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講

第21講 第三篇:陰陽毒證治

  同學們,我們開始上課。
  為了便于臨床應用,我想說一下,遇到這樣的病人,如果我們也不能確定診斷,他是不是狐惑病的時候,你就一定要,本著“辨證施治”的原則,比方肝經(jīng)濕熱,就以龍膽瀉肝湯打底,若是說,血分有濕熱,用芩連四物湯,如果心熱移于小腸,以口、舌的潰瘍?yōu)橹氐脑,就是用導赤散。導赤散的應用,注意木通的問題,還有就是甘草瀉心湯,一定要記住,是我們今天講的內(nèi)服主方,也可以配合赤豆當歸散,還可以把王子和老先生的經(jīng)驗“隨證治之”。
  下面,我想補充,關(guān)于白塞氏病國際標準的問題。我說張仲景他偉大,文字僅僅二百幾十字,他就把疾病的,脈、因、證、治、治法、用藥,包括內(nèi)、外合治,全都給揭示出來,而且到現(xiàn)在,的確臨床有用。還有一些老先生,比方北京《趙錫武醫(yī)療經(jīng)驗》這書里面,他對狐惑病的辨證分型,有他自己的發(fā)揮,我們可以作參考。就是說,現(xiàn)在臨床,從辨證施治的角度看,不單一都是濕熱內(nèi)蘊,有體質(zhì)的因素,還有其它類型。這個,我就不講了,我想說什么呢?就是在1975年,在日本東京召開,對于白塞氏病的診斷標準問題的學術(shù)會議,他們才第一次承認,二聯(lián)就成立診斷,因為它不可能一下子出現(xiàn)三聯(lián),二聯(lián)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治療,這應該說,張仲景是先知先覺,還是他天才的猜想,和后來發(fā)現(xiàn)的事實相吻合,這要引起重視。西醫(yī)學里面,對白塞氏病國際分類標準,它現(xiàn)在確定,第一,一定有復發(fā)性口腔炎,這必須具備,就是“蝕于上”的臨床特征。一定要有,以下列舉的四項,必須具備兩項,才可診斷為白塞氏病。第一,在下表現(xiàn)為復發(fā)性陰部潰瘍,第二,眼部病變,眼部病變也是有一個過程的,第三,皮膚病變,比方說,結(jié)節(jié)性紅斑,不然他怎么能,誤診是風濕活動期呢?第四,陽性針刺實驗,什么叫做“陽性針刺實驗”呢?這就是,有的時候,口腔粘膜的病變非常明顯,而且病人就可能是因為這個才來就診的,肛、陰的蝕爛,有的時候可能不在意,他覺得,這可能是上火了,或者是怎么樣,因為并沒有形成非常明顯的潰瘍面,他自己也不能早期發(fā)現(xiàn),這個時候,你如果懷疑是狐惑病的話,就給他做個針刺實驗,不管是什么樣的針,比方說咱們針灸針都可以,在他的腕部往上的皮膚,你輕輕的,就包括咱們的梅花針,彈它幾下,局部刺激以后,他可能馬上,在針尖刺的地方蒼起來,象小米粒樣,就紅、腫起來,如果說,我們身邊沒有,可以用來針刺的東西,怎么辦呢?你可以在他的皮膚上,進行劃痕,拿指甲一劃痕,馬上就能看出來,你看我這兒,劃得都已經(jīng)這程度了,紅沒紅?沒有,他就象蕁麻疹的病人似的,一條子一條子的蒼起來。紅如果針刺,為什么非常明顯呢?針刺以后三天,這地方就象皮膚潰瘍似的,就破了,腫起來了,皮膚的損害,用針刺實驗可以驗證。在國際診斷標準上,它認為,這四項里面,只要再具備兩項,加上復發(fā)性口腔炎,就可以成立診斷。還有的病人,表現(xiàn)出胃腸道的癥狀,這是表現(xiàn)于外的,我們都能看見,病人也能發(fā)覺,表現(xiàn)的就是咱們剛才說的脾虛證。
  還有,就是需要說明,因為我們要讀原文,同時要讀注,讀經(jīng)、讀注,可能要看到《醫(yī)宗金鑒》,我本來說《醫(yī)宗金鑒》有《訂誤·金匱要略》,就是說,凡是錯的,它給更正出來,它解釋不了的就羅列在后面,但是,唯獨對狐惑病,在概念上,它給搞混了,它把“蝕于上”的情況,說成是“牙疳”,把“蝕于下”,特別是外生殖器的蝕爛,它認為是“下疳”,和梅毒混淆。它有辨證歌訣說,“古名狐惑今為疳”,那不行,絕對不是梅毒,而且,西醫(yī)也是非常注重,要做梅毒血清的反應檢驗,必須是陰性,不能混淆,這個《金鑒》它就混淆了,它說,“狐惑肛陰惑唇咽”,這,它就按照他(仲景)說的,“蝕于上(唇咽)為惑,蝕于下(肛陰)為狐”,它把這個編成方歌七言句,然后說“病后余毒斑診后”,它說這個病得于余毒、熱病后,發(fā)病,就象陰陽毒病后,也可以得狐惑病,不是那樣的,它說:“癖疾利后也同然”,我特別要說的,狐惑病不是“牙疳”,也不是“下疳”,就是和白塞氏病能劃等號。我覺得,咱們《講義》所引的病例,也等于幫助你認識這個疾病的特征。時間關(guān)系,我講到這里了。
