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

  佛法浩瀚,有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甚至無量法門,由于法門太豐富了,一般人不易掌握了解,所以佛法傳到中國之后,祖師們將之歸納為八大宗派,這八大教中,由古至今最能夠普遍化、長期不衰、歷久彌新的就是凈土法門。

  凈土法門,也就是凈土宗,是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法門。盡管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的教理在說什么,但是都知道有「阿彌陀佛」這句話,遇到出家人,也會念一句「阿彌陀佛」,即使不懂佛理的教外人士,遇到學佛人或出家眾,都會聯(lián)想到「阿彌陀佛」。由此可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普遍為佛教內(nèi)外所有人所熟悉的。

  然而阿彌陀佛是怎樣一尊佛呢?今天我就分別以事、理兩方面來述說:

  第一、阿彌陀佛是本愿成就的佛。

  第二、阿彌陀佛是救度眾生的佛。

  第三、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

  第四、阿彌陀佛是臨終來迎的佛。

  第一、「阿彌陀佛是一尊本愿成就的佛」。阿彌陀佛之所以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是因為祂的本愿,如果阿彌陀佛沒有本愿,就沒有這一尊偉大、能夠救度我們的佛。當然,每一尊佛之所以成佛都各自有祂的本愿,只是阿彌陀佛的本愿有別于其它諸佛,是十方諸佛所沒有,是超越于十方諸佛的本愿。所以阿彌陀佛在成佛之后,依祂的本愿所成就的大力就特別的殊勝廣大、弘深。

  「本愿」有「總愿」跟「別愿」之分;本愿的這個「本」也有分「因本」──因地的本愿,以及「根本」──主要的本愿,這二種區(qū)別。我們在此就先從「本愿」兩個字簡要來說明一下。

  每一尊佛要成佛之前都必須要先發(fā)「四弘誓愿」,所以佛門弟子每一天都會在佛前稱念「懺悔文」,懺悔自己的業(yè)障,同時發(fā)菩提心,發(fā)菩提心實際上就是稱念四弘誓愿這一首偈:「眾生無邊誓愿度,煩惱無盡誓愿斷,法門無量誓愿學,佛道無上誓愿成。」這是一切諸佛都同樣要發(fā)的。所以「四弘誓愿」是屬于「總愿」,通于每一位菩薩、每一尊佛。

  至于「別愿」就各有不同,比如釋迦牟尼佛發(fā)了五百個愿,藥師佛有十二愿,阿彌陀佛則是四十八大愿等。

  在《無量壽經(jīng)》中,阿彌陀佛說:「我建超世愿」,意思是說,阿彌陀佛祂當初所發(fā)的愿,是超越十方諸佛,是十方諸佛所沒有的。釋迦牟尼佛在介紹阿彌陀佛的時候也說「發(fā)愿逾諸佛」,也就是說,阿彌陀佛所發(fā)的四十八愿是超逾十方諸佛的愿。

  在《無量壽經(jīng)》中介紹阿彌陀佛發(fā)愿的時間有多久呢?經(jīng)言:「具足五劫,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凈之行。」阿彌陀佛詳細地考慮、計劃,要如何很簡單、很容易地來救度十方眾生?要如何才能使十方眾生一旦到了極樂世界就可以快速成佛?為了要達到這個目的,阿彌陀佛經(jīng)過了五劫那么長久的時間持續(xù)不斷的周詳思惟。

  愿發(fā)了之后,如果不繼續(xù)積功累德,修六度萬行,廣學無量法門的話,這個愿就等于是空愿,所以阿彌陀佛又經(jīng)過多久的時間累積功德呢?經(jīng)典說:「于不可思議兆載永劫,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故墙(jīng)過了不可思議的兆載永劫那么漫長的時間,不間斷的積功累德。

  「兆」跟「載」這兩個數(shù)目都是很大的;「兆」我們還可以想象得來,至于「載」,在中國數(shù)目之中,幾乎沒有比「載」再多的數(shù)目了;而「兆載」之外還有一個「永」,這個數(shù)目就更長了;「永」是永遠的,超越時間性;「劫」是天文數(shù)字,也還可以算得出來,可是「不可思議的兆載永劫」,這「不可思議」四個字就算不出來了。因為所謂的「不可思議」是不可說、不可稱、不可想象。阿彌陀佛以這么長久的時間來累積菩薩無量德行,方使得祂的四十八大愿能夠愿愿完成,愿愿如實的圓滿具足。

  阿彌陀佛為了完成這四十八大愿,是經(jīng)過了那么漫長的時間,在這一漫長的時間里,其它的佛從因地修行,又從果地返回廣度眾生進入涅盤了,阿彌陀佛還在修行,還在為眾生累積功德。為什么四十八大愿要經(jīng)過那么久的時間去思惟?為什么要圓滿四十八大愿必須要經(jīng)過那么長久的時間呢?這是因為在這四十八愿當中有一個最重要關(guān)鍵的根本、主要的愿要徹底成就。

  從因地來講,因地所發(fā)的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因本的愿,但其中有一個最根本的愿,就是第十八愿。為什么凈土法門談到阿彌陀佛的本愿都是指第十八愿呢?因為四十八愿當中如果沒有第十八愿的話,四十八愿就談不上可貴與殊勝了,只因為有了第十八愿才顯現(xiàn)出阿彌陀佛四十八愿的可貴。

  因為第十八愿是要救度十方眾生的愿,而十方眾生范圍寬廣無邊,有所謂「十法界」的眾生,「十法界」包括四圣法界(佛、菩薩、緣覺、聲聞)與六種凡夫法界(天道、阿修羅道、人道、地獄、餓鬼、畜生)。四圣法界是已超凡入圣,不在三界六道生死輪回的圣者,其它六種法界則是仍在六道中生死輪回的凡夫。這十種當中,除了佛法界以外,其它九法界有情通通都是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這個就是第十八愿救度的十方眾生。

