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修正是在教我們?nèi)绾务{馭,主宰自己
下午,我們分享一下什么是佛教禪宗的智慧,以及這種智慧對我們高層管理人員有什么作用。
據(jù)統(tǒng)計,美國現(xiàn)在每天有1500多萬人禪修。在日本、東南亞等地方,禪宗對社會精英人士的影響也非常大,像喬布斯,就是一個資深禪修者,日本的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包括我們國內(nèi)的馬云、陳峰等等,他們都是禪修者。
為什么大家對禪修如此癡迷呢?因為禪修可以帶來無與倫比的好處——它可以打開我們的靈魂,改變我們思想,讓自己升華到一個嶄新高度,從而輕松實現(xiàn)人生理想。人,最終極的敵人其實不是別人,恰恰是我們自己。所以如何戰(zhàn)勝自己,駕馭自己,乃問題之關(guān)鍵。
禪修,正是教我們?nèi)绾务{馭自己,主宰自己。
人才的本質(zhì)是品質(zhì)
大家都是做企業(yè)的,深諳人才對企業(yè)的重要性。一個企業(yè)如果引進一個重要人才,企業(yè)可能會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同樣,一個國家如果啟用一個人才,可以使國家由弱至強,蒸蒸日上。孫皓暉寫的《大秦帝國》共11本,我很喜歡看。里面就講秦王朝因為引進了商鞅這個人,最后秦國這個西部邊陲之地,一個將要被滅掉的貧窮落后國家,因他的變革而崛起,強大,最終統(tǒng)一六國,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quán)大一統(tǒng)國家。到現(xiàn)在為止,我們中國的版圖為什么那么完整,就是秦王朝奠定的基礎(chǔ)。統(tǒng)一了中國之后,秦始皇又和李斯商量,統(tǒng)一語言文字和度量衡,用這些方法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如果沒有秦始皇把中國統(tǒng)一,現(xiàn)在我們的版圖就和歐洲差不多,一個個小國家延續(xù)到如今。
由此可見人才是多么重要,而人才的本質(zhì),是品質(zhì)。
所謂修行,其實就是自我改變和提升,不斷完善自己的品質(zhì)。一個修行人便是每天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覺悟自己有哪方面缺點、不足,去克服它,改變它。如果你每天抽兩包煙,現(xiàn)在能不能每天抽一包半,再減少到一包?這就是對自己行為的約束。如果我們每天能自我反省,并且校正自己,就會發(fā)現(xiàn),人際關(guān)系、工作、健康、家庭等等都越來越好,這,即是修行。
一個人,如果不想渾渾噩噩過日子,想有所作為,有所建樹,他必須不斷克制自己的缺點,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所謂揚長避短,即是成功的關(guān)鍵。故而,歷史上那些取得巨大成就之人,其實他們的一生都在修行中。史料記載,岳飛同志原來很喜歡喝酒,有次皇帝對他說:這樣以后會影響你做事啦。從此以后,岳飛滴酒不沾。還有鄧小平同志,在晚年,一次醫(yī)生對他說,為了你的肺,不要再吸煙了。鄧小平第二天就戒了,此后再沒有犯過。
他們的所作所為,讓我想起儒家說的“君子不二過”,——一個真正的君子,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他們可算真正的君子!
