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經(jīng)
《楞伽經(jīng)》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jīng)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楞伽師資記 第四章
楞伽師資記 第四章
隋朝舒州思空山粲禪師
承可禪師后,其粲禪師,罔知姓位,不測所生。按《續(xù)高僧傳》曰:可后粲禪師,隱思空
山,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秘不傳〔=說〕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寫器傳燈,燈〔
燈=一一〕成就。粲印道信了了見佛性處,語信曰:法華經(jīng)云:唯此一事實,無二亦無三。
故知圣道幽通,言詮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見聞之所不及。即文字語言,徒勞施設(shè)也。
大師云:余人皆貴坐終,嘆為奇異,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言訖遂以手攀樹枝,奄然氣盡。
終于山+兒公山〔=寺〕。寺中見有廟影,詳玄傳曰:
惟一實之淵曠,嗟萬相之繁難!+真〕俗異于〔=而〕體同,凡圣分而道合。尋涯也豁
乎無際,眇乎無窮,源于無始,極于無終。解或〔+惑〕以茲齊貫,深〔=染〕凈于此俱融。
諺〔+該〕空有而聞寂,括宇宙以通同。若純金不隔于環(huán)秎〔=癿〕,等積水不憚于連漪。
經(jīng)〔=注〕云:此明理無間雜,故絕邊際之談。性非物造,致息〔+終〕始之論。所以明
?泯于不言〔=二之〕門,善惡融于一相之道。斯即無動而不寂,無異而不同。若水之為波
瀾,金之為器體。金為器體,故無器而不全。波為水用,亦無波而異水也。觀無礙于緣起,
信難思于物性。猶寶殿之垂珠,似瑤臺之懸鏡。彼此異而相入,紅紫分而交映。物不滯其自
他,事莫權(quán)其邪正。鄰虛舍〔=含〕大千之法,剎那總?cè)?際〕之時。懼斯言之少信,
借帝網(wǎng)以除疑。蓋普眼之能囑〔=矚〕,豈或識以知之。
注云:此明秘密緣起,帝網(wǎng)法界,一即一切,參而不同。所以然者,相無自實,起必依真。
之〔=真〕理既融,相亦無礙故。巨細雖懸,猶鏡像之相入。彼此之〔=云〕異,若殊
〔=珠〕色之交形。即一一切〔一一切=一切,一切即一〕,緣〔+起〕無礙,理理數(shù)然也。
故知大千彌廣,處纖塵而不窄。三世長久,入從〔=促〕略以能容。自可洞視于金墉之外,
了無所權(quán)。入身于后〔=石〕壁之中,未曾有隔。是以圣人得理成用,若理不可然,則圣
〔?此〕無此力。解則〔+理〕通,〔?無〕礙由情擁。普眼之惠,如實能知。如猴著鎖而
停躁,蛇入筒而改曲。涉曠海以戒船,曉車〔=重〕幽以惠燭。
注云:猴著鎖喻戒制心,蛇入筒喻定自〔=息〕亂!吨嵌日摗吩:蛇行性曲,入筒即直。
三昧制心,亦復如是!督鸸饷髯顒偻踅(jīng)·三身品》云:佛雖三名,而無三體也。
- 南禪七日(1)
- 心能轉(zhuǎn)物,即同如來--南懷瑾先生稀有開示之三
- 景德傳燈錄 第一卷
- 五燈會元 第一卷
- 授菩薩戒儀軌(一)
- 南禪七日(2)
- 碧巖錄 第一卷
- 南禪七日(4)
- 南禪七日(3)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上)
- 指月錄目錄
- 南禪七日(5)
- 指月錄卷之一
- 南禪七日(6)
- 南禪七日(21)
- 南禪七日(7)
- 南禪七日(9)
- 宗鏡錄(1-4)
- 南禪七日(8)
- 南禪七日(10)
- 禪關(guān)策進(上)
- 南禪七日(11)
- 南禪七日(12)
- 南禪七日(13)
- 南禪七日(14)
- 南禪七日(19)
- 南禪七日(20)
- 南禪七日(16)
- 南禪七日(18)
- 南禪七日(17)
- 南禪七日(15)
- 《星云大師講演集》-佛教的政治觀
- 五燈會元 第二卷
- 五燈會元 二十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三卷
- 景德傳燈錄 第二卷
- 指月錄卷之二
- 《星云大師講演集》-從心的動態(tài)到心的靜態(tài)
- 《坐禪三昧經(jīng)》上的修禪方法介紹(下)
- 宏智禪師廣錄(卷九)
- 禪宗的起源與二十八代祖師
- 禪修已收納所有佛法
- 佛法工夫在于覺不覺悟
- 修行者每天發(fā)四弘誓愿的用意
- 修佛法者,首先立堅志
- 佛教并非都勸人割愛出家
- 一會善一會惡不能長久,唯有懺悔慚愧才可長久
- 看清因緣才能在修行的同時影響他人
- 非空非有 即空即有
- 信佛就要明白世法的值不值得當中是覺悟還是顛倒
- 游報恩寺,讓白居易暫離紅塵,享受了無盡禪味
- 希運禪師古詩《塵勞迥脫》解釋
- 從五言律詩《余住無方所》看拾得無牽無掛,逍遙自在
- 寒山和尚的大乘佛詩《嗔是心中火》講了什么?
- 王維的《過香積寺》表達了什么?
- 心本無生因境有
- 當說別人時要不斷地省察自己
- 道謙禪師送信開悟的故事
- 聽其言,觀其行,辨其心
- 用心去看世界
- 禪宗成就的是什么佛?
- 不能自我反省,再卓越超群也只能英雄氣短
- 心有一絲掛礙就不能自在
- 禪宗與其他宗派的區(qū)別,禪宗的特色
- 現(xiàn)前修為最終一念圓滿
- 《修心要論》是弘忍作的嗎,是本什么樣的書?
- 真正理解了佛法才是真修行
- 三界內(nèi)外是空無物的
- 佛法講最后圓滿身不依據(jù)身份背景做佛事
- 深悟深參心行處
- 從禪詩《飯覆釜山僧》看詩人王維供養(yǎng)僧人飯食
- 持佛號的心是始覺 所持的佛號是本覺
- 白話詩僧王梵志《我有一方便》蘊蓄的佛理和處世哲理
- 自己要覺悟好人生
- 時而轉(zhuǎn)彎,時而放平
- 學會自利利他
- 詩僧王梵志詩作《城外土饅頭》解說
- 從有求到無求 從有學到無學
- 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法
- 唐代詩人綦毋潛夜宿龍興寺的的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