修福德和智慧,也不發(fā)出離心、菩提心,更不需要性空正見,就像買彩票一樣,想一下子得到一大筆錢,即使得到也不穩(wěn)定。像這樣墮落的人多著呢!

  月稱菩薩在《入中觀論》中明確地講:不是為了貪心和嗔恨,完全是為了力爭正確的真理,而對某些有錯誤和偏見的觀點批評指正,不但不為過失,反而有功德,而且功德無量。

  那么作為一名合格的佛弟子,應具備哪些相應的條件呢?在圣天菩薩著的《中觀四百論》中明確提出了作為弟子的標準。他說:‘正住具慧,希求為聞器。’這里提到了三個問題,正住、具慧和希求,作弟子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

  第一、正住

  什么叫正住?就是站在比較公正的立場,不偏執(zhí)任何一個教派、宗派、傳承的觀點,只要是正確的佛法,內(nèi)心就無比恭敬地修煉,這就叫正住。對學習佛法的人來講,這是非常非常關鍵的。過去曾有一個婆羅門教的大師,最初他信仰婆羅門教,后來他遇到了佛法,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佛法原來如此殊勝。從此他成為佛教徒,還寫了一個贊頌,贊嘆釋迦牟尼佛。贊頌中講:‘我和婆羅門并無冤仇,與釋迦牟尼佛也不沾親。但誰要是講了正法,我不得不服從他。因此,我就入了佛門,學了佛法。’他還說:‘在無邊無際的六道輪回中,我就像小孩子一樣迷惑、流浪。我究竟該皈依誰呢?誰能做我的引導呢?’他自己回答:‘誰能消除內(nèi)心的一切煩惱,具備一切智慧、慈悲功德,若我有一點點正義感和正信的話,為什么不皈依這樣的人呢?’

  第二、具慧

  如果不具備智慧就不知道什么是正法,什么是邪法,不知道站在哪個立場,也不知道怎么去修煉。因此,學佛者必須具備一定的智慧。這智慧主要是指鑒別能力,能分別什么是正,什么是邪。上面講的親近善知識,若有智慧的話,你就能用此標準來衡量一個師父。

  第三、希求

  必須具備希求,如不希求佛法,你遇到再好的善知識也不會去求正法。

  這三個叫聞器,即具有聽聞佛法的條件。《菩提道次第廣論》中又加上要對佛法和法師尊重。因為不對佛法和法師產(chǎn)生尊重的話,就無法修成任何一個法。所以《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講:‘若如是者可攝為四,謂于其法具大希求,聽聞之時善住其意,于法、法師起大敬重。棄舍惡說,攝取善說。’第一是對佛法有廣大的希求心。第二是聽佛法時,要善住其意,也就是正住。第三是對佛法和法師起大敬重。第四棄舍惡說,攝取善說,也就是具慧。如果不能分別出惡說和善說,根本就不具備聽法的條件。這四個是佛弟子的合格標準,也就是弟子的條件。如果不具備,就爭取具備。如果已經(jīng)具備,應生歡喜。

  具備了這些條件,拜了剛才所講具備條件的師父,但還要注意一點,如果你拜了不如法的法師,受了灌頂,但發(fā)現(xiàn)他有些缺點,那怎么辦呢?不能馬上背叛師父,首先盡可能不去想他的缺點,盡可能想他的優(yōu)點,他說了不如法的事,放在一邊,不與師父爭論就是了。然后,善巧的吸收、接受正確的部分。《三摩地王經(jīng)》中,佛打了個比喻,說有一個人專門贊嘆旃檀香是如何的好。這時候有人問他:你有沒有少許的旃檀香呢?他說我是專門贊嘆旃檀香來生存的,卻沒有這種旃檀香。原來他贊嘆了半天完全是為了活命的。佛又說在末法時,就會有很多諸如不修瑜伽,自己不去修煉,只是贊嘆守持戒律是多么的好,自己完全違背戒、定、慧三學的人。同樣,尋找善知識,必須尋找一個戒律清凈,戒定慧修得非常好的人,具備圓滿條件,不能找用佛法來活命的人。

