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天藍

【前集二二二】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夫之胚胎;此時若火力不到,陶鑄不純,他日涉世立朝,終難成個令器。

  8月13日

  不憂患難,不畏權(quán)豪

  小人有患難才擔憂,心中只想沉醉于宴樂,不考慮后來的禍患。君子遇患難,也絕不擔憂。他心中只有平心靜氣的思想,和如何排除患難的方法。如果事情已經(jīng)到了不可勉強的地步,他也只有任其自然,慢慢處理,心中絕沒有一點動搖。當他宴飲的時候,也絕不耽溺聲歌,留連忘返,并且時時警惕,留心有所失誤之處。

  小人遇到比自己有權(quán)力的豪門權(quán)貴,心中就十分害怕,便趨炎附勢,一意逢迎,順著有力者的意思來捏造黑白,顛倒是非。對于孤兒寡婦無依無靠的人,則仗勢欺人。壓制別人受苦,自己則享受幸福。

  君子則不畏懼權(quán)門的勢力,因為他心地公正光明,所以無畏無懼。對于孤寡無靠的人,不但不去欺侮壓迫,反而同情、救濟他們。

  總之,小人受環(huán)境驅(qū)使而動亂了他的心,因人之貧富貴賤不同而生兩樣的態(tài)度,即‘欺軟怕硬’,君子則不是這樣。

【前集二二三】

  君子處患難而不受,當宴游而惕慮,通權(quán)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8月14日

  濃夭淡久,大器晚成

  桃花李花,雖然艷麗好看,但一經(jīng)風吹雨打,落花狼籍,那鮮麗的姿態(tài)就消失了。松樹柏樹只有青青的顏色,不受人的注重欣賞,但經(jīng)過了盛夏的炎暑和嚴冬的霜雪,都保持四季常青的顏色,因此,松柏堅貞的節(jié)操是桃李所不能相比的。

  梨子和杏子的味道雖然甘甜適口,但還趕不上黃橙綠橘味道的馨香芳例。所以,一時的濃夭華麗,不如淡泊來得長久。同樣的道理,早歲的頭角崢嶸還不如大器晚成來得純實。

  再說,逞現(xiàn)一時的才華,轉(zhuǎn)眼到了凋謝之期,到底不如堅貞的節(jié)操能夠耐久;少年立身出世過早,則其凋謝之期亦必早,不能成就大業(yè)。三國時候的周瑜,雖然位重懼高,早年得志,但因他死得太早,除了赤壁一戰(zhàn)之外,沒有留下什么大的基業(yè)。

【前集二二四】

  桃李雖艷,何如松蒼柏翠之堅貞;梨杏雖甘,何如橙黃橘綠之馨冽。信乎,濃夭不及淡久,早秀不如晚成也。

  8月15日

  靜中見真境,淡中誠本然

  熱心奔走事物的時候,像在大海的巨浪里行船一樣忙碌;到了無事的時候,像是海上風平浪靜一樣,水的靜止如一面鏡子。當大海波浪四溢的時候,人不容易分辨出大海的形態(tài)。這就像人受環(huán)境的支配而奔走事業(yè),不知道本身的境遇,在平靜無事的時候,才開始意味人生的真實境界。

  又,人在吃山珍海味和聽管弦樂,當時心被外物所動,受珍饈美味悅耳聲歌誘引,不能認出本然的心體。只有在接觸淡泊的味道,一切靜寂的時候,才開始認出本然的心體。也就是說,默坐在松樹之間聽松樹的風聲,心中一點也不為所動,才能夠認識出自然的本體。

