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土宗教程-第六編 凈土資糧:信、愿、行(九)
二、念佛方法
念佛以往生凈土為旨歸,亦以對治煩惱,蕩滌妄想雜念為下手功夫。佛以六根為六賊,賊眾則難一網(wǎng)就擒。娑婆眾生,耳根最利,意根功德最全。故應(yīng)在制服耳意二根上下功夫。先利用耳根聽佛聲,攝住意根作觀想,緊緊制服,其他諸根自然臣服。所謂一根既返源,六根咸解脫。古往今來諸多凈宗祖師大德在精修凈業(yè)中積累了諸多的方法,以作末法行人的軌范,茲擬采其重要且能令末法眾生依之獲益的十種方法,略作介紹。
1.十念法
每日清晨服飾已后,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但隨氣長短,不限佛數(shù),唯長唯久,氣極為度。其佛聲不高不低,不緩不急,調(diào)停得中,如此十氣,連續(xù)不斷。意在令心不散,專精為功故,名為十念者,顯是借氣束心。心自不散,但須隨氣長短,不可強使多念,強則傷氣,只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傷氣。如加早晚十念,或早午晚三次亦可。如家有凈室或佛堂,仍須對佛像焚香禮拜,立念跪念均可。
十念法是慈云懺主依據(jù)阿彌陀佛第十八愿的意趣,為忙碌事務(wù)者所立。實為無論僧俗閑忙均可奉持之法。楚石禪師晨朝十念,終身不缺;幽溪大師奉為日課,至老不休。古崑法師亦虔持此法。此法能令心一處,一心念佛,決定往生,念數(shù)雖少,功德頗深。
2.十念記數(shù)法
印光大師為對治妄波沸涌而立。當(dāng)念佛時,從一句至十句,須念得分明,仍須記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若十句直記為難,或分為兩氣,則從一至五,從六至十。若又費力,當(dāng)從一至三,從四至六,從七至十,作三氣念,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聽得清楚,妄念無處著腳,一心不亂,久久自當(dāng)?shù)弥?/p>
此十念記數(shù)法與晨朝十念法,攝妄則同,用功大異。晨朝十念,盡一口氣為一念,不論佛數(shù)多少。此以一句佛為一念,彼唯晨朝十念則可,若二十三十,則傷氣成病。此則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shù)萬,皆如是記。不但去妄,最能養(yǎng)神。隨快隨慢,了無滯礙,從朝至暮,無不相宜。十念記數(shù),以全心力量施于一聲佛號,雖欲起妄,力不暇及。此攝心念佛之究竟妙法。
3.追頂念
念佛要一心不亂,只以一句佛號,一句頂一句,一聲追一聲,如猛將提刀捉賊,努力直前,無少憩息。不可高聲傷氣,不可逼氣動火,不可默努傷血,不可輕松養(yǎng)識,不可沉靜墮昏。坐、立、行各半枝小香,周而復(fù)始,均勻不斷。此法或在健時一日間一做,極力追頂,猛之又猛,情識不斷,物我同消,一法不立。此個光景,名為一心不亂;蛴诿孔罘鹉┖笠挥,或妄想洶涌時用,此法須善用否則,容易受病。
4.高聲念
若神志昏沉,或妄想紛起時,振作精神,高聲念佛,聲聲快足,乃至高亢入云,別具一番境界。高聲念佛能護耳根而啟心靈,滌蕩五陰之塵垢,觀音入心,則心易專而雜念少!稑I(yè)報差別經(jīng)》云:高聲念佛誦經(jīng)有十種功德:一能排睡眠,二天魔驚怖,三聲遍十方,四三途息若,五外聲不入,六令心不散,七勇猛精進,八諸佛歡喜,九三昧現(xiàn)前,十往生凈土。又經(jīng)云: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高聲念佛一法,愿常行之。
5.金剛念
