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教故事 > 哲理故事 >

第九十四、朱利盤特的成就

  第九十四、朱利盤特的成就

  有一次,佛陀住在憍薩羅國首都舍衛(wèi)城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尊者盤特責(zé)備弟弟朱利盤特說:

  「如果你連戒律都記不住,干脆還俗回家去好了!」

  朱利盤特被責(zé)備得很傷心,站在給孤獨園的祇園精舍門外哭泣。

  佛陀知道了,就到精舍門外安慰他:

  「比丘!你為什么站在這里哭呢?」

  「世尊!我哥哥把我趕出來了,他說我連戒律都記不住,要我還俗去,不要再住這里。」

  佛陀安慰他說:

  「比丘!不要怕,是我成就了無上等正覺,不是你哥哥!

  于是,佛陀牽著朱利盤特的手,把他帶回精舍內(nèi),親自教導(dǎo)他。

  佛陀教導(dǎo)他認「除垢」二字,結(jié)果,常常記得「除」字,就忘了「垢」字,記得「垢」字,又忘了「除」字。

  朱利盤特就這樣努力了好多天,才將「除垢」這兩個字記住。記住以后,開始能思考「除」是什么意思?「垢」又是什么意思?然后知道:「垢」就是「灰土瓦石」之類的臟東西,「除」就是「清除干凈」的意思。

  接著,他又想:

  「世尊為何要教我這兩個字呢?我應(yīng)當(dāng)好好想一想!

  于是,他想到自己也有塵垢,如果將「除垢」用在自己身上,那么,執(zhí)著煩惱的「縛結(jié)」就是「垢」,而「智慧」就是「除」,他想:我應(yīng)當(dāng)以智慧來掃除執(zhí)著煩惱。

  接著,尊者朱利盤特繼續(xù)思惟:五盛陰是如何聚集,又是如何敗散的,也就是思惟色、受、想、行、識,及色、受、想、行、識之「集」與「滅」。

  就這五盛陰的思惟中,尊者朱利盤特舍離了欲貪、無明與煩惱,證得解脫,如實知「我的生死已到了盡頭,清凈的修行已經(jīng)確立,該作的都已完成,自己知道不會再有下一生了」的解脫之智,尊者朱利盤特成為阿羅漢了。

  成為阿羅漢后,尊者朱利盤特來見佛陀,向佛陀報告說:

  「世尊!我現(xiàn)在已有了解『除垢』二字的智慧了。」

  「比丘!你怎樣解釋這兩個字?」

  「世尊!『除』好比智慧,『垢』好比煩惱的『結(jié)』!

  「比丘!太好了!就像你說的,『除』好比智慧,『垢』好比煩惱的『結(jié)』!

  于是,尊者朱利盤特說了一段偈頌,表達他的感想:

  「背誦世尊教的這兩字,就已經(jīng)足夠了。

  智慧能除所有煩惱結(jié),不必再用別的。」

  佛陀聽了,印證他說:

  「比丘!確實如你所說,以智慧,而不必再用別的!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二○品第一二經(jīng)》。

  二、尊者朱利盤特,又譯作周梨盤特、周利盤陀迦、注荼半托迦、周利般兔、朱利滿臺,意譯為小路邊生,乃因其母原為王舍城長者之女,與男奴私奔而流浪他鄉(xiāng),后于路邊產(chǎn)下二子,故都以路生(盤特)為名,哥哥叫大路生(摩訶盤特)或直接稱路生(盤特),弟弟叫小路生(朱利盤特)。哥哥生性聰穎,通達書算、技藝、唱誦、婆羅門典籍,而弟弟生性愚鈍,記憶力極差,因此又被謔稱為「愚路」。(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一五一五、二六九二頁)

  三、被大家公認生性愚鈍的尊者朱利盤特,他的證得阿羅漢果,實在具有指標意義,展現(xiàn)了阿羅漢圣者根性的多樣性。印順法師就說:「聲聞的證得初果與四果,是極不一致的。大智慧的如舍利弗,最愚笨的如周梨盤陀伽。年齡極老的如須跋陀羅,一百二十歲;頂年輕的,如七歲沙彌均頭。阿難從佛極久,還沒有證羅漢;而舍利弗、憍陳如們,不過幾天就成了羅漢。而且,證得須陀洹以后,有現(xiàn)身進修即得阿羅漢的,也有證得初果或二果、三果后,停頓不前的。但生死已有限量,究竟解脫是不成問題了。證果的情形不一,大抵基于根性利鈍,及信道──深信三寶而努力求其實現(xiàn)的精誠程度而定!梗ā佛法概論》第二五七頁)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