  第十八愿是凈土法門的根本,不僅是阿彌陀佛的本愿,亦是十方諸佛的本懷,甚至也是十方諸佛所要勸說、稱揚、護念的!稛o量壽經(jīng)》言:「當來之世,經(jīng)道滅盡,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經(jīng),止住百歲。其有眾生,值斯經(jīng)者,隨意所愿,皆可得度!贯屪鹫f要將這第十八愿的彌陀救度法門永遠保留在宇宙當中,即使前一位佛涅盤了,下一位佛還沒有降生人間,也都要使這個法門永遠流傳下去。

  第十八愿總共有三十六個字,這三十六個字大家能夠背的話就盡量把它背下來,因為這是我們這一個法門的根本,可以說是阿彌陀佛的生命,也是我們的生命。因為有第十八愿法藏比丘才能成為阿彌陀佛,因為有第十八愿,我們今生今世才能夠解脫生死輪回。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

  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唯除五逆 誹謗正法

  這三十六個字, 主要是阿彌陀佛自我發(fā)露,祂的成佛是要救度十方眾生往生極樂世界,只要十方眾生愿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萬德洪名,這樣阿彌陀佛就必定使這一位眾生當生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有任何眾生,阿彌陀佛不能夠使他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說祂就不成佛。也就是說,如果有一眾生不能往生,表示祂的力量還不具足,還沒有資格成佛,還要再修行,還要再累積功德一直到祂有足夠力量能使所有眾生只要稱祂名號就能往生極樂世界才成佛。

  這么講起來,要成為其它的佛較容易,只要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了,所謂「三祇修;,百劫種相好」,可是阿彌陀佛這一尊佛之所以要經(jīng)過兆載永劫的時間,積累菩薩無量的德行才能夠成佛,乃在于因為祂要普遍的、簡易的救度所有眾生,所以必須要經(jīng)過那么長的時間。

  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我們娑婆世界貪瞋癡特別強盛、罪業(yè)特別深重的凡夫也通通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既然是十方眾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包含善人跟惡人,也包含著阿鼻地獄的眾生。這就表示阿彌陀佛的救度是沒有分別的、是平等性的。不管是圣人還是凡夫,是善人還是惡人,是出家眾還是在家眾,會修行還是不會修行,心清凈還是不清凈,通通都是阿彌陀佛所要救度的對象。只要眾生愿生極樂,稱念名號就必定使他往生。

  那么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條件是怎樣呢?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條件很簡單,就是第十八愿所講:「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這樣就可以往生。

  「至心信樂」的「至心」就是虔誠的心、真實的心。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內(nèi)心要真誠,不是嘴上講要往生,但心里卻不想往生,或是希望將來還要再來做人享福。這樣就不是「至心」。所以這個「至心」包含「信樂」,包含「欲生極樂世界」,包含「乃至十念」。我們做任何事都要真心,人和人在一起如果沒有真心就是虛情假意,那就沒有意義,也沒有存在的價值了,何況是要往生極樂世界、脫離三界六道生死輪回這么重要的大事,怎么可以沒有真實心呢?

  簡言之,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條件,就是「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至心」這兩個字是貫穿「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的。「信樂」就是「信」,「欲生我國」,愿生極樂就是「愿」,「乃至十念」的念佛就是「行」。所以「信樂」就是「信樂欲生」,加上「乃至十念」就是「信、愿、行」。由此可知。第十八愿是信愿行具足。而「至心」是貫穿信、愿、行。

  再詳細一點說,,「至心」就是真心,我們信有極樂世界,信有阿彌陀佛,必須要真的相信,不是雖然聽說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可是自己不怎么相信,內(nèi)心打一個問號,那就不是「至心」了。所以,信有極樂,信有彌陀,信有彌陀的救度,信有極樂是我們的歸宿,這都必須是真正的相信。就阿彌陀佛來講,阿彌陀佛呼喚我們說,「你要往生到我的極樂世界來」;就我們來講,就是「我愿生到極樂世界去」。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nèi)O樂世界是真心的,我們愿生極樂世界也要真心,而不是只跟人家念念回向偈而已。

  「乃至十念」,就是從此之后,我們有一天的時間就念一天的佛,有兩天的時間就念兩天的佛,有七天的時間就念七天的佛;如果七天壽命到了就往生極樂世界,如果壽命延長,若八日就念八天的佛,若八年或者八十年,就盡一輩子都專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需要假借其它的法門來回向,當下往生的功德都是具足的。

  第十八愿就是在說「信、愿、行」。「信」就是「至心信樂」,而「欲生我國」呢?就阿彌陀佛來說,阿彌陀佛都時時刻刻在呼喚我們,拜托我們,叫我們要讓祂救度到極樂世界去,這就是阿彌陀佛「欲生我國」的佛心;對我們眾生來說,就是「愿生彼國」,就是愿生西方凈土中,隨順阿彌陀佛的呼救,這就是「愿」!感小咕褪恰改酥潦睢,從今以后只要專一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愿生極樂世界是一種心,向往、愿生的心,它本身并不需要付出什么,既不需要多付出時間、金錢,也不需要付出勞力,同時也不會虧本、不會損失,往生極樂只有百利而無一害。若用打賭的方式來講:我雖然不太相信有極樂世界,不肯定有極樂世界,可是我還是愿生極樂,為什么?如果真的沒有生死輪回、沒有極樂世界,那也沒有什么虧本損失嘛!但假若有生死輪回、有極樂世界,豈不是白白賺到了?而且賺到的是無法計算的,是宇宙的大善根、大福德通通賺到了。因為只要真的有極樂世界,我們往生極樂世界就必定成佛,必定脫離三界六道生死輪回,必定擁有跟佛一樣的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無量智慧、無量慈悲,跟阿彌陀佛一樣具足四十八大愿,能夠分身到他方世界、十方世界、無量世界去廣度眾生,所以,這一個愿心豈不是大大賺到了!