  所以,想要認識人生的真境和本然的心體,不是在動搖的境界,而是在寂靜的境界才能體認出來。

【前集二二五】

  風恬浪靜中,見人生之真境;味淡聲希處,識心體之本然。

  8月16日

  言多者多不顧行,談者未必真知

  對任何一件事,總喜歡在口頭上表示的人,末必能夠窺見其中的堂奧。反之,真能入其道而體會其中妙旨的人,反而不現(xiàn)于色、不形于言。

  每天在都會熱鬧場合競逐名利的人,口口聲聲講述山林田園生活如何趣味,以表示他既高貴又風雅的氣質(zhì),像是真正體會了山林趣味,不過是自高身價的一種掩飾煙幕罷了。比方在樓閣的外面裝飾一些花草庭園以為點綴,怎能說是真正得到了山林的真趣呢?還有一些達官貴人權(quán)威顯宦,每天都忙于應酬接待飲宴,但他們常常對人表示厭倦了名聞利祿的生活,恨不得早日脫離。他們嘴里雖這么說,真要他們脫離塵世遠遁山林,恐怕沒有一個人能舍得放下。

  誠如曹操說的:‘欲罷不能耳!’嘴上談著討厭名利,而心中正在打算名利,這不能說是盡忘名利之情。社會的事,往往是能說不能行,言行多不能一致。

【后集00一】

  談山林之樂者,未必真得山林之趣;厭名利之談者,未必盡忘名利之情。

  8月17日

  無為無作,悠游清逸

  忘卻了世間的雜事,坐在河邊去釣魚,遠離浮世擾攘的煩惱,可以說是相當高雅的行為;然而手握魚釣竿索,仍然操弄生殺魚鱉的權(quán)柄,心中懷抱得大魚的欲望,這是變更了爭逐的境界,并未改變爭逐的形式罷了。

  在下圍棋的時候萬念俱靜,一心爭逐于棋盤上的黑白棋子,可以稱作清雅的游戲。然而,對于勝負的觀念、競爭的意識,并不比對其他事情的成分少,這其間如戰(zhàn)爭一般的大動殺機,不過是范圍不比戰(zhàn)爭大,也不會弄出傷人的事來?墒,在互相對奕殺得難解難分的時候,無形中消耗的精神也不減于戰(zhàn)場上的行為。

  因此,喜好多事不如減少來得適宜,多能多技不若無能與技來得天真無邪。

【后集00二】

  釣水,遂事也,尚待生殺之柄;奕棋,清戲也,且動戰(zhàn)爭之心?梢娤彩虏恢∈轮疄檫m,多能不若無能之全真。

  8月18日

  春色為人間之妝飾,秋氣見天地之真吾

  鶯啼鳥囀,花發(fā)草茂,在大地山谷間,布滿了濃艷的彩色,由外表來看,誠然是一個美麗的世界。但仔細的向里推求一下,這不過是天地的一種幻相,一種裝飾。鶯啼鳥囀不過是一瞬間的聲音,花發(fā)草茂不過是一剎那的景象,等到了花落草衰、川水枯竭,崖岸巖石都露出本來的面目,赤裸裸的毫無掩飾,這時候就出現(xiàn)天地的真體。

  人生也是如此。所謂名譽,所謂權(quán)勢,都不過是人生的裝飾,一種假的姿態(tài),等到名譽失掉了,權(quán)勢也衰敗了,才看出來人生的真正價值。所以,朱子說的真吾,就是人的真正價值。人能永不失其真吾,則價值雖歷千古,亦不能磨滅。占代的圣賢不失其德,忠臣不失其節(jié),都是不失渾厚天真,所以能傳名百代而不衰,歷時千年而不滅,所謂與天地參永垂不朽。

  我們?nèi)绻皇煺,就一定能夠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鬼神合其吉兇了。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像孟子說的‘善為養(yǎng)吾浩然之氣’,以達到返回真吾的境地。

【后集00三】

  鶯花茂而山濃谷艷,總是乾坤之幻境;水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見天地之真吾。

  8月19日

  世間之廣狹,皆由于自造

  歲月的時光,本來是很長久的,然而人為生活所迫,終日奔波忙碌,自早到晚,在這漫長的歲月當中,反而覺得時間是短促的。李白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是形容人生的短促。這種觀念我們不以為然。

  人生壽命不過百年,時間不算太長,但在這百年歲月當中,人應當做的事太多了。整天埋頭苦干,恐怕還是做不完,若只管去縱情享樂,嫌日月時光太短,這種人生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我們生于天地之間,是頂天立地繼往開來的,以人數(shù)十年短促之壽命,為后來的人立萬世不拔的基礎才對。其次以天地的寬闊廣大,日月星辰山川河岳都無所不包,人間到處都可以橫行闊步自由的活動,如果以為世間狹隘,未免太愚笨!

