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禪理故事七則
《送一輪明月》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禪師,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潔的月光下,他突然開悟了自性的般若,他喜悅地走回住處,眼見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顧,找不到任何財物的小偷,要離開的時候才在門口遇見了禪師。
原來,禪師怕驚動小偷,一直站在門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錢的東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脫掉拿在手上,小偷遇見禪師,正感到錯愕的時候,禪師說:“你走老遠(yuǎn)的山路來探望我,總不能讓你空手而回呀!夜涼了,你帶著這件衣服走吧!”說著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著頭溜走了。
禪師看著小偷的背影走過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輪明月給他。”禪師不能送明月給小偷,使他感到遺憾,因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麗的東西,但禪師口中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實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凈的本體。
第二天,禪師在陽光溫暖的撫觸下從極深的禪定里睜開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齊迭好地放在門口,禪師非常高興,喃喃地說:“我終于送了他一輪明月。”
《什么是圓滿》
靜月先生很小的時候,母親把他寄放在林泉寺,求師于慧明法師。一天,靜月問師父:“什么是圓滿?”師父那時很年輕,也很英俊,對靜月的這個問題,師父卻充耳不聞,沒有做出回答,靜月很尷尬,知道拜師學(xué)佛其實也是一個艱難的歷程。第二天,師父拿來一個器皿交給靜月,說:“這個瓷器名叫撲滿,你獨自下山,去化緣。”師父交給靜月的撲滿是類似于存錢罐的東西,上面只有唯一的一個小口,靜月揣摩了半天,搖著頭想:師父要我去化錢!
化緣其實是一件不易的事,化錢更是一件傷腦筋的苦差,好在靜月乖巧伶俐,長得惹人喜歡,每到一戶,總是不言不語,微笑著手捧撲滿,站在施主的門口,施主憐愛他,自然會一分、兩分地朝靜月的器皿中放錢。第一天化完緣,靜月乘著月色,朝林泉寺歸來,聽到撲滿里叮叮當(dāng)當(dāng)?shù)挠矌畔嗯龅穆曇,靜月心中別提那個美啊!時間一天天過去,撲滿里的硬幣一天天增多,漸漸的,靜月已經(jīng)聽不到金屬相碰時發(fā)出的叮叮當(dāng)當(dāng)誘人的聲音了,而那份喜悅的心情卻隨著撲滿的越來越沉而逐漸增強(qiáng)。
有一天,靜月化完緣歸來,抱著撲滿,像完成了一件功德圓滿的事情跑進(jìn)師父的禪房,高興地說:“師父,滿了,滿了,裝不下了。”師父望見靜月高興的樣子,對他說:“孩子,這是你這段時間辛苦換來的成果,瓷罐里的東西全歸你了。”靜月高興地抱著撲滿跑出禪房,來到院子,找來一張柳席,鋪在院子的井臺邊,把撲滿倒過來,倒了半天,撲滿里的錢一分一厘也倒不出來。靜月急了,朝禪房里喊道:“師父,倒不出來。”“你想辦法吧!”師父在里面應(yīng)道,“你能把它裝滿,也能把它取出來。”
靜月找來樹枝,朝撲滿的小口里捅,撲滿里的硬幣相互交錯,相互擠壓,一枚硬幣也桶不出來。靜月累了,躺在席子上喘氣,他想:化緣其實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很容易的是因為帶著希望把撲滿裝滿了,很不容易是因為這段化緣的經(jīng)歷本身就充滿了艱辛。靜月望著身邊的撲滿,百思不得其解,為什么裝滿了硬幣的撲滿卻一分也流不出來,他對著禪房有氣無力地說:“師父,我還是弄不出來。”師父在里面應(yīng)道:“你再想想別的辦法吧!”