若心氣不適,或人地有礙,但動口唇,用金剛持法,不拘多少,總要字字從心里過,心憶而動于舌,舌動而后返于心。舌既有聲,耳還自聽,綿綿密密,歷歷分明,口耳相傳,自他不隔,是為心念心聽。心念心聽,則目不妄視,鼻不妄嗅,身不妄動,一個主人翁被阿彌陀佛四字請將出來。
6.隨息念佛
或于氣靜心平時,先想己身,在圓光中,默想鼻端,想出入息,每一息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吸氣時念南無,呼氣時念阿彌陀佛),方便調(diào)息,不緩不急,心息相依,隨其出入,行住坐臥,皆可行之,勿令間斷,縱令昏寐,含佛而寢;覺即續(xù)之,常自密持,攝心既久,息念兩忘。即此身心,與虛空等,持至純熟。心眼開通,三昧忽爾現(xiàn)前,得大受用。
7.系緣念
行往坐臥,語默動靜,穿衣吃飯,一切時一切處,皆系念佛號。雖事務(wù)忙碌,內(nèi)心亦不忘于佛及憶凈土。譬如世人切事系心,雖經(jīng)歷語言,去來坐臥,種種作務(wù),而不妨密憶,前事宛然;念佛之心,亦應(yīng)如是;蛉羰,數(shù)數(shù)攝還,久久成性,任運常憶。但于潔凈處,恭敬時,或出聲,或默念皆可。若至不潔凈處(如登廁等),或不恭敬時(如睡眠洗浴等),但宜默念,不宜出聲,非此時處不可念也。系緣念佛不妨礙世間法。例如,耕田、經(jīng)商、造飯、洗衣、一切土木金石種種行業(yè),悉皆可以隨著工作,或默持佛號,或出聲念佛,其功德相等。作工用的是手,念佛用的是心,心之于手,各司其事,日久純熟,制心一處,相得益彰,事無不辦。如黃打鐵念佛往生,葛濟之夫人織布念佛見佛等,足資佐證。系緣念佛即塵勞而道場,在家人尤宜著力。
8.觀字念
當(dāng)徐徐稱念佛號時,隨每字音聲,內(nèi)觀字形,或觀中文字形南無阿彌陀佛,或觀梵文字形Nano Amitabha,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意根觀照字形清清楚楚,聲與字相應(yīng)不亂,耳根與意根并攝。攝心顯著,凈念易成。
9.持名與觀想合修
凡于行住坐臥時,則一心執(zhí)持名號,凡于蒲團上跏趺靜坐時,則心心觀想佛像與凈土莊嚴。經(jīng)行疲乏則趺坐以觀佛,坐久則經(jīng)行以稱名。如能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如是循環(huán)善巧修行,必定成就往生凈業(yè)。持名方法有上述諸種可資采用,趺坐觀想之方略舉數(shù)端。
(1)自坐蓮花想
在念佛心中默下觀想,想目前生一大蓮華,不拘青黃赤白,狀如車輪之大,觀想華狀分明,仍想自身坐在華中,須臺之上,端然不動。作蓮華合想,作蓮華開想。當(dāng)華開時,有五百色光,來照我清虛之身,無極之體,蓮華化生,得未曾有。作眼目開想,見佛菩薩及國土想,即于佛前,坐聽妙法,及聞一切音聲,皆說所樂聞法,所聞悉與十二部經(jīng)相合。
(2)白毫觀
觀想阿彌陀佛丈六金身,趺坐勝寶蓮臺,端正無比,兩眉之間,有白毫一顆,長丈五尺,周圍五寸,白如珂雪,外有八棱,右旋宛轉(zhuǎn),中則虛空,放凈光明,瑩凈明徹,不可具說,顯映金顏,分齊分明,作此想時,停心住念,堅固勿移。心內(nèi)憶念白毫相光四字,愈久愈妙!队^經(jīng)》云:“見眉間白毫相者,八萬四千相好,自然當(dāng)現(xiàn)。”
(3)阿彌陀佛觀
阿彌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一切境界無不照見,如黃金山,出于海面。其中萬物,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有無數(shù)聲聞菩薩,恭敬圍繞。