  那春天的百花爛漫,夏日的涼風徐徐,秋天的明月咬潔和冬季的白雪晶瑩,這四時的天然美景任何人都可以任意欣賞;但日夜為名利擾攘、奔馳在世間的人們,連去欣賞一下的時間都沒有。他們不知何時是花開花謝,更不知何時是冰凍雪融。在他們看來,風花雪月都匆忙的消失掉,這是為自己的名利而顧不到流覽自然的風光。因此,人看世間的一切,應當有靜心的工夫、安定的智慧,千萬不要受外物的牽累。

【后集00四】

  歲月本長,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寬,而卑者自隘;風花雪月本閑,而勞攘者自冗。

  8月20日

  樂貴自然真趣,景物不在多遠

  一般的人往往跑到很遠的地方,去尋求很多的地方名勝古跡,以為只有如此才能理解事物的風情與雅趣。殊不知得趣不在多,會景不在遠,在你的身旁附近庭院之間,哪怕是不大的池子,拳大的石頭,都可以具有山谷煙霞的宏大景色。

  古人作《陋室銘》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們會景適趣的地方,不在多處與遠處,而在心的深處,物的近處。

  在茅棚草舍的窗前,栽花種竹,到了夏日也有乘涼納蔭的快樂。秋日的天高氣爽、晴風明月,內(nèi)心深處自有一番悠靜閑然的情趣發(fā)生。

【后集00五】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問,煙霞具足;會景不在遠,蓬窗竹屋下,風月自賒。

  8月21日

  心靜而本體現(xiàn),水清而月影明

  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在這悠久無限的宇宙空間,人的一生活動期限不過五十年的壽命,如夢一般很快的過去。

  在這如夢的一生當中,一切吉兇禍?扌Ω杵,為種種事物實在可算是夢里的夢。在日間里,為種種的事情所逼迫而奔走勞碌,不起什么思考,等到夜靜人寂、萬籟俱靜的時候,聽見了遠寺的鐘聲鏗然作響,此時恍如大夢初醒,覺此身所作所為,真知夢中的夢。

  而我的身體雖僅僅是五尺之軀,但放開眼界一看,才知道天地萬物都是我的全身。在平日匆忙的時候,難以留意自覺,等到潭水澄清,天上的月影照耀在潭內(nèi),就可以知道月亮不僅在于天上,同時也能現(xiàn)影于水中。而我的五尺之軀不僅是我的全身,同時到處可以呈現(xiàn)出我來,這時候就可以窺見了身外之身,才明白了夢中之夢。才能如大夢初醒,不執(zhí)著于虛相幻身,如此方可稱為明達事理的人。

【后集00六】

  聽靜夜之鐘聲,換醒夢中之夢;觀澄潭之月影,窺見身外之身。

  8月22日

  天地萬物,皆是實相

  如果不用文字和言語就不能傳授出宇宙的真理和天地的大道。但是釋尊說法達四十九年之久最后終于一字不說,后世根據(jù)釋尊所說的經(jīng)文和祖師所講的論證,經(jīng)過種種的研究,認為僅憑文字言詞尚不能悟得釋尊的真意;因此,禪宗又有不宜文字的教外別傳,倡‘以心傳心’之說。就是一切不以經(jīng)論為本據(jù),由師尊之悟道處,其弟子亦自行解悟。所以禪宗不以經(jīng)論的法門相傳,只以佛心代代相傳。

