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品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原是《妙法蓮華經(jīng)》里的一品,由于觀音信仰傳入中國日益盛行,所以它從漢文譯本內(nèi)抽出來,成為便于受持讀誦的單行本。它的原本,似乎最初只有長行,所以在漢文譯本如晉竺法護的《正法華經(jīng)》、姚秦鳩摩羅什的《妙法蓮華經(jīng)》等中,此品全都是長行。...[詳情]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7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智海法師宣講)7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是音菩薩(三稱)
下面翻到普門品,課本是在第六頁。昨天講到,我們至誠懇切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的話,還可以免除這些業(yè)障它的惱害。我們至誠懇切地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名號,這些夜叉呀、羅剎呀,尚且不敢用惡眼來看我們,它又怎么敢加害我們呢?生存在這個世間上什么樣的眾生,都要遇上各種各樣的眾生,有善的、有惡的,還有那些看不見的。這個世間特別多。這些鬼一般都是藏在暗處。心地暗昧、詭計多端。但是我們沒有這樣的因,他也不會遇上這樣的果。所以說只有心地暗昧的人才會遇到這些鬼。如果我們一心不亂地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內(nèi)心里面光明磊落、坦坦蕩蕩,不去想那些不該想的,不去起那些整人害人的心,不去搞那些陰謀詭計,內(nèi)心里面光明坦蕩。這是我們自心上的明亮。所以就不會遭受到這些夜叉羅剎的鬼難。哪怕我們多生累劫這些因緣果報。那么今天因為我們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名號。因為菩薩是大光明藏。觀世音菩薩累劫修行,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內(nèi)心里面是智慧的集成,福德的等流。內(nèi)外都是智慧光明的照耀。哪里有鬼呢?因為菩薩的威神加被。當(dāng)然就不敢害人。好比說貓頭鷹常在晚上看東西,白天就不太出來了。所以說這個道理是一樣的。我們要想不遇上這些鬼的話,一個是我們自己心地里面要光明磊落、坦坦蕩蕩。那些鬼鬼祟祟的勾當(dāng),我們就不要去做。這是內(nèi)在修為。加上我們要持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內(nèi)因外緣一具足的話,就可以避免。尤其是晚上行走。到那些荒郊野外;蛘哒f到那些墳場、喪場、等等這些兇殺的地方。有時我們不由自主就會感到全身毛發(fā)豎立、頭皮發(fā)緊,下意識的內(nèi)心里面就有一種恐懼感。當(dāng)有這種情況出現(xiàn)的時候,大多就是附近有惡鬼準(zhǔn)備要害人。所以說我們遇到無端的恐懼襲來的時候,一定要大聲地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他會有立竿見影之效。否則輕則受驚得病,重呢還有可能喪失性命。尤其是這個世間那,我們說人心不古、道德淪喪,特別容易遇上這些東西。因為我們內(nèi)因感外緣嘛。有什么樣的內(nèi)因,很容易就感得這樣的外緣。要想不遇上這些,加緊修行。