  最后,講一下陰陽毒。陰陽毒病,就是在14條和15條兩個原文上,來表述的,概念我昨天已經(jīng)講過了,從病因上說,都是感受時邪疫毒,都屬于一種急性發(fā)班性的疾患,在臨床癥狀上,都有發(fā)熱、發(fā)斑、咽喉痛,只不過,陽毒有“唾膿血”,陰毒沒有。首先,我想說一下關(guān)于這里的“毒”,張仲景看到了傳染病,和“毒”相關(guān)的概念怎么認識,他也算是比較早期,對于發(fā)斑性疾患給予重視。我也說了,這個“陰陽”的概念,不是表、里、寒、熱的概念,因為,它是同一個病邪引起的,是臨床兩種不同外候,就是因其臨床癥狀的表現(xiàn)不同,而分成了“陽毒”和“陰毒”。首先來說這個“毒”。尤在涇的解釋,我們《講義》上,也引的是尤在涇的解釋,說“毒,以其殺人最速”,也就是說,“毒者,邪氣蘊結(jié)不解之謂”。什么叫“毒”?這也是說它的命名,為什么叫做“陰毒”、“陽毒”,尤怡認為“毒者,邪氣蘊結(jié)不解之謂”,也就是說以其殺人最速為“毒”。象有的注家形容說,陽毒它不是屬于順證嗎?所以是“一生一死”,就是兩個人要患陽毒的話,一個活一個死,要是患陰毒的話,說它預后不良,九死一生,十個人得病,九個人危險,這就是說,因為在臨床證候的表現(xiàn)上有區(qū)別,而命名成“陰毒”、“陽毒”。不是以寒、熱、陰、陽屬于區(qū)分,這個要搞清,不是表、里、寒、熱之分。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原文,14條:
  “陽毒之為病,面赤斑斑如錦文,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主之。”(三類)

15條:

  “陰毒之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主之。”(三類)
  這兩條原文都屬于三類條文,大家了解一下就行了,因為現(xiàn)在的疾病譜,傳染病越來越少,而一些內(nèi)傷雜病、疑難癥,對咱們中醫(yī)提出挑戰(zhàn)。這個部分,就是需要了解一下,一個是,它上、下條都強調(diào)了,“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因為這個毒者“殺人最速”,它也有傳染性,時疫嘛,熱毒的這一類,因此,它強調(diào),一定要日期診斷,早期治療,不可忽視,這個,又重復了第一篇的主要思想,“預防為主”。
  關(guān)于陽毒和陰毒的共同特點,我們已經(jīng)看出來了,第一,發(fā)斑,不管是赤色的斑,還是青色的斑,它都要發(fā)斑的。第二,就是它要有發(fā)熱,因為它感受的邪氣,是時邪疫毒,它是要發(fā)熱的,這個,原文里沒有說,我們是從它主要病情上得知的,因為它是屬于,急性、熱性、發(fā)斑性疾患,一定要伴隨著發(fā)熱,它才有皮下絡(luò)脈的出血現(xiàn)象,形成瘀斑,也就是我們前面講,“五邪中人,各有法度”那條原文,最后兩句話,“極寒傷經(jīng),極熱傷絡(luò)”,因熱而傷絡(luò),血溢于絡(luò)外,出現(xiàn)了皮下出血、發(fā)斑的情況。所以,病位,就在絡(luò)脈,這也等于告訴你,陰陽毒的病位在絡(luò)脈。病證,不管是陽毒還是陰毒,統(tǒng)屬于熱證,不存在著寒證的問題,這就等于重復我剛才說的話,它都是陽熱,是同出一個病因,“同出一源”的,就是兩個外候不一樣,F(xiàn)在我們來看,我剛才已經(jīng)說了它們的相同點,同是屬于溫熱之邪,首先犯上部,而且是咽喉,咽喉一個是“聲之門戶”,再一個,它也是屬于陰陽相會之處。溫熱之邪,為什么最容易犯于咽喉部?就是因為喉是陰陽相會之處。對于熱邪,后來清代溫熱病派興起,叫“溫熱上受,首先犯肺”,這又是門戶的地方。
