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禪宗 > 禪宗典藏 >

楞伽經(jīng)

《楞伽經(jīng)》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是震旦禪宗初祖達摩祖師傳燈印心的無上寶典,因此是歷來禪者修習如來禪、明心見性最主要的依據(jù)之一。除此之外,佛于本經(jīng)中詳示五法、三自性、八識、二種無我,而這些法門,也都是法相宗、唯識學主要研習的對象,尤其是..[詳情]

楞伽師資記 第四章

  楞伽師資記 第四章

  隋朝舒州思空山粲禪師

  承可禪師后,其粲禪師,罔知姓位,不測所生。按《續(xù)高僧傳》曰:可后粲禪師,隱思空

  山,蕭然靜坐,不出文記,秘不傳〔=說〕法。唯僧道信,奉事粲十二年,寫器傳燈,燈〔

  燈=一一〕成就。粲印道信了了見佛性處,語信曰:法華經(jīng)云:唯此一事實,無二亦無三。

  故知圣道幽通,言詮之所不逮。法身空寂,見聞之所不及。即文字語言,徒勞施設(shè)也。

  大師云:余人皆貴坐終,嘆為奇異,余今立化,生死自由。言訖遂以手攀樹枝,奄然氣盡。

  終于山+兒公山〔=寺〕。寺中見有廟影,詳玄傳曰:

  惟一實之淵曠,嗟萬相之繁難!+真〕俗異于〔=而〕體同,凡圣分而道合。尋涯也豁

  乎無際,眇乎無窮,源于無始,極于無終。解或〔+惑〕以茲齊貫,深〔=染〕凈于此俱融。

  諺〔+該〕空有而聞寂,括宇宙以通同。若純金不隔于環(huán)秎〔=癿〕,等積水不憚于連漪。

  經(jīng)〔=注〕云:此明理無間雜,故絕邊際之談。性非物造,致息〔+終〕始之論。所以明

  ?泯于不言〔=二之〕門,善惡融于一相之道。斯即無動而不寂,無異而不同。若水之為波

  瀾,金之為器體。金為器體,故無器而不全。波為水用,亦無波而異水也。觀無礙于緣起,

  信難思于物性。猶寶殿之垂珠,似瑤臺之懸鏡。彼此異而相入,紅紫分而交映。物不滯其自

  他,事莫權(quán)其邪正。鄰虛舍〔=含〕大千之法,剎那總?cè)?際〕之時。懼斯言之少信,

  借帝網(wǎng)以除疑。蓋普眼之能囑〔=矚〕,豈或識以知之。

  注云:此明秘密緣起,帝網(wǎng)法界,一即一切,參而不同。所以然者,相無自實,起必依真。

  之〔=真〕理既融,相亦無礙故。巨細雖懸,猶鏡像之相入。彼此之〔=云〕異,若殊

  〔=珠〕色之交形。即一一切〔一一切=一切,一切即一〕,緣〔+起〕無礙,理理數(shù)然也。

  故知大千彌廣,處纖塵而不窄。三世長久,入從〔=促〕略以能容。自可洞視于金墉之外,

  了無所權(quán)。入身于后〔=石〕壁之中,未曾有隔。是以圣人得理成用,若理不可然,則圣

  〔?此〕無此力。解則〔+理〕通,〔?無〕礙由情擁。普眼之惠,如實能知。如猴著鎖而

  停躁,蛇入筒而改曲。涉曠海以戒船,曉車〔=重〕幽以惠燭。

  注云:猴著鎖喻戒制心,蛇入筒喻定自〔=息〕亂!吨嵌日摗吩:蛇行性曲,入筒即直。

  三昧制心,亦復如是!督鸸饷髯顒偻踅(jīng)·三身品》云:佛雖三名,而無三體也。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