有一個故事。從前有個國家和羅剎鬼國是鄰居。這個羅剎國的這些鬼常來這個國家吃人。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這個國家就和羅剎簽了一個協(xié)定。每天送一個人給羅剎吃。從此以后就挨家挨戶輪流送小孩到野外去給羅剎鬼吃。有一天輪到一戶人家。但是這家只有一個獨生子。如果把獨生子送給羅剎吃了。那就斷子絕孫了。所以這家父母親就向國王哀求,能不能夠換另外一家。國王就說:全國都是平等的呀,你想換,他想換,到最后就沒人了。所以大家就約定,挨戶來送。你說哪個不怕死呢?哪一個都怕死。誰又愿意代替呢?沒有人。這家父母親迫不得已。在晚上把這個小孩抱到了野外。但這家人平時深信觀世音菩薩。抱到墳場里去,就告訴這個孩子,你要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有大威德。你要念了,這個羅剎鬼就不敢來害你。小孩也非常聽話。父母親跟他說了,他就念觀世音菩薩,念個不停。父母親也一直替他念觀世音菩薩。到了第二天天亮,這一家人去看望。這個小孩居然平安無事。帶著小孩高高興興地回家了。而且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國王。國王說這個很希奇呀。我們這個國家和這個羅剎國挨著。就經(jīng)常被他惱害。今天你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這個小孩居然沒被吃。于是國王就下令:全國都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從此這個國家徹底消除了羅剎的惱害。全國都平安無事。
那為什么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能免除這些夜叉羅剎的這些鬼難呢?在《楞嚴經(jīng)》上就這樣說:觀世音菩薩修耳根圓通,反聞聞自性。“聞薰精明,照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盤荼、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旁,目不能視。”就是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里面修耳根圓通。眼耳鼻舌身意,不向外求,獨向內(nèi)薰,反聞聞自性。由于觀世音菩薩久修耳根圓通,反聞薰習(xí),內(nèi)在精明,消盡根結(jié)。
昨天我們所說的學(xué)習(xí)佛法,這個是統(tǒng)一的方法。向內(nèi)追求,不再向外追求。要向外追求,沒有事都被你搞出事情來。為啥呢?我們內(nèi)在的心思不清凈,于是你在外面就要制造問題。所以說當(dāng)我們能夠向內(nèi)追尋,反觀觀自心,反聞聞自性的時候,外面的聲音自然就不能干擾我們。那么聲音沒有作用了,這個耳根自然就不能擾亂我們的內(nèi)心。所以說根塵都不能擾亂我們的時候,我們的內(nèi)心就能夠住于大光明藏。內(nèi)在的光明,我們說佛性光明、如來藏光明。每個人都是有這個光明。照天照地,無欠無余。
我們現(xiàn)在內(nèi)心黑暗,原因就是我們愚癡。因為我們沒有智慧,因為我們愚癡,所以內(nèi)心才是那樣黑暗。你不明因果,不明事理,不明緣起,那當(dāng)然就沒有智慧了。所以說我們今天學(xué)佛呢,也就是要觀察自己的心性,明了這層因果,開發(fā)智慧。智慧不從外求,要從我們自心開始認知。當(dāng)有這種大光明藏,一切法界都普遍地明照無余。自然而然這些幽冥黑暗都能夠被照破無余。
我們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圣號,他就處在觀世音菩薩智慧慈悲大光明藏當(dāng)中。一切這些捷疾鬼、可畏鬼、甕形鬼、啖精氣鬼、熱病鬼,所有的鬼自然而然就避開了?v然這鬼走近到我們身邊,它也不能害到。因為觀世音菩薩大光明藏的緣故。我們處在觀世音菩薩光明藏里攝受之中。所以說這句很重要哦。平時我們教大家要善用其心。如果不善用其心的時候,往往就是給自己招災(zāi)惹禍。一個心念的這種力量,的的確確是不可思議。內(nèi)心里面不高興了,走出去,到處都能夠碰到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內(nèi)心里面疑神疑鬼了,走到外面去,好像誰都要說你的是非。我們的內(nèi)心有猜忌心了,走到外面去,好像誰都不可信任。這個內(nèi)心就是這樣。這個心態(tài)決定命運。我們用心呢,也就能夠感召外境。
