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藍
【前集一七八】
標節(jié)義者,必以節(jié)義受謗;榜道學者,常因道學招尤;故君子不近惡事,亦不立善名;只渾然和氣,才是居身之珍。
6月27日
誠心和氣陶冶暴惡,名義氣節(jié)激礪邪曲
人性本是善良的,對于任何邪僻奸惡的人,都可以用方法引導(dǎo)、感化,這樣不但可以減少為惡,并且可感化向善。比方對于虛偽奸詐的人,要誠心誠意的對待,使他感動得改變欺詐的行為;對于粗暴不講道德的人,我們要以溫和的心情相接觸,就如焚名香以去惡臭,其暴逆之性就必定融化于和平氣氛之中。
對于為一己的私利私欲而欺心的人,我們要給他名譽、義理與節(jié)操,使他本心恢復(fù)到善境,用這樣的作法,既不損人性,又合乎人的心理。能用適當?shù)墓し,天下的人都能歸于教化而成善行。假如是以善心而不能去其惡行,那就是自己的德溥或是熱心不足。
在日本史上后三年之役,源義家殺了敵人安倍宗任。俘虜了他的弟弟貞任,義家赦了他的罪過,命貞任為他的近侍。貞任心里打算替哥哥報仇,義家對于此事或許明知而不問,絲毫也不加警戒。貞任想要殺掉義家的機會很多,但是見了義家的威嚴。躊躇而不敢下手,經(jīng)過一年,有一天義家外出,只有貞任一個人隨侍,他在義家的后面走著,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幾次想要拔刀殺掉義家,但看見了義家溫和慈祥的態(tài)度,還是忍住不下手。等到義家回府之后,貞任審然覺悟,向義家自首請罪,義家安慰了一番并未加以責備,貞任此后對義家更為心服,就終生效忠于義家。這故事證明了和氣足可薰陶暴戾。
【前集一七九】
遇欺詐之人,以誠心感動之;遇暴戾的人,以和氣薰蒸之;遇傾邪私曲的人,以名義氣節(jié)激礪之,天下無不入我陶冶中矣。
6月28日
行至中點,一省吾身
6月29日
行至中點,再省吾身
6月30日
行至中點,三省吾身
7月1日
和氣致祥瑞,潔白留清名
‘慈悲’兩個字可以解釋為‘慈悲之心’,人有慈悲心,便有非常大的力量。所謂‘醞釀兩間和氣’,是說可以制造出天地之間的溫和氣象。從前有一個學生,周游西洋各國。看見買賣奴隸的事情太不人道,把人當成下等動物看待,實在覺得殘酷。于是,他主張解放奴隸。各國人受了他的感動,全都開始實行解放奴隸。
‘寸心’是說人的心在胸中只有方寸之大,古語說:‘一心潔白,留方千古。’中國古時候有一個名叫楊震的人,夜間有人給他送賄賂,說這件事誰也不會知道,請他收下,楊震當即告訴行賄的人說:‘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如何可以說誰也不知道?’所以,楊震四知的清廉潔白名譽,乃得傳之于后世。
總之,人的一念至誠,可以動天地,所以我們應(yīng)當勤去惡念而常起善心。
【前集一八0】
一念慈祥,可以醞釀兩間和氣;寸心潔白,可以昭垂百代清芬。
7月2日
庸德庸行,和平之基
在世間,有奇言異行的人不知作了多少驚怪駭人的事,他們?yōu)榱耸谷思抑浪麄兊牟黄椒捕霌P名于世,當然很好?墒牵瑥墓胖两裼钟袔兹丝梢园踩仁,全了性命呢?