《孫子兵法》是一本論述打仗的書,里面講一個將軍的品質(zhì),他說,如果有五方面弱點,就會對自己構(gòu)成巨大威脅。比如說,愛人民——當(dāng)然這個本來不算弱點,而是優(yōu)點,但如果被敵人抓住利用,對敵人而言就是弱點——對方就用民眾來騷擾你。如果你脾氣暴躁,對方就會挑逗你,讓你發(fā)火,失去理智。如果你愛美色,就會用美色來引誘你,消磨你斗志。如果你愛錢財,就會用錢財來收買你,賄賂你,誘逼你?傊,你愛好什么,對方就利用什么來制約你,正如有句話說:愛什么,什么就是你的死穴。這和現(xiàn)在官場上流行的一套完全一樣,你喜歡什么就用什么賄賂你,投其所好,怕就怕你什么都不喜歡,——可當(dāng)官的哪有什么都不喜歡的?什么都不喜歡就是為了信仰當(dāng)官。當(dāng)然,信仰也可以加以利用,但他是不怕利用的。
《孫子兵法》講到,一個真正的統(tǒng)帥,總是站在國家、民族的高度去面對戰(zhàn)爭,他不會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輕易流露出來,讓對方有機可乘,從而造成巨大損失。因為他肩負著神圣的使命,所以不會意氣用事,不會窮兵黷武,也不會濫殺無辜,這樣的人,才能做統(tǒng)帥。而這樣的人其實就是有信仰的人,正符合老子所言:兵者,不祥之器,圣人不得已而為之。
岳飛知道自己喝酒可能誤事,一下就把酒戒了,這種毅力,不是每人可以做到,很多人戒了一輩子酒,戒了一輩子煙,到老了還在犯。正因為人家有如此大的定力、決斷力,所以才能做統(tǒng)帥。我們無法克制自身弱點,所以被自己的弱點制約,終其一生,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無疑,禪修可以提高人的定力。因此“禪”往往和“定”聯(lián)系在一起,叫禪定。佛教說“外禪而內(nèi)定”,就是外不著相,內(nèi)不動心。這也是由戒入定,由定生慧的過程。
我們來了解一下什么是禪。禪叫冥想,或者叫靜慮。用句非常簡單的話可以解釋:獨一靜處,專精思維。就是使我們的心靜下來,達到澄澈、清明的狀態(tài),此時再去思考一些問題,便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效果奇佳,事半功倍。
所以禪修的本質(zhì)是調(diào)伏我們的心,如果心靜不下來,萬念紛馳蕪雜,即達不到觀照的作用。怎么調(diào)伏呢?有很多方法,諸如,數(shù)息法,觀照自己的呼吸,一邊記數(shù)。另有念佛號、觀想什么的,F(xiàn)在發(fā)展更多,還有動中禪之類。但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把心攝住就行了。心攝住,便能專注一事。學(xué)生如果專注聽講,成績一定不錯,老師如果專注講課,效果一定極佳。想一想,我們一生中有什么事、什么場景,一直不忘栩栩如生在腦海里?那一定是我們當(dāng)時心無旁騖,極其專注,所以留下了深刻印象。因而,禪修首先是訓(xùn)練我們的專注能力,也就是定力。
至于冥想,實際就是身與心的合一。我們打坐時腿盤起來,手握在一起,整個人就和宇宙合而為一了。要想合而為一,須達到忘我狀態(tài),這時候,物我的界限消失,物我不二,成為一個東西。
其實我們?nèi)诵木拖褚槐绻悴粩鄶噭,再清澈的水也會變渾濁;如果這杯水放在那里不動,再渾濁的水也會變清澈。禪修,就是使自己變得越來越清澈、純一的過程。
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有個規(guī)律:當(dāng)身體處在快速運動中,比如跑步時,我們的頭腦往往是不思考的,一片空白;反過來,如果身體不動,處于極其安靜時,我們的思維就非常敏銳,考慮問題很周全。這是動與靜的關(guān)系。