《華嚴經(jīng)·凈行品》當(dāng)中,去年我跟大家推薦過。大家下來看了沒有呀?《華嚴經(jīng)·凈行品》,他就教我們?nèi)绾紊朴闷湫。因為我們都知道萬法唯心所造,唯識所想。外在的一切環(huán)境根塵、山河大地,其實都是由我們自心造作的。由我們自己虛妄分別時來顯現(xiàn)出來的。你明了這個道理后,外在的一切實際上是我們內(nèi)在所造作出來的。是我們自心一種影響。如果說你心不凈外境就不凈了,要明了這個道理。明了這個道理后要善用其心,一切佛法可以說都是教我們?nèi)绾斡眯。所起心動念要修善法,不要搞那些惡法。?nèi)心里面你想害別人,偏偏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就是害自己。你不害別人別人哪能害你呢?表面上看好像轉(zhuǎn)了一圈,你害別人,別人報復(fù)你。我們不明了道理的人呢,好像是人家損傷我們。明了道理的人都知道。這一切一切難道不是由我們自己害自己。世間上的人就是那么愚笨。我們今天學(xué)了佛法了,就知道要善用其心。把這個心修好。
平常我們皈依弟子經(jīng)常有交流。念念不忘佛法僧三寶,念念地住于佛的一種光明當(dāng)中。我經(jīng)常所說,你看觀世音菩薩頭頂,阿彌陀佛時常不離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也把自己的師父,時時關(guān)注在自己的頭頂上。自己念念刻刻也不離阿彌陀佛。這是得到加持得到保護的最好的辦法。我們在這個世間上你只要心存有三寶。時時刻刻觀想三寶。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釋迦牟尼佛啊、消災(zāi)延壽藥師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盡虛空遍法界一切諸佛,都跟我們在一起。你看你樣這想的時候,這樣觀想這樣存念的時候,十方諸佛的的確確就是不離我們而存在,和我們同在一起。為啥呢?經(jīng)典上說,十方諸佛是法界身,什么叫法界身呢?盡虛空遍法界沒有一處不存在的。包括我們自心,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佛心眾生心、心心相通,沒有距離,沒有隔離。既然沒有距離,而且十方諸佛的法身,周遍一切法界。他是法界身。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郁郁黃花,無非般若。這個世間上就是這樣。到處都能見到諸佛智慧光明。山河大地?zé)o非法界身。諸佛在百草頭上顯現(xiàn),在一個灰塵里面顯現(xiàn),在一個毛發(fā)尖尖上顯現(xiàn)。沒有一個地方是缺少的。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諸佛,既然是這樣,你說我們現(xiàn)前的這個法堂里面有沒有?我們自己自身內(nèi)外有沒有?有(大眾)?梢哉f八萬四千毛孔每一個毛發(fā),每一個微塵,到處都是諸佛。只是我們不清楚而已,不能夠認知而已。當(dāng)你認識到了,等你仔細一想,諸佛的光明智慧法界之身,就入于眾生心想之中。所以說經(jīng)上所說,我們眾生用心想佛的時候,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入于我們眾生心想之中。心想佛的時候,心就是佛。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即是諸佛的無量威德、自在光明神通妙用。這個道理明不明了呀?要把這個道理明了以后,這個世界太殊勝了,太美妙了。你這樣一念的時候,你看我們自己身心一想佛菩薩的時候,你是什么樣的感受呀?是恐懼呢?還是幸福呢?是光明呢?還是黑暗呢?是享受這些法喜呢?還是享受這些黑暗呢?自己體驗一下,我們一想觀世音菩薩,一想諸佛菩薩,這個內(nèi)心是一種什么樣的境界?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所以說這個道理你想通了,自然而然,我們以至誠懇切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的法界藏身,法界光明之身,隨時隨地就和我們在一起。而且是心想觀世音菩薩的時候,是心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光明藏、智慧藏、慈悲藏、神通藏。能夠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夠把自己的身心世界轉(zhuǎn)化過來。