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禪修的必要性(上)
首先說女人的苦。女人有兩大苦,身苦和心苦。
每月的例假會造成生理上的痛苦。大多數女人都知道痛經是什么滋味,輕則腰酸、小腹墜痛,重則絞痛、撕痛,甚至都不能正常工作。痛經每月都會出現,不可避免。大多數女人都要懷孕、生產,很辛苦,聽說生小孩很痛。我沒生過小孩,這里也就不多說了。
女人牽掛的事太多,牽掛男人、牽掛子女,操心著這個家,忙個不停。還要應付復雜的人際關系,比如較難處的婆媳關系。女人是家的頂梁柱,只要有女人在,家才像個家,沒有了女人,家就散了架。女人從美麗少婦操心成了黃臉婆,沒有自我,為了別人而活著。她的心就沒有安下來的時候,一直牽掛著,千絲萬縷糾纏不清。
再說女人的弱點。
女人弱點之一是癡情,感情用事。
女人結婚前還比較理智,結婚后就沒了自我。當一個女人愛上一個男人之后,她就開始變癡了!她會全身心都裝著那個男人,把自己的快樂寄托在男人身上,對男人充滿著期望;榍,男人會無一例外地滿足女人的每個愿望,言聽計從。你哭泣時,他會陪你坐半天,耐心地安慰你。女人因此得到很大的安慰與滿足。她感覺很幸福!他以為男人會這樣等她一輩子。可這種日子不會長久!結了婚,男人就開始變了,剛開始兩年還好點,到最后就嫌女人嘮叨,女人哭得時候,他也懶得理,他覺得女人總是沒事找事,開始厭煩這個女人,甚至會到外面找別的女人。這時,女人開始失落了,滿肚子怨氣,甚至會因愛而生起仇恨。此時,女人感到很痛苦。女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她沒有看清現實,生活在自己的幻想里,對男人抱著不切實際的期望。女人哪里知道,男人愛女人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男人愛女人,能在心里給女人留個小角落就不錯了,不會全身心地裝著一個女人。男人是理性的、有野心、有追求,不會陷在情愛里。
女人弱點之二是愛美,愛花錢。
女人的衣柜永遠缺一件衣服!欲望就像無底洞,永遠填不滿!看看各大商場主要是為女人而設置的,各種名牌時裝、各種化妝品,種類繁多、眼花繚亂。女人為了美化自己,不辭辛苦地從這個柜臺逛到那個柜臺,從這個商場逛到那個商場,買高級時裝、高級化妝品,因為她要漂亮,她覺得穿上這樣的衣服就漂亮,用高級化妝品就美麗。現在的女人流行一句話,“對自己要狠點”,就是對自己花錢要大方點,好像只有這樣才覺得不虧待自己?蓱z的男人像個影子似的,不情愿地跟在女人的后面,因為他得掏錢?纯醇依镆鹿窭餄M柜子的衣服,有的衣服甚至一年都穿不上一次。老公辛辛苦苦掙來的錢,在這里變成了沒用的垃圾。
但事實上,女人并沒因此而變得漂亮,反而變得更俗氣!她以為廣告吹得神乎其神的美容化妝品真得能讓她變得更年輕、更漂亮。殊不知,用了這些美容化妝品之后,反而會對皮膚的傷害更大。愛化妝的女人表面看起來很光鮮,可晚上回家卸了妝后,就沒法看,完全兩人。這些化妝品里面都含有化學成份,當涂在皮膚上后,我們的皮膚會將這些化學成份吸收進我們的血液,從而污染了我們的血液。血液都臟了,人還能漂亮嗎?如果有某個廠家說其制造的美容化妝品可以吃,那就可以放心使用。我想不會有一個商家敢如此承諾!女人花了大把的錢,反而傷害了自己,浪費了大把的時間,沒有得到任何利益!