另外亦可對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若德風(fēng)華雨,若妙香天樂,若泉池樓閣,若林樹寶網(wǎng),一一憶念,一境一幕,神游凈域。先送心歸極樂,臨終定得蓮華化生。
10.臨睡觀念法
修凈土人,凡欲入觀及臨睡時,一心合掌,正面西向,若坐若立若跪,十聲念阿彌陀佛、觀音、勢至、清凈海眾竟,發(fā)愿云:
弟子某甲,現(xiàn)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回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愿功德,一心稱念,求愿往生,愿佛慈悲不舍,哀憐攝受。弟子某甲,不識佛身相好光明,愿佛示現(xiàn),令我得見,及見觀音、勢至、諸菩薩眾,彼世界中清凈莊嚴,光明妙相等,令我了了得見。
發(fā)愿已,正念入觀,或臨睡正念而寢,不得雜語,不得雜想;蛘l(fā)愿時即得見之,或睡夢中得見,但辦專志,必如所愿。
此法系善導(dǎo)大師所立。蓮池大師云:“善導(dǎo)大師古稱阿彌陀佛化身,今此愿文,修凈土人所宜深信,慎勿以暫時無驗而輒廢惰,務(wù)必久遠行持,必于凈土,功不唐捐。”冀凈業(yè)學(xué)人于每日功課后,或臨睡時行之。
上述十種念佛方法,只是以對末法眾生契機實用的標(biāo)準作采擷。眾生根機各異,方法亦眾多,如于上十種仍感不足,亦可于凈宗諸典中搜尋,續(xù)藏中,有《念佛百法》一篇,詳明指陳,茲不繁引。
三、凈業(yè)修持儀軌
初學(xué)佛者,功課繁簡,可依閑忙酌定,并無一定之規(guī),茲擬通行早晚功課儀式,列舉簡易之一例,以作行人參考。
1.朝暮簡課念法
每天早晨及黃昏,須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無佛像,面西恭敬亦可),虔誠焚香,頂禮三拜,先行十念法,接念: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一稱一拜)。
念《阿彌陀經(jīng)》一卷(或《無量壽經(jīng)》),往生咒三遍,贊佛偈一遍(如無暇可酌量減少)。
南無阿彌陀佛(百聲、千聲、萬聲,以個人閑忙而定)。
南無觀世音菩薩(一稱一拜)。
南無大勢至菩薩(一稱一拜)。
南無清凈大海眾菩薩(一稱一拜)。
回向文:愿以此功德,莊嚴佛凈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wù)?悉發(fā)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八、念三皈依,禮拜而退。課畢。
晚課亦如之。
2.專修儀規(guī)
大抵修凈業(yè)人,行住坐臥,起居飲食,俱宜西向。則機感易成,根境易熟。室中止一佛、一經(jīng)、一爐、一桌、一床、一椅,不得放一多余物件。庭中亦宜掃除潔凈,使經(jīng)行無礙,要使此心一絲不掛,萬慮俱忘,空空洞洞地,不知有身,不知有世,并不知我今日所作是修行之事,如是則與道日親,與世日隔,可以趨向凈業(yè)。
晨起,即誦《阿彌陀經(jīng)》一卷,持阿彌陀佛一千聲,向佛前回向,念一心歸命文(發(fā)愿文),此為一時之課。若初起,或身心未寧,日止四時,稍寧,漸增至六時,又漸增至十二時,合經(jīng)十二卷、佛名一萬二千聲。更于回向時,禮佛百拜,此為每日常課。余工不必計數(shù),或默或聲,但攝心諦念而已。又持名之法,必要字字句句,聲心相依,不雜分毫世念。久久成熟,決定得生極樂,坐寶蓮華,登不退地。①(此法為覺明妙行菩薩所立)
3.克期取證