作為一個企業(yè)的決策者,最重要的是把握方向,掌舵航標,那么,他一定是一個靜慮者,因為只有靜慮才能深入思考問題,并發(fā)現(xiàn)航線上的冰山一角,F(xiàn)在是信息時代,各種信息紛至沓來,目不暇接,倘若心不能靜下來,沒有足夠的定力,就可能眼花繚亂,做出錯誤的抉擇。我們看動物世界,蛇在捕捉獵物前怎么做?一定是非常寂靜,眼睛死死盯著,脖子向后仰,然后在最佳時機出擊,一舉擒獲。
這也是靜與動的關(guān)系。不能更好地“靜”,即不能更好地“動”。換句話說,不能靜若處子,就不能動若脫兔。
所以我們要訓(xùn)練自己內(nèi)心的寧靜和定力,怎么訓(xùn)練呢,獨一靜處,專精思維。經(jīng)常找點時間讓自己獨處,面對墻壁或者其他什么,總之閉上眼睛,關(guān)閉六根,切斷外緣,只覺察自己的內(nèi)心。當(dāng)心如一泓秋水般寧靜、澄澈,如如不動時,才是定力生成之時。
但事實上很多人,每天拿不出半小時讓自己打坐,他們把太多時間用在應(yīng)酬上,甚至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不知道忙什么。這就看如何對每天24小時進行抉擇了,把自己的事排一排,哪幾件是最重要的,哪些是沒有必要的,有意識去抉擇,然后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當(dāng)你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就能成為命運的主人。
其實,只要你想做什么,總是可以實行的,哪怕時間再緊。前段時間我也忙個不停,每天換一個地方去講課,新疆,廣州,深圳,貴州,廈門,福州,基本上一天一個城市。講課結(jié)束后主辦方請我吃飯,我基本都拒絕了,因為吃飯要兩個小時,如果有什么問題探討還可以,沒有問題就坐在那里閑聊,聊的無多大意義,這時候我就覺得是對時間的浪費。我自己包里有一本書,走到哪里隨身帶著,為什么,可以見縫插針閱讀它,積少成多,我很多書就是這么讀完的。所以,我崇尚盡可能簡單地生活,當(dāng)外面的事越多,你會發(fā)現(xiàn)內(nèi)心的寧靜越少,當(dāng)外面的事越少,內(nèi)心的寧靜就越多。
安于當(dāng)下,執(zhí)而不著
釋迦牟尼佛出生時誦了一句偈子:天上地下,唯我獨尊。什么意思?他的這個“我”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是可以自由主宰的。這個自由主宰才最尊貴。
現(xiàn)在有幾個人可以主宰自己的生命?有人覺得,我要吃飯,我要唱歌,我要睡覺,我都能主宰啊,其實,這僅僅是很小一部分,更多的東西我們沒法主宰。你生病了,說我不想生病行嗎?你要死了,說我再活十年行嗎?你越來越老了,說我不想老,想越來越年輕,行嗎?生命其實是很被動的,當(dāng)我們不能主宰時,就成為其奴隸,會被各種東西牽著走,金錢、權(quán)力、名譽、情感……你喜歡什么,什么就牽著你走,挾持著你,便失去自由。有人說,我就喜歡這個,好這一口,我活著就為了這個。但我們仔細剖析一下,你迷戀的東西真的值得嗎?比如金錢,你喜歡,有了它可以買房買車,可以享受生活,但到一定程度之后你發(fā)現(xiàn),錢可以買來健康嗎?錢可以讓你不死嗎?你想成為某個行業(yè)的第一,錢可以轉(zhuǎn)化為你的才華嗎?
有句話說,錢能買來的東西,往往低賤。事實確然如此,有的女人,你錢再多,也買不來她的愛情,她也不會和你結(jié)婚。當(dāng)然這種女性現(xiàn)在很少了,但不會絕跡。相反,能用錢買來的女人,也不值得珍惜,今天你能買來,明天來個比你更有錢的,她就跟著別人跑了,你覺得錢可靠嗎?
西方有個亞歷山大,他臨死的時候?qū)κ窒氯酥v:我死后把我裝進棺材里,把棺材打四個洞,讓我的雙手和雙腳伸出來,我要讓世人看看——偉大如我亞歷山大大帝,死后也是兩手空空!
