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經(jīng)
《維摩詰經(jīng)》簡稱《維摩經(jīng)》,全名是《維摩詰所說經(jīng)》,亦名《不可思議解脫經(jīng)》。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凈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jīng)》又名《凈名經(jīng)》或《說無垢稱經(jīng)》。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詳情]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這時候,維摩詰對眾菩薩說:“各位仁者,菩薩如何進入不二法門,請隨各位的見解說一下吧!”
法會中即有叫法自在菩薩的發(fā)言:“各位仁者,生與滅為兩對立法。但諸法本來無生,現(xiàn)今也就不滅,得到這種諸法無生滅的無生法忍認識,便稱為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又說:“內(nèi)在自我與外在對象為我我所兩者。因為有這個我,便會有我所。如果斷除自我的見解,也就拋棄了執(zhí)著外在事物之我所見解,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不啕菩薩又說:“諸感官對外界的攝取或不攝取稱受與不受二者。若法不受為不取相不可得,因為不可得,也就無所取著,也就無所謂舍棄,無所謂造作,無所謂心有所行。由于無舍無作無行,便是入不二法門。”
德肯菩薩又說:“污垢與清凈是兩相對立的。了解污垢的本質(zhì)空性,也就沒有離垢的清凈相了,滅除了凈垢二相,便是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又說:“惑心生起是動,深心取實相為念,動與念是兩相對立的。若無動心則無念心。無念心即不作分別。通達這一點,便是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又說:“事物各各有一相,但其本質(zhì)為空而無相,一相與無相兩相對立。如果知道一相即是無相,以至不取著于無相,這就是進入平等之想了,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又說:“菩薩心以大悲為本質(zhì),聲聞心以獨善為目標。菩薩心與聲聞心兩相對立,如果有能觀,心之相狀原本如空而不過是幻化分別,則既沒有菩薩心,又沒有了聲聞心,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弗沙菩薩又說:“善與不善兩相對立為二。如果心中沒有善與不善的分別,心b入無相境界而通達諸法莫不如此。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又說:“因煩惱于三界造身口意惡業(yè)為罪,—切有漏之善業(yè)為福,罪與福兩相對立為二。如果了達罪之本性即空,則罪與福并無區(qū)別。以金剛智慧了解罪福兩者之間并不障礙,從而懂得無受縛無解脫的道理;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又說;“有煩惱為有漏,無煩惱為無漏。有漏與無漏兩相對立為二。如果了知一切諸法平等無二;則沒有漏與不漏的分別想,從而不取著于法相,也不停滯于空無之相,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凈解菩薩又說;“有造作為有為,無造作為無為。有為與無為兩相對立為二;若離除一切法數(shù)的區(qū)別,心如虛空,以清凈智慧行無所障礙之境地,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那羅延菩薩又說:“十三界世間與出離世間兩相對立為二。世間的本質(zhì)為空性,這與出世間是完全一致的。于生死世間不取入不求出,不增加不減少,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又說:“生死與涅磐兩相對立不二。如果證見生死的本性空寂,則否定了生死的現(xiàn)象,亦即沒有什么生死,從而便無受縛生死,亦無解脫生死,無縛無解,無燃無滅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現(xiàn)見菩薩又說:“除滅煩惱為盡,煩惱不除為不盡。盡與不盡兩相對立為二。一切事物無論是否滅除煩惱,都有無盡之相,此無盡之相便是空性。既然為空,則無所謂盡與不盡的分別。這樣看待,便是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又說:“我與無我兩相對立為二。我,從根本上無法把握;相應(yīng)地,非我(無我)也就無從把握。證見自我的實性是空性,便不會再生起我或無我的見解,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電天菩薩又說:“明與無明兩相對立為二。無明本質(zhì)為空,這與明的實性是—致的。明也不可以取著,不能以任何法數(shù)來限定。對于明與無明能作平等不二觀待的,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又說:“有形狀顏色質(zhì)礙為色。色與色空兩相對立為二。色即p是空,并非色消滅而后是空。