所以,言行怪異是涉性的禍根所在,只有道德才是合身保家最好的方策。以前莊子的混沌比喻不過是警世的一種寓言,人在混沌時期的無為無事,當然就無傷人之本性。
太古時期的人大都很長命,到了后來人的智慧日漸進步,與外界接觸更多了,于是變化多端加深,終于夭折了壽命。因此,只有與世無爭,免招了忌不討人厭,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前集一八一】
陰謀怪習,異行奇能,俱是涉世的禍胎,又一個庸德庸行,便可以完混沌而召和平。
7月3日
忍得住耐得過,則得自在之境
古人說:‘登高涉險,臨深履薄。’這個時候就要用上‘耐’這一個字。不僅是登山踏雪需要這一個‘耐’字,同樣的,你接觸陰險的社會,有高低障礙橫 互 在眼前,如果你不能堅持住這一個‘耐’字,很少有成功的。如果忘了這個‘耐’字,就立刻跌到了深山幽谷棘叢中,遭遇到喪身的危險。
從前有一農(nóng)人,他家的后面有一座山崩塌了,他每天把后面山上的土運一些到他家前面的水塘。有一個有知識的人看見了,就對他說:‘你每天運這些土的目的是什么?’農(nóng)人一面擦著臉上的汗,一面說:‘我用山崩了的土填滿前面這個池塘,將來山也變成平地可以種田,池塘則變成菜圃種菜。再撒上一些麥種,一年的食糧也就不虞匱乏了。’
這個有知識的人笑了起來說:‘這是不可能的事。你這是在說夢話。恐怕你日以繼夜不停的工作,這一生恐怕也不會填滿,我看你還是早早停止這個工作吧。’
這個農(nóng)人搖搖頭說:‘也許你說得很對,但是無論多么困難的事情,只要能夠忍耐就沒有做不到的事,在我這一代即使不能成功,可以由我的兒子繼續(xù)來工作。兒子不能完成,再由孫子那一代來工作。’
有知識的人聽了這話不禁愕然:‘你說的話簡直是荒唐,和你這樣的人說話,是自白的浪費了時間。’說完就氣憤的走了,而農(nóng)人仍然頭也不抬,照舊做他移山填池的工作。
看了這一段故事之后,應(yīng)當效法這農(nóng)人的作風,還是聽從有知識的人的說法呢?
我想還是應(yīng)當效法農(nóng)人。不是嗎?
【前集一八二】
語云:‘登山耐側(cè)路,踏雪耐危橋。’一吋字極有意味。如傾險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撐持過去,幾何不墜入榛莽坑塹哉?
7月4日
心體瑩然,不失本真
憑一人的事業(yè)功名與天齊,或者是詩歌文章光海內(nèi),到頭來都不過是身外之物,游戲人生。
所以,這些由外物而建立的人生,都是止于人間一個短短的時間而已。吾人最可尊敬的東西不在身外,而在于本心。如果人心的本體不受污穢,像玉石一般清瑩光輝,就是不建功立業(yè)、不作文章,也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然而,世間許多的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往往被外物奪了他的心,這真是可憐之至。
禪宗修佛之道是直指其心而不求物外,所謂‘明心見性于一念之間’就是必須先覺悟心體的本真,才能達到圓覺真知之境,修佛的方法,莫過于禪宗最為直截了當。
【前集一八三】
夸逞功業(yè),炫耀文章,皆是靠外物做人。不知心體瑩然,本來不失,即無寸功只字,亦自有堂堂正正做人處。
7月5日
忙里偷閑,鬧中取靜
當你在事務(wù)繁忙的時候,要想忙里偷閑,就得先在閑暇的時候找一個機會,也就是說,在平常無事的時候,要把心安置好,有寄托的地方,然后,在忙里才能不亂方寸而有悠閑時間。當你在喧嘩鬧亂中,想要取得一個寂靜的境界,就必須先要在寂靜當中立住一個中心主宰,也就是把自己的心緊緊的放在主宰萬物上;要使心不受外界的影響,否則心隨物動,心就要見異思遷,心就要隨事而變了。