此時太陽已經(jīng)開始西下,陽光從寺院高大的梧桐樹的縫隙中透出一道道金光,灑在院子里,灑在柳席上,灑在靜月的身上,閃著一道道躍動的美麗光環(huán)。靜月若有所思地從柳席上躍起,跑進(jìn)廚房,拿來榔頭,對著柳席上閃著光芒的撲滿砸下去,柳席上頓時滾滿了無數(shù)閃閃發(fā)光的金幣。望著被自己砸得粉碎的撲滿,靜月對著窗內(nèi)的慧明法師說:“師父,我明白了。”
師父在禪房應(yīng)聲道:“你明白了什么?”靜月此時像一個大人,背著手,站在院子中央說道:“我明白了,每一個人都應(yīng)該給自己和別人留一個余地,一味地追求圓滿或完美,人有時也會像裝滿硬幣的撲滿一樣,被自己束縛得粉身碎骨。”禪房里沒有回聲,唯有靜月,透過院子里的梧桐樹,看到火紅的夕陽在遠(yuǎn)處的群峰中慢慢地西墜。
《會吃人的黃金》
一個僧人驚惶失措地從樹林中跑過來,剛好碰到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邊散步。他們問僧人說:“你這樣慌張是為了什么?”僧人說:“太可怕了,我在樹林中挖出了一堆黃金。”兩個人心里忍不住說:“這真是個大傻瓜,挖出了黃金,這么好的事他居然說太可怕了,真讓人想不明白。”于是他們又問那個僧人道:“在哪里挖出來的?請告訴我們吧!”
僧人說:“這么厲害的東西,你們不怕嗎?它會吃人的。”那兩個人不以為然地說:“我們不怕,你就告訴我們在什么地方能夠找到它吧!”僧人說:“就在樹林最西邊的那棵樹下面。”兩個朋友就立刻去找那個地方,果然發(fā)現(xiàn)了那些金子,一個人就對另一個說:“那個僧人真是太愚蠢了,人人都渴望的黃金在他眼里居然成了吃人的東西。”另外一個人也點頭稱是。
他們開始討論怎么把這些黃金拿回去,其中一個說:“白天把它拿回去不太安全,還是晚上拿回去好一些,我留在這里看著,你去拿一些飯菜來,我們就在這里吃飯,然后等天黑了再把黃金拿回去。”另外一個人就照他說的去做了。留下的那個人心想:“要是把這些黃金都?xì)w我所有就好了,等他一回來,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這些黃金就全是我的了。”回去拿飯菜的那個人也想:“我回去先吃飽飯,然后給他的飯里下毒藥,他死了,黃金就全是我的了。”
結(jié)果等他拿了飯菜回到樹林里時,另一個人就從背后狠狠地用木棒把他打死了,然后說道:“親愛的朋友,是黃金逼我這么做的。”接著他拿起那個人送來的飯菜,大口地吃起來,沒過多久,他感覺到很難受,肚子里像火燒一樣,他才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的時候他說:“僧人說的話真是太對了。”這真是應(yīng)了古話:人為財死,鳥為食亡!都是貪念惹的禍,欲望把最親密的朋友變成了死敵。
《佛與魔鬼》
有個很出名的畫家,他想畫佛和魔鬼,但是在現(xiàn)實中找不到他們的原形,他的腦子里怎么也想像不出他們的樣子,所以很著急。一個偶然的機(jī)會,他去寺院朝拜,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尚,他身上的那種氣質(zhì)深深地吸引了畫家,于是他就去找那個和尚,向他許諾重金,條件是他給畫家作一回模特。
后來,畫家的作品完成以后轟動了當(dāng)?shù),畫家說:“那是我畫過的最滿意的一幅畫,因為給我作模特的那個人讓人看一眼認(rèn)為他就是佛,他身上的那種清明安詳?shù)臍赓|(zhì)可以感動每一個人。”畫家最后給了那位和尚很多錢,實現(xiàn)了他的諾言。就因為這幅畫,人們不再稱他為畫家,而是稱他為“畫圣”。
過了一段時間,他準(zhǔn)備著手畫魔鬼了,但這又成了他的一個難題,到哪里去找魔鬼的原形呢?他探訪過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外貌兇狠的人,但沒有一個滿意的。最后,他終于在監(jiān)獄中找到了,畫家高興極了,因為在現(xiàn)實中找一個像魔鬼的人實在是太難了,當(dāng)他面對那個犯人的時候,那個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聲痛哭。畫家奇怪極了,就問那個犯人是怎么回事?那個犯人說:“為什么你上次畫佛的時候找的是我,現(xiàn)在畫魔鬼的時候找的還是我?”