而且這個是修行的妙訣哦。你要這樣修行的話,是心就是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是自心。自然而然就有一個很好的保護作用。這個保護作用僅僅是淺層次哦。深層次的話,他不僅僅能夠保護我們,還能夠怎么樣?轉(zhuǎn)化我們的身心世界,轉(zhuǎn)化整個山河大地,轉(zhuǎn)化我們整個根塵相結(jié)所遇到的種種境界。自然而然,那些惡鬼,它就只能遠離了。所以要經(jīng)常知道這種道理,知道這種修法。把這種修法修起來的話,你隨便走到哪里也都是很安樂、很自在。就是最好的修行。就是最快捷的成就自己的這種佛法。把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轉(zhuǎn)移到佛法當(dāng)中來,這就是最好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我們都說那個密宗修行很快,即生成佛。你看怎么成佛的。即生成佛,身口意三密相應(yīng),要把自己的身心轉(zhuǎn)化成諸佛的身語意相應(yīng),要把這個器界山河大地,要轉(zhuǎn)化成諸佛的壇城。他怎么轉(zhuǎn)化?就利用這種方法。我們今天修顯宗,修觀世音菩薩這個普門品,能不能夠這樣用呢?也能夠這樣用。當(dāng)你能夠這樣用心的時候呢?這個境界就變了。身心感受就變了。外在所遇到的境界,自然而然,他也就轉(zhuǎn)化了。這種道理非常殊勝。這種修法也非常殊勝。希望我們隨時隨地都能這樣。
我記得那個氣功最殊勝的時候,不知道你們這怎么樣?那個到處都練氣功,很普遍。然后那個練氣功的人呢,最害怕什么?最害怕別人踩氣。哎呀,他說我這個氣只是往外流。誰在踩我的氣?那個氣一踩掉呢,這個能量就流掉了。那個時候練氣功的,我看,那些練氣功的大多都是緊張兮兮的。怕的不得了。他說誰踩我的氣的話,我千辛萬苦練出來的氣,被別人踩走了。于是,要看一個人在那做個式子抱著一個樹枝在那練。哦,他要踩樹的氣。然后一看,一個人在那作勢,好像要踩自己的氣。 哎呦,他就緊張的不得了。他是不是在踩我的氣?哈哈。那很多人給我建議。師父呀,你要小心啊。我說:小心什么?他說這些來聽經(jīng)的有很多會踩氣的。哈哈,(笑)他們練過氣功。 你在臺上講,他在臺下踩氣。哦,說起那個事,不得了了。他們都吸你的氣。我說:吸嘛,只要他喜歡吸,只要是對他有用,對不對。他盡管踩。沒有關(guān)系。他說:哎呀,這個很厲害,我們就不敢隨便讓別人踩。你讓別人隨便踩的話,能量就流失掉了。那我說:要防止不流失,你沒有什么辦法呢?他說老師教過,有一個方法。就是用意念布一個氣場,我把我關(guān)起來。把我鎖起來,一層氣把我封閉起來。別人踩不了。就用這個意念。別人自然而然不能踩氣。不知道你們練沒練過氣功哦,哈哈(笑)。我沒有練過氣功。我不知道他說的這個是真是假。但這個道理跟我們這個道理還有點相通。就是說你處在自己的一種氛圍當(dāng)中。你的用心非常強盛,他是從內(nèi)到外發(fā)散。別人要侵襲你的話,不好侵襲。他怎么好侵襲呢?對不對?就像我們這個國家一樣,你這個國力強盛了,外面的人還很怕你去打他。他怎么敢來侵害你呢?不敢侵害你。
有一種現(xiàn)象,就是那種附體的現(xiàn)象,附身的現(xiàn)象。他們好多人呀。哎呀;師父,我這身體里面好像有個什么東西哦,它在替我說話,它在替我吃飯,它在替我想事情。往往這種附體,它有選擇。你比如說,如果說這個人六神無主,平時不太愛拿主意,所以說人家就附體了。這個人又不用心,又不主宰自己,然后自己不當(dāng)自己的主人翁。還要這么一具軀體的話,這么好,他不用,我來用。人家就來了。它就附體來了。于是你不做主,它替你做主。這種現(xiàn)象我看的還不少。我們這個地方這種事情好像還不多見,零零星星地能見到一些。你像東北呀,那邊特別多。這個事情,大家要注意,假如說你經(jīng)常不當(dāng)自己的主人翁,那人家就要當(dāng)你的主人翁。知道吧。人家要用你的頭腦,占據(jù)你的身體。叫你干啥事你就干啥事。你徹底就是做別人的奴隸。這個很可悲呀。我們學(xué)佛了,你知道這種情形以后,你覺察一下,外面的聲音,如果說你不做主,聲音進來就要給你做主。然后把你這個心拿走了。你的心就隨著這種聲音而去虛妄地思慮。起煩惱呀,造業(yè)呀,等等。