  現(xiàn)在我要重點講一下兩者之間的鑒別,先說陽毒原文“面赤斑斑如錦紋”,“紋”的意思,如錦紋,這個“紋”形容它出血前后,包括形狀的不同,象錦緞的花紋一樣,條索狀的、成片的、針尖樣的,這個和出血的情況有關(guān)系。面赤,是望診,面色發(fā)紅,熱盛,斑也要赤,這不僅是用赤色來表示面色,因為發(fā)熱,里熱壅盛而面赤,同時斑疹也鮮紅,所以,要說它陽毒,是個順證的話,在斑疹上,陽毒和陰毒的區(qū)別,一個是透發(fā)比較完全,一下發(fā)出去,我說的是發(fā)疹,比方說,猩紅熱的那個疹,不知大家看過沒有,兒科非常典型,現(xiàn)在也是,因為都打預防針,猩紅熱已經(jīng)不多見了,在50、60年代,小孩得了猩紅熱,都得進傳染病醫(yī)院,所以,都得按傳染病來對待,害怕他傳染給別人,現(xiàn)在我看,腮腺炎,又是猩紅熱,得了也不當回事,不進行隔離,那這個呢,就是一定得給他隔離,他的典型癥狀,就是小胸脯、小臉通紅,紅得特別明顯,真是叫“面赤”,疹子也出得非常紅,再有,就是三天以后,小孩一伸舌頭,你要一檢查,楊莓舌,伸舌頭就看到,舌上和楊莓長的一樣,小刺通紅、通紅的立著,就這樣的。所以,我覺得它形容得非常象猩紅熱,這個,“如錦紋”,皮下出血,一會兒我再講,就是疹色,斑疹的顏色,和面赤都是來說明里熱壅盛,屬于熱證的特點。當然,它也一定要伴發(fā)著發(fā)熱,特別象現(xiàn)在,都沒有麻疹了,象我這個年歲,都看過麻疹,麻疹的順證,就是隨著高熱,疹子出透,遍身出透才是順證,如果出得不好,并發(fā)肺炎,甚至有的小孩就死亡了。
  下面要說“咽喉痛,唾膿血”。“咽喉痛”是它急證、熱證傾于上,表現(xiàn)在咽喉的一個代表癥,發(fā)斑是一個典型癥狀,而這個是它的代表癥,“咽喉痛”必須有,也是屬于溫熱上受,首先表現(xiàn)在,不是口腔,而是咽喉,是發(fā)病急,侵犯得快,為什么要考慮這個呢?也是陽明經(jīng)的經(jīng)脈循行,是不是在顏面?繞口齒,也挾喉,因為咽喉,包括邪熱毒盛,胃火亢盛,所以,它也要表現(xiàn)在,一個是面部、咽喉。再一個,就是肌膚,肌膚發(fā)斑,毒熱薰灼所致,它表現(xiàn)為咽喉疼痛。為什么“唾膿血”?從中醫(yī)的理論上講,是熱腐成膿,但從臨床來看,我一會兒要聯(lián)系這幾種病證,我確實沒有看過“唾膿血”的情況。扁桃體發(fā)炎,可以化膿,你可以看到它上面被著一層膜,可以有幾個膿點,但是,它不能唾膿血。所以,這是不是他要從唾膿血,來形容因血熱毒盛,最后熱腐成膿的病機,從理論上聯(lián)系起來,也說明陽毒的熱極至盛的問題。
  陰毒,“面色青”,咱們原來說的“色青主痛”,是“肝之色”,現(xiàn)在這個,它不是重點放在面目上,而是和它相對照,還是要說斑疹的顏色,但這“面目青”,也說明是血行的瘀滯問題。所以,這個青之色,重點是放在斑疹上,它不那么鮮活了,斑疹的色赤,我剛才僅強調(diào)了透發(fā)的完全,還有這個斑疹也得紅、色赤,還得要鮮活。有的書上說,要求它透明,實際那疹子,怎么透明?它紅紅的,我說就是色赤鮮活,為順證,那是陽毒的特點,F(xiàn)在要說“面目青”,咱們也把它放在這兒,說是望面色?望氣色?望鼻頭,也不是望眼目發(fā)青,他要說的是斑疹,不是那么色赤鮮活了,變成“發(fā)青”,“發(fā)青”大家能夠理解,是不是瘀血,晦暗了,同樣是感受的熱邪,它這兒怎么晦暗了呢?這在病機的認識上,你就要考慮,它是疫毒侵襲血脈以后,瘀血凝滯所成,身痛也是這個道理。瘀血凝滯,不通則痛,疼的這個部位,這又形容一遍,和上面“如錦紋”是一樣的,都是比喻癥狀的,怎么象“被杖”呢?張仲景時代,他告誡,不要犯國法,就是說“勿犯王法”,不要違反國家法律,因為咱們看京劇的時候,你能看到,若犯了國家法令,挨懲罰即趴下柏大板,拍大板往哪兒打?屁股上,再不就是腿上,所以,如被杖,是形容他疼痛的部位,在臀部和小腿、腓腸肌那地方,一會兒我再和大家一起,與現(xiàn)代醫(yī)學溝通,他所說的這個部位,相當于什么病。我認為,它這個也是符合實際的,真是疼痛的部位就在那兒。這從病機上認識,是瘀血凝滯所致,不通則痛。“咽喉痛”同理,因為它畢竟是同一個感邪,同樣是屬于毒邪,熱毒所致。
  現(xiàn)在,要說這個方子的治療,升麻鱉甲湯原方里,升麻、鱉甲、當歸、甘草,再就是蜀椒、雄黃。升麻的作用,上次我就強調(diào)了它,升提陽氣的作用,升麻,在辛涼解表藥里面,有三個作用,升提陽氣是其中之一,對于麻疹那樣的,有透疹作用,這是辛涼解表的一種透疹作用,還有一個是解毒的作用。把升麻、鱉甲作為方名突現(xiàn)出來,取其升麻的解毒作用,而且升麻的用量是二兩,當歸的作用,就象我剛才說的,具有散瘀的作用,補血,又能夠散瘀,就是一個行血的作用,所以也可以說,對于瘀斑有散瘀作用,也有補血的作用,促進血行。甘草,這也是說它(陰陽毒),既然是有毒性,那么就要取其(甘草)清熱解毒作用,生甘草清熱解毒。鱉甲,我們都是把它,用來滋陰、潛陽,滋陰清熱。所以它入肝經(jīng)的話,我們將來講鱉甲煎丸也是,它有很好的滋陰潛陽,包括滋陰清熱的作用,因它這就是熱病,熱毒,所以,靠鱉甲滋陰潛陽的清熱。