畫家大吃一驚,于是又仔細(xì)看了看那個犯人一眼說:“怎么可能呢?我畫佛找的那個人氣質(zhì)非凡,而你看起來就是一具純粹的魔鬼形象,怎么會是同一個人呢?這太奇怪了,簡直讓人無法理解。”那個人悲痛地說:“就是你把我從佛變成了魔鬼。”畫家說:“你為什么要這么說?我并沒有對你做什么呀!”那個犯人說:“自從我得到你給我的那筆錢以后,就去花天酒地,尋歡作樂,縱情地?fù)]霍。到后來,錢花光了,而我卻習(xí)慣了那樣的生活,欲望已經(jīng)一發(fā)不可收拾,于是我就搶別人的錢,還殺了人,只要能得到錢,什么樣的壞事我都能做,結(jié)果就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畫家聽了他的話,感慨萬分,他驚嘆人性在欲望面前轉(zhuǎn)變得如此之快,人是如此脆弱,于是他將畫筆負(fù)疚地扔了,從此以后再也不作畫了。人一旦墮入“追逐物欲”陷阱中,就很容易迷失自己,想要抽身出來就成了很困難的事,所以人性不能和貪念走在一起。錢如枷鎖,貪是墳?zāi),追名逐利最終只是一場空。只有洗去心中的種種虛妄,放下貪欲,回歸到平實的本質(zhì),才會看破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有如過眼云煙,畢竟都是無常色相,才最終體驗到生命的無盡悅樂。
《除草種花》
山前有座廟,山后有塊荒地,這天,師父帶著小和尚扛著鋤頭,來到了荒地鋤草。
小和尚說:“師父,我們除掉這些雜草在上面種什么呢?”
師父說:“種花。”
小和尚很吃驚地說:“除草種花,誰來看呢?”
師父說:“山外的人呀!”
小和尚滿臉疑惑地說:“為什么必須種花?”
師父說:“為了廟里的香火。”
小和尚不解了,為了香火就必須種花,種花和香火有關(guān)系嗎?廟里香火不盛,這山后又能有幾人來?
幾天后,師徒倆除完草,在荒地上撒了許多花種,過了一段時間,從荒地里鉆出許多花種新芽,師父就帶著小和尚給新芽澆水。一年過去了,那些花種都長成了一株株花樹;等到第三年,幾乎所有的花樹都開花了,一片一片的花,爭奇斗艷。山外的人,呼朋喚友地來看花,與此同時,人們又開始絡(luò)繹不絕地到廟里上香了。
小和尚看到這一切,不由得佩服起師父來,他覺得師父當(dāng)初在荒地種花是多么睿智,有了花,就有了看花的人;有了看花的人,就有了香客。很多事情是相輔相成的,為別人種花,其實也是為自己種花,這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是一樣的。
《水車上的禪》
無相禪師在行腳時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車,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羨慕的口吻說道:“禪師,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紅塵,我一定會跟您一樣出家學(xué)道,不過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樣居無定所到處行腳,我會找一個地方隱居,好好參禪打坐,不再拋頭露面。”
禪師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時候會看破紅塵呢?”青年答道:“我們這一帶就數(shù)我最了解水車的性質(zhì)了,全村人都以此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個能接替我照顧水車的人,屆時沒有責(zé)任的牽絆,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紅塵出家了。”無相禪師道:“你最了解水車,請告訴我,如果水車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離開水面會怎么樣呢?”