  盡管我們是凡夫,我們心力很羸弱,我們愚癡,我們煩惱深重,可是只要我們有這么一個愿生極樂世界的愿,這個愿就是大愿,為什么呢?因為這一個愿能夠使我們往生成佛!如果沒有這個愿,我們將繼續(xù)輪回六道,如果沒有這個愿,那就失去了大善根、大福德。

  進一步來講,我們信阿彌陀佛救度的這一個信是「大信」,是不可思議的信。為什么?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功德,我們居然能夠信受,豈不是這個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信?我們信對岸有個金門,金門過去有臺灣島,盡管我們沒有去過,眼睛也看不到,可是我們相信有金門、有臺灣,這一種信也是真的信?墒沁@種信可貴嗎?這個信沒有什么可貴,因為信與不信,對我們解脫生死輪回來講既不增加也不減少,所以這個信只是凡夫的世俗之信而已?墒侨绻覀冃庞袕浲拥木榷,信有極樂世界的歸宿,雖然同樣是信,可是內(nèi)容不一樣,價值也就隨之不同。信有彌陀的救度、有極樂世界的歸宿,可以讓我們離開三界六道輪回,讓我們畢竟成佛,這豈不是至高無上的信啊!

  「行」也是一樣,我們只要嘴巴張開稱念名號,或者是心中想念南無阿彌陀佛,這種行就是「大行」,比我們持守五戒、十善的功德還要大。因為持守五戒只是讓我們再生而為人,持守十善能讓我們生天,但是五戒十善的因與五戒十善的果都仍是虛假、顛倒、有漏、污穢的!锻撟ⅰ费:「人天諸善,人天果報,若因若果,皆是顛倒,皆是虛偽,是故名不實功德!挂驗檫是在六道輪回之中。但是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是清凈的、是真實的、是大利無上不可思議功德。所以,以我們污穢之心、不凈之口來稱念這一句清凈、真實、至高無上的南無阿彌陀佛,同樣是大行,而不是有漏的。

  所以凈土法門叫做「易行道」,所謂「易」 就是:

  (一)淺易。容易了解、不復雜。它的道理非常淺顯,不是很深奧、很困難的,一聽就可以了解。

  (二)簡易。只要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就圓滿具足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資糧就當下完成,百分之百決定往生極樂世界,不需要藉由誦很

  多經(jīng)的功德,或者朝山拜懺的功德,或者是深入經(jīng)藏,或者持很多咒語才能夠往生。從開始到臨命終,都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三)容易。不分老少賢愚,不管是否深入經(jīng)藏,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這才叫做容易。因為如果說你做得到、他做得到,可是還有少部分的人做不到,那就不是「易行道」了。所謂「易行道」是人人──不管是老人家、小孩子、有智慧、沒智慧、會修行、不會修行、有學問、沒學問、是善、是惡,都能夠做得到,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這才叫做「易行道」。如果學其它的法門要成佛都是「難行道」,那種難度可說「難如登天」。但如果要往生極樂世界那就很容易了,易如反掌,大家都做得到。

  (四)安易。就是這個法門修起來非常的安樂、自在,一點也不苦。跟自力的「難行道」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龍樹菩薩把所有佛法的法門歸納成為兩個法門:一個是「難行道」,一個是「易行道」!敢仔械馈咕褪侵赴浲臃鸬谑嗽傅木榷;除了「易行道」以外,所有各宗各派,其它一切法門的修行都是「難行道」。

  為了讓我們?nèi)菀琢私怆y、易的差別,龍樹菩薩舉示了一個比喻:他說「難行道」就像「步行」,「易行道」就像「坐船」;又說步行是苦的,坐船是安樂的。在古代,交通工具只有坐船啊,或者是牛車、馬車啦,不像現(xiàn)在有飛機、火車、巴士。我們要到百千萬里之遠的地方,如果靠雙腳走路,那身體不健康的人,或者是年老的人就沒辦法了;即使身體健康,甚至是世界跑步第一名選手也未必能夠到達。為什么?因為要翻山越嶺、跋山涉水,又可能遭遇到各地盜賊,饑啊、寒啊、累啊,走不到三分之一就通通倒下了。這就好像我們要以自己的力量修行,以期超脫三界六道生死的輪回,終至達到成佛的境界,那是非常困難的?墒侨绻揽堪浲臃鸬木榷,那就非常安樂。所以「易行道」就是安樂的法門、安易的法門。

  為什么念佛是「易行道」呢?這全是因為念佛本身有阿彌陀佛的本愿大力加持。我們應知,阿彌陀佛所發(fā)的愿是「只要眾生愿生彌陀凈土,專念彌陀佛名,阿彌陀佛必定使他往生」。所以阿彌陀佛經(jīng)過兆載永劫的時間持續(xù)為我們累積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累積我們在極樂世界快速成佛的功德、累積替我們償還生生世世所欠債務所需的功德。這些功德通通圓滿了,祂才成佛,才成為南無阿彌陀佛。所以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自自然然的就具足了阿彌陀佛兆載永劫的萬行、萬善、萬德,也就是說,無量百千陀羅尼的功德通通在這一句名號里面毫無缺欠,因此這句名號叫做「萬德洪名」。萬德洪名的「萬」不是數(shù)目字的百千萬的萬,而是「具足、完滿、超越」的意思。也就是往生成佛的功德,在這句名號中完全圓滿、完全具足,而且使我們超越六道輪回,一旦到極樂世界就能夠超越三賢十圣而快速成佛。

  由于阿彌陀佛的本愿成就了,才完成了我們往生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的成佛成就了什么呢?成就了我們的往生。阿彌陀佛如沒有成佛,就沒有我們往生的功德資糧,阿彌陀佛既然已經(jīng)成佛,就有這一句佛號給我們念,只要念佛,當下我們就有了往生的功德資糧。

  講到這里,我們可以了解,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一尊佛呢?是本愿成就的佛!這意思是說,阿彌陀佛已成就了本愿,然后又把祂本愿的成就功德通通送給我們、回向給我們,因為阿彌陀佛之所以成佛是為我們往生而成佛的,所以阿彌陀佛成佛的功德同時也通通轉(zhuǎn)成為我們的功德。有一句話說:「以果地覺,為因地心;因該果海,果徹因源!挂馑季褪前浲臃鹨缘k果地成就的佛的功德,做為我們因地凡夫往生的功德以及成佛的功德,彌陀的正覺是我們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之因,反過來說,我們眾生往生之因,是彌陀成佛的正覺之果。所以阿彌陀佛的成佛就是我們的往生,我們的往生就是阿彌陀佛的成佛。如果我們不能往生,阿彌陀佛就不成佛,阿彌陀佛既然已經(jīng)成佛了,就表示我們只要念佛就一定能往生。由此可知,我們的往生跟阿彌陀佛的成佛是在一起的,永不分開的。