英雄豪杰在戰(zhàn)亂中,每能當風高歌對月吟詩,其心顯然猶有充裕的境地。偉大的人物臨生死之變的時候,心不稍動,反而悠然像平時的料理事務(wù)。這都是掌握住良機,建立一個主宰,才能達到這一個境界。
【前集一八四】
忙里要偷閑,須先向閑時討個把柄;鬧中要取靜,須先從靜處立個主宰。不然,未有不困境而遷,隨事而靡者。
7月6日
為天地立心,為子孫造福
心體是一個小天地,它和大的天地是相融合的。為了完成這天地應(yīng)有的使命,人應(yīng)當體會到我心即是另一小天地,所以應(yīng)當為天地立心。
為天地立心的道路有三條:第一是不受外物的引誘而泯滅本心;第二是不要苛待他人到不堪忍受的痛苦程度;第三是役使萬物要任其自然,不可以過用超越了限度使其力全消。此三者即是人天地之心,人若能善為體會運用,就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不昧己心的人,心地一定是光明正大的;不盡人情的人,熱情一定是充沛有力的;不消耗物力的人,則一定愛惜物力。心地光明的人,則公正無私;熱情充沛的人,則人情厚重;愛惜物力的人,則不怕缺乏。此三者可使大地立心、民命安穩(wěn)和萬物生息。這不但可以使現(xiàn)在的生活美滿,也可以為將來的子孫造福。
【前集一八五】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7月7日
為官公廉,居家恕儉
作官的人,應(yīng)當遵守兩句話:第一是‘公平無私來辦事,不要以私情而害公義’,也就是不能以私情來左右事務(wù),這樣的辦事才能得到正確的判斷,而智慧也朗朗光明;第二是‘清廉潔白’,不圖私利才能夠被人家尊敬信服,自然也就不失個人的威嚴。
其次,治家也必須遵守兩條訓(xùn)誡:第一是‘互相原諒對方過失’,這樣就不起什么不平或抱怨,家庭間使和氣融融,心境自然平穩(wěn);第二是‘力求儉約不浪費’,量入為出,別家用常常是富足而沒有缺乏的憂慮。
【前集一八六】
居官有二話,曰:‘唯公則生明,唯廉則生威。’居家有二語,曰:‘唯恕則情平,唯儉則用足。’
7月8日
處富知貧,居安思危
人當富貴的時候并不感覺到有任何不足,所以對于貧窮人的苦痛,他們也感覺不到。
然而,世事變幻無常,人們被運命之神所愚弄,曾幾何時由高貴的地位變成了貧賤的環(huán)境。所以,我們應(yīng)當在富貴的時候,不要忘記貧窮人的痛苦。常言說:‘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能夠常常這樣思想,就能夠保持富貴悠久了。
其次是人當少壯時代,血氣旺盛,對于外界環(huán)境毫不懼怕,身體強壯勇氣百倍。然而,歲月易逝,不知轉(zhuǎn)瞬者之將至。所以,在年輕的時代,要知道衰老時期的辛酸痛苦,應(yīng)當事先鍛煉身體,保持健康。
古語說:‘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日紅。’又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都是教人愛惜青春的意思。
【前集一八七】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7月9日
清濁并包,善惡兼容
處世之道,首先要明哲保身。如果一個人自己持身清白太過,亦受他人的忌視。人處世能夠清濁并包,容納污穢,則豁豁大度,眾望所歸,以之成名建功立業(yè)都是無往而不利的。古時楚漢相爭,漢王能容物而項羽對人嫉苛,故漢王獲得垓下一戰(zhàn)的成功。
與人交際愛憎好惡之念不可過于分明。一切賢愚善惡總須包容于心,則未有不受尊敬的。古語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也就是這個道理。