  在末法年代,具足十個條件的大師不能說沒有,但到底是難求了,以我們的這少許功德恐怕并不易遇上。所以,我們?nèi)裟軐さ么我坏鹊暮脦熼L,亦堪作依止了。什么是‘次一等的好師長’呢?首先他必須具有歷代輾轉傳下的清凈不斷傳承;即使他并未能完全做到心中只有眾生而沒有自己,起碼要是關心眾生比關心自己為多;即使他未能完全超越世俗心態(tài),但起碼要視修行比世俗瑣事為重;即使他未能完全不顧現(xiàn)世福樂,但他起碼要是一個把未來生之福樂看得更重要的人。如果能有這樣的師長,暫時來說也已算足夠了。

  我們雖應熱衷于學法,但觀察師長絕不能草率貪快,F(xiàn)今的人,常常讀到宣傳資料上的文字,便一窩蜂地跑去名師處依止,這是不安全的做法。我們應當在未成立師徒關系之前,花好一段時間,好好觀察這位師長的德行等,在觀察幾年后認定其為合格師長,方?jīng)Q定依止。平時我們參加聽法等活動,只要心中沒有生起‘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師徒關系便未成立,可以繼續(xù)慢慢觀察,暫時只把說法者視為一位佛法上的長輩或朋友。如果你向他求法了,例如是你主動求了口傳或灌頂,或參加了灌頂傳法、口傳儀式等,又或者你在心中默默生起了‘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師徒關系便告成立,觀察過程亦告結束,從此便必須視師為佛了。觀察審查師長資格必須在師徒關系成立以前進行,而非依止了以后才做的,但現(xiàn)在的人常常把這次序倒反了,是為佛教的不幸。沒有人逼我們?nèi)ヒ乐挂晃焕蠋?這完全出于自己的決定。如果自己疏于審查便草草依止了,錯的是自己,并不能怪別人?傊,一旦師徒關系成立了,便必須視師為佛,雖可另拜其他老師學法,但絕不可把其中任何一位不視為佛,乃至批評、毀謗等。師徒關系之成立,不一定經(jīng)過拜師的儀式才成立,一旦你在心中默默生起‘這位是我的師長!’的決定,即使對方并不知道,關系也便已確立,又或你向該師父求法或受其傳法,師徒關系亦成立了。一旦成立了師徒關系,如果后來發(fā)現(xiàn)師長所說、所作與佛法的確完全背道而馳,亦只許默然另拜其他師父,心里仍必須視這位為其中一位老師。其他無關系的人或許尚可批評此人的過失,但作為徒弟的你,絕對不宜參與批評。

  因此,我們學佛法,受灌頂一定要慎重。不過有人認為,既然這么復雜,干脆我不去拜師,在家里看書就得了。不成!沒有師父不可能得到任何加持和成就;沒有傳承,修佛法簡直是盲人摸象。如果以前親近過的完全是惡知識,你應該完完全全地遠離他。如果既不是善知識,也不是完全惡知識,善惡各半,可以放棄他。如果具備50%以上這些條件,主要功德還是具備的,還可以繼續(xù)親近他,在未見到真正善知識之前,只好在他那里學,力求自己有所長進,有所提高。當有一天你遇到了圓滿的善知識,也應敬重過去的善知識,凡是在他那里傳的,還是在他那里聽授,不具備的部分還是找一個真正的善知識來繼續(xù)引導。

  總之,你求師學法的目的是為了自己有所長進。達到了最高境界,不能繼續(xù)引導時,再尋找一個更得力的師父,在原來的基礎上繼續(xù)修煉。但以前修的法也不是完全扔在一邊,應該修。因為他是你師父。你入佛門,也是他的功德。說真的,他對你恩重如山呢。但在修他的法的基礎上找個突破口,從一個一個突破口往前一步步邁進。不要只念誦就行了,應從三皈依開始學,具體實修方法再一步步學。修完三皈依還干什么,發(fā)出離心作為第二個突破口,然后再修菩提心,而且也別拋棄原來的善知識,只要是善知識就不要拋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