  凈土法門之所以是易行、橫超的法門,原因在哪里?也在阿彌陀佛的本愿!如果阿彌陀佛的本愿沒有成就,一切都不具足;一旦本愿成就,就通通具足,我們往生有份了,我們成佛可期了。

  每一尊佛之成佛都很難能可貴,跟我們卻未必有直接而密切的關(guān)系,因為祂們并沒有為我們發(fā)下如同第十八愿那樣的愿,也沒有為我們經(jīng)過兆載永劫的積植菩薩無量德行才成佛。可是阿彌陀佛不一樣啊,阿彌陀佛祂的成佛是建立在我們眾生的往生之上的,祂的生命是以我們的往生為賭注啊!能夠使我們往生才有祂的佛的生命,沒有我們的往生就沒有祂的佛的生命,祂的成佛是為我們而成佛的。所以,阿彌陀佛是怎樣的佛?第一、是本愿成就的佛。

  第二、「阿彌陀佛是一尊救度眾生的佛」。剛剛講了,阿彌陀佛的成佛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所以我們十方眾生之所以能夠得救是由于祂的成佛。十方眾生要是問起:「能不能得救啊?什么時候開始能夠得救啊?」那就要看阿彌陀佛成佛了沒有?什么時候成佛?如果阿彌陀佛還沒成佛,就沒有這個佛號讓我們稱念,也沒有極樂世界讓我們往生成佛。十劫以來阿彌陀佛都日夜在呼喚著我們、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十劫的期間,阿彌陀佛要做什么呢?都在呼救我們,呼救我們十方眾生:所有的善惡凡夫啊!你要來往生我的極樂世界,我在這里等候你哦!

  阿彌陀佛一直在呼救我們,甚至合掌拜托我們說:十方眾生都是我的獨子,如今流落在三界六道之中在困苦輪回,我這個做父母的很不忍心,兒啊!拜托你要趕快回來,回來才能得到安樂。你要回來的糧食我都已幫你先準備好了,你要回來的資費、工具我也都很早就替你安排妥當了,只要你上車,要吃就有吃,要穿就有穿,就可以使你平安回到極樂的故鄉(xiāng),阿彌陀佛十劫以來都一直在這樣呼喚我們。

  阿彌陀佛祂發(fā)愿要如何成為一尊很容易救度十方眾生的佛呢?內(nèi)涵也都在四十八愿里面。要怎樣才能讓十方眾生很輕易的、安然的、自在的往生極樂世界呢?也都在四十八愿里面。所以阿彌陀佛的四十八愿,每一愿每一愿都是為了救度十方眾生,如果有一個愿不是為十方眾生發(fā)的,這個愿就沒有意義了,這個愿阿彌陀佛就會寧可舍棄,所以,阿彌陀佛是救度十方眾生的佛。

  阿彌陀佛救度眾生沒有立下任何條件,如果說有,就只是要你「愿生、稱名」。因為極樂世界再怎樣的清凈莊嚴,阿彌陀佛再怎樣的大慈大悲、愿力廣大,如果我們不愿意往生極樂世界的話,那跟阿彌陀佛都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還是永遠在六道里面流轉(zhuǎn)。所以首先必須要有「愿生極樂」的心,接下來,「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可以了。這樣的人,就百分之百必定往生,因為阿彌陀佛的愿已經(jīng)成就了,所以,善導大師說:「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十方眾生──不管圣人、凡夫、善人、惡人、在家、出家、會修行、不會修行,有智慧、沒智慧,只要稱念這一句彌陀名號,一定往生!為什么?因為阿彌陀佛的本愿已經(jīng)成就了。善導大師說:「彼佛今現(xiàn),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愿不虛!箲摃缘,阿彌陀佛所發(fā)的這個本誓重愿不是虛假的,因阿彌陀佛已經(jīng)成佛了!

  阿彌陀佛愿愿為了眾生,只要我們肯被救,只要我們愿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這樣就被彌陀救到了。這一句彌陀名號就好像大愿船,我們眾生浮沉在這六道苦海,如果我們愿生極樂,專念彌陀名號,就等同坐上了阿彌陀佛的大愿船。坐上彌陀的大愿船的人,只要時間一到──也就是世間壽命一到,立刻就到彼岸了,也就是往生極樂世界。

  現(xiàn)在雖然我們壽命還沒到,還在六道的苦海當中,可是已經(jīng)注定不會再沉淪了,因為我們已坐在阿彌陀佛的大愿船上了。在這世間,不管你搭怎樣豪華的輪船過海,都可能會有危險,可是阿彌陀佛這艘愿船永遠都不會危險,因為這一艘船是阿彌陀佛所建立的,是由阿彌陀佛在駕駛,服務人員都是極樂世界的菩薩,所以必定到達彼岸,不會有任何的風險,這就是全□□□彌陀救度。

  簡而言之,我們只要稱念彌陀名號,往生的業(yè)因就已經(jīng)成就,已經(jīng)不再是六道輪回的凡夫,已經(jīng)是極樂世界的圣眾之一了。

  因為往生與否不是靠我們,是靠阿彌陀佛,就像一個在外面乞食流浪的孩子,吃沒得吃,穿沒得穿,住也沒得住,有一天他被認出,原來他是國王唯一的兒子,是太子,這時他的身份就立即雍容華貴起來了。從此再也不是一個流浪的乞丐,而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子。所以印光大師說:「果能生死心切,信得及,不生一念疑惑之心,則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未生極樂,即是極樂之嘉賓!