做大人物處世,要訣亦在于此。
【前集一八八】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7月10日
勿仇小人,勿媚君子
黃雀食蟲,貓來捕鼠,天地間萬物是互相制服著的。
所以,小人也自有制服它的人們存在,無須我來和他為敵,小人自有他的敵手。我如果不與小人為敵,小人自然也不會和我作對,這樣便可以避其禍害了。
對君子切莫逢迎諂媚,因為君子是公平無私的,我如向他卑躬屈膝,反而引起它的鄙視,即或有所乞求,他也絕不施以恩惠。
所謂‘士以器識’,千萬不要在君子面前失禮,致使他對我的器量低估過甚了。
【前集一八九】
休與小人仇仇,小人自有對頭;休向君子諂媚,君子原無私惠。
7月11日
疾病易醫(yī),魔障難除
放縱情欲的人,好像口貪美味,耳貪妙音,心戀酒色,癡迷不悟。這些病當然比身體所得的痛要難治得多,但還不能說是到了不堪救藥的地步。
頑固于偏頗的道理,執(zhí)一而不化的人,不接受他人的勸說,更不可以理喻解,這樣的病想要治療可就難了。
除去事物的障礙還不算是難事,但想除去拘泥于理由的障礙就難得多了。這種人即所謂的‘食古不化’。
王陽明說:‘除山中之盜易,除心中之賊難。’除有形的痛易,除無形的痛難?v飲的痛是俗人的病癥,執(zhí)理的痛是學者的病癥,和有病的學者去談究竟,是談不出什么好結(jié)果的。
【前集一九0】
縱欲之病可醫(yī),而勢理之病難醫(yī);事物之障可除,而義理之障難除。
7月12日
金須百煉,矢不輕發(fā)
修養(yǎng)身心好比是冶煉刀劍,百煉鋼能成繞指柔。‘若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工夫越久,其鋼越純越硬。
古時候楚國有夫妻二人冶鐵煉雌雄二劍,雄劍名叫‘干將’,雌劍名叫‘莫邪’。他們用了極強的火力都煉不成功,最后,這個男人為了增強火力,自己跳到爐中做燃料,于是雄劍成就了。女人見男人跳到爐中成了雄劍,她也跳到爐中,做了雌劍的燃料。于是,雌雄二劍干將、莫邪遂成千古的名劍。不過,這段故事不見于正史,只是一段傳說故事,但也足以證明古人做事的專心與犧牲精神的偉大了。
煉劍工夫不深就不能成為名劍,一般人凡事欲求速成,根本談不上修養(yǎng)。其次,做事好像是用千鈞之力拉開硬弓,必須用上全身的力量,如果輕拉而輕發(fā),必定不會中的。如果輕于著手、草率從事的話,也必定不會有什么大的功效。
【前集一九一】
磨礪當如百煉之金,急就者,非□養(yǎng);施為似千鈞之弩,輕發(fā)者,無宏功。
7月13日
寧為小人所毀,毋為君子所容
小人的行為是只要認為對自己有利益,對方雖然是惡人也可以互相為用;如果沒有利益,對方雖然是善人,他也不去接近。小人只是知道依著自己的利益而予人以毀譽。
所以,被小人嫌忌或誹謗,于個人并無絲毫的損失。如果為小人所喜悅而自以為得計,那就難免被人家認為是與小人臭味相投了。
君子雖然面對一個人,也要講道說法,導(dǎo)人向善。只要有一線希望,都不輕易的放棄,而對于沒有希望的小人就不用說了。
所以,受君子的斥責,正是證明自己還是一個有希望的人。如果我有了過失,受君子寬恕而不加責備,那就說明我已沒有做善人的希望了。
【前集一九二】
寧為小人所忌毀,毋為小人所媚悅;寧為君子所責備,毋為君子所包容。
7月14日
好利者害顯而淺,好名者害隱而深
整日為利益而奔走的小人,自始就不重視道義,做事的時候公然超出道德的范圍,去做那些不正當?shù)氖,流毒于社會,當然為社會一般人所指責,但他為害的范圍并不深廣。
反之,為求名譽的偽君子,戴著假面具,在暗中卻多行不義與不德,他對于社會的害處使人不知不覺,久而久之其所行之惡越多而其害處亦越大。在社會里,教育家、宗教家和事業(yè)家,在名教、慈善與社會救濟等等的美名之下,以飽私囊的人不知有多少,而其害處之深也不知有多大!