青年說道:“水車全部浸在水里,不但無法轉(zhuǎn)動,甚至?xí)患绷鳑_走,完全離開水面又車不上水來。”無相禪師道:“水車與水流的關(guān)系已說明了人與世間的關(guān)系;如果一個人完全入世,縱身江湖,難免會被五欲紅塵的潮流沖走,假如純?nèi)怀鍪,自命清高,則人生必是漂浮無根,空轉(zhuǎn)不前的。”青年聽后,歡喜不已地說:“禪師您這一席話,真使我長知識了。”
《一壺沸水》
一個郁郁寡歡的年輕人向一位德高望重的師父訴苦:“生活總是不如意,困難和挫折圍繞著我,我這一生是不是就只能這樣了?”師父笑了笑,拿起了桌上的水壺,為這位年輕人沏了一杯茶,讓他品品后再說。年輕人喝了一口說:“師父,這茶一點兒茶香都沒有。”師父說:“這可是上等的鐵觀音啊,怎么會沒有香味呢?”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嘗,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師父淡然一笑,吩咐弟子,“去燒一壺沸水來。”然后取過一個杯子,重新撮了把一樣的茶葉放進(jìn)去。不一會兒沸水來了,師父向杯里注入沸水,然后將杯子放到年輕人面前,他一看,茶葉在杯中上上下下地浮沉,而茶水也溢出了一縷清香。年輕人剛準(zhǔn)備端起杯子品品,師父卻說“請再稍等一下。”說完又向杯中注入了一些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裊裊升騰,如是注了六次水,杯子注滿時,茶香已溢滿了整個屋子。
原來,第一次沏茶用的是一壺溫水,用溫水沏茶,茶葉輕輕浮在水面,沒有上下翻滾,茶香就散發(fā)不出來;用沸水反復(fù)沖沏,茶葉經(jīng)過一遍遍翻滾沉浮,最后才能散發(fā)出清醇的香氣。
我們正如這一撮茶葉,而命運(yùn)正如這或溫或燙的一壺水,你若是好茶,便不該渴望溫水。那些沒有經(jīng)歷過苦難和挫折的人,就像是溫水沖沏的茶葉,他們的一生平平靜靜,沒有任何浮沉,難以彌散出生命的清香;他們或許本是上等好茶,卻在看似一帆風(fēng)順的生活中,香氣盡泯。而那些歷經(jīng)挫折又能在困難面前越挫越勇的人,就像是被沸水煮過的茶葉,他們經(jīng)受住了命運(yùn)的一次次打擊和考驗,在風(fēng)雨歲月中不斷地沉下浮起,終究會散發(fā)出生命最醇厚的香氣。
- 上一篇:一念天堂,一念地獄的故事
- 下一篇:四則禪理小故事的道理
- 因果報應(yīng)
- 嫖娼有報應(yīng)嗎?真實的嫖娼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邪淫現(xiàn)世報:二男女車上縱欲釀車禍被燒死
- 我懺悔,我的報應(yīng)來了-淫人妻者,妻淫人
- 學(xué)佛與富貴
- 與賣淫女風(fēng)流一次 70歲花心老漢染惡疾
- 被燒死的蛇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邪淫的隱形果報 誰都逃不掉
- 念地藏經(jīng)招鬼?不敢念地藏經(jīng)的請進(jìn)來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大難不死 意外獲得足以致富的特異功能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鳥為食亡,人為色死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一盆洗腳水的警示
- 損友導(dǎo)淫 精盡喪命
- 佛教因果報應(yīng)的真實案例
- 淫色最容易觸犯,不斷淫欲心難清靜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念誦《心經(jīng)》,心想事成
- 念誦地藏經(jīng)的真實感應(yīng)六則
- 佛咒感應(yīng)
- 善護(hù)口業(yè),免遭大難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這兩個因果故事,讓你了解什么是業(yè)障
