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法門是總持法門

  念佛法門是總持法門

  念佛法門,乃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人、天、凡、圣、成佛之捷徑。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1]流。一切行門[2],無不還歸此法界。小知見人,均謂是愚夫愚婦之法門。豈知華嚴會上,善財以十信后心,受文殊教,遍參知識,隨聞隨證。末后至普賢菩薩所,蒙其加被開示,所證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普賢為其稱贊如來勝妙功德,令其發(fā)十大愿王[3],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并勸盡華藏世界海諸菩薩,一致進行,求生西方。夫華藏海眾[4],無一凡夫、二乘,及未破無明[5]之權位菩薩。最下者,即為圓教初住。其人已能于無佛世界,現(xiàn)身作佛,及隨類現(xiàn)種種身,以度脫眾生。此后從二住,以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位位倍勝。是諸菩薩,皆以十大愿王,求生西方。彼何人斯,敢與彼抗。由是知念佛法門,實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眾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故得九界同歸,十方共贊,千經并闡,萬論均宣。以其是以果地覺,為因地心,而即得因該果海,果徹因源也。(文鈔續(xù)編卷上〈致廣慧和尚書〉)

  凈土法門,其大無外。如天普覆,似地均擎。上之則等覺菩薩[6],不能超出其外。下之則逆惡罪人,亦可預入其中。誠可謂三世諸佛之總持法門,一代時教之特別妙道也。但以法門大而攝機溥。用力少而得效速。致稍通宗教者,皆藐視之。謂為愚夫愚婦之修持法門。而不知佛力自力之大小難易,不可以語言文字形容也。以一切法門,依戒定慧力,修到業(yè)盡情空地位,方有了生死分。業(yè)盡情空,豈易言哉。斷見感[7]如斷四十里流,況思惑[8]乎?v令見地高深,以煩惑未斷,仍舊輪回[9]。再一受生,退者萬有十千,進者億少三四。自力之不足恃,敢矜已智,而不隨順如來誓愿攝受之道乎。修凈土法門者,但具真信切愿,志誠懇切,如子憶母而念。其平素所作所為,不與佛法世誼相悖。則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往生西方。縱絲毫惑業(yè)未斷,帶業(yè)往生者。其所得,尚超過業(yè)盡情空之阿羅漢[10]上,以種性不同故。況已斷者又何待言。以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眾生心力不可思議。合此佛法二不可思議之力,俾自心之力,得以圓顯。(此自力、與不仗佛法力之自力迥別[11])固與專仗自力[12]者,奚啻恒河沙數(shù)之天淵懸殊也。是知此之法門,不可以一切普通法門之道理論。以是特別法門故也。(文鈔三編卷三〈思歸集發(fā)刊序〉)

  [1]法界,就事相來說,法者諸法,界者分界,現(xiàn)象界的一切事物,各有其差別不同的相,而且不能混淆,名“事法界”;就理體來說,諸法在外相上雖千差萬別,但皆同一性,名“理法界”。

  [2]行門,指修行之法門,八萬四千行法皆是。

  [3]十大愿王,普賢菩薩的十大行愿,即:敬禮諸佛、稱贊如來、廣修供養(yǎng)、懺悔業(yè)障隨喜功德、請轉*輪、請佛住世、常隨佛學、恒順眾生、普皆回向。

  [4]華藏海眾,即華嚴海會諸圣眾。

  [5]無明,不明白道理,亦即愚癡的別名。

  [6]等覺菩薩,為菩薩修行五十二位之第五十一位,稱等覺者,意謂與佛相等,而修行上尚遜一籌。亦稱有上士,以妙覺佛陀稱無上士,故等覺稱有上士。亦稱一生補處,意謂次一生將成佛。

  [7]見惑,二惑之一,即見解上的迷惑錯誤,如身見邊見等之五不正見是。

  [8]思惑,為思慮世間事物而起之惑,如貪、嗔、癡等,乃眼耳鼻舌身五根,貪愛色聲香味觸五塵而起之想著,即迷于現(xiàn)在事理之煩惱。

  [9]輪回,謂眾生從無始以來,輾轉生死于三界六道之中,如車輪一樣的旋轉,沒有脫出之期。

  [10]阿羅漢,聲聞乘中的最高果位名,含有殺賊、無生、應供等義。殺賊是殺盡煩惱之賊,無生是解脫生死不受后有,應供是應受天上人間的供養(yǎng)。

  [11]正文中括號內之文,除文字讀音之漢語拼音外,其余皆是印光大師之原注。

  [12]自力,眾生自己修行的功力。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