臨死的時候才醒悟過來,才把人生看透,這還屬于智者,更多人死時都執(zhí)迷不悟,而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是活著時就已經(jīng)了然人生之一切,從而調(diào)整了相應(yīng)的步伐。
昨天,有個房地產(chǎn)的老板來訴苦,他在全國有十幾個樓盤,市場做得非常大,房子賣得非常好,卻跑到我這來,對我說了一大堆困惑,什么資金跟不上,手下人不行啊,等等。最后我跟他講,第一,錢要大家賺。第二,你想想,自己這大歲數(shù)了,多賺十幾個億少賺十幾個億,還不一樣嘛?現(xiàn)在你把所有樓盤賣掉,錢十輩子都花不完。為什么要糾結(jié)于此呢?你想想,自己走到今天,錢有了,名望,地位都有了,還妄求什么呢,生命對你來說還剩下多少,你能花多少?一碗稀飯,就吃飽了,山珍海味你還不一定能消化。……
所以對于我們的人生,一定要深入去思考,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事實上,當(dāng)我們打破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才能真正解脫。這時進入的一種狀態(tài)叫實相狀態(tài),就是進入了本體,進入了宇宙大道,與“道”合而為一。此時,你產(chǎn)生的智慧遠非常人能夠想象,這時候你的智慧是通透圓融的,是無礙、無瑕的。因為你對事物存在的規(guī)律一清二楚,對宇宙的成住壞空了然于心,能夠站在生死的高度看待人的一期生命,能以匆匆“過客”的身份安于一席之“坐莊”,此時你就成為生命的智者,不會被任何表象所蒙蔽。《金剛經(jīng)》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它告訴我們?nèi)松慕K極智慧。什么相呢?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真正的智慧就是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眼中無此四相。比如現(xiàn)在這個椅子,有椅子的相,它看起來很好,很結(jié)實,但是有一天,它終將消亡,一切不復(fù)存在。同樣,現(xiàn)在這個房子,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它又成什么樣子呢?它也在成住壞空的過程。所以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世上的一切,包括我們?nèi),都是緣聚而生,緣散而滅,?dāng)我們身體的因緣盡了時,它就會變化,分離,死亡。
因此,一切都處在不斷變化之中,今天你健康,明天未必健康,今天你活著,明天未必還活著……這就是佛教講的無常,空。當(dāng)我們明白此道理,就會安于當(dāng)下,執(zhí)而不著。因為空不是無,“空”之中存在著“有”,“有”中孕含著“空”。不斷切換,推進,無始無終。
但人往往看不透這些東西,說,我錢越多越好,名望越高越好。當(dāng)你追求“我應(yīng)該怎么”的時候,實際上你已經(jīng)不“怎么”了,你追求什么東西,這個東西就成為你的障礙。
你追求金錢,就被金錢迷惑,就無法駕馭它,因利生害。這個錢本來可能給你帶來快樂,現(xiàn)在卻給你帶來煩惱,本來可能給你帶來便利,現(xiàn)在卻給你帶來麻煩,本來可能給你帶來幸福,現(xiàn)在卻給你帶來災(zāi)禍。其他的東西無不如此。因為你已經(jīng)迷失掉自己,失去了駕馭它的能力。
心的解放
有人說佛教是迷信,為有神論。我說佛教不是有神論,它是所有宗教里面最物質(zhì)的,最講科學(xué)的,——它就是講物質(zhì)的生滅,宇宙的構(gòu)成。
其實不管科學(xué)家也好,政治家也好,哲學(xué)家也好,自古至今,每個人都以他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對社會人生的理解,進行系統(tǒng)分析,然后總結(jié)出一套理論——基督教是這樣看待的,伊斯蘭教是那樣看待的,蘇格拉底是這樣看待的,柏拉圖是那樣看待的,不過有的變成了哲學(xué),有的變成了宗教,都是對這個世界進行解讀,僅此而已。
所不同者,只是層次不同,看到的風(fēng)景不一樣,有人站在5層樓,有人站在10層,有人站在20層,他們看到的境界有圓滿不圓滿、究竟不究竟之別。所以一個真正的思想者他是沒有局限的,所有的局限都是我們?nèi)藶樵O(shè)定。當(dāng)你站到一定高度,不會對別人的思想有排斥,有敵對。我們的寺院是佛教的禪宗,但是我們每次吃飯前都在念《道德經(jīng)》和《論語》,大家知道《道德經(jīng)》道家經(jīng)典,《論語》是儒家經(jīng)典,可我們并不排斥,因為這些都是人類智慧的精華,都有可取性,都可以為我所用。