- 兩性關(guān)系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持蓮觀音是什么菩薩?持蓮觀音的故事
- 三歲小孩都懂得的道理,八十高齡也未必做得到
- 愚人食鹽的原文和譯文及道理
- 迦旃延尊者度化惡生王的故事
- 心平氣和 自度度人
- 馬需調(diào)教,樹要修剪,人需約束
- 心性要平和柔和
- 用實際行動展現(xiàn)自己的魅力、體現(xiàn)自己價值
- 從來不丟東西的婦人,只因她前世做了這件事
- 世俗王子從圣人走向神壇,釋迦牟尼佛的一生簡介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 《大方等如來藏經(jīng)》萎花喻的故事
- 人生不管是順境還是逆境,都要用好心情來對待
- 借花獻(xiàn)佛的由來,釋迦牟尼前身以花供養(yǎng)燃燈佛
- 以感恩的心面對世界
- 以平等心面對蕓蕓眾生,是菩薩的道德
- 梁武帝與佛教有什么關(guān)系,四次舍身入寺的是哪個寺?
- 佛陀度化慳貪長者修大布施
- 宋文帝問法求那跋摩的故事
- 知足并感恩,要知道別人的好并懂得回報
- 盲人打燈籠,即與人方便,也與己方便
- 禪師救蝎子,不因天性而放棄天性
- 從惜福看窮三代還是富三代
- 大乘心難發(fā),不愿再發(fā)大乘心的舍利弗
- 聽經(jīng)的蛤蟆,命終后脫離畜生道,上升四天王宮
- 學(xué)佛貴在實行,堅持不懈地去修一個法門,終會成功
- 熟悉經(jīng)藏的比丘與精進(jìn)修道的比丘
- 佛教歷史上與水陸法會有因緣的高僧
- 借事磨練,善用其心,讓心走出煩惱的牢獄
- 薄拘羅尊者,五次被后母加害,卻都毫發(fā)無損
- 馬鳴菩薩抵億金的故事
- 人活著根本不需要很多,少欲知足自得安樂
- 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日,德行與精神常存我們心間
- 釋迦牟尼佛修忍辱,忍辱仙人與歌利王的故事
- 舍棄對五欲的貪著,成功飛出籠子的鴿王
- 寺廟為什么喜歡種銀杏?佛珠變銀杏的故事
- 鳩摩羅什是誰?東晉高僧鳩摩羅什的一生
- 短暫的快樂與長久的快樂,你選擇哪個?
- 三年不吃飯的出家人
- 急性子與慢性子,人與人要學(xué)會理解和忍耐
- 因果報應(yīng)
- 佛典故事
- 禪宗公案
- 佛學(xué)故事
- 百喻經(jīng)故事全集譯注
- 阿彌陀佛的故事
-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簡介
- 民間故事
- 地藏經(jīng)感應(yīng)
- 金剛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一行禪師:《故道白云》
- 孝的故事
- 金剛經(jīng)故事
- 人和動物的感人故事
- 佛咒感應(yīng)
- 智慧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戒邪淫故事
- 地藏經(jīng)故事
- 心經(jīng)故事
- 十大弟子傳
-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 大悲咒感應(yīng)事跡
- 楞嚴(yán)經(jīng)故事
- 觀世音菩薩傳
- 480位禪宗大德悟道因緣
- 感恩的小故事
- 玉琳國師
- 禪理故事
- 《欲;乜瘛钒自捊
- 動物寓言故事
- 藥師佛感應(yīng)錄
- 因果日記
- 心經(jīng)感應(yīng)事跡
- 百業(yè)經(jīng)故事集
- 改變命運(yùn)的方法
- 禪宗開悟
- 觀音心咒感應(yīng)錄
- 放下就是快樂
- 念佛感應(yīng)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dá)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