  所謂‘佛心’即宇宙的真心,天地的大道。釋迦牟尼佛悟解了這個道理,就是佛心,至于怎樣才能夠覺悟,原來萬物都基于此一真理,亦即由此佛心出現(xiàn),除了理解萬物的道理之外,別無他路可以尋找;仰起頭來看天,則有星辰日月,低下頭來看地,則萬象崢嶸,這都顯露出天地的真心。因此樹間的鳥囀,草里的蟲鳴,都是傳心的要訣。還有花的英萼、草的顏色,也都是見道文章。釋尊看見明星的閃光而悟道,靈云和尚看桃花開放而悟道,香巖和尚聽打擊竹子的聲音而悟道,這都是根據(jù)物理而看破了傳心要訣和見道文章。

  如此看來,天地萬物現(xiàn)存著歷歷分明的真理大道,為什么不能徹見了悟呢?因為人人的胸中被煩惱和妄想的愚濁所混,以致真理大道不能映現(xiàn)出來。因此,學者要清澈天然的心機,要使自己胸懷,如同玲瓏的水晶映現(xiàn)外界的一切事物,然后使萬物與自己的心合而為一,能這樣的體會它,自然而然會得領悟。

【后集00七】

  鳥語蟲聲,總是傳心之訣;花英草包,無非見道之文。學者要天機清澈,胸次玲瓏,觸物皆有會心處。

  8月23日

  觀形不如觀心,神用勝過跡用

  世人只能讀念理解有字的書,而不能讀念理解無字的書。文字是代表思想的符號,但僅去捉摸符號而不去研究符號所代表的意義,就沒有什么用處。世人只能了解字中的意思,而不能看破字的妙理。假如我們放眼四乃,則宇宙的萬象、諸般的人事都是沒有文字的活書籍。多數(shù)的學者雖然看到這些活書籍,仍無法理解其中的奧妙。

  其次,世人只知道彈有弦的琴,而不知道彈沒有弦的琴,只知道應用物的外形,而不知捉摸物的精神,這樣就不能領會出來其中的趣味。陶淵明撫琴表示自己的快樂,有的人看見他的琴上沒有一根弦,覺得奇怪而問他,他答覆說:‘若知琴中趣,何弄弦上音。’這話的意思是說,真正知道琴里的趣味,就不必去聽賞弦的聲音了。

  總之,僅僅取用物的形象尚不能了解真味,唯有捉摸其中的精神才能得實際的妙用。

【后集00八】

  人解讀有字書,不解讀無字書;知彈有弦琴,不知彈無弦琴;以跡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書之趣。

  8月24日

  心無物欲乾坤靜,坐有琴書便是仙

  人被物欲所控制,妄想與煩悶常在胸中翻騰不絕。如果心中沒有物欲,心就不被外物所囚系;其心如秋日的天空澄澈高潔,如平靜的海面廣闊明亮。在人的身邊放置琴和書籍,則心常被琴書所凈化。

  因此這一念,就會差之毫厘而有千里之謬,所以古人說去人欲在天理,也就是一種養(yǎng)心的最好方法。

  座旁有琴書,屋中便充滿脫俗的氣氛。又何必一定要遠入深山,住在丹丘洞穴呢?

【后集00九】

  心無物欲,即是秋空霽海;坐有琴書,便成石室丹丘。

  8月25日

  歡樂極兮哀情多,興味濃后感索然

  人在宴會的時候,賓客如云霞集會往一起,飲酒作樂,酣暢淋漓,興會盡致。等到宴會完了,客人散去了,這時候夜深人靜,漏水滴盡,殘余的蠟燭燒不久,香也銷了,茶也冷了,于是,這盛宴的樂趣反而變成嘔吐嗚咽的悲泣情景,想起來不覺索然無味。

  不僅宴會是這樣,天下的事大都是如此。漢武帝(秋風辭)說:‘歡樂極兮哀情多。’天下事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盛時是極一時之樂,衰時是悲情四起,然而世人卻不及早的回頭。雖然明明知道那些虛榮浮華是一時的景象,但大多數(shù)人仍是執(zhí)迷不悟,這實在是可憐又可悲的事情!