  所以,只要我們愿生之心不變,念佛專一不雜,不必等到臨終,也不用等到將來,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已是極樂世界的圣眾,已經(jīng)不是輪回的凡夫了。

  第三、「阿彌陀佛是一尊光明攝取的佛」!改蠠o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又叫做「光明名號」,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明之身,所以《阿彌陀經(jīng)》說:「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意思就是說,這一尊佛具有無量的光明,祂的無量光明是照滿整個大宇宙,而且祂的光明是不受任何障礙的──不受有形的日月星辰、山川大地的障礙,也不受無形的──我們眾生的貪瞋癡、以及生生世世以來種種罪業(yè)的障礙,總之,阿彌陀佛的光明不論何時何地,都能夠輕而易舉的快速的來到我們身邊保護我們、救度我們。所以阿彌陀佛又叫做「光明攝取」的佛!腹饷鳌故侵赴浲臃鸬姆鸸,「攝取」就是從現(xiàn)在開始,阿彌陀佛就一直未曾稍離視線的看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等待著我們,臨終的時候就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

  阿彌陀佛的光明攝取好像什么呢?我們晚上要睡的時候,有蚊子要叮我們,可是如果我們在蚊帳里面,蚊子就叮不到我們了。同樣的,我們在三界六道之中輪回,有什么樣的蚊子要叮我們呢?有冤家債主的蚊子要叮我們,要跟我們討債;有天魔外道的大蚊子要妨礙我們,不讓我們脫離六道輪回,但是只要我們念佛,就永遠在阿彌陀佛的光明蚊帳里面,蚊子大只也好、小只也好,都叮不到我們。又好似這一只杯子,開水裝在杯子里面就不會流到外面去,永遠都在這個杯子里面,一個念佛的人,永遠都在阿彌陀佛光明的杯子里面,不會再到三界六道輪回,也不會受種種業(yè)力的障礙,這就是光明攝取的佛。

  所以,一個愿生極樂,專稱彌陀名號的念佛人,從他信佛念佛的當下開始,盡一輩子都在阿彌陀佛的光明攝護當中,受阿彌陀佛的保護,不受冤家債主的干擾,不受天魔外道的妨礙,也不受災難的傷害。這是名號自自然然地就擁有的功能力用,不須經(jīng)過祈求。就好像點火,火自然會燃燒,倒水,水自然往下流一樣,這是它自然的功能,并不是因為知道原理了,或經(jīng)過祈求才這樣。所以以現(xiàn)世利益來講,念佛可以消災免難、增福延壽。

  人的身體都有光明,人身上的光明大小,是隨他的心愿、福報而有大小不同,只要我們起善念,吉祥善光就很大,起惡念就有混濁的惡光;福報大,光明也大,福報小,光明也小。如果孝順父母、奉事師長、恭敬三寶,光明就更加的清明而廣大,若進一步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光明便可說是遍滿整個宇宙。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光明呢?因為阿彌陀佛的光明是無量光,阿彌陀佛將他所有的功德化成這一句名號回向給我們眾生,所以這一句名號蘊含了阿彌陀佛的所有光明。因此,我們凡夫以微小的心來稱念這句光明名號,就跟阿彌陀佛的名號結(jié)合、跟阿彌陀佛的光明結(jié)合,豈不是我們身上的光也隨著阿彌陀佛的無量的光明而遍滿無量大的宇宙。就好像這一滴水,雖然只有一滴,可是將它倒進大海,這一滴水就跟大海融合為一體了,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念佛人身上都會放佛光。

  曾經(jīng)有一位法師到美國去弘法,他領導大眾在佛堂念佛,待念佛結(jié)束的時候,有一位美國人就很贊嘆跟那位師父說:「師父啊!師父啊!我是一個學神通的人,我看到大家在佛堂里面念佛,如果虔誠念佛的人,他身上的光明非常大,大到可以將地球包起來這么大的光明;不太虔誠念佛的,只是嘴巴跟著大家一張一合的人,他的光明就很小,只在嘴邊進進出出而已。因為我看到這么殊勝的現(xiàn)象,所以我也要來學佛!

  經(jīng)典上說:「念佛之人有四十里光明燭身」,我們會以為四十里很大,但比較起來,相較于宇宙,地球是很小的;而相較于地球,四十里更小。但是一個人虔誠念佛時,他所發(fā)出的光明就可以把地球包起來。

  想想看,我們這個嘴巴干凈嗎?連開口都氣味難聞?墒侵灰覀円粡堥_嘴巴念南無阿彌陀佛時就會放光明。我們只要張開嘴巴念佛,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身上出入放光。雖然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可是鬼神、佛菩薩都看得出來。

  所以我們只要念佛,不但鬼神不會妨礙我們,甚至如果我們跟他有冤結(jié)的話,因為念佛的關(guān)系,就可以跟他化解冤結(jié),從此以后就不會再向你討債了,甚至因為我們念佛的關(guān)系就可以超度對方。因此我們念佛時無形中就在超度鬼魂,我們念佛就是在超度祖先,我們念佛就是在庇蔭子孫。所以念佛真的是最簡單,又最殊勝的法門!

  對一個念佛人來說,沒有什么比這句佛號更重要的了。它的重要性,就像是我們的生命,有佛號就有我們的生命,沒這句佛號就沒有我們的生命。因為沒有了這句佛號,人死之后就會到閻羅王那里去受審判,那就非常悲慘了。

  第四、「阿彌陀佛是一尊臨終來迎的佛」。一個念佛的人,阿彌陀佛現(xiàn)在就開始以祂的無量光明給予周全的保護、照顧,未曾暫舍,到臨終的時候就現(xiàn)身把我們迎接到極樂世界,如《阿彌陀經(jīng)》言:「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挂粋將要臨終的人,如果他平時都沒有念佛,通常都會手忙腳亂,恐懼一旦斷了氣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里?想到要跟恩愛的家人離開了,要跟這個世間建立的一切事業(yè)、財產(chǎn)離開了,要跟這個環(huán)境離開了,非常的依依不舍。接下來呢,冤親債主要來討債,黑無常、白無常拿鐵鏈要來捉拿去審問判罪,心中非常痛苦、緊張、害怕。