  現(xiàn)在,爭議比較大的,就是在雄黃、蜀椒上,蜀椒是辛溫藥,屬于熱性藥的辛、溫,能夠散風解毒,雄黃,剛才也說過了,殺蟲、清熱、解毒的作用,它是苦平之性,有的講義說它苦寒。我講中藥時,我查過,它是苦平之性,寒性不是很大的,總的來說,這兩味藥,也屬于同是解毒作用,但是,也有“寒熱并用”的意思,不要理解成都是辛溫。作為陽毒,熱病再用熱藥來治,是不是犯“實實”之誡了?現(xiàn)在怎么理解它呢?這就是“以陽從陽,取其速效”,是不是呀?病在絡(luò)脈,就有熱極傷絡(luò),發(fā)斑的情況,認為升麻它偏涼,現(xiàn)在雄黃也有苦、平,偏寒之性,加強解毒的作用,用一點溫熱藥,順其病勢,這是“因勢利導”法的意思。“以陽從陽,取其速效”,它(“方后注”)說,“上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一頓就把它喝了,這個量,你看是不是比較。坑绕涫趋M甲,你看用了多少?手指大的一片,醋制鱉甲最好,你看是不是比較小,量小,但這個,是“頓服之”,一次性的,咱們要說麻黃湯或者什么湯,那是每日三次量,分三份喝,它又說:“老小再服,取汗”,讓取汗,取汗是什么道理呢?正是要說明,讓他這個斑診出透,透解之意,就從它這個“方后注”說,你若用于老人、小孩不行,他不是體弱嗎?體弱透發(fā)無力,就取點微汗,取微汗就是幫助藥力,發(fā)揮透解的作用,F(xiàn)在這句是關(guān)于,升麻鱉甲湯治療陽毒,“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甚至“唾膿血”的。
  陰毒的治療,這就是個加減法了,一證兩方,上方去掉雄黃和蜀椒,來治療陰毒。陰毒,為什么還把溫熱藥去掉?這個道理何在?去掉的理由是怕陰氣受損,因為溫熱之性傷陰,所以,作為陰毒,本來就透發(fā)有困難,是屬于逆證。那么現(xiàn)在,你把它溫熱藥去掉,就是它易損傷陰氣,從“溫熱傷陰”這樣的考慮。現(xiàn)在我請大家注意什么呢?就是陰陽毒,如果我講完了這個情況,相當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什么?我是1978年開始講《金匱》的,從1978年到這個教研室來,一直到1985年這樣一個階段里,我們定期的到一些西醫(yī)院,去尋找和我們《金匱》相關(guān)的病種,了解它的臨床表現(xiàn),這為了增加臨床知識。其中,我們?yōu)榱搜芯筷庩柖,特意去了傳染病醫(yī)院,另外,我在基層工作的時候,也看到一些這個病,所以我認為,如果和現(xiàn)代醫(yī)學溝通的話,陽毒,最典型的,就是兒科的猩紅熱,咱們中醫(yī)兒科稱為“爛喉丹痧”。它這個,有潛伏期,當小孩發(fā)燒的時候,疹子就已經(jīng)出來了,特別是小胸脯和小臉蛋,通紅通紅的,熱勢很高,三天以后,才是楊莓舌,典型癥狀出來。猩紅熱,你看,它具備咽喉痛,而且面赤,疹也是斑斑的,紅色的,它也具有傳染性。再一個,我認為就是流行性出血熱,這是西醫(yī)的名詞,要從辨證上,就是溫病學的衛(wèi)氣營血辨證,非常適宜。

23話

  因為我去的那個地方,是個半山區(qū),它的三大地方病里面,現(xiàn)在已經(jīng)攻克的,是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熱,而且哈醫(yī)大的微生物教研室的,一位王教授,他把流行性出血熱的病毒分離出來,已經(jīng)在英國倫敦被公認,都已經(jīng)載入史冊了,很了不起。流行性出血熱的發(fā)病,我當時因為在省醫(yī)院,就是在畢業(yè)前實習一年的時候,大會診,大家不認識,最后在這個病人少尿期出現(xiàn)以后,腎功衰竭的時候,才識別出來,城市里面很難看到,這個病人,因為是省直機關(guān)的干部,派往大興安嶺,就象是深入調(diào)查,到那兒大概也就是半個月左右,因為這個病傳染,它的媒介是螨。山區(qū)里面,可能不注意的時候容易感染。我曾經(jīng)看到一個年輕人,他是司機,一個秋天,正值秋收,為了把糧食收盡,去撿黃豆,他在那玩,豆子垛的地方,就有大田鼠,這個司機年輕,非常好動,他就特意去抓大田鼠來玩,然后拎著摔,結(jié)果,他可能就是因為這種活動,一下得了流行性出血熱,這個螨就是藏在田鼠的耳朵后頭,就是這樣,他發(fā)病的時候,開始就象感冒一樣,渾身疼,發(fā)燒熱度很高,咳呀,發(fā)熱、惡寒,就跟咱們講的表證一樣。