《楞嚴經(jīng)》上面跟我們所說,那就是客塵煩惱。什么叫客塵呢?“客”就是相對于主人來說的。一個住客,他本來住不久,那叫客。塵呢,就是相對于我們六根來說的。你看看,一個做客人的反客為主,把你的思想主宰了。危不危險。糠浅NkU。但是我們放眼一看現(xiàn)在的大千世界,差不多都把自己的心拿給那些色聲香味觸法去做主了。是不是?昨天我就說了,穿個新衣服,新衣服來做主了。開個好車,這個好車就把他的心拖走了。有了權(quán)力有了名利,名利給他做主了。我們?nèi)四挠姓鎸嵉貫樽约夯钸^。繋缀鯖]有真正為自己活過。這就是我們凡夫之所以說是凡夫的道理。所以我們要善用其心。身口意三業(yè),意業(yè)為主,要知道。如果說不能善用其心啊,往往就有很多災(zāi)難。這個心的妙用就在這個地方。
一切的因果,都從自心顯現(xiàn)。自心如是思維的時候,就如是地影現(xiàn)。這個道理好不好懂?好懂。我經(jīng)常說,這個心不明了它的妙用,我們大家閉起眼睛來,然后你想一想你遠在天邊的兒子是什么情形。一想,兒子就在你的心里面顯現(xiàn)了。哪怕是自己死掉三十年、四十年的親屬。我一想我從小時候。我們那個村子里面那個族祖最老的,他過世了已經(jīng)有20多年了。倒是我現(xiàn)在一想,他那個圓圓的臉,白白的胡須,高高的身體。清清楚楚,如在目前。你說這個自心就是這樣妙用。要體會。平時沒有這樣體驗的時候,你就不知道,當(dāng)你這樣體驗的時候,你想兒子了,兒子來了。你想祖先,祖先來了。你想什么事情,什么事情來了,對不對?所以說,這都是自心的影像,自心的造作。
然后我們不造作這些有漏的、苦惱的、危險的、罪業(yè)的、不讓我們受苦的。然后我們想什么?想觀世音菩薩。你看你想觀世音菩薩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來沒來呀?來了。“千處祈求千處應(yīng),千江有水千江月。人人有心,人人可念觀世音菩薩。”當(dāng)我們一想觀世音菩薩,一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出現(xiàn)了。觀世音菩薩來的時候,這些神通、智慧、光明就充滿我們的心。自然而然那些不吉祥的境界,受苦的境界。自然就去了,這就是離苦得樂的好方法。你說你受苦了,別人扇你一個耳光。哎呀,這個煩惱的不得了,痛苦的不得了。沒有關(guān)系,不要去執(zhí)著它,不要去分別它。而立馬把這個心境拿來觀想觀世音菩薩。我要忍辱,像觀世音菩薩那樣地忍辱。把自己身心世界,變成像觀世音菩薩。你發(fā)現(xiàn),當(dāng)你全身心地觀想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很好忍辱,是不是?人家打你呀,罵你呀,就像過眼的云煙。自然而然,那一個時刻過去了,當(dāng)下過去了,沒有影響。就像昨天所說的,抽刀斷水,拿刀砍光。抽刀斷水,斷不了水。拿刀砍光,也砍不了光。是不是,別人要想罵你,要想侮辱你,要想損傷你,當(dāng)你的心都在這種我們觀修境界當(dāng)中,念法境界當(dāng)中,念諸佛的境界當(dāng)中,自然而然,別人就對你沒有多大損傷。甚至能從根本上消除這些人家對你的損傷。如果不然的話,往往就是我們自己去加劇這種損傷,是不是?這個眾生的不聰明就是在這個地方。我經(jīng)常所說,哎呀,我們這些人很愚笨啊,別人罵一聲智海,他罵一句就夠了。然后我把他那種罵呀,要在心里面重復(fù)十遍一百遍一千遍。乃至五十年以后我還記住這個人罵過我。但是你一記住的時候,我們心里面特別難受。是不是?是別人在罵我們呢?還是我們自己在罵自己呢?往往就是自己在罵自己,自己在給自己過不去。所以這個人那,他就這樣愚癡。你要有智慧了,他罵一句,就讓他罵一句。算了這個事情沒有,對不對?它就過去了。你要是老執(zhí)著,它就會損傷你。這個道理是一樣的,你要把這個道理要能明白了以后。自然而然,我們說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要得到這些保護,那是淺層次的這些利益。進一步還能夠明了我們自心的妙用。進一步呢,還能夠開發(fā)因果寶藏。還能夠開發(fā)這些如來佛性,開發(fā)出來。甚至把我們這些身心器界也轉(zhuǎn)化。修行要最迅捷地成功。它的秘訣也在這個地方。那么下面...