【后集0一0】

  賓朋云集,劇飲淋漓樂矣,俄而漏盡燭殘,香銷茗冷,不覺反成嘔咽,令人索然無味,天下事率類此,奈何不早回頭也。

  8月26日

  知機其神乎,會趣明道矣

  ‘五湖’是中國五百里以上的大湖,一共有五個;一、饒洲的沉陽湖,二、岳洲的青草湖,三、潤洲的丹陽湖,四、顎洲的洞庭湖,五、蘇州的太湖。這五處都有煙霞風月的景色,古來的詩人墨客多半要到這些地方來游玩和欣賞,但這些名勝的風景也要因人才生趣,如果來游覽的人沒有什么風雅的趣味 這些風景也就沒有什么興味了。如果有風雅趣味的人,就能領會其中的情趣 可以把天下的名勝,如蒼?捎^的五湖煙月景色,盡情的收入眼底一覽無遺。孟浩然詩說:‘八月湖水平,涵空混太清;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樓。’由以上這首詩,洞庭的名勝立刻就出現(xiàn)眼前了。詩人想要領會其中的趣味,不一定要親身到那個地方,也不一定要親眼看見那個地方的景色。在斗室之中就可以把天下的名勝大觀,自由自在的賞玩觀覽了。

  同樣的道理,能夠看破了眼前的天機,則千古的英雄豪杰。都可以收歸自己的掌握。這話的意思是:古往今來的豪杰英雄都可以和他們握手談笑,促膝談心。也可以依賴他們作為肱股而建立功勛與偉業(yè),這豈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嗎?無論古今或遠近,都是由空間和時間比較而來,如果超越了這一個比較而采取達觀,則大至宇宙小至塵芥都可以了若指掌,所以能了悟目前之機,便能夠領會萬古之道。

【后集0一一】

  會得個中趣,五湖之煙月盡入寸里;破得眼前機,千古之英雄盡歸掌握。

  8月27日

  萬象皆空幻,達人須達觀

  佛家說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劫,世界最初是空虛的。由空虛之中而生出天地萬物,這一個時期叫‘成劫’(‘劫)的意思就是時間)。于是人畜等物繼續(xù)的發(fā)生,這一個時期叫做‘住劫’。等到萬物都生長完畢,大水大火大風相繼的破壞世界成了微塵,這一個時期叫做‘壞劫’。破壞了以后,又成了什么都沒有的空虛,這一個時期叫做‘空劫’。

  在空虛之中世界又發(fā)生,發(fā)生出來又破壞,破壞了以后又成了空虛,這樣成、住、壞、空循環(huán)不已,以至于無窮,世界的狀態(tài)就是如此。這一種說法和近世科學家的說法是一致的,已經(jīng)成了不可變動的事實。

  所以,現(xiàn)在的山河大地無論如何擴大,早晚必定要破壞成為微塵。何況那山河大地之間存在的塵中的微塵,是所有的萬物都將成為灰燼。至于我們的身體,乃是皮肉血液結(jié)合而成,不待到百年即消失而成泡影了。何況屬于影外之影的功名利祿等等事物,也都隨之而消失凈盡了。

  這樣說來,宇宙的事物不是永久不滅的。如果悟得這個道理,就絲毫不會執(zhí)著了,應當灑灑脫脫的度此一生。但是這個高深玄妙的道理,除非是有大智慧的人難以明了悟得其中的奧妙。所以說,非上上智即無了了心。

【后集0一二】

  山河大地已屬微塵,而況塵中之塵。血肉身軀且歸泡影,而況影外之影。非上上智,無了了心。

  8月28日

  泡沫人生,何爭名利

  ‘人生七十古來稀’,這句古語是說人的壽命太短促了。就是上壽也很難超過百年,以百年而論,時間不為不長。然而,宇宙是無限的,是無始無終的。以宇宙的時間而論,百年的歲月好似電光石火一樣,悠悠之間就消逝了。

  所以說,人間世界的爭奪,幾時休呢?只此一念,不爭長短是非。天下的英雄互相爭逐,較量雌雄勝敗,好像是蝸牛角上的戰(zhàn)爭一樣。無論哪一方面勝與敗,在達人的眼里看來,均不足以論道。

  看破了宇宙問的一切,對于世間一切利害得失均不為之所動,也不為那些無謂之爭而勞累心思。一生悠然的度過,才是真正的英雄豪杰,也才是真正的人間丈夫!