當?shù)氐某嗄_醫(yī)生,他們非常能識別,馬上按照病在衛(wèi)分辨證,就是用銀翹散加清熱解毒藥,有的時候,可能體質(zhì)好,或者治療及時,就在衛(wèi)分時,就給他解毒治療,控制住了。不能識別的話,就是到少尿期,無尿期,腎功衰竭死亡,而且,在他發(fā)燒之后,伴隨著高熱的時候,皮下出血出現(xiàn),他那個斑疹的情況,就是最開始高熱的時候,他們西醫(yī)形容是醉酒狀,就象喝醉酒一樣的,胸前和顏面特別、特別紅,初起那真是醉酒樣的面容,然后少尿期,到無尿期的時候,很難救治,也有復發(fā)的問題。比方說,如果這幾期,都能夠平安度過,但是,比方說他吃得不合適,又不注意休息,勞累,如同咱們《傷寒》講的,食復,勞復,再發(fā)作,有的是二次、三次反復以后,死亡。所以,這個病,我覺得就是,“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完全符合陽毒。
  陰毒,一個就是斑疹傷寒,這是在傳染病醫(yī)院看的,西醫(yī)名稱,而且特別符合栓塞型的,就是這個條文所記載的,“身痛如被杖”,疼的部位就是腓腸肌,就這么恰當,斑診的顏色,是晦暗的,面目青。再一個就是DIC,彌散性的血管內(nèi)凝血,現(xiàn)在對這個病已經(jīng)研究出來了,它是微小血管里面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造成的瘀血狀態(tài)。所以,升麻鱉甲湯,還是升麻鱉甲湯去蜀椒、雄黃,它的治法,就是我昨天提到的,清熱解毒,活血散瘀。這個治法確定了,是張仲景確定的,到現(xiàn)在治療這個病,都應該首選清熱解毒,如果治療這個斑,一個是涼血,一個是散瘀,一定要作到。

24話

  我臨床的一個體會就是,看不到這些傳染病了,結(jié)果治的病例,就這個最典型,一位丙肝患者,總是來找我,因為有點不安心總來找我。丙肝患者出現(xiàn)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她來看病的時候,我就以為她可能是剛點滴完,針扎漏了,一塊一塊的,都在皮下,青斑,瘀斑,就和點滴扎漏的那個感覺一樣,我說還有哪地方,把這個袖子捋起來,就象被人掐過一樣,大片、大片的青紫的斑,肝功的情況,因為她本身是防疫站的人,她隨時可以檢查肝功能情況,注意丙肝病程進展的情況。所以,她控制得比較好,她比較滿意的是什么呢?就是在我用升麻鱉甲湯的時候,升麻我真不敢多用,因為她是老年人,是已經(jīng)退休的干部,六十幾歲了,但是她的體質(zhì),心理狀態(tài)都非常好,升麻,我就用了15克,我沒敢用到25、30克,作為解毒來說,必須量大,才能起到作用,這是升麻。當歸,我也是,用的是當歸身,用其補血力,強于散瘀力這樣的當歸身,其中用了甘草,解毒作用。這三個藥是這方中必有的,對于蜀椒和雄黃我沒有用,鱉甲,我重用,因為她是丙肝,醋制鱉甲重用,先煎,我都是用15~20克,貴,我也希望她用。所以,她堅持用,里面加了涼血和止血藥,就是茅根、苧麻根,但是咱們藥局不能提供苧麻根,嚴格來說,這個苧麻根對她剛好,紫草,就是涼血,茅根、紫草我都用了,還有,就是用三七了,它“止血不留瘀”我給她開5克,沖服,一次2.5克,結(jié)果她覺得效果非常好,特別是她感覺出血被控制,瘀斑不是說因為碰了才出血,是不自主的皮下出血,瘀斑就出現(xiàn)了,這個癥狀被控制,所以,我是把升麻鱉甲湯,用到這個病人身上,我覺得確實得到了滿意的療效。后來,我也跟我們考研室的同志,考慮這個經(jīng)方的適應范圍,他并沒有告訴你,丙肝的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怎么樣。
  現(xiàn)在,我看到咱們五版《講義》介紹的病例,它專門介紹了紅斑狼瘡,和亞急性紅斑狼瘡,請大家自己看,我對紅斑狼瘡不熟悉,臨床不看這個病。還有,就是紫癜,我剛才不是提到,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嗎?特別是對過敏性紫癜,你應該考慮過敏源,然后進行相應的辨證施治,對相關(guān)病證應該從陰陽毒這部分,這個方子,這個法則去用,這是我補充的,除了陽毒、陰毒分類以外,請大家看,對紅斑狼瘡的治療,包括我說血小板減少性的紫癜,或者過敏性紫癜,也屬于發(fā)斑性的疾患,不要以為非得犀角地黃湯這個方子,是清熱解毒,活血散瘀法。
  整個我講完了,剩下的時間,咱們用一個大表格,來看一下第三篇的小結(jié)。

小結(jié)