- 上一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6
- 下一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8
- 修持普門品的正確方式
- 虔誠念誦《普門品》,讓性情兇悍的妻子成為賢妻良母
- 《普門品》的三點內(nèi)容和三點利益
- 農(nóng)歷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圣誕!讀《普門品》具足圓滿
- 如何建立信仰?《普門品》這樣說
- 略說如何依《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依教修學(xué)
- 誦普門品求子如愿
- 《普門品》為什么是《妙法蓮華經(jīng)》中最為著名的?
- 誦《普門品》求姻緣求子皆如愿
- 多誦《普門品》,越多越好!
- 持誦《普門品》的感應(yīng)事跡
- 《普門品》中無盡意菩薩向世尊提出了哪三個問題?
- 《妙法蓮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解釋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解釋
- 普門品的功德與好處及感應(yīng)故事
- 從《普門品》談如何自助助人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釋
- 普門品講記(果純法師)
- 法華經(jīng)·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說明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一
- 第一卷 忉利天宮神通品
- 卷一 序品 第一
- 第四卷 閻浮眾生業(yè)感品
- 第六卷 如來贊嘆品
- 第二卷 分身集會品
- 第三卷 觀眾生業(yè)緣品
- 第八卷 閻羅王眾贊嘆品
- 第五卷 地獄名號品
- 第七卷 利益存亡品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序品第一
- 第十三卷 囑累人天品
- 第九卷 稱佛名號品
- 第十二卷 見聞利益品
- 第十卷 校量布施功德緣品
- 《地藏經(jīng)》贊
- 第十一卷 地神護法品
- 《地藏經(jīng)》開經(jīng)偈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二
- 《華嚴經(jīng)》原文卷一至卷五
- 妙法蓮華經(jīng)弘傳序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一卷
-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 《地藏經(jīng)》回向偈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譬喻品第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方便品第二
- 卷二 譬喻品 第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三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四
- 卷七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二十五
- 卷二 信解品 第四
- 楞嚴經(jīng)注音 第七卷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化城喻品第七
- 卷三 化城喻品 第七
- 卷三 藥草喻品 第五
- 卷六 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二十三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十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卷五
- 卷四 五百弟子受記品 第八
- 圓覺經(jīng)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圓覺經(jīng)概說
- 《大寶積經(jīng)》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楞嚴經(jīng)的由來故事
- 佛經(jīng)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jīng)》講記
- 念地藏經(jīng)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jīng)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nèi)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jīng)》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jīng)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jīng)是大乘經(jīng)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jīng)》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jīng)》偈頌:人生在世間,應(yīng)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jīng)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jīng)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jīng)》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jīng)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jīng)》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jīng)·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jīng)》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是誰翻譯的?心經(jīng)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jīng)注音版
- 法華經(jīng)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jīng)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jīng)》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jīng)》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zhuǎn)的解讀
- 《心經(jīng)》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jīng)》
- 《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jīng)》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jīng)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jīng)·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jīng)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jīng)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菩薩生地經(jīng)注音版
- 從《壇經(jīng)》片段,瞻仰學(xué)習(xí)六祖大師的嘉言懿行
- 妙法蓮華經(jīng)全文
- 地藏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白話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注音
- 無量壽經(jīng)原文
- 楞嚴經(jīng)注音
- 金剛經(jīng)原文
- 華嚴經(jīng)原文
- 金剛經(jīng)譯文
- 妙法蓮華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原文
- 華嚴經(jīng)譯文
- 地藏經(jīng)譯文
- 心經(jīng)講解
- 心經(jīng)譯文
- 南懷瑾:《金剛經(jīng)說什么》
- 六祖壇經(jīng)原文
- 瑜伽師地論譯文
- 六祖壇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講解
- 楞嚴經(jīng)譯文
- 金剛經(jīng)講解
- 大般涅槃經(jīng)原文
- 俱舍論原文
- 地藏經(jīng)講解
- 地藏經(jīng)譯文
- 楞嚴經(jīng)原文
- 楞伽經(jīng)譯文
- 涅槃經(jīng)原文
- 無量壽經(jīng)譯文
- 瑜伽師地論白話文
- 瑜伽師地論講記
- 解深密經(jīng)原文
- 阿彌陀經(jīng)原文
- 地藏經(jīng)白話文(王智隆居士)
- 成唯識論原文
- 維摩詰經(jīng)譯文
- 大般涅槃經(jīng)白話文
- 華嚴經(jīng)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