末法眾生,修諸功德,信愿不堅,廢馳恒易,尤應(yīng)克期,方發(fā)勝心,以成就凈業(yè)。對克期念佛,凈宗諸經(jīng)說法不一!栋浲咏(jīng)》云:“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無量壽經(jīng)》開許十日,云:“晝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彌陀清凈佛國,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鼓音王經(jīng)》也定十日為期限,經(jīng)云:“若持彼佛名號,堅固其心,憶念不忘,十日十夜,除舍散亂,必得見彼阿彌陀佛。”《大集經(jīng)》則以四十九日為期限,經(jīng)云:“若人專念一方佛,或行或坐,至七七日,現(xiàn)身見佛,即得往生。”《般舟三昧經(jīng)》則定九十日為期限,經(jīng)云:“若人自誓,九十日中,常行常立,一心系念,于三昧中,得見阿彌陀佛!段氖般若經(jīng)》亦定九十日為期限。經(jīng)云:“九十日中,端坐西向,專念于佛,即成三昧。”諸經(jīng)所示期限與方法雖有不同,然冀克期求讓(或證往生,或證三昧)的用意則同,茲節(jié)錄古德精進佛七規(guī)式,以便遵循,而期現(xiàn)證。
(1)十二時念佛規(guī)制
凡參與共修者,均分六班,晝夜班各二時,照香輪流出班禮念余皆靜坐隨聞隨默念,此則靜多動少,不繁不亂,而佛聲不斷,則妄想不生,如相呼相喚,不昏不散,動靜如一,自他不二,寤寐恒常,是為第一如意妙行。飲食亦宜如法調(diào)之,務(wù)使內(nèi)外一如,人我兩忘,是非俱泯,而道場之安恬寂靜,亦無如此之妙者。
此法為憨山大師所立。若人少不能分為六班,或在家一人精進、晝夜各念二時,余時可放念佛機或磁帶以代之,隨聞隨默,亦得共修之效用。
(2)結(jié)期持名法
結(jié)七日之期。若獨自結(jié)期,可用干糧、水果等食物。爐香、燈油、蒲團、坐椅、棉衣、風(fēng)帽、草紙八種為用物。此外一概不留,便可七日中不與人來往,暢然念佛。當(dāng)知念佛之境,孤寂最佳,高低隨宜,緩急隨分,打成一片,正在此時。若四五人偶然相聚,作念佛會,務(wù)先約束而后開口,單念四字,一字一魚,用小引磬專擊陀字,不得參差錯落,反致紛心。
此法為妙空法師所立,真正打七,因緣難遇,利用休閑假日,或一人,或三五人,結(jié)期念佛,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經(jīng)云:如是“不斷絕者,壽終皆得往生其國。”①志欲往生的現(xiàn)代凈業(yè)行人,應(yīng)在克期念佛上用功。
閉關(guān)念佛可隨自意制訂章程,亦可仿照凈宗祖師大德的懿范而行。截流大師《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guī)式》、王耕心居士《克期求證閉關(guān)專念十法》、印祖所訂《靈巖念誦儀規(guī)》、律航法師《百日閉關(guān)念佛方法》等文獻,均可作為有益的參考資料。
- 懷玉禪師十劫修行,志在金剛臺含笑往生
- 老鼠每天聽女居士念佛后往生
- 如何能預(yù)知時至自在往生?
- 吃葷對誦經(jīng)和臨終往生是否有影響?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凈業(yè)行人應(yīng)致力培養(yǎng)“向西定勢”
- 臨終業(yè)障現(xiàn)前沒念佛號,能往生嗎?
- 亡者要有什么景相才能判斷是否往生?
- 念佛的勝妙功德真是無窮無盡
- 凈土法門的真實大利
- 往生時只見蓮花不見佛能到極樂世界嗎?
- 一生信愿持名,若臨終無瑞相能往生嗎?
- 這種瑞相能說明一定往生了嗎?
- 如何掌握病人斷氣時刻的念佛速度
- 念佛機代替助念可以嗎?