  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證治第三
  ┌概  念:以精神恍惚不定,行動失常,及口苦,小便赤
  │     其脈微數(shù)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百│命  名┌治療學──“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之“百合說”
  │    └病機學──“百脈一宗”說
  │病因病機┌情志不遂,郁而化火┬陰液耗傷──→心肺陰虛內(nèi)熱
  │    └熱病之后,余熱未盡┘       以心陰虛為主
  合│主  證┌“意欲食復不能食”“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
  │    │“常默默”
  │    │“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  (01)
  │    │“如寒無寒,加熱無熱”
  病│    │“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shù)”
  │    └“如有神靈者,身形如和”
  │治  則┌“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現(xiàn)于陽者,以陰法救之”(09)
  │    │正治法──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
  │    │“各隨證治之”(01)
  │    └禁忌:汗、吐、下法
  └辨證施治┌正治法──百合地黃湯──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05)
  │誤汗后──百合知母湯──補虛清熱,養(yǎng)陰潤燥(02)
  │洖下后──滑石代赭湯──養(yǎng)陰清熱,利尿降逆(03)
  │誤吐后──百合雞子湯──養(yǎng)陰潤燥,以
  └變渴,變發(fā)熱(06、07、08)
  ┌概  念:以人體上部(目,喉)下部(二陰)的蝕爛,甚或成膿為
  │     主癥,伴有精神恍惚,狐疑惑亂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狐│病因病機:濕熱內(nèi)蘊│濕熱蟲毒┌上擾──目、喉→上部蝕爛──惑
  │     蟲毒感染│ 循肝經(jīng) └下注──二 陰→下部蝕爛──狐
  │臨床特征┌“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10)
  惑│    │“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13)
  │    │“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不欲飲食
  │    │      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10)
  病│    └“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13)
  │辨證施治┌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清熱解毒,安中化濕(10)┐
  │    │狐惑釀膿─目肛─赤豆當歸散──清熱利濕,解毒排膿(13)┴內(nèi)治法
  │    │蝕于下部─前陰─苦參湯洗之──殺蟲解毒化濕(11)┐
  └    └蝕于肛者──雄黃熏之──殺蟲解毒燥濕(12)   ┴外治法
  ┌概  念:以發(fā)斑、發(fā)熱、咽喉痛為主癥的,急性、發(fā)斑性疾患
  陰│病因病機:感受時邪疫毒,侵入血分,傷及血絡(luò),致肌膚發(fā)斑
  陽│分  類:陽毒、陰毒
  毒│證  治┌陽毒──升麻鱉甲湯──清熱解毒,活血散瘀(14)
  └    └陰毒──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解毒散瘀(15)