禪修的目的,就是要解脫自我,把自己解放出來,突破一個個思想的藩籬。禪宗是從慧能開始,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他強調(diào)“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當(dāng)下成佛”,這就是去掉一些繁瑣的理論,文字上桎梏,直指人心,頓悟成佛。當(dāng)然頓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達到,它與過去世的積累有關(guān),但無論如何,開悟是禪宗重要一環(huán)。
禪宗中有許多公案就是記錄師父如何讓弟子開悟,有個丹霞燒佛的故事很出名:
說丹霞禪師到處游方,有一次到了洛陽慧林寺,遇上大寒天氣,他就把殿上的一尊木佛劈碎了來燒火。師兄看到后大驚失色,說:“你怎么把佛像燒了呢?”丹霞用拄杖在火灰里撥撥,說:“我看看有沒有舍利子。”師兄說:“你糊涂了吧,木頭像怎么會有舍利子!”丹霞說:“既然沒有,燒燒何妨,我就再取兩尊來吧。”
按照一般的寺院規(guī)定,丹霞這是大不敬,犯了五逆重罪,但丹霞燒佛的行為,實質(zhì)是想告訴我們不要著相,《金剛經(jīng)》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佛法者即非佛法,是名佛法。所以,一切的關(guān)鍵乃人的內(nèi)心,生活中造成巨大困惑的,就是我們的心,當(dāng)心改變過來,世界就改變了。
為什么我們的企業(yè)不能創(chuàng)新,為什么我們沒有中國式管理,為什么我們處處學(xué)習(xí)別人的經(jīng)驗而沒有自己的建樹,為什么我們總走在別人后面亦步亦趨當(dāng)學(xué)生?就因為我們長期以來被傳統(tǒng)的思想禁錮,失去了本自清凈的根性。什么是自性?我們本自具足清凈圓滿的智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凈,何期自性,本無生滅,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所以,那個清凈的根性一旦污染,就失去了能生萬法的功能。
為什么近百年來,我們中國沒有出一個自然科學(xué),醫(yī)學(xué)、物理方面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因為我們的教育把人的能動性禁錮了,教育的目的就是高分,所以學(xué)生都死記硬背,擅長紙上談兵。同時,我們父母的教育也把孩子禁錮了,從小就給他們灌輸考高分,進好學(xué)校,將來出來找好工作的理念、藍圖,至于人文方面的意義和思想,根本不值得一提,被現(xiàn)實的利益打得落花流水。
即便追求現(xiàn)實的利益和成功,俞敏洪的一段話也值得思考:每個同學(xué)都有自己的生命軌跡,成功之路也不盡相同。高考并不是奮斗的終點,不管成績?nèi)绾、讀什么大學(xué),都不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guān)鍵。決定個人成敗的是伴隨一生的胸懷、精神和勇氣;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而是一場無窮無盡的馬拉松。
所以,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步,甚至是很不重要的一步,但在我國恰恰相反,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能借鑒美國,由嚴進寬出改成寬進嚴出,效果就不同了。
現(xiàn)在,我們的企業(yè)對下面員工管得太多,我們的政府對我們的企業(yè)又管得太多,所以把大家的手腳束縛住了。我們的政府還沒有充分完成“服務(wù)職能”這一轉(zhuǎn)換,當(dāng)然,這需要時間。
有時候我在想,秦始皇統(tǒng)一了中國,本來是莫大功績,但此后“車同軌書同文”,把文字和度量衡等等都統(tǒng)一起來,思想也統(tǒng)一起來,最后,我們的思想就被禁錮了,失去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局面,此后,新的東西很少出現(xiàn)。這不能不說是它的副作用。
好,下午和大家簡單分享的,就是通過禪修這樣一種有效手段,去深入我們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心,解放我們的內(nèi)心。心解放了,一切都解放了,做什么都可以達到自由無礙的狀態(tài),再把這種狀態(tài)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無不心想事成,如愿以償。
- 上一篇: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 下一篇:何為八正道?