  但是念佛人不會害怕,因為阿彌陀佛會親身來保護我們、迎接我們,在臨終快要斷氣還未斷氣之時,阿彌陀佛就先出現(xiàn)了,他就會清晰的看到阿彌陀佛,那時候,他就會慶喜踴躍的跟著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只要愿生極樂世界,專一稱念阿彌陀佛,時間一到阿彌陀佛就會來接我們。從現(xiàn)在一直到臨終,阿彌陀佛都不會有一分一秒一剎那的舍棄、忘記、厭離我們,不管我們那個時候是昏迷的或是清醒的,阿彌陀佛照樣來迎接我們。因為昏迷只是器官昏迷,在外人來看,昏迷的人當下不會念佛、眼睛看不到、耳朵重聽、手腳不能動,可是那個人的心卻是靈靈明明的。一個愿生極樂世界的人,他那個時候還是會念佛,而且阿彌陀佛來迎接他的時候,他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是彼此清清楚楚的。所以我們平生只要負責念佛就好了,往生的事阿彌陀佛自然而然會完全、完善、完美負責接引到極樂世界去。

  假若一個念佛人臨終的時候,因為病苦的折磨口念不出佛號來,也沒有關(guān)系,他心中有安慰,想著:「時間到阿彌陀佛就會來迎接!顾砸粋念佛的人,到臨命終的時候不會恐懼,不會慌張不安,只靜靜的等待,等待彌陀的來迎。所以,我們就平靜的、輕松自在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等待彌陀來迎接就好。總之,有阿彌陀佛的來迎,讓所有念佛的人,充滿著安慰,充滿著希望!

  有些人會這樣擔心:「如果我臨終病苦念不出佛來怎么辦?」我告訴你,沒關(guān)系,不用擔心,你的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阿彌陀佛有大神通,阿彌陀佛有大愿力,阿彌陀佛以祂的大慈悲、大智慧,曉得這個人有什么樣的業(yè)障,會遭受什么樣的臨終,是能念佛或不能夠念佛,是昏迷或者是清醒,這個阿彌陀佛通通知道。所以祂不會舍棄我們、不會放下我們不救,時間到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所以只要我們平常有愿往生極樂世界的心,而且這個心是虔誠的、真實的,從今以后沒有雜修雜念,都專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人,臨終的時候一定往生極樂世界。不管臨終有昏迷、沒有昏迷,也不管臨終的時候是否會因身苦病痛而沒辦法念佛。我們只要負責平常的時候念佛就好了,臨終的時候如果有身苦病痛佛號念不出來也不要緊,只要心中靜靜等候阿彌陀佛來救我們就好了。因為我們知道阿彌陀佛是光明攝取的佛,是臨終來迎的佛,時間到祂就一定會來迎接我們。

  因為這樣,所以一個念佛的人,心中永遠都是安穩(wěn)的、安慰的,也因為這樣所以這個法門又叫「易行道」,是容易的法門、安樂的法門,要不然眾生就永遠苦惱了。

  假使阿彌陀佛沒有光明攝取我們,沒有臨終來接引我們,即使我們現(xiàn)在念佛,也是心中不安。會想:慘啊!雖然現(xiàn)在我很用功在念佛,可是臨終的時候如果病苦念不出佛來怎么辦?如果昏迷那怎么辦?都不用有這些擔憂,因為阿彌陀佛祂時時存在、處處存在、有大神通,祂都知道你的情況而會適時保護接引你。我們這個法門是沒有任何條件的法門,所以只要我們愿生極樂世界,專門念南無阿彌陀佛,不要去雜修雜行,完全依靠阿彌陀佛,如果做到這樣子,就一定往生決定。

  為什么「南無阿彌陀佛」被稱為「萬德洪名」呢?因為十方眾生往生的功德資糧在這一句彌陀名號當中都已經(jīng)完全具足了。當然,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也不是隨隨便便念的,而是我們有多少時間就念多少佛。因為十方眾生根機各不一樣,有的人時間比較多,有的人時間比較少,所以時間多的人就多念,時間少的人就少念;有的人修養(yǎng)比較好,脾氣比較好,心比較平靜,念佛的時候自然心比較沒有雜念;但有的人個性比較剛強、習氣比較重,所以他念佛的時候妄想雜念還是很多,但是這些都沒關(guān)系,他只要念佛就好,眾生會有這些情況阿彌陀佛都知道。

  善導大師說:「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jié)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業(yè),順彼佛愿故!顾晕覀冎灰罘鹁涂梢粤,不論我們是行、是住、是坐、是臥,不管你到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做什么事情,都可以念佛,這樣就是念佛人。阿彌陀佛是大慈大悲的,什么叫「大慈」?沒有條件的愛心叫做「大慈」。所以阿彌陀佛在第十八愿里面,只有講「乃至十念」,沒有講一定要具備某一個標準。如果有標準的話,就會有的人能往生,有的人不能往生了。

  所以我們這個法門不是什么日本凈土,我們這個本愿法門是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法門。第十八愿講什么呢?講「念佛」而已。善導大師說:「望佛本愿,意在眾生,一向?qū)7Q,彌陀佛名」,將第十八愿稱為「本愿」,所以「本愿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

  「本愿」的目的在哪里呢?阿彌陀佛成佛的目的在哪里呢?在于一切眾生只要「一向?qū)7Q彌陀佛名」就可以往生了,所以說「望佛本愿,意在眾生,一向?qū)7Q,彌陀佛名」。稱念彌陀萬德洪名,就是本愿所講的,也是本愿唯一的行持。

  剛才我們說「本愿稱名」是善導大師所傳下來的,但那不是善導大師個人的創(chuàng)見,而是龍樹菩薩所講的。龍樹菩薩《易行品》言:

  阿彌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稱名自歸,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常應憶念。

  龍樹菩薩在這一段話就直接點明「本愿」這兩個字,也點明「稱名念佛」這兩個字了。所以「第十八愿」就是「本愿」,「第十八愿」就是「稱名念佛」。

  「本愿如是」,阿彌陀佛的本愿是怎么樣的呢?「若人」是指十方眾生,包含圣人、凡夫,凡夫當中又包含善人、惡人!改钗摇,念是意業(yè),念南無阿彌陀佛;「稱名」是口業(yè),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缸詺w」就是隨順阿彌陀佛的愿,歸順彌陀的救度,把我凡夫罪惡的生命、生死的生命、輪回的生命,完全歸入阿彌陀佛清凈的生命、永恒的生命、不輪回的生命之中,這個叫「自歸」,簡而言之,愿生極樂就是「自歸」。