有沒有辦法應付這些苦、使痛苦減輕、克服這些弱點、讓女人過真正健康快樂的生活呢?有,那就是禪修!不用吃藥,就可每月讓你輕輕松松地渡過那特殊的日子,讓你游刃有余地處理好家務事和家庭關系,讓你既省錢、又漂亮。你的身體會更健康、家庭會更加和諧幸福。
禪修包括寂止禪和內觀禪,本文中所說的禪修是指內觀禪。禪修就是如實地觀照當下生起的任何身心現象,包括身體的疼痛和內心的感覺,就是對任何身心現象都保持正念,不排拆不舒服的感覺,不期望不舒服的感覺盡快消失,也不去分析、評判,只是單純地覺知。
我原來痛經也很嚴重,通過修習內觀禪一年多,每月那幾天已基本感覺不到疼痛,和平時沒多大區(qū)別。學會內觀的方法以后,你就會勇敢地、坦然地面對疼痛,不畏懼、不退縮,深入到疼痛里面去觀察,看痛是如何變化、如何消失的。當你能深入到疼痛里面去觀察時,你會體驗到子宮內膜脫落的感覺,有點麻,象膏藥從身上撕開的那種感覺。此時疼痛已不那么明顯,或者你已感覺不到疼痛,因為你正饒有興趣地觀察你的身體現象,即子宮內膜脫落,已忘記了你的存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痛經之后,你的痛經會明顯減輕,甚至就沒有了。特殊的日子變得不再特殊,從此你就是個幸福的女人,因為你已超越了一般女人所必需承受的痛,你不用再每個月受苦。你成功了!
如果女人修習了內觀禪,她會認識到她內心痛苦的根源就是對男人的執(zhí)著。她把男人當成了她的精神支柱,沒有男人好像就活不了。事實上并非如此。試一試!當男人出差時,你不要期望他給你打電話,安心做自己的事,利用難得的獨處時間來提升自己的心靈修養(yǎng)。當你往內看時,你會清楚地看到內心生起的每個念頭、妄想,它們的生起和消失是如此迅速。當你對男人生起欲望時,你就看那生起欲望的心,心中標記“想要,想要”,慢慢地欲望就淡了,消失了。燃燒的欲望熄滅了,你的身心開始變得清涼。你會體驗到寧靜的喜悅,這種喜悅其深度和持久度都遠遠超過你從男人身上得到的快樂。從男人身上得到的快樂轉瞬即逝,非常不可靠,你永遠得不到滿足,處在一種饑渴當中,造成惡性循環(huán),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有智慧的女人,不會在婚姻中迷失自己。這里說的“智慧”不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聰明”,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智慧是對一切身心現象的個性和共性的清楚的認識,即看透表面現象,直達究竟真實。因此,有智慧的女人不會迷惑,不會生氣,不會抱怨,她始終是那么鎮(zhèn)定自若,遇事不慌,理智冷靜。
智慧是通過修煉而得來的。通過禪修,就可以使女人變得有智慧。內觀禪修包括行禪、坐禪、生活禪。行禪就是對走路保持關照,以觀照腳移動為主要目標;坐禪就是打坐,以觀照腹部起伏為主要目標。如果疼痛變得明顯,就觀照疼痛,當疼痛消失后,再回到主要的觀照目標;每個時刻只觀察一個最明顯的目標。生活禪,就是對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都保持關照,包括吃飯、睡覺、上廁所。當我們能清楚地對所有的身心現象作標記,我們每時每刻都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梢钥闯,禪修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收心,培養(yǎng)正念。
當聽到聲音時,我們就標記“聽到,聽到”,不去分析是什么聲音、什么內容,這樣就排除了聲音的干擾,這是對耳根門的防護。每個人有六根門,即眼、耳、鼻、舌、身、意,對我們所看到的、聞到的、嘗到的、觸到的以及想到的,也用類似方法標記,這樣我們就于六個根門處筑起了一道堅固的防護墻,防止各種干擾和誘惑侵入我們的心,我們的心就會變得很安穩(wěn),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擾,生活就會變得簡單、安詳、快樂。
我們平時習慣了心到處攀緣,像猴子一樣,上蹦下跳,一刻也閑不下來。走路時東張西望,看俊男美女,看到好看的東西,心就被吸引過去了。為了滿足舌頭的味覺,整個北京城有名的飯館幾乎都吃遍了,可這個舌頭永遠不滿足。吃飯時大聲說話,毫無關照,更別提能靜下心來坐個兩分鐘。三個女人一扎堆就一臺戲,東家長、西家短,愛評頭論足。很少有人能安靜下來往內看看自己的心究竟是什么樣的,她們總要抓住一個東西才覺得心里踏實,讓她什么事都不做,她會六神無主,她不敢面對自己,她說別人說得頭頭是道,可她從來就不認識她自己。她們的身和心都很難清凈。
- 上一篇:打坐時到極樂世界里去了
- 下一篇:初學禪坐,調身法的要點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