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的心有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惡

凈界法師:凡夫的心有可能是善也可能是惡

  假設(shè)我們以這一念凡夫的心去觀察,我們只是就著它的一部分,偏重“一”部“分”來說明。我們這一念心有可能是“有”,它有它的正念,有它善根生起種種戒定慧相應(yīng)的正念,這個應(yīng)該說是有,它有真實體性的,它的確能夠創(chuàng)造真實功德的。

  但是我們這一念心,從“一”部“分”來說,也可能是“非有”,有很多的妄想,捏造很多的妄想,這個是“非有”。如果從比較中道的“二分”來說,它是亦“有”亦“非有”,它有時候是妄想,有時候是真實的。就是說這個心,看你從什么角度來說明。

  比如我們說一個人,世間上的人,如果我們講真妄不二,每一個人你也可以說他是好人、你也可以說他是壞人,看什么角度。

  如果從“一分”的角度:誒,再壞的人,他內(nèi)心當(dāng)中,一定曾經(jīng)有起過善念,他看到三寶的佛像,一個合掌,這也是種善念,我們就著這個善念說:誒,他這個時候扮演好人的角色。

  只要是凡夫,再好的人,他也一定起過煩惱,那我們說:在這個時空當(dāng)中,他扮演的是一個壞人的角色。所以從單“一分”來說,他有時候是好人、有時候是壞人。那從“二分”來說呢?我們應(yīng)該說他是亦好人、亦壞人,這道理就是這樣。

  有時候,我們對內(nèi)心了解得更透徹,人跟人之間就會多一分的包容。就是說,其實你說這個人是好、是壞,你很難講,他就是真妄和合,我們要能夠欣賞他的優(yōu)點,包容他的缺點,那人跟人之間就容易相處。因為人不可能完全是好的,不可能,否則他就是佛了。

  所以在僧團當(dāng)中,佛陀要我們盡量避免去說四眾過,就是說其實你要挑剔,每一個人都有過失,因為他有遍計執(zhí)、他也有圓成實,這二個念頭都同居一念,看你是從什么角度去開演。

  所以,假設(shè)是從一分來開演的話,我們的凡夫的心,有可能是善、有可能是惡;從二分來說,它是亦善、亦惡,就是這個道理。

——《攝大乘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