  所以這「本愿稱名」也是龍樹菩薩所講的了,證據(j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本愿」是龍樹菩薩創(chuàng)造的嗎?也不是!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壽經(jīng)》所講的!稛o量壽經(jīng)》言:

  其佛本愿力,聞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國,自致不退轉(zhuǎn)。

  「其佛」是指阿彌陀佛;「本愿力」是指第十八愿的力量。第十八愿沒有講其它三學六度,是說「聞名欲往生」──聽到了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名號而愿生極樂,從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樣的話「皆悉到彼國」──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通通都能夠到極樂世界,而且從現(xiàn)在開始自自然然就不退轉(zhuǎn)了。

  因此,《無量壽經(jīng)》有講「本愿」,龍樹菩薩傳承,善導大師再做結(jié)論性的弘傳,所以本愿不是日本的,是阿彌陀佛的本愿。

  本愿的條件就是「稱名念佛」,其它沒有。善導大師說:「意在眾生,一向?qū)7Q,彌陀佛名!箾]有說要功夫成片、夢寐一如。如果需要這些條件的的話,請問阿彌陀佛要救誰?如果是這樣的話,阿彌陀佛的慈悲是大還是小?有條件還是沒有條件?所以我們就「一向?qū)7Q彌陀佛名」就好。

  《阿彌陀經(jīng)》所講的「一心不亂」,自古以來都被解釋錯誤,因為他們都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解釋,都是以天臺的思想解釋,或以禪宗的思想解釋,不是以凈土的思想解釋,所以都被誤解了。

  《阿彌陀經(jīng)》中有三段文自古以來長期被誤解:

  一、「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二、「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zhí)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三、「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xiàn)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

  因為解釋凈土法門的多是在宋朝之后,尤以北宋時代較多,所以一般人都以天臺的思想來解釋這幾段文,對「一心不亂」的解釋都不是很正確,因為他們沒有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善導大師的著作有流傳到韓國跟日本,反而是唐朝末年之后在中國就失傳了。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又回到我們中國。由于他們沒有因緣看到善導大師的著作,所以都用一般圣道門的教理來解釋「一心不亂」,把「一心不亂」解成是禪定上的一心,功夫上的一心。所以就失去了「易行道」的原則,解釋出來的當然就不是「易行道」乘船的安樂法門了。

  我們來看凈土法門善導大師怎么解釋的。善導大師說:「極樂無為涅盤界」,他說極樂世界是報土的境界,是涅盤的境界,只要進入這個境界,就跟阿彌陀佛一樣得到涅盤,所以說「極樂無為涅盤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所有的法門都是「隨緣雜善」,今天所遇到的是顯教的就學顯教的法門,是密教的就學密教的法門,遇到天臺就學天臺的法門回向往生,遇到禪宗就學禪的法門回向往生,遇到什么就以什么的法門、什么的功德來回向往生,這個叫「隨緣雜善」。這樣子的「隨緣」而行,就是「雜善」,就是「少善根少福德」,因此說「隨緣雜善恐難生」。

  「隨緣雜善」都是少善根少福德,那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善導大師接下來解釋說:「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挂簿褪侵灰覀兎Q念「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你有功夫、沒功夫,心清凈、不清凈,出家、在家,都通通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你已符合「專又!,已符合「一心不亂」的條件了,所以「執(zhí)持名號,一心不亂」就是「稱念彌陀專復專」。

  所謂「一心不亂」。一則不二,不二就是專;不亂者,不雜亂,不雜,也是專。所以只要我們專念彌陀名號,不雜修雜行,就是一心不亂,而不是說降伏或斷除見思二惑那種功夫上的一心不亂,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都不能往生,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就不是十方眾生,而是只救度圣者了。因為功夫上的「一心不亂」不是「理一心」就是「事一心」,那都已經(jīng)是破無明或斷惑的圣人了。

  所以我們學凈土法門,若要能夠安心決定、往生決定,必須先要了解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內(nèi)涵,如果不了解第十八愿而學凈土,往往會偏差,讓我們無法安心。因此對于「一心不亂」的行,我們要這樣的了解。

  我是出家的身份,我就以出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大家都是在家的身份,就以在家的身份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我雖然出家,但還是貪瞋癡煩惱強盛,業(yè)障深重、妄想雜念紛飛的凡夫,那我就以這樣的身心去專念這一句彌陀名號;在家的居士,如果煩惱很淡的,業(yè)障也不深,一念起佛號就很清凈,大家也以這樣的身心根機專一念這一句彌陀名號。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根機專一的來念這一句彌陀名號,這樣大家都平等往生。為什么?你是善人,你也一樣坐在阿彌陀佛的愿船上;你是惡人,也是坐在愿船上;不管你是圣人還是凡夫,是出家還是在家,同樣都是坐在愿船上。我們往生是靠這一句萬德洪名,不是靠我們的身份。我們到了極樂世界之后,就通通舍掉身份,通通依靠這句阿彌陀佛來登彼岸,來進入無為涅盤的境界,同樣成佛。

  盡管在這娑婆世界有男眾、女眾的差別,有智慧學問高低的差別,有善惡業(yè)障多寡的差別,可是到極樂世界不靠這一些來往生的,完全是靠這一句彌陀名號。有這一句彌陀名號,即使是在家眾也好,是不會修行也好,心不清凈也好,有思惑也好,有見惑也好,或者連一品無明一點都沒有破除,都一樣平等的往生極樂世界,到那里通通平等成佛。所以善導大師說:「人天善惡,皆得往生,到彼無殊,齊同不退。」《阿彌陀經(jīng)》說:「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所以我們到極樂世界每一個人同樣都是不退轉(zhuǎn)的階位,而且同樣都是進入一生補處的身份。這一個法門最可貴就在這里。這個也由于是阿彌陀佛的本愿,如果不是本愿成就的佛就沒有這些可貴之處了。

  本愿有「因本之愿」,有「根本之愿」。阿彌陀佛四十八愿中,只有第十八愿是根本之愿,其它的都是「因本之愿」。阿彌陀佛的第十一愿說:凡是到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不退轉(zhuǎn),而且必至滅度。所以我們只要到極樂世界就不會退轉(zhuǎn),而且必至滅度。第二十一愿說: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完全具足。第二十二愿說:讓你一生補處,而且到其它世界廣度眾生。

