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緇門崇行錄(選錄)(明·袾宏)
第十三課 緇門崇行錄(選錄)(明·袾宏)
一、左溪遁跡
唐玄朗,傅大士六世孫也。常行頭陀,依巖傍澗,號左溪尊者。宴居一室,自以為法界之寬;一郁多羅,四十余年;一尼師壇,終身不易。非尋經(jīng)典,不輕燃一燭;非覲圣容,不妄行一步。洗缽則群猿爭捧,誦經(jīng)則眾鳥交翔。刺史王正容屢請入城,師不欲往,竟辭以疾。
贊曰:「今人讀永嘉答書,藐視朗師等之僻見,不知永嘉特一時遣著之語,而左溪遺范,正學(xué)者今日事也。明眼者審之!」
二、力衛(wèi)殿堂
唐惠主,始州永歸縣人。專精律學(xué),居青林寺。時,陵陽公臨益州,素少信心,將百余馱入寺,就佛殿、講堂、僧房安置,無敢違者。主從莊還,見斯穢雜,即入房取錫杖三衣而出,歎曰:「死活今日矣!」舉杖向驢騾,一時倒仆如死,主手擎擲之坑中?h官大驚,執(zhí)主申狀。
陵陽喜曰:「蒙律師破我慳貪,深為大利!顾蜕蛳闶,綾紬十段。后還京,從受菩薩戒焉。
三、受杖自責(zé)
晉法遇,事道安為師。后止江陵長沙寺,講說眾經(jīng),受業(yè)者四百余人。
時,一僧飲酒,遇罰而不遣。安遙聞之,以竹筒貯一荊杖,封緘寄遇。
遇開緘見杖,即曰:「此由飲酒僧耳。我訓(xùn)領(lǐng)不勤,遠(yuǎn)貽憂賜!顾禅Q椎集眾,以筒置前,燒香致敬,伏地,命維那行杖三下,垂淚自責(zé)。境內(nèi)道俗無不歎息,因之勵業(yè)者甚眾。
贊曰:「噫!使今人發(fā)安老之緘,其不碎筒折杖而誶語者,寡矣!圣師賢弟子,千載而下,吾猶為二公多之。」
四、荷擔(dān)聽學(xué)
隋敬脫,汲郡人。少出家,以孝行清直聞。其聽學(xué)也,常施荷擔(dān),母置一頭,經(jīng)籍楮筆置一頭;若當(dāng)食時,坐母樹下,入村乞食。
五、巧論齋戒
宋求那跋摩,罽賓國王族也。元嘉八年,達(dá)建業(yè),帝問曰:「寡人欲持齋不殺,而身主國政,不獲從志,奈何?」
對曰:「帝王所修與匹夫異:匹夫身賤名劣,應(yīng)須克己苦躬。帝王以四海為家,萬民為子,出一嘉言,則士庶咸悅;布一善政,則人神以和。刑不夭命,役不勞力,則風(fēng)雨時,寒暑調(diào),百穀茂。如此持齋,齋亦大矣!如此不殺,戒亦至矣!寧在撤半日之餐,全一禽之命,然后為弘濟耶?」
帝撫幾嘆曰:「俗人迷于遠(yuǎn)理,沙門泥于近教。如法師所言,真可謂開悟明達(dá),通天人之際矣!」敕有司供給,舉國宗奉。
贊曰:「帝王之不信佛法,非獨不信者之過,亦論佛法者未盡其妙也。如求那者,義正而語圓,辭善巧而不叛于道,真佛法、世法融通不礙者矣!雖古良諫議,何以加此?彼世僧局偏見,而自謂持正,不知使人主不欲親近緇流者,正為此等輩也。神龍變化,非蚯蚓所知,其是之謂歟!」
六、忍苦護鵝
佛世有比丘乞食珠師之門,時珠師方為王穿珠,置珠取食,而珠偶墮地,鵝吞之。珠師與比丘食,視珠不見,疑比丘竊之也。比丘欲護鵝,故任其捶擊,至于流血。鵝來舐血,珠師移怒,并擊鵝殺之。
比丘不覺悲淚,珠師怪焉,乃語之故。感悟珠師,懺悔作禮。
七、袖納薦書
宋雪竇顯禪師,得法于智門祚公。將游兩浙,學(xué)士曾公謂曰:「靈隱天下勝處,珊禪師吾故人!垢綍]顯。
顯至靈隱,陸沈眾中三年,俄曾公奉使浙西訪顯,靈隱莫有知者。時僧千余,使吏檢床籍,乃得顯。問向所附書,出諸袖中,封緘如故,曰:「公意勤,然行腳人于世無求,敢希薦達(dá)哉!」曾公大笑,珊以是奇之。
贊曰:「今人得貴宦書,如獲拱璧,而曉夜求售,其亦不聞雪竇之風(fēng)歟!吾怪雪竇拈唱宗乘,電掣雷轟,不讓德山、臨濟諸老,考其平生,則器度由來不凡矣!為釋子者,不可不自愛。」
八、混跡樵牧
唐普愿,鄭州新鄭人。依大隈山大慧禪師受業(yè),得法于江西馬大師。含景匿耀,似不能言。貞元十年,掛錫池陽南泉山,蓑笠飯牛,混于樵牧,斫山畬田,足不下南泉三十年。
太和中,池陽太守與宣使陸公、護軍劉公,固請開法,道化大行,號南泉古佛云。
贊曰:「遠(yuǎn)祖師影不出廬山四十載,王老師足不下南泉三十年,此古人之盛節(jié)也。然皆得意后事,非初學(xué)所宜。出家兒大事未明,不遠(yuǎn)千里參尋知識,此何時,乃守愚空坐,自失善利耶?趙州八十猶行腳,雪峰三登投子,九上洞山,敢為癡隱者告!」
九、備經(jīng)險難
晉曇無竭,聞法顯等躬踐佛國,慨然有忘身之誓。以永初元年,集同志曇朗、僧猛等二十五人,發(fā)長安,西渡流沙。上無飛鳥,下絕走獸,四顧茫茫,莫知所之,惟望日光以準(zhǔn)東西,視人骨以標(biāo)行路耳。
至蔥嶺,嶺冬夏積雪,惡龍吐毒,風(fēng)雨砂礫。前度雪山,下有大江,流急如箭。東西兩山之脅,系索為橋,十人一過,到彼岸已,舉煙為幟。后人見煙,知前已渡,方得更進(jìn);久不見煙,則知暴風(fēng)吹索,人墮江中矣。
復(fù)過大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壁有故杙,孔孔相對,人執(zhí)四杙,先拔下杙,仍攀上杙,展轉(zhuǎn)相攀。經(jīng)于三日,方及平地,檢料同侶,失十二人。
進(jìn)向中天竺,路既空曠,惟齎石蜜為糧,十三人中又死八人。無竭雖屢經(jīng)危棘,而系念觀音,未嘗暫廢。至舍衛(wèi)國,遇眾惡象,乃歸命觀音,忽現(xiàn)師子,象遂奔逸。至恒河,復(fù)值群牛,歸命如初,尋有大鷲飛來,牛亦驚散。后于南天竺隨舶達(dá)廣州,齎經(jīng)而還。
贊曰:「讀西行傳,千載而下,猶可流涕。即今一字一句,皆先德汗血也。而或以輕心對之,污手執(zhí)之,不潔處置之,又或存而不讀,讀而不行,乃至用以博衣食,貨名利而已。悲夫!」
十、扣鐘拔苦
隋智興,居大莊嚴(yán)寺,職掌扣鐘。
大業(yè)五年,同住僧三果者,有兄從駕道亡,其妻夢夫謂曰:「吾至彭城病死,墮地獄中,賴莊嚴(yán)寺鳴鐘,響振地獄,乃得解脫。欲報其恩,可奉絹十疋!