【后集0一三】

  石火光中爭長競短,幾何光陰;蝸牛角上較雌論雄,許大世界。

  8月29日

  極端空寂,過猶不及

  孤燈在寒天的氣候搖搖欲滅,一件破衣穿在身上無一點溫暖可言,如果人被這種情景所撼動,無論你多么淡泊和質(zhì)樸,這樣的人生也是凄涼乏味的。其次,人如果沒有一點活氣,形體和枯死的樹一樣,心中毫無溫暖,如同冰冷的死灰,就是佛家所說的‘墮入頑空’的境界。佛家是以‘遠離我執(zhí),斷除物欲’使人歸之于空寂,這是為了要解脫執(zhí)和欲兩件事。

  至于二乘聲聞的學者,他們認為人身是由地、水、火、風四大結(jié)合而成。心在身中,但心身是相伴而成的。只要實體一空,此身此心就都空了。于是他們修到無我觀的境地,開啟了空寂的悟性,達到這個境界就認為滿足了,但這正是落入頑空的境界。

  本來佛教說:‘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謂‘空’不是一物都沒有的頑空。但是,像二乘聲聞的學者們的死灰枯木無一點活氣,這雖然斷除了我執(zhí)和物欲,但不過是自己不做惡事罷了,如果不能進一步濟世渡人,便無善果可言,這樣的活著等于死了一樣,一點也不可取。

  因此,所謂‘無我無欲’并不是身心的枯木死灰,要為人為世盡到一切的善果才是。

【后集0一四】

  寒燈無焰,敝裘無溫,總是播弄光景;身如藁木,心似死灰,不免墮在頑空。

  8月30日

  得好休時便好休,如不休時終無休

  人應當自己決定一個適當?shù)乃枷。認為當停止便要馬上停止,這樣才能領悟世界真正的真理而得到安心。假如想尋找一個安閑的時候,等那個時候到來再停止,那你將永久找不到安閑的時候。

  所謂‘公事未完還有私事’,比如娶妻和嫁女,忙個不休。等到婚嫁完了,認為沒, 有事情了,仍然還有其他事情急待處理。所以硬是等待,則什么時候都不會有結(jié)果。古人說:‘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這就是古人見解高明的地方。

  世間多數(shù)的人都是不到休止的時節(jié)不能夠休止,等到死的時候,那休止的時期也不會到來。偉人或明達事理的人大都能夠看透這一關(guān),他們對于大事了悟以后,萬事都可以罷休。這是高于常人一等的地方啊?

【后集0一五】

  人肯當下休,便當下了。若要尋個歇處,則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雖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覓了時無了時。’見之卓矣。

  8月31日

  冷靜觀世事,忙中去偷閑

  人被熱念情緒騷擾,晝夜東奔西走,自己分不清利害,旁人的勸告也難以相信,一心只為名利而奔波勞累。等到他受了意外打擊,遭遇失敗,則心灰意冷悔不當初了。在這時候能夠以冷靜的頭腦把熱中時候的事情好好考慮一下,就會感覺到過去的奔走,都是無益了。又當我們在工作繁忙的時候,對于那些紛擾的境界,感覺非常有趣。等到由繁忙的境界轉(zhuǎn)到閑散的境界。就感覺到閑散的趣味是悠然而自得,長久而安靜的了。

  這對于熱中功名利祿、野心勃勃的人,又當別論,這種人對于一時的閑逸安靜,都是不甘寂寞的。但是,青年時代血氣方剛急于事業(yè)功名的時候,對于損害利害是不會計較的,這往往容易招致失敗。年輕人對于以上的話仔細玩味一下,就可避害逃禍。

【后集0一六】

  從冷視熱,然后知熱處之奔馳無益;從冗入閑,然后覺閑中之滋味最長。

精彩推薦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