色的性質(zhì)本身就是空。受、想、行、識等也同色一樣。譬如說識與空相對為二,但識即是空,非識滅后才是空,識之本性便是空。對于相待二者之間的空有不異的道理能夠通達者,便是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又說:“地水火風稱四種異,虛空稱空種異。四種異與空種異兩相對立為二。但四種的本性即是空種的本性,四大種無論在產(chǎn)生前,消滅后、還是生滅之間都只是空性。如果能這樣了解諸種的本性的人,便是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又說:“眼指眼根;色謂色塵。眼與色相對為二。如果知道眼根這一感官對外在境色不貪戀、不嗔恚、不癡迷,便是寂滅;依據(jù)同樣的道理,耳與聲、鼻與香、舌與味、身與觸、意與法,也是相對為二的。如果了知意之本性對于作其認識對象一切諸法,根本沒有貪著、嗔恚、愚癡,便是寂滅。安穩(wěn)停留于這種寂滅中,便是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又說:“布施與回向一切智相對為二。布施的本性即是回向一切智的本性。依據(jù)同樣的道理,六度之中的其他,諸如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等,都與回向一切智相對為二。以智慧為例,其本性與回向一切智的性質(zhì)完全一致。這中間凡能了解諸相為一相的。便是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又說:“空、無相、無作可以各各相對為二?占词菬o相,無相即是無作。如果知道空、無相、無作三者兩兩相對,而其本性實為一相的道理,也便可以知道心、意、識本無差異的道理。依三者當中任一得解脫,也即是得三種解脫門。這也便是入不二法門。”
寂根菩薩又說:“佛祖、佛法和僧伽三者兩兩相對為二。其實,佛即是法,法即是僧眾。這三寶都呈現(xiàn)無為之相,與虛空完全等同無別。世間一切諸法莫不如此,都統(tǒng)一于無為相。能隨順這種認識而行動于世間的人,便是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又說:“五受蘊所成為身,身滅即為涅磐。身與身滅相對為二。身即是身滅。為什么呢?如果能證見此身實相不過是五蘊和合,則不會執(zhí)著于身有之相,也不會執(zhí)著于寂滅之相,便達到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并且對此不驚不懼。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又說:“身業(yè)、口業(yè)、意業(yè)三者兩兩相對為二,而這三種業(yè)其實都無造作相。身無作相也就是口無作相,口無作相也就是意無作相。三種業(yè)均無造作相,也就是一切諸法本性的無造作相。能依據(jù)這一原則,使意識以至智慧均無作相的人,便是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又說;“福行、罪行、不動行三者兩兩相對為二。三種行為的本牲即是空。既然本性空,便沒有福行,沒有罪行,沒有不動行。能夠于此三行均不起分別的人,便是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又說:“從自我主體生出的一切相符于我者均與我相對為二。如果能證見自我的實相,則不會有我與其他的二法之想。如果不執(zhí)著二法的立場,也便不會有主體的認識與客體的所認識,也就是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又說:“有所得相肯定了我與我所相對立為二。如果無所得,便沒有取舍,這種泯除自我與其他的得與舍的立場,便是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又說;“愚暗與明智相對為二。無暗且無明,則無相對之兩分。為什么呢?如果證得滅受想定的功夫,也就無暗且無明了。同樣,—切法相也都可以消失于滅受想定中。保持此境界中的平等無二態(tài)度,便是入不二法門。”
寶印手菩薩又說:“樂于證涅磐與不樂于往世間兩者相對為二。如果不樂涅磐且不厭在世間,則沒有相對的兩者。為什么呢?如果肯定受縛,則肯定了解脫。如果根本沒有受縛這回事,那么又有誰求解脫呢?如果受縛與解脫都不存在,則無所謂樂貪與厭棄的態(tài)度了。這也就是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又說:“正道與邪道相對為二。若真正安住于正道之中、則不會分別什么是正,什么是邪。離開了正邪的分別,便是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又說:“真實與不真實相對為二。凡證見了真實之相的人只見無相之實,即是說不見真相,更何況證見那虛妄不實的呢。為什么呢?一切法之實相,非肉眼能見,只有智慧法眼能見,但智慧法眼既一無所見又無所不見,這就是入不二法門。”
所有的菩薩都這樣各自講說了對于入不二法門的看法。他們又問文殊師利:“菩薩你對入不二法門的看法呢?”文殊師利便答道:“按我的理解,對一切諸法無言無說,無顯示無識別,不提問不作答,這便是入不二法門。”
于是,文殊師利便問維摩詰說:“我們都各自談了自己的理解。仁者,輪到你來說說什么才是菩薩入不二法門呢?”可這時,維摩詰卻默然無言。文殊師利大為感嘆:“善哉,善哉直至放棄語言文字,才是真正的入不二法門呀!”