  下面我們來看這個圖表,作為第三篇的小結(jié)。首先看百合病,百合病在概念上,我們是這樣給它定的,是指精神恍惚不定,飲食、行動失常,以及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shù)為特征的一類疾病。在概念上,我們強調(diào)是癥狀上,有兩組證候,一定要明確,是精神恍惚不定證,也可以叫做神志不寧證,和心陰虛相關(guān)的,是陰虛內(nèi)熱證,心肺陰虛,或者是陰虛肝旺,出現(xiàn)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shù),為特征的一類疾病。
  在命名上,從藥物治療的療效看,“因百合一味而瘳此疾”,治愈的意思,這是百合說,是清代的魏荔彤(魏念庭),他的看法。病機學上,就是尤在涇,對“百脈一宗”從病機的認識,說人的一身經(jīng)脈,“分之則為百脈,合之則為一宗”,統(tǒng)屬于心肺,因為心主血脈,肺主治節(jié)而朝百脈,因此,“一宗”,歸宗于心肺,所以,陰虛,落實在臟腑辨證上,心肺陰虛。我們從分析結(jié)果認為,心肺陰虛以心陰虛為主,這樣的一個病因、病機。在病因上,按照第1條第三段原文,“其證或未病而預見,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因此,最常見的,是原發(fā)性的情志不遂,郁而化火,“氣有余便是火”,五志化火,熱病之后,余熱未盡,或者余熱未清,最終導致的是陰液消爍,陰液耗傷,因此,陰虛內(nèi)熱。我們強調(diào),以心陰虛為主,在主癥上,原文說得非常的生動形象。
  在飲食上的改變,“意欲食復不能食”“欲飲食,或有美時,或有不用聞食臭時”,在精神上的改變,“常默默”,和肝相關(guān)的,影響到肝,在起居、行動上,行為改變,“欲臥不能臥,欲行不能行”,我們說,失眠、焦慮不安,“如寒無寒,加熱無熱”,感覺上的改變,“口苦,小便赤”“其脈微數(shù)”,這個是有據(jù)可憑的,是我們臨床診斷依據(jù),而以上這些,癥狀百出,用張仲景自己的話來說,“如有神靈者”,而“身形如和”,從他的狀態(tài)上看,還是用現(xiàn)代的檢測手段,沒有器質(zhì)性改變,這在當時,張仲景所處環(huán)境,這種認識是很了不起的。
  治療原則,第9條,原文是先說,“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再說“見于陽者,以陰法救之”,我們所列舉的方藥,實際上,就是因為有陰虛內(nèi)熱的陽證,采取滋陰清熱的陰法救之,因此,整個他體現(xiàn)的正治法,就是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而這個,“見于陰者,以陽法救之”,他沒有涉及,后世有人發(fā)展,另外,他在治法上,也等于提出正治法,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還提到了“各隨證治之”,。禁忌汗、吐、下法。從治則、治法上都非常明確。
  在辨證施治上,正治法,百合地黃湯是其主方,是主要代表方劑,它所起的作用,就是滋陰清熱,養(yǎng)心安神,在誤用汗、吐、下法的變證上,百合知母湯是臨床常用的變法,所以,我們把它劃為一類原文,讓大家掌握。百合知母湯針對汗后出現(xiàn)的,心煩、口燥,來補虛清熱,養(yǎng)陰潤燥。誤下以后,傷及胃陰,胃氣上逆,出現(xiàn)了嘔吐、噦、呃逆,傷及腸,就出現(xiàn)了大便溏,而小便反少,因此,用滑石代赭湯,實際上,全名應該是百合滑石代赭湯,養(yǎng)陰清熱,利尿降逆,利小便,實大便。降逆使他胃氣沉降下來,就不呃逆,不嘔吐了,誤吐以后,造成胃陰的被傷,用百合雞子湯,在《傷寒》里面是阿膠雞子黃,它是“雞子黃湯”,現(xiàn)在它叫“百合雞子湯”,不帶“黃”字,意思是一樣的,養(yǎng)陰潤燥,以安臟氣。關(guān)于變渴、變發(fā)熱,按理說,這是誤治,造成的一些變證,在主癥不變的情況下,隨證加減的方子,這個辨證,要比以上的情況為重。比方說,人家陰虛發(fā)熱的話,他僅僅是口燥,并沒有口渴,為了解決口渴,他建議用牡蠣、滑石配成散劑,結(jié)果沒用百合為主藥,變方了,變渴,他用的是栝蔞根(花粉)來止渴,變發(fā)熱,他也是牡蠣和滑石的配伍。
  下面,今天著重講的狐惑病,概念,于人體上部,按照它原文提示的,都是到嚴重程度,出現(xiàn)的眼目和咽喉,下部是二陰,蝕爛,甚或成膿,今天講到第13條,就是釀膿,一般的情況,是一個蝕爛,嚴重的時候,就釀膿或者成膿為主癥,伴有精神恍惚,狐疑惑亂為特征的一類疾病。或者說“令患者疑,醫(yī)者惑”,就是說它的出沒無常,象狐性一樣,這都可以幫助理解,什么叫狐惑,而不是狐??。