【前集一九三】
好利者,逸出于道義之外,其害顯而淺;好名者,竄入于道義之中,其害隱而深。
7月15日
忘恩報怨,刻薄之尤
人情的缺點有種種不同,其中最無人情缺點的要算是受恩不報;反之,對人有怨,時常掛念于心。這樣的人要算是違反人的常情了。
聽見人家的惡事,不管真假卻深信不疑,并且以幸災(zāi)樂禍的心情來待人處世,唯恐人家比自己強,希望人家都不如自己。
這種心理如果能導(dǎo)之以正、化之以德,未始不可變成向上前進的意志,但是,如果任性妄為而不受人批評指正,則養(yǎng)成殘酷刻薄的行為,最后終至身敗名裂。
【前集一九四】
受人之恩,雖深不報,怨則淺亦報之;聞人之惡,雖隱不疑,善則顯亦疑之。此刻之極,薄之尤也;宜切戒之。
7月16日
讒言如云蔽日,甘言如風侵肌
人們受了讒言誹謗,或破人惡意攻擊,心中有冤無處訴,感覺委曲,然而事實總是事實;如果不是實在的誣陷,這不過是短暫的黑暗,宛如烏云遮日,不久云散而重現(xiàn)光明;所以,人們?nèi)绻凰嗽炝酥{言,最好不去理會,久而久之自會水落石出,謠言不攻而自破了。因此造謠言的人如果再去挑撥離間,也就不再發(fā)生效果了。
人們都喜歡贊揚或受人尊敬。有些人專會收買人歡心,對人當面恭維,這種諂媚阿諛的風氣,如果不改正過來,就好比是由窗縫鉆進來的寒風,不知不覺逼侵人身肌膚,久之便得了寒風侵襲的病癥,使人受了健康的損害而不自覺。
所以,甘言蜜語欺騙人的話,絕不可隨便聽信,以免損害了品德。寧受人謗勿受人揚,受人誹謗則知所警惕,受人諂媚則敗德喪身而不覺。
【前集一九五】
讒夫毀士,如寸云蔽日,不久自明;媚子阿人,似隙風侵肌,不覺其損。
7月17日
戒高絕之行,忌褊急之衷
高山峻嶺地質(zhì)大都是巖石,所以草木不易生長;拿來和人相比,就是說人的性格如過于剛慢自用,過于堅頑就不易與人相近,結(jié)果孤立無援,事業(yè)難成。社會是一群人民的組合,如果大家對你印象不好,又將何所適從呢?反之,在溪谷幽深之處,草木蒼翠,這是說人的性格如果能夠俯順人情,則大家都愿意相親接近。
另外,在水湍急的洪流里面,魚鱉很難停留。這正代表人的性格偏急狹隘,量小不能容物,則他人都避而遠之。又如在深海巨洋里面,不但能容魚鱉且可隱匿蛟龍;這好比人的氣量寬大能夠包羅萬象,則人們都愿來趨附。所以,君子處世要兼容并包。古語說:‘得道者多助,失德者寡助。’人能謙恭待人,仁民愛物,自不會孤立。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就是這個道理。
- 上一篇:夜夜夜思
- 下一篇:云深不知處──說剎那無常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jīng)》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jīng)》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jīng)》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jīng)》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guān)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jīng)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yīng)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jīng)》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jīng)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jīng)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jīng)》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jīng)》淺釋
- 虛云老和尚:虛云老和尚:見佛、聞法、遇善知識之難
- 濟群法師:世上沒有壞人壞事會怎樣?怎么才能包容所有人?
- 靜波法師:突破就會升華而解脫 否則即被束縛和困擾
- 仁清法師:什么是誹謗正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yīng)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秘訣就是早發(fā)現(xiàn)并除掉自己的習氣毛病
- [紅茶]紅茶有哪些?紅茶的種類
- [禪宗公案]只履歸西的故事
- [生活故事]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 [哲理故事]生命只在呼吸之間
- [佛與人生]遠離顛倒夢想
- [佛學常識]過去七佛都有誰
- [其他漢傳法師]修行的問題就是由于粗心大意而犯下的缺點錯誤
- [華嚴經(jīng)]整衣束帶,當愿眾生,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 [綠茶]六安瓜片產(chǎn)地在哪里?功效有哪些?
- [禪宗五家]臨濟宗楊歧派創(chuàng)始人方會大師簡介
- [生活故事]明心見性,緣起性空
- [哲理故事]心體澄澈,意氣和平
- [哲理故事]享受人生,珍惜活著的光陰
- [佛與人生]生滅無常
- [佛學常識]佛有哪三身
- [其他漢傳法師]把了了常知比喻成第一人格那“我”就是第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