- 仁德上人:真正的修行是低下心與誠敬心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良因法師:修行人如果追求世俗的聲名會怎么樣?
- 明海法師:什么是平常心?怎么修行自己的心?
- 仁德上人:修行的兩種方法:萬緣放下和明心見性
- 仁德上人:修行五字偈
- 夢參法師:如何修行禪定?修禪定的方法
- 仁德上人:達到無私無我不執(zhí)著的境界即是正修真修
- 恒傳法師: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
- 凈界法師: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夢參法師:怎么樣修行?至心精進
- 仁德上人:修行就像爬坡不進即退
- 仁德上人:觀照當(dāng)下即真修歌
- 仁德上人:專修真修歌
- 海德禪師:如何在修行中體會到快樂?玩中修行,修行中玩
- 海德禪師:修行從自心入手,時常反省,覺察不足,立穩(wěn)腳跟
- 仁德上人:修行解脫要做到三心不可得
- 仁德上人:為什么修行人要成佛很難?
- 大安法師:修行需要的清凈心究竟是什么?
- 星云大師:用心參修,切勿虛度大好時光,時間就是生命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fēng)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xué)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dāng)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xué)習(xí)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dāng)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本源法師: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濟群法師: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如瑞法師:護念他人善用心,學(xué)佛慈悲須踐行
- 本源法師: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濟群法師: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本源法師: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理海法師: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如瑞法師: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正慈法師: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本源法師: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靜波法師:跳出三界得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覺真法師:人與眾生的關(guān)系,是佛教倫理的核心和主體
- 本源法師:每個念佛人在極樂世界都有一朵蓮花
- 濟群法師:佛教是宿命論嗎,我們這一生的努力有用嗎?
- 本源法師:為什么有人對佛法深信不疑,有人卻生不起信心?
- 佛源法師:什么是外道?心外求法是外道
- 明海法師:學(xué)佛人多拜幾個師父,去極樂的幾率也就越大,對嗎?
- 界文法師:為什么說皈依三寶就可以找到依靠?
- 星云大師:善事要盡心盡力去做,惡事則要毫不猶豫的斷除
- 西行法師:佛號代表佛智與法界
- 懺云法師:一念凈心的寶貴性!
- 道堅法師:佛教所說的業(yè)報是什么意思?業(yè)報的意思
- 西行法師:極樂世界的神秘面紗
- 夢參法師:造什么業(yè)就感什么果!
- 夢參法師:地獄到底有多苦?都是自招的業(yè)報
- 天因法師:學(xué)法就是為了導(dǎo)正心念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xué)
- 佛法修學(xué)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xí)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放生起源]寺院設(shè)立放生池在經(jīng)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jù)?
- [感應(yīng)故事]心經(jīng)故事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yīng)該怎么做?
- [佛學(xué)常識]八關(guān)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
- [佛學(xué)常識]袈裟是什么意思?為什么叫福田衣?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把佛法僧三者稱為“寶”?
- [佛學(xué)常識]為什么要皈依三寶?歸投三寶令身心安穩(wěn)
- [人物故事]佛教貧女供燈的故事與啟示
- [佛經(jīng)故事]釋迦牟尼佛和菩提達多的雙頭鳥故事
- [佛學(xué)常識]食存五觀指的是什么?
- [人物故事]阿育王的小王妃須阇哆,持戒穿素服得寶珠
- [禪宗公案]老修行人“三十年不冒煙”的故事
- [佛經(jīng)故事]富孩子變窮孩子,《法華經(jīng)》窮子喻的故事
- [佛學(xué)常識]布施的意思與種類
- [佛經(jīng)故事]伽尸比丘尼身披袈裟出生的因緣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