妻奉絹,興以散眾,眾問:「扣鐘何以致感?」興曰:「吾扣鐘,始祝曰:『愿諸圣賢同入道場。』乃發(fā)三下;及長扣,又祝曰:『愿諸惡趣聞我鐘聲,俱離苦惱!粐(yán)冬極凍,皮裂肉皴,掌內(nèi)凝血,無所辭勞。」
- 上一篇:第十四課、示廚(明·紫柏)
- 下一篇:第十二課、七筆勾(明·袾宏)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二十九課、座右銘
- 第二十八課、佛寺聯(lián)語(選錄)下
- 第二十八課、佛寺聯(lián)語(選錄)上
- 第二十七課、詞選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二十五課、詩選
- 第二十四課、文選
- 第二十三課、佛光菜根譚(節(jié)錄)(星云)
- 第二十二課、佛光大藏經(jīng)編修緣起(星云)
- 第二十一課、慈航法師遺偈(慈航)
- 第二十課、藥師佛七法會發(fā)愿文(戴季陶)
- 第十九課、五十生日感言(民國·太虛)
- 第十八課、贊僧詩(清·順治)
- 第十七課、寶王三昧論(明.妙葉)
- 第十六課、四愿齊說(明·憨山德清)
- 第十五課、勸世詠(明·憨山德清)
- 第十四課、示廚(明·紫柏)
- 第十二課、七筆勾(明·袾宏)
- 第十一課、西齋凈土詩(選錄)(元·梵琦楚石)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yīng)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jīng)
- 大架構(gòu)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xué)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xí)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xué)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zhì)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guān)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zhuǎn)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xué)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dǎo)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chǎn)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jīng)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jīng)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nóng)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jīng)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nèi)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xué)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jīng)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yán)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jīng)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jié)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佛教基礎(chǔ)知識
- 心經(jīng)入門
- 佛教名詞
- 佛咒入門
- 金剛經(jīng)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地藏經(jīng)入門
- 怎樣讀懂佛經(jīng)
- 佛教基本教義
- 佛咒簡介
- 楞嚴(yán)經(jīng)入門
- 妙法蓮華經(jīng)入門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入門
- 十小咒入門
- 佛教修行及戒律
- 藥師咒入門
- 六字大明咒入門
- 無量壽經(jīng)入門
- 華嚴(yán)經(jīng)入門
- 藥師經(jīng)入門
- 阿彌陀經(jīng)入門
- 佛教僧侶與居士及其源流
- 普賢行愿品入門
- 佛經(jīng)簡介
- 虛云法師入門
- 六祖壇經(jīng)入門
- 佛教傳播與發(fā)展
- 楞伽經(jīng)入門
- 圣嚴(yán)法師入門
- 宗派簡介
- 凈慧法師入門
- 解深密經(jīng)入門
- 佛經(jīng)入門
- 濟群法師入門
-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入門
- 法增法師入門
- 昌樂法師《人生是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