就在這樣議論入不二法門的過程當中,聽眾中便有五千菩薩都得入不二法門,達到了對于諸法不生不滅的認識境地。
- 世尊為什么要說《維摩詰經(jīng)》?
- 維摩詰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
- 《維摩詰經(jīng)》是世尊為誰說的?
- 《維摩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維摩詰經(jīng)的介紹
- 維摩詰經(jīng)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的來歷及重譯維摩詰經(jīng)
- 中國最早的石刻《金剛經(jīng)》在哪里?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文殊師利問菩提經(jīng)注音版
- 佛說彌勒成佛經(jīng)注音版
- 陳兵《維摩詰所說經(jīng)》講解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總結(jié)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囑累品第十四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法供養(yǎng)品第十三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2)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菩薩行品第十一(1)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香積佛品第十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 《維摩詰經(jīng)》講解 佛道品第八(3)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世尊為什么要說《維摩詰經(jīng)》?
- 《壇經(jīng)》記載了慧能臨終前對弟子的哪些叮囑?
- 《金剛經(jīng)》的“佛法非佛法”是什么意思?
- 《壇經(jīng)》中對于“不二法門”是如何解釋的?
- 維摩詰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
- 《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是什么意思?
- 慧能一生與《金剛經(jīng)》有何因緣?
- 《維摩詰經(jīng)》是世尊為誰說的?
- 《六祖壇經(jīng)》是一部怎樣的經(jīng)?
- 六祖慧能為何對《金剛經(jīng)》格外重視?
- 楞嚴經(jīng)是一部怎樣的經(jīng)典?
- 《金剛經(jīng)》有幾種譯本?
- 《無量壽經(jīng)》是怎樣一部經(jīng)?
- 蘇轍與《楞嚴經(jīng)》
-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是哪位菩薩說的?
- 蘇軾與《楞嚴經(jīng)》
- 為何《普賢行愿品》在全部《華嚴經(jīng)》中如此重要?
- 《法華經(jīng)》說“佛種從緣起”,怎么理解?
- 《六祖壇經(jīng)》主要講什么內(nèi)容?
- 《金剛經(jīng)》說佛陀是不可描繪的,但佛七為什么要觀想?
- 《阿彌陀經(jīng)》簡介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的簡介
- 維摩詰經(jīng)是誰翻譯的?鳩摩羅什的來歷及重譯維摩詰經(jīng)
- 龍褲國師與《金剛經(jīng)》的故事
- 法華經(jīng)各品的內(nèi)容是什么?妙法蓮華經(jīng)各品大意
- 四十二章經(jīng)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在我國的,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八十卷是誰翻譯的?
- 《金剛經(jīng)》出自哪部經(jīng),有多少字?
- 無量壽經(jīng)是什么經(jīng)?無量壽經(jīng)的簡單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和《阿彌陀經(jīng)》是同一部經(jīng)嗎?
- 中國最早的石刻《金剛經(jīng)》在哪里?
- 八大人覺經(jīng)是佛陀說的嗎?佛說八大人覺經(jīng)的因緣
- 《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主要講什么?
- 四十二章經(jīng)是誰翻譯的?譯者迦葉摩騰、竺法蘭簡介
- 《寶積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寶積經(jīng)》概說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