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經
大般涅槃經(梵Mahāparinirvāna-sūtra)漢語拼音Daboniepanjing 佛教經典。亦稱《大本涅槃經》或《大涅槃經》,簡稱《涅槃經》。北涼曇無讖譯。40卷。
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二十九卷
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二十九卷
出功德天黑闇女譬 釋死苦
圣行名之第三
迦葉生之根本凡有如是(至)觀于所生已見過患
案。僧亮曰。以凡夫顛倒貪生。而惡老死。明菩薩不爾也。僧宗曰。第三寄觀行門。明八苦相也。此中有六譬。皆明凡夫貪生。而菩薩見過。棄而不樂也。寶亮曰。此下第二觀過也。有六譬也
案。僧亮曰。為菩薩作譬也。菩薩愛生情薄。見生死過。則俱厭也。生是貪悅之本。譬女。五陰是生所住處。譬舍。乘因得果。譬之他也。生理可樂。譬之端正。智以御身。譬之舍主。名以表實。譬問名也。生是善果。其因凈故。譬功德也。果非不凈譬也。考名責實。問所作也。有生有實。譬能與也
復于門外更見一女(至)汝若不去當斷汝命
案。僧亮曰。舍生名死。譬門外也。反生易顯。不須辭費也。即持利刀者。醫(yī)藥救生。譬持利刀。以防死也。僧宗曰。死是人之所惡。悲情內故。譬之門外也
女人答言汝甚愚癡(至)我皆不用各隨意去
案。智秀曰。生在報前。譬姊。死居報后。譬之妹也
是時二女便共相將(至)是故俱請令住我家
案。僧宗曰。凡夫也。無法財。故喻貧也
迦葉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至)是故貪愛生死二法
案。智秀曰。雙合譬也。寶亮曰。此第一以二女譬凡夫。與菩薩相對也
復次迦葉如婆羅門(至)如彼童子取菓還棄
案。僧亮曰。幼稚童子。譬始業(yè)菩薩見苦不深。未全忘生。如取菓已舍。若智行俱深。則不取不舍也。僧宗曰。菩薩是高行之族。以譬婆羅門子。曠劫為地獄所苦。絕人天食也。糞譬陰身。菓譬生也。欣生之情。譬欲取也。生之為過。圣之所說。譬智訶也。知貪生之患。譬[赤*皮]然有愧也。為生天中有五欲樂。譬凈洗也。終不愛者。譬還棄也。寶亮曰。此第二以童子譬小菩薩。與大菩薩對也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至)以其不見老病死故
案。僧亮曰。四衢道。譬佛四無量無齊限也。器譬經藏。食譬施戒定。佛為在家之人。初贊施戒。生死之樂。后說無常。贊涅槃樂。此法始終。皆佛說。凡夫貪生。不見后過。圣人見過。不生貪也。又四衢譬四辨。器譬名味句身。食譬施戒定也。賣之譬勸行也。遠來饑虛。譬經三途久也。此是何物者。稱其所求。問以定之。食主答言者。戒定能得天人之樂。后必無常也。是人聞已者。不為菩薩說也。多與我價者。生天不受四趣之苦也。僧宗曰。說法聚人之處。譬四衢也;髡f人天因果。取人利養(yǎng)如賣也。菩薩雖知天中報妙。見有死患。不欲生故。喻如彼人雖欲買食。為一惡故。所以遂舍也。寶亮曰。此第三以賣食譬釋教也。謂若生死之果如此者。圣人何意。說此五戒十善。受人天報耶。此是善不受義之誠證也。此教本接下愚。若不聞人天之樂。凡夫豈背行道耶
復次迦葉譬如毒樹(至)下至十歲俱亦受苦
案。僧亮曰。此二譬同顯有生有死。修短無異耳。寶亮曰。第四第五二譬。偏據生死果報。唯苦而無樂
復次迦葉如譬崄岸上有草(至)大涅槃經觀于生苦
案。僧亮曰。譬菩薩尚不貪天上報。況復欣此人中果耶。僧宗曰。險岸譬五陰身也。草覆譬無明也。岸邊甘露。譬妙藥報也。大坑譬死苦也。即便取者。貪樂果故。修善因也。腳跌者。永淪生死也。寶亮曰。為外道作譬也。險岸譬非想也。草覆譬彼生死果報。而外道不知計為涅槃也。甘露者。譬禪定樂也。壽千年者。八萬劫也。貪其味者。著禪定也。深坑者。生死苦也。腳跌者。外道以非想為涅槃。失理故墮三涂也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涅槃經觀于老苦
案。僧亮曰。皆與衰壞作譬也。王譬壯色。敵國譬老。他土人民以譬憶念少盛之事也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大涅槃經觀于病苦
案。僧亮曰。端正譬健色。夫人譬愛結。王譬病也。挑一目等。譬壞盛色
迦葉云何菩薩摩訶薩(至)住于大乘大涅槃咒
案。僧亮曰。唯除二禪者。凡死苦一至。無不惱亂。故以災為譬。菩薩死至。心不亂也。摩羅毒蛇其色黑。若觸人衣。戒人衣觸其行處。皆死。故名觸毒。阿竭多星。八月出也。因星結咒。消四毒也。僧宗曰。病之為苦。破壞浮囊。實為最苦也
復次迦葉譬如有人(至)大涅槃經觀于死苦
案。僧亮曰。上來說死。而未說苦。今言于險難處。無有資糧者。諸受根滅。不受根起。名曰死也。不受根起。則生涂斷絕。譬險難也。受根不起。不起則無法。無法則不可資用。譬無資糧也。來涂茫茫。莫知所之。譬懸遠也。五根皆滅。意識獨行。譬無伴侶。業(yè)風所飄。求生不住。譬常行也。五道未分。譬不知邊際也。遇得生緣。乘癡受生。譬無燈明也。上來諸譬。說欲受生之苦。自此下譬死之苦也。說一切苦。皆由受生。心滅名死。滅不由戶。譬無門也。不受根起。譬有處所也。不覺苦樂。譬無痛處。醫(yī)藥不加。譬不可治也。諸根漸滅。強力所不制。譬無遮止也。受根已滅。不可更生。譬不得脫也。生滅根異。外相不改。譬無破壞也。人不喜見。譬愁毒也。不能害人。譬非惡色也。人懼其禍。譬怖畏也。是根皆滅。譬在身也。滅不可見。譬不可覺知也
- 上一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二十八卷
- 下一篇:大般涅槃經集解 第三十卷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開經偈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楞嚴經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注音版
- 從《壇經》片段,瞻仰學習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