- 親人臨終不愿往生,該如何勸導(dǎo)
- 臨終時魔會化作佛來接引念佛人嗎?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大安法師談母親念佛及往生
- 親人臨終不愿往生怎樣勸導(dǎo)?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上卷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下卷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一)
- 華嚴經(jīng)要解(1)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一)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圓瑛大師(一)
- 觀經(jīng)四帖疏(卷一)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一)
- 大般涅槃經(jīng)卷上(一)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一)
- 大乘無量壽經(jīng)白話解—黃念祖居士(一)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李炳南老居士(上)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二)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二)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卷第一)-海仁老法師(1)
- 善導(dǎo)大師全集-觀經(jīng)四帖疏(上)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三)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徐恒志居士(上)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卷上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二)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注解)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四)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卷一【一】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卷第一
- 凈土十要(第一) 阿彌陀經(jīng)要解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五)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作七安心)
- 悲華經(jīng)卷第一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三)
- 萬善同歸集(一)
- 普賢菩薩行愿品白話解釋(一)
- 《凈修捷要》報恩談
- 華嚴經(jīng)要解(2)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第一講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濟群法師(三)
- 復(fù)李德明居士書四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四)
- 與妙真大師書七
- 一朵蓮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開的解釋
- 凈土三經(jīng)是指哪三經(jīng)?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
- 一位老人自在往生的真實故事
- 瀟灑的東門乞丐往生記
- 百歲老居士崔成貴往生紀實
- 慈母虔誠念佛,終微笑往生凈土
- 今生做眷屬,必有前世因緣
- 兩位法師一同發(fā)愿,感佛來迎同時往生
- 無神論者歸彌陀,敬禮往生放光佛
- 有因才有果,不要只認果不認因
- 曹操投胎轉(zhuǎn)世變?yōu)樨i 因果輪回不可思議
- 持燭專注觀想憶念佛,往生三天后身體依然散發(fā)奇香
- 將所有善行功德都回向往極樂世界
- 念藥師佛能不能往生呢?
- 對于念佛求往生,你有做到“至心”嗎?
- 因果是行事的準則,不可不信
- 凈土宗祖師論專修
- 專心一志念佛,體發(fā)異香往生
- 徐清賢往生紀實,亂心念佛佛也迎
- 九殿閻王——平等王
- 信佛因緣,皆得往生
- 在家居士修凈土宗早晚課的內(nèi)容
- 欲決定往生者,請從持戒念佛真實行去
- 念佛要兼念觀世音菩薩圣號
- 《了凡四訓(xùn)》:功名富貴能向外求嗎?
- 什么是因緣果報?因果是如何運行的?
- 民國一貧婦往生記
- 念佛求往生能提前走嗎?趁年輕先走可以嗎?
- 百歲老人往生記
- 《太上感應(yīng)篇》原文及白話譯文
- 《凈土圣賢錄》上的令人震撼的往生實例
- 凈土宗歷代祖師是誰?凈土宗十三代祖師介紹
- 為什么要見到自己的過失,不要看別人的不是?
- 往生論節(jié)要
- 因果輪回及天堂地獄果然有么?
- 印光大師十念法(文白對照)
- 十念記數(shù)念佛方法
- 蓮池大師發(fā)愿文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全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全文
- 阿彌陀經(jīng)白話文
- 大方廣佛華嚴經(jīng)普賢行愿品講義
- 凈土十要
- 觀經(jīng)四帖疏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記
- 大般涅槃經(jīng)全文
- 《佛說長阿含經(jīng)》原文【姚秦 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表解
- 《悲華經(jīng)》原文
- 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導(dǎo)讀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
- 凈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 心經(jīng)的理論和實踐
- 當(dāng)代往生紀實
- 拜佛與醫(yī)學(xué)
- 往生紀實
- 谷響集
- 早吃素
- 五福臨門
- 念佛法要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法藏法師:凈土深義
- 凈土十疑論
- 諦閑法師:普賢行愿品輯要疏
- 佛說無量清凈平等覺經(jīng)
- 正信的佛教
- 凈土宗教程
- 印光大師論外道
- 大通方廣懺悔滅罪莊嚴成佛經(jīng)
- 蓮池大師戒殺放生文圖說
- 佛說無量壽經(jīng)義疏
- 蕅益大師法語
- 《賢劫經(jīng)》原文
- 明信因果
- 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
- 《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jīng)》原文
- 印光大師文鈔
- 臨終關(guān)懷