  所以,我們的往生跟我們的成佛都在阿彌陀佛的本愿中,四十八愿也好,第十八愿也好,通通具足。因此我們才強調(diào),阿彌陀佛成佛是因為有本愿才能成佛的,也由于是本愿的佛,才是可貴的。

  所以,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入凈土這一個法門,往生極樂世界。不但自己學這個法門,也勸導所有與我們有緣的人都來學這一個法門,能夠?qū)W這個法門就是大智大慧,能夠?qū)⑦@個法門傳播出去就是大慈大悲,大家若都能夠?qū)W這個法門,大家就都是大善根、大福德了。

  所有的經(jīng)典到滅法時代通通都消滅了,只有宣揚這個法門的《無量壽經(jīng)》不消滅,這一部經(jīng)不消滅,等同所有的經(jīng)通通沒有消滅。因為千經(jīng)萬論的目的是要讓我們解脫,我們?nèi)绻軌蚪饷摰脑?千經(jīng)萬論的目的就都達到了。所以不怕不會深入經(jīng)藏,只怕不能往生,因為一旦往生,豈止深入經(jīng)藏,三明六通,百千陀羅尼立刻就全都現(xiàn)前了。

  以我來說,年輕的時候背了很多經(jīng)文,現(xiàn)在年紀大腦力衰退了,那些經(jīng)文就忘記了。生生世世以來,我不是沒有出家過,一定不是這一世才出家的,也曾經(jīng)當過高僧深入經(jīng)藏,所有善事都做過;也曾經(jīng)上生天堂: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我都去過;色界天、無色界天也都去過,所有的法門也都學過,可是現(xiàn)在呢?由于沒有往生極樂世界,現(xiàn)在還是凡夫。

  吃肉就是間接殺生,何況直接殺生,所以我們生生世世、世世生生以來都有犯過五戒,造過十惡業(yè),都曾經(jīng)上天堂、下地獄過!墩钐幗(jīng)》說:「從天墮地獄,從地獄升天」;《涅盤經(jīng)》說:「雖復得受梵天之身,乃至非想非非想天,命終還墮三惡道中!挂缣於U定要很高,有禪定就有神通了,就會出入墻壁無所障礙,也能知過去、未來,也有他心通?墒敲K福盡將來還有墮落地獄、餓鬼、畜生的可能。無色界天也是一樣,無色界天最長的是八萬四千劫壽命,處在甚深的禪定當中,但是一旦死了還是要墮落。

  一個人貴為國王,披金戴玉的,可是當他掉落海中時,跟一個乞丐掉落海中是沒有兩樣的,同樣都會死掉。這個意思是說,如果未出三界六道的話,命運都一樣──善人、惡人一樣;出家、在家一樣;必須能夠解脫生死輪回才是究竟之道。

  所以我們要有這個智慧,不是說其它的法門不要學、不要弘揚,還是要的。比如說,我們不是念佛就好了,還是要盡量的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也要了解其它的教理。只是有主有從,最主要的是這個凈土教理要先了解,然后把這一句佛號存在心中,生死先解決,其它隨緣隨力來做。能這樣,那么其它的做得到固然好,做不到也不會有遺憾,因為到時候這一切都會忘光的。我們年老的時候,如果能夠頭腦清醒,耳聰目明那就太阿彌陀佛了。不然的話,都是壽命越長的人,大多患了老年癡呆癥。

  在我們的阿賴耶識里面,三藏十二部通通具足,沒有缺少,到了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就通通掀開、通通具足了。好像釋迦牟尼佛,還沒有夜睹明星的時候還是凡夫,一旦夜睹明星的時候,三明六通、百千陀羅尼當下具足,當下成為天上天下最尊第一的佛。所以不怕我們什么都不懂,只怕我們不能往生;不怕我們不能廣度眾生。只怕我們不能成佛。往生決定成佛,成佛決定廣度眾生?傊磺邢韧僦v,不然無常時時刻刻在我們的旁邊等著我們,出去有可能就被車子撞死了,坐飛機也有遭遇空難的可能,坐車也有可能發(fā)生車禍。因此我們唯有學這一個法門才會真正心安。

  一個無常觀很深刻的人,才是老實學佛的人,因為無常觀深刻就會推動他精進用功,推動他去尋找今生今世能夠解脫的法門。如果無常觀不深刻的話,他就會悠悠泛泛,東尋西探,一天過一天,等到真正無常來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文殊菩薩他有一首愿偈流露文殊菩薩的心情,他說:「愿我臨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即生安樂剎。」這是文殊菩薩的愿。文殊菩薩也勸導法照大師,要專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那普賢菩薩的愿是什么呢?他說:「愿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共⒁龑A嚴會上四十一位法身菩薩往生極樂。所以,在阿彌陀佛的面前,文殊、普賢都把自己看成下品下生的凡夫,希望臨終的時候,盡除所有障礙,能夠順利安然的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要消災免難的功德也在這一句彌陀名號里面,所以消災延壽的藥師佛佛號的功能也都在這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里面,因為六字洪名就是阿伽陀藥,萬病總持。進一步說,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一佛就等同念十方諸佛,我們念阿彌陀佛,十方諸佛都不約而同的來贊嘆我們、護念我們、稱贊我們,所以選擇這個法門其實是大智慧的。

  我們學這個法門之后,也不用再念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因為只要念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好高興來當你的朋友,來當你的兄弟,如影隨形來保護你,原因是你所念的正是他們頭上頂戴的。我們應知,觀世音菩薩的目的就是引導苦難的眾生來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后救到極樂世界去,不然觀世音菩薩會說我好累哦,你還有輪回,還有苦難,我生生世世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來為你救苦救難,可是如果你今生今世念南無阿彌陀佛,那我就輕松啦。這是觀世音菩薩的目的。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法門的目的,這一尊佛的目的,這一尊菩薩的目的,不可以依文解義,才不會走向岔路。

  臺灣慧凈法師

  二○○六年十月廈門弘法開示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