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門中,以愿為最。凡有愿者,終必能滿。

  凈土門中。以愿為最。凡有愿者。終必能滿。如郁頭藍弗。習(xí)非非想定于水邊林下。每定將成。多為魚鳥所驚。因發(fā)惡愿曰。吾他日后。當作飛貍。入林食鳥。入水食魚。后非想定成。遂生天上。壽活八萬大劫。天報既終。遂墮為飛貍。入林水以食魚鳥。此惡愿也。

  與性相違。尚有大力用。八萬劫后能滿。況稱性之善愿乎。神僧傳。載一僧于石佛前。戲發(fā)愿曰。如今生生死不了。愿來生作威武大臣。后果作大將軍。此戲發(fā)之愿也。尚終得遂。況至誠所發(fā)之愿乎。復(fù)載一僧。博通經(jīng)論。所至無所遇。乃咨嗟嘆息。傍一僧曰。汝學(xué)佛法。獨不聞未成佛果。先結(jié)人緣。

  汝雖明佛法。其如無緣何。其僧曰。我即終于此乎。傍僧曰。吾代汝為之。問其僧有何所蓄。曰。無他。僅余一衣料耳。曰。此亦足矣。遂變價置買食物。引其僧至一深林。禽鳥昆蟲甚多之處。置食于地。復(fù)教以發(fā)愿。乃囑曰。汝二十年后。方可開法。其僧如所囑。

  至二十年后始開法。受化者多少年。蓋皆受食之禽鳥昆蟲也。此愿力之不可思議也。尚能以他人之愿。攝彼蟲鳥。脫異類而入人道。豈自愿不能自度耶。佛以四十八愿。自致成佛。而我所發(fā)之愿。正合佛攝生之愿。此則直以發(fā)愿。便可往生。而況佛有不思議大慈大悲。如瑩珂。酒肉無擇之人。后閱往生傳。

  每讀一傳。為一首肯。遂斷食念佛。至七日。感佛現(xiàn)身慰之曰。汝陽壽尚有十年。當好念佛。吾十年后來接汝。珂曰。娑婆濁惡。易失正念。愿早生凈土。承事諸圣。佛曰。汝志如此。我三日后來接汝。三日后果得往生。又懷玉禪師。精修凈業(yè)。一日見佛菩薩滿虛空中。一人執(zhí)銀臺而入。

  玉念曰。吾一生精進。志在金臺。今胡不然。銀臺遂隱。玉彌加精進。二十一日后。復(fù)見佛菩薩徧滿虛空。前持銀臺者易金臺而至。玉遂泊然而逝。劉遺民。依東林。結(jié)社念佛。一日想念佛次。見佛現(xiàn)身。劉念曰。安得如來手摩我頭乎。

  佛即手摩其頭。復(fù)念曰。安得如來衣覆我體乎。佛即以衣覆其體。于戲。佛之于眾生。無所不至。真可謂大慈悲父母矣。欲速生即令速生。欲金臺即易金臺。欲手摩頭即摩頭。欲衣覆體即覆體。佛既慈悲一切眾生。豈獨不慈悲我乎。佛既滿一切眾生之愿。豈獨不滿我之愿乎。大慈悲心。

  無有揀擇。安有此理。是以真能發(fā)愿。則信在其中。信愿既真。行不期起而自起。是故信愿行三種資糧。唯一愿字盡之矣。世之最可珍重者。莫過精神。世之最可愛惜者。莫過光陰。一念凈。即佛界緣起。一念染。即九界生因。凡動一念。即十界種子?刹徽渲睾。是日已過。命亦隨減。

  一寸時光。即一寸命光?刹粣巯Ш酢F堉裰烧渲。則不浪用。則*念念執(zhí)持佛名*。光陰不虛度。則刻刻熏修凈業(yè)。倘置佛名而別修三乘圣行。亦是浪用精神。亦是千鈞之弩。為鼷鼠而發(fā)機。況造六凡生死之業(yè)乎。倘置凈業(yè)而別取權(quán)乘小果。亦是虛度光陰。亦是以如意寶珠。而貿(mào)一衣一食。

  況取人天有漏之果乎。如是珍重。如是愛惜。則心專而佛易感。行勤而業(yè)易精。果得真生凈土。親見彌陀。時承開示。面奉慈音。妙悟自心。深證法界。延一念為長劫。促長劫為一念。念劫圓融。得大自在。得非自食其珍重愛惜之報乎。

徹悟禪師語錄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