  病因、病機,兩個,濕熱內(nèi)蘊和蟲毒感染。我們有時候說,濕熱生蟲,或者濕熱蘊毒,都行,就算是把兩個病因,合在一起來說,都是后世醫(yī)家,根據(jù)這兩個方面給綜合了。濕熱蟲毒作為內(nèi)蘊,實際上是侵淫,才能循肝經(jīng)上擾、下注。上擾,沿著眼部、咽喉,這樣的上部蝕爛,為“惑”。下注到二陰,下部蝕爛為“狐”。關(guān)于成膿的問題,它特別是從眼目的角度,當然,它這個潰瘍,到一定程度,都要成膿,有滲出就要有成膿,所以,嚴格按照原文來解釋,實際上,上、下聯(lián)合病變,我今天又講按照國際標準也是,二聯(lián)就可以成立診斷。
  臨床特征,“蝕于喉為惑,蝕于陰為狐”、“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鳩眼;七、八日,目四眥黑”、“狀如傷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不欲飲食,惡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今天我給大家補充了一下,也可以把它理解成,面色變化和毒熱起伏有關(guān),而眼目的變化,它會逐漸從熱盛走向和瘀血搏結(jié)所致化膿。“病者脈數(shù),無熱,微煩,默默但欲臥,汗出”,這就是全身的濕熱癥狀,就不是那么泛泛的了,所以,它相對的減弱,而局部的,眼部的癥狀突出出來,所以,不能根據(jù),能不能食來判斷是否成膿。
  我已經(jīng)講過了,關(guān)于辨證施治,“蝕于上部則聲喝”,甘草瀉心湯,清熱解毒,安中化濕,這為什么強調(diào)安中化濕?狐惑釀膿,眼目,而且必須是包括在下的肛門蝕爛,這個有據(jù)可證,赤豆當歸散治療近血,肛門的病變,因此,它盡管沒有說,我們從赤豆當歸散,將來講第十六篇治療近血,用它的話,就是等于提示了上、下病變,是眼目和肛門聯(lián)合病變,用它起到清熱利濕,解毒排膿的作用。外治法,適于下部,是前陰的蝕爛,苦參湯洗之,殺蟲解毒,化濕的作用。“蝕于肛者,雄黃熏之”,殺蟲解毒燥濕。雄黃的毒性和作用力,強于苦參,苦參湯現(xiàn)在,也用于婦科、外科的一些病變,皮膚病變,粘膜病變,用它洗或者內(nèi)服,包括我們的甘草瀉心湯,也可以酌加苦參,但是,要注意藥量的問題,防止嘔吐。
  陰陽毒,概念,以發(fā)斑、發(fā)熱、咽喉痛為主癥的,急性、發(fā)斑性疾患。在病因、病機上,感受時邪疫毒,侵入血分,傷及血絡(luò),致肌膚發(fā)斑,這病因病機反復重復了。分類,就是陽毒、陰毒,證治上,陽毒,升麻鱉甲湯,清熱解毒,活血散瘀。陰毒,升麻鱉甲湯去雄黃、蜀椒,解毒散瘀的作用。
  現(xiàn)在我想再說明什么問題呢?就是我們《講義》,最后一句[按語]提到了,說國內(nèi)有人認為,方是不是顛倒了?是不是去掉雄黃、蜀椒來治療陽毒,升麻鱉甲湯來治療陰毒?秦伯未在他的《金匱要略簡釋》的小本本里,說了他的觀點,他說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理解什么叫陰陽毒,為什么呢?不能認為陽毒是熱證,陰毒是寒證,你要從寒熱來理解,似乎“以熱治熱”了,應該把這個雄黃、蜀椒去掉,他認為,還是一種病證的兩種不同外候,都是熱證,用它的道理,我已經(jīng)說了,是“以陽從陽,取其速效”,去掉它的道理,是因為體質(zhì)的虛弱,或者在發(fā)疹的過程中,又感寒,造成的瘀血凝滯。這時候,他怕傷陰,熱要傷陰,所以,要去掉雄黃、蜀椒。請大家理解,我剛才講的那個道理,要堅持這兩個方子,分別治療陽毒、陰毒,應該就象秦伯未老先生他的見解。如果說應該去掉雄黃、蜀椒,我的觀點是,算作一個質(zhì)疑的問題,為什么呢?我們也是應該在有問題的地方,來進行探討,也應該在臨床,或者實驗研究上考慮,到底陽毒的情況下,適用哪張方子,肯定是升麻鱉甲湯加減,但對我來說,我剛才舉例子也是,發(fā)斑的疾患,我沒敢用雄黃、蜀椒,我怕用熱藥使她更加傷及陽絡(luò)。但是這個問題,還是在強調(diào),陽毒和陰毒不是寒、熱之證,所以,用藥的話,也是張仲景,在這個問題上的思考,是不是象秦伯未老先生分析的,各有各的用途。
  